白江口海战,唐朝军队为何能够以少胜多完胜日军?
原创

白江口海战,唐朝军队为何能够以少胜多完胜日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白江口海战期间。大唐和日本的各方面实力都有很大差距。

甚至可以说。双方根本不是对等的敌人。

大唐打垮日本海军是寻常事。唐军也没觉得有什么自豪。

唐军的水军一向很强悍。

建立大唐。统一全国期间。消灭强悍的军阀萧铣等人。均是依靠强大的水军。

663年的白江口海战。是日本试图争夺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援助百济。出动大量陆军和水军。

当时陆战中。日军和唐军都是劳师远征。关键看谁的海军能够胜利。

只要能够掌握制海权。就可以切断对方的海上运输线。迫使对方溃散。

多以。日军出动1000多艘军舰支援百济。准备和唐军海军决战。

唐军则是刘仁轨的170多艘军舰。数量要少得多。

双方在663年8月27日对碰。进行战略决战。

其实。此战胜负没有悬念。类似于打人打小孩。

日本当时国力落后。技术低劣。更没有见过大世面。不知道世界先进海军是什么样子。

日本海军海战并不擅长远程攻击。而多采用跳上对付船只肉搏取胜的方式。

双方开战。日本海军发现唐军军舰水量很少。立即不知死活向唐军冲击。

谁知道。冲到唐军军舰附近。日本海军才傻了眼。

原来。唐军军舰虽少。但核心军舰非常高大。均是高大的大型军舰。

而唐军海战以远程武器为主。使用大量强弓硬弩。还有大型弩弓。

一时间。海上箭如雨下。日本海军根本无法抵抗。

甲板上的日军水兵。瞬间被射成刺猬。即便有衣甲保护的人也挡不住唐军的强弩。

但唐军军舰很高大。船舷比日军军舰高的多。很难跳上去。

况且。对方军舰高大。上面水兵也众多。少量日本水兵跳上去肉搏也是寻死。

激战中。唐军海军肆无忌惮的撞击日本海军的小军舰。

日军全线溃败。先锋部队撤退本队。

此时日军已经没有退路。如果海军撤退。那么百济就一定灭亡。集结在百济的数万日本陆军甚至也要全部死掉。

所以。日本海军仍然败中求胜。连续3次猛攻。

然而。唐军轻松连胜2次。

见日本海军实力太弱。第4次唐军直接进行大包围。将日本海军主力军舰稀疏包围起来。然而大量发射火箭。

日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纷纷跳水逃生。

日军大将朴市田来津虽然“仰天而誓。切齿而衅”。坚持作战。但最后还是被唐军弓弩射死。

最终日军大败。双方仅仅海战几个小时而已。

《新唐书》记载:此次海战“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

唐军白江口得胜消息传到周留城。9月7日守城的百济王子余忠、胜忠等率守军投降。日本陆军忙自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离。百济境内日军集结于以礼城。于9月19日撤回日本。

百济灭亡。5年后唐朝有消灭宿敌高句丽。彻底控制朝鲜半岛。

日本被胖揍以后。开始派遣 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技术。

其他观点:

白江口海战。由于时代久远。外加双方直接描述都不详细。对此战的细节。说法不一。其中很多描述。几乎笼上了“抗日神剧”的色彩。

仔细回顾当时中日双方的装备水平和战术水平。我们就能大致推想此战的基本进程!

此战的前因。我们就不啰嗦了。简要的说。就是大唐和新罗一起干高句丽和百济。百济被大得不行了去日本搬援军。日本也想趁着朝鲜半岛乱七八糟进来插一脚。浩浩荡荡前来搞事。

唐军参战船只技术水平。领先日本一个时代

唐军参战船只情况:

对于唐军的参战力量。许多大神说法不一。虽然都是有理有据。但可能很多人想多了。

因此。许多朋友都认为。这些船只既要有海洋航行能力。又要有江河行驶能力。因此。对于此战唐军参战的船只。必然以海鹘船为主!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比如。唐朝水军的主力战舰——楼船。目前普遍说法是:因为重心过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并不适合跨海出征。

从山东威海荣成出发。到韩国仁川。直线距离93海里。比到大连还近!因此。在充分掌握气象、水文特点的情况下。渡海没有那么困难!

当然。蒙冲、斗舰等在江河中往来如飞的战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应该还是没办法参加海战的。而且。鉴于朝鲜半岛的战场环境。唐军的盟友新罗也没有必要(即使有能力)打造这种船只。

而当时唐军的一个新式武器。海鹘。他是绝对可以轻松参战的。

同时。除了这些专用船只外。应该还有一些其他民用船只。

随同唐军一起行驶的。还有漕船。这些民用船只在古代技术条件下。依然具备一定的战力。

2.日本船只。落后一个时代

对于日本参战的船只。几乎没有记载。

在许多描述中。日军战舰都是又小又破。纯粹是跑来送死的。

这又是抗日神剧的思维了。日军好歹也是跨越山海过来的。能有多破?

不过。参考日本“遣唐使”的船只。我们会发现。他们落后中国一个时代。

我们对比下面两张图。看看是不是长得很像!


此时日本的造船技术。大致相当于中国秦汉时期的水平。

唐军水战战术。领先日本一个时代

由于战术是紧跟着技术走的。因此。可以推测日本海军的战术水平。大致也相当于秦汉、三国时期。

在遣唐使船只的前方有两个板装结构。这个结构在航海时几乎没有实际意义。不过。作为战船时。他可以作为撞角!

而中国。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水战的战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远远不只是这两种基本战术了。

从西晋周处时开始。拍杆、犁头镖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撞什么角嘛!还没有等你靠近。一个杆子拍下去。或者一个大镖飞过去。击穿你!

而在《太白阴经》的记载中。用抛车投掷重物。甚至用火攻。都是基本的常见套路!

可见。在当时中国军队中。火攻是常见套路。而火攻运用的技术、战术特点。都已经掌握!

代差。就这么产生了。

历史对此战记载不详

说得再好、再炫。仗还是要靠打的。

此战。双方的记载都很简单。

日方的记载就相对详细。说他们遭遇唐军后。连续进攻。唐军坚守。日本啃不动。于是。日军将领和百济王不通天象水文。说:我们人多。往死里打。他们就会退了!结果。第四次进攻时。唐军分出两列包抄日军。再以火攻···然后。就是悲剧!

战役进程推想

按照这些简易史料。我得出的战况是这样的:

可是。唐军不跟你这么玩。人家以各种方法。在日军靠近前就消灭了靠近的日军。日军腾挪转移。就是搞不定。

随后。日军计划发起总攻。总攻的意图很明显!中央突破。击穿唐军军阵。然后再包抄唐军。唐军远战厉害。但是。日军如果能从多个方向靠近唐船。唐军不退。就只有挂了!

你要中央突破?好!陪你玩!唐军主力两侧散去。看着日军密集地往中间挤。

正如日军自己说的:“不查天文水力···回转不灵”。日军进入预定海域后。调转不灵。挤成一片!

随后。唐军玩起了自己的拿手本事:火攻!

由于日军本来就密集。而且。由于日军自己都说的“不查天文水力。回旋不灵”。在进入预定海域后一片混乱。

当唐军烧了侧翼的几艘日军船只后。被烧的日船失控。撞向其他船只。日军一则回旋不灵。二则烟火冲天。八个压路。什么都看不清。于是。大伙“随机”碰撞。一片大乱!

可是。现在的日军就头大了!八个呀路!一切混乱都是“随机”的!皇军左右看看。纳泥!隔壁的船烧的烧乱的乱。不知道什么时候撞过来!再一回头。巴嘎!后面的皇军兄弟正在往前冲。随时也会撞到自己!前面的皇军也乱成一团了!抬头一看。板宰!日照大神在向他们招手!低头一看。死啦死啦地!跳水吧!

于是。“官军(日军)纷纷跳水。死者甚众”。

战斗结束!

什么叫代差?代差就是:你以为是神剧演义。但却真的可能就这么发生了!

其他观点:

白江口海战。又称白村江之战。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约1万3千士兵。战舰170余艘)。倭国、百济联军(约4万2千士兵。战舰1000余艘)。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海战。在唐军将领刘仁轨指挥下。用战舰分左右将倭军战舰围住。使其船只无法回旋。士兵大乱。倭军战舰全部被烧毁。上百上千倭军被杀和溺死。

此次战役。唐朝联军大败倭国联军。主要是倭国当时军事技术非常落后。倭国战舰虽然多。但大都为舢板小舰(其实根本不能称为舰。应称为船只)。而唐军有着高超的造船技术。皆都是巨舰。居高临下。战尽优势。还有唐军将领指挥得当。用计将倭国战舰诱入唐军水阵中。右右夹击。火箭齐射。焚毁战舰四百余艘。

此战过后。百济王逃住高句丽。667年唐朝联军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倭国残军投降。日本举国恐慌。并将都城从飞鸟迁住近江大津宫。倭国对唐国有了重新的认识。从而彻底放弃与大唐对抗的意志。甘心等同藩国。不断派唐使前往大唐学习中华文化。白江口海战。可谓一战保千年和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3

    日军,日本,船只,军舰,海战,战舰,都是,大唐,百济,朝鲜半岛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3

    没想到大家都对白江口海战,唐朝军队为何能够以少胜多完胜日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3

    白江口海战期间。大唐和日本的各方面实力都有很大差距。甚至可以说。双方根本不是对等的敌人。大唐打垮日本海军是寻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