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盛京将军等等这些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原创

明清的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盛京将军等等这些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一、按察使和布政使是设置于全国十三司(相当于后来的十三省)的三个部门的最高首长。即每省所设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的负责人。按察使即按察司最高长官。主要职责为执掌刑名按劾。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外加纪委负责人。可用如今的省政法委书记来比对。

二、布政使是布政使司的最高长官。主要职责为财政和民政。相当于如今分管财经和民政的副省长。

三、巡抚原是临时派遣性质。称为巡抚某某地。相当于由中央就某地某事派出的特派代表;到了宣德年间以后。渐渐成为定制。清沿明制。并正式规定巡抚为一省的最高长官。其职掌民义上是以治民为主。但事实上是兼理军民。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和刑狱。清代。巡抚有直属军营。称为标营。巡抚略相当于今天的各省一把手。

四、总督也像巡抚一样。一开始并非定制。明初。有军事行动时。任命京官为总督军务。事罢则撤。到成化年间。始有定制的两广总督。驻节梧州。以后各地增置。遂为定制。清代。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综理民政、军政。此外。还设有管理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治河。漕运总督管漕运。总督一职在今天没有可以比照的职务。略相当于五六十年代各大区一把手。如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巡抚不是总督的下属。虽然总督的权力可能更大。级别可能更高些。但它们是平行的。可以互相监督; 不同的是管辖的地方。巡抚只管一省。而总督可能是一省。也可能是两省甚至三省。一省既设巡抚又设总督。显然政出多门。所以清末维新时的一条措施就是只管一省的总督都裁撤。

五、关于盛京将军。此为清代官职。清代在地方上。一般设行省。但也于边疆地区设将军、都统和大臣。八旗兵分驻各地。内地也设有将军。但内地的将军主要管军事。而设于边疆的将军、都统和大臣则军民兼管。有时还负有外交使命。其中。盛京将军驻奉天。即今沈阳。镇守留都。掌管全区兵马粮饷和民政事务。

其他观点:

清代地方官制大致与明代相同。只存在着细微差距。

明代。为避免地方权力过于集中。继而威胁中央。朱元璋废“行中书省”制。改行“三司分设”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掌全省行政事务;提刑按察使司掌全省司法监察事务;都指挥使司掌全省军事事务。三司最高长官分别是布政使(设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

这就是布政使、按察使的由来。

布政使归中央六部统管。按察使归刑部、都察院统管。都指挥使归兵部、五军都督府统管。三者互不统属。谁也节制不了谁。谁也管不了谁。直接听命于中央。

如果本省发生重大事件。由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共同商议。若达不成共识。则上报中央处理。由内阁、六部共同商议。后交由皇帝做最终决定。

明中期后。由于官僚政治日益腐败。三司长官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掣肘。致使地方政令不通。日渐混乱。地方乱。则中央不稳。对于地方经济建设、赋税征收、灾民抚恤等等都需要地方长官的配合。地方长官不配合。中央对地方的政策。就很难实施下去。

地方若治理不好。则天下势必会大乱。

故而。明廷不得不经常性临时派出尚书、侍郎、都御史等京官去地方充任总督、巡抚等职。节制三司。或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事情办完了。即回京交差。后来。由于明朝地方越来越混乱。南方盗起。北寇犯边。往地方派巡抚渐为常态。各省均设巡抚衙门。有权节制三司。总一省军政事务。成为地方政府实际首脑。

这就是总督、巡抚的由来。

清取代明后。清朝统治者将明代的地方机构和官制更加完善。使之更好地维护对地方的统治。故而明清地方上的机构和官职有了些许的变化。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明代的总督并非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因事而设。事毕即撤。但是到清代却成为了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除此。明代的总督出镇地方。所辖之事多是军务或粮饷。多不会涉及到民政。清代总督却是军政一把手抓。即可节制本省军事长官提督。也可节制本身民政长官巡抚。权力相对明代总督。却是要大上许多。

除此。布政使一职明清也有些许区别。在明代巡抚未成地方军政长官时。布政使权力极大。掌本省政务。直属于中央。地方无人可制衡。故而朱元璋在设布政使时。为防止布政使脱离中央的控制。便设左、右布政使。两位布政使同掌本省事。地位相等。相互制衡。此后。巡抚虽然出现。然左、右布政使却并未废除。两人依旧是承宣布政使司的共同主官。

到了清代。由于布政使已经成为巡抚的属官。且还有总督节制。故而自康熙后。除江苏设江宁、苏州两布政使外。其余各省皆只置一位布政使。

此外。在地方上。清朝还设置了一个明朝所没有的官职。那就是驻防将军。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其统治者能够入主中原。运气占据多数。要不是中原内乱、不团结。凭仅有十几万的满洲八旗。清朝想入主有百万大军的中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之后清朝虽入主中原。但其统治者却也是如履薄冰。胆战心惊的。为牢牢掌控住中原。清朝是想尽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派遣满洲八旗分驻各省要地。控制住全国重要地区、交通要道和险要地区。

当时。这些驻扎在京城之外的满洲八旗军。其最高军事长官就是驻防将军。清廷在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分别冠以所在地名如盛京将军、吉林将军等。

说完明清地方官制的区别。再具体说说他们是干嘛的。

清代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是总督。有清一代。共设九位总督。分掌各省:东三省总督(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直隶总督(辖直隶)、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和江西)、四川总督(辖四川)、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和台湾)、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湖广总督(辖湖北、湖南)、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和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和伊犁)。

总督位在巡抚之上。为便于其管辖所属各省。清代总督多会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而名正言顺执掌本省军政事务。可节制自巡抚之下所辖各省所有官员。包括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道台、知府等。一切所辖各省事务。如军务、政务、税务、粮饷、刑狱、科举等等。总督皆有权管辖。

若要问总督是现在什么职务。类似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北区、西南区等六大行政区的第一书记。

总督之下就是巡抚。同总督一样。巡抚也会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而执掌本省军政事务。及节制本省所属官员。一切本省事务。诸如军务、政务、税务等等。巡抚皆有权管辖。

除此。总督虽位在巡抚之上。然而巡抚却不是总督的属官。他们并不是上下级关系。两人都直属于中央。总督可节制巡抚。巡抚亦可制衡总督。两人都有监察、弹劾之权。遇到本省有重大事件。需由督抚两人共同商议。达成共识后。方可实施。若达不成共识。则上报中央。

若要问巡抚是现在什么职务。类似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巡抚之下就是布政使。布政使协助巡抚执掌本省赋税、徭役、科举等民政事务。同时“帅府、州、县官。廉其录职能否。上下其考。报督、抚上达吏部”。并负责考察本省官吏廉政与否。勤政与否。上报督抚。

若要问布政使是现在什么职务。类似于现在的省长。

按察使位在巡抚、布政使之下。按察使为一省司法长官。掌一省刑名按劾。负责本省司法监察邮驿诸事。同时“三年大比充监试官。大计充考察官。秋审充主稿官” 。乡试充任监试官。三年大计(考核地方官政绩)充任考察官。秋审充任主稿官。

若要问按察使是现在什么职务。类似于现在的省法院院长、省司法厅厅长、省检察院院长兼省公安厅厅长。

盛京将军。是统辖奉天的最高军政长官。执掌奉天地区的所有军政事务。包括民政、军政、财政等事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东三省并未设省。故而没有巡抚、总督一说。当时东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是驻防将军。其中奉天地区的就是由盛京将军执掌。是为最高军政长官。

若要问盛京将军是现在什么职务。类似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其他观点: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明太祖时期。废元朝行省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立承宣布政使司。但是通常还是称为“行省”。到了明宣宗时期。正式将全国划定为两京一十三省!

两京指的的北京(北直隶)和南京(南直隶)。一十三省分别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分布图如下:

我以《大明王朝》里面的郑泌昌、何茂才、胡宗宪、赵贞吉来做说明:

郑泌昌是浙江布政使。主管浙江一省行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内阁下达“改稻为桑”的国策。到了地方就是郑泌昌主导落实。

何茂才是浙江按察使。主管浙江一省刑名。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相当于省政法委书记。下辖省公安厅、省最高人民法院、省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以在剧中井上十四郎是被何茂才关押在按察使司衙门。也是何茂才下令释放的。

胡宗宪是浙直总督。一开始总督并不是定制。而是皇帝因特殊事务特派官员。比如说剧中的胡宗宪。辞去浙江巡抚只任浙直总督后。他的工作就是专事抗倭。浙江省内其他事情与他无关。

赵贞吉是浙江巡抚。和总督一样。巡抚在早期并不是定制。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逐渐固定。代表皇帝巡抚地方。主管一省行政、司法、军事。隐隐然成为布政使上司。所以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郑泌昌等人会事事向赵贞吉请示。赵贞吉实际上就是省委书记。而且还是兼任省军区司令!

到了清朝。很多地方都做了调整。首先是行省数量调整到18个。相较于明朝把南直隶分为安徽和江苏。把湖广分为湖南和湖北。把陕西分为陕西和甘肃。后来又增加了吉林、黑龙江、奉天、新疆、台湾5个省级行政单位。

相较于明朝。清朝在地方官制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把总督和巡抚作为固定官职。

巡抚。主管一省的行政。司法。而且可以统领本省的绿营。布政使、按察使成了巡抚的属官!

总督。主管一省或者数省的行政。司法。统领一省或数省的绿营。也是布政使、按察使的顶头上司。清朝一共设有九大总督。

虽然总督看上去权力比巡抚大。但是两者却是平级关系。没有从属关系。最经典的一个例子是曾国藩和沈葆桢。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军民事务。当时曾国藩正组织湘军进攻太平军。但是朝廷又发不出粮饷。都要曾国藩自己解决。所以曾国藩在辖区内增设各种路卡收税。但是江西巡抚沈葆桢却不买账。不允许在江西境内设卡。当年还是曾国藩举荐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的。本以为能配合自己。结果两人尿不到一壶里。江西巡抚不买两江总督的帐。这也是朝廷的一种制衡策略。

题目中提到的盛京将军则是清朝独有的。盛京就是沈阳。关外被清朝视为龙兴之地。也是最后的堡垒。所以在关外并没有设总督或者巡抚。而是安排绝对亲信出任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他们负责各自辖区内一切军政民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三地的藩王!

与这三者相类似的还有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本来统管新疆区域。后来新疆设省。伊犁将军只负责伊犁附近与俄国接壤区域。乌里雅苏台将军主要负责的是外蒙古区域。这五者并称为清朝五大将军。

除了五大将军之外。清朝在各重要区域还设立将军统领区域内八旗兵。比如说《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最后被贬为杭州将军。就是统领浙江区域内的八旗兵。《武状元苏乞儿》中达叔饰演的广州将军便是统领广东境内的八旗兵。

达叔一路走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5:27

    总督,巡抚,按察使,将军,地方,长官,军政,清朝,奉天,伊犁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5:27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清的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盛京将军等等这些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5:27

    一、按察使和布政使是设置于全国十三司(相当于后来的十三省)的三个部门的最高首长。即每省所设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