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水战让日本六百年不敢觊觎中国,大唐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原创

白江口水战让日本六百年不敢觊觎中国,大唐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虽然唐朝兵船远少于日本。但脑子比日本人好使。战术更是高于日本人好几头。不像日本人抱着本三国演义当宝贝研读军事。这次白江口水战将日本的魂都打掉了。之后有将近九百年的时间日本人都不敢对外扩张。

其他观点:

白江口海战。亦称白村江之战。

663年。倭军4.2万战船1000余艘。唐军1.3万战船170艘。在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唐将刘仁轨指挥舰队分左右两队。将倭舰团团围住。敌舰相互碰撞。兵将大乱。战船全部被焚毁。上千倭军被杀或溺亡。

此役。唐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和舰船4倍于己的倭国水师打得大败。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此战。是中日两军首次交锋。也是一次国际性的战役。以唐朝的完胜结束。奠定了此后上千年的东北亚地区格局。

白江口战役。日本之所以战败。主要原因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日本的短甲是皮甲。防护能力很差;日本骑兵不会长矛冲锋。马上冲阵。近战突击能力极差;日本只会阵前对射和使用军刀小群战斗。军事技术的巨大差距。唐军以少胜多。给日本鬼子以“颜色”。使其1000余年不敢窥视东亚大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发光的金子

其他观点: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大家知道“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吗?起因就是唐朝时期和他们发生的白江口大海战。后来才改的名字。

在此之前。我们的古书向来称倭国、东夷、海东、东洋、东瀛、蓬莱、瀛洲、蓬瀛等称呼。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新唐书》)。

正因为一场大海战给他们打残了。于是开始臣服。公元701年。日本的外交使者来到大唐。请求改国号。

武则天一开始不同意。后来经过再三请求。才答应了他们。从此在朝廷的官方文件中。才有了“日本”这个名词。

这说明这场海战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那么。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这场海战呢?

这个起因是我们的邻居。老对手高句丽。

隋朝时期。隋炀帝三打高句丽都失败了。唐太宗也打了一次。无功而返。

战后。高句丽觉得自己独木难支。于是就和突厥、百济、以及近邻日本(倭国)结盟了。而唐朝与其中的新罗国结盟。

公元660年3月。百济国仗着有高句丽的支持。大举入侵新罗国。新罗军打不过。接连败北。他们的武烈王赶紧向唐朝求救。

此时的皇帝是唐高宗李治。他一看自己的小兄弟受欺负。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命苏定方带领13万大军讨伐百济。

唐朝军队一出征。摧枯拉朽般的大败百济军大败。并将他们的国王俘虏后押送到了长安。

灭了百济之后。苏定方班师回国。派刘仁轨镇守百济。

但百济国内残余的复国分子不甘心失败。他们去联系自己的盟友。日本的孝德天皇。

公元663年。日本派重兵前来。

唐朝朝廷也得到消息。当即派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前往增援。两军于9月份汇合一处。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军队和日的本援军。在白江口相遇了。

我们来看一看双方的军力对比:

日军方面:水军4万2千。战船1000余艘。

唐军方面:联军1万3千。战船170艘。

从数量上看。日军占有绝对优势。兵力对比是3:1。战船对比是6:1。但我们的造船技术要先进得多。所以以吨位来论。我们并不吃亏。

公元663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午。倭军一看他们的战船数量占绝对优势。想一举歼灭唐朝的水军。所以率先开展。

谁知双方战船一接触。倭军立刻处于劣势。

刘仁轨借这个时机。马上命令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

围住他们之后。刘仁轨下令放火箭。顿时像蛆一样挤在一起的四百多艘破木船。顿时中箭着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旧唐书·刘仁轨传》)

倭军指挥朴市田来津虽然“仰天而誓。切齿而衅”。奋勇击杀。直至战死。但亦无力挽回战局。

被日本扶持起来的傀儡百济王。一开始在岸上观战。见倭军失利。乘混乱之际。逃往高句丽避难去了。

这一仗把日本打得是惊恐万状。他们怕唐朝军队趁胜追击到日本本土。马上花费巨资修筑防御工事。

这个防御工事可费功夫了。一连修筑了四道防线。

同时。他们还做了多方面的准备。667年。将都城从飞鸟。一下子迁至近江大津宫。

他们哪里知道。当时他们被唐朝看不起。唐朝将领压根就没有攻击这个“嘬尔小国”的打算。眼看他们惨败而逃了。也没有追击。而是鸣锣收兵。大军就撤到百济。在那里驻扎下来。

白江口战役。基本上决定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崛起后入侵朝鲜。这900年间日本从未敢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

可谓是一战定千年。

结局:

古代日本。他们痛定思痛。深知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就拿出惯有的恭谦。连连派“遣唐使”赴华。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来。倾力学习唐朝文化。

其国策也由过去的地区政治进取转向了内敛、和平、发展的方向。这就使日本在吸收唐朝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很快。

此时唐朝的文书中还是称呼他们为“倭国”。他们觉得这个名字带有侮辱性质。就给武则天上书。请求改国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之意。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新唐书》)

于是以后的唐朝文书。就统一称呼他们为“日本”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6

    日本,唐朝,战船,百济,海战,使者,日本人,他们的,新罗,公元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6

    没想到大家都对白江口水战让日本六百年不敢觊觎中国,大唐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6

    虽然唐朝兵船远少于日本。但脑子比日本人好使。战术更是高于日本人好几头。不像日本人抱着本三国演义当宝贝研读军事。这次白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