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帝国嗜血系列之维州浮沉
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川西平原结合部。东北与茂县(茂州辖区)、黑水相接。西南与小金县(唐雅州辖区。治所雅安)相连。东南与汶川(茂州辖区)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唐时属川西羇糜32州管辖)毗邻。在群山耸持沟谷纵横的川西地形中。属于典型的十字路口地带。
这一地区自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中央版图。隋开皇六年(587年)置金川县。仁寿元年(601年)改通化县。唐武德七年(624年)改置维州和薛城县。
对维州的记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这几十个字里却六个皇帝四次反复。可谓道尽了几十年间唐蕃的反复争夺。
《唐会要•白狗羌》记载。“白狗羌。西羌之别名。与会州(今汶川县附近)连接。胜兵一千”。
由于唐朝初期边塞未宁。突厥、吐谷浑、党项压力甚大。唐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西北边防。对于西南诸羌主要采取招抚政策。
白狗羌内附后。唐庭于三国时期姜维故城设置了维州城。(“白苟羌降附。乃于姜维城置维州”)
维州城故址附近地形这座建在姜维故垒上的维州城遗址。当地俗称为姜堆。从目前残断墙垣分析维州城原有内、外两城。呈长方形布置。城四角及东墙中部有马面。墙底宽7.2米。残高8.6米。顶宽6米。
以川西运力艰难的情况来看。在此地筹集物资夯土筑城工程不可谓浩大。加之维州城四面环山。控扼孔道。称之为天堑亦不为过。
(“其州南界江阳。氓山连岭而西。不知其极。北望陇山。积雪如玉。东望成都。若在井底。一面孤峰。三面临江。是西南控吐蕃之要地。”《旧唐书•李德裕传》)
难怪唐史记载中。维州城虽经反复易手却只有一次是被攻陷。其余均为投降归附。(“韦皋在蜀二十年收复不遂”)
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国力渐强开始走向高原向各个方向拓展。
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唐蕃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正面冲突松州之战。虽然松州之战双方以平局收场。但作为挑战者吐蕃收获了川西诸羌的敬慕。其后川西山区逐渐成了吐蕃进攻剑南的策源地。
所幸唐太宗、高宗、武后、玄宗等时期。唐朝国力尚强。川西地区虽经反复争夺。唐军至少还有一战之力。具备对川西诸羌施加影响的能力。维州虽忽而是羁縻州。忽而改为正州。但依旧能够控制在唐庭手中。
但安史之乱后。大量剑南军队抽走勤王。川西地区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大。
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召谕南诏国王阁罗凤:“树德务滋长。去恶务除本。越巂(xī)、会同。谋多在我。图之此为美也”。
随即吐蕃与南诏联军进攻剑南。唐军无力抵抗。巂州(四川西昌)、会同相继失守。
等到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对河陇用兵。连陷秦、渭、成、洮、河、兰、岷、廓、临、原等州郡。在川西地区。则将松州(今松潘)、维州、云山城等地收入囊中。
维州附近地形
其中。为了拿下唐军严防死守的维州。甚至谋划了二十年。使出了一个吐蕃版的“木马计”。
当时。在维州城周边汉羌杂居非常普遍。吐蕃将领借助这一有利条件。派遣一位吐蕃女子进入维州城生活。并嫁给城内守军连生两个儿子。二十年后孩子长大。逐渐在城里诸羌中有了声望。
当吐蕃再来攻城之时。两个男子联合城内其他诸羌。突然袭击杀光城门守军。从城内打开城门。吐蕃军队趁势一贯而入。攻破内外城墙。维州就此陷落。
夺下维州后。川西形式遽变。吐蕃以维州为中心构筑的战略防线再无弱点。因此吐蕃赞普亲自将维州改称“无忧城”。意为“川西从此无忧”。
随着吐蕃连续攻城掠地。唐朝在川西的形势岌岌可危。所幸继任剑南节度使严武文武全能。既可以同杜甫诗文唱和。又能统兵打仗运筹帷幄。
公元764年(广德二年)。严武在当狗城痛击吐蕃、南诏七万联军。十月又配合郭子仪的朔方军拿下重镇盐川城(甘肃漳县西北)。
总算堪堪挽救了唐朝在川西的局面。征战途中。严武写下了记述这次战争的《军城早秋》一诗: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虽然严武取得了部分胜利。但也仅仅是维持川西的局面。严武去世后。接任剑南节度使的崔宁继续在川西抗击吐蕃、南诏和诸羌部落的联军。
在崔宁给朝廷的上奏中可谓战果累累。称分别在公元769年、775年、776年大败吐蕃联军。每次均斩首万级以上。缴获牛羊牲畜无算。但却从未有攻取州城的记录。很有可能是夸大其词了。
相反公元777年(大历十二年)。崔宁却上奏朝廷。声言吐蕃进攻黎(四川汉源县北)、雅(四川雅安县)二州。最终二州未失。吐蕃无功而退。
但由此可见。吐蕃时刻寻机进攻的态势并未减弱。并以突破了川西山地。开始觊觎川中平原了。
但公元779年(大历十四年)吐蕃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神策军李晟在川西大败吐蕃联军。成功收复了维、茂二州。
这次大胜的意义并不在于。唐军重新夺回了维州。川西地区吐蕃主攻唐军防御的战争态势并没有改变。不久之后。在吐蕃军队的压力下。唐军不得不再次放弃维州城。
而在于经过此战。吐蕃开始对南诏军队的战斗力产生了质疑。认为南诏军出工不出力。导致二者之间的联盟出现了裂痕。
战后不久。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便将南诏国国王异牟寻改封为“日东王”。双方由兄弟之国(“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降为臣属关系。
吐蕃对南诏关系的冷淡。为唐朝拉拢南诏联合对付吐蕃提供了机会。宰相李泌敏锐的感觉到南诏和吐蕃的疏离。对德宗说:“招南诏。则是断吐蕃右臂。云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臣于吐蕃。苦于吐蕃赋税重。未尝一日不思复为唐臣也”。
于是。德宗以韦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开始实施与南诏联盟的战略。
公元788年(贞元四年)。南诏王异牟寻先遣其东蛮鬼主骠旁、苴梦冲。苴乌星入朝觐见。五月八日。德宗宴之于麟德殿。赏赐甚丰。并封骠旁为和义王。苴梦冲为怀化王。苴乌星为顺政王。各给印绶而遣之。
就在唐朝和南诏眉来眼去的时候。十月。吐蕃发兵十万进攻川西。征南诏数万军队屯兵泸北(泸水之北)。此时异牟寻尚未决定与吐蕃决裂。南诏照例出兵。
韦皋摸准了异牟寻首鼠两端的心思。给吐蕃和南诏间使了一条反间计。
他亲笔书写了一封给异牟寻信函。书信中他叙述南诏离蕃归唐的好处。并列明归唐后。唐朝能够给予的优待条件。
但这封信却不是送给异牟寻的。而是想办法通过细作送到了吐蕃统帅手中。吐蕃将帅看到这封信函后。对南诏产生了怀疑。派两万吐蕃军队驻扎在会州(四川理县西)。阻断了南诏军队的入蜀之路。
异牟寻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不爽。命令南诏撤军。吐蕃和南诏的矛盾趋于表面化。
韦皋画像
失去了南诏策应的吐蕃军队成了一支孤军。在韦皋联东蛮兵打击下狼狈而回。
战败后。吐蕃将领将进攻失利的责任。归咎于南诏的背离。言语之间颇多冒犯。这使得异牟寻心中更加倾向于弃蕃归唐。
随后数年间。唐蕃两国以维州为中心。在川西连番大战。虽然韦皋始终无法攻克吐蕃重病固守的维州。但却成功收复了嶲州(今四川西昌)周边地区。
并在阵中斩杀吐蕃青海大兵马使乞藏遮遮、腊城兵马使悉多杨硃、节度论东柴、大将论结突梨等战将。
其中。青海大兵马使乞藏遮遮。据说是横行河陇十几年。吐蕃大相尚结赞的儿子。这员吐蕃骁将的被杀。导致川西吐蕃军队士气大搓。
而在这些连续不断的交战中。南诏军队却一种作壁上观。即便在吐蕃逼迫下出兵协助。也采取冷眼旁观阳奉阴违的态度。
唐蕃两国在川西的博弈云波诡谲。但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的几十年间。蕃强唐弱的局面始终没有改观。
即便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国重新与唐结盟脱离了吐蕃的控制。但吐蕃军队主导进攻的态势依旧存在。双方都在暗中积攒力量。等待一场破局之战的到来。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965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吐蕃,南诏,川西,公元,军队,唐朝,联军,赤松,这一,元年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和吐蕃围绕着剑南的维州有哪些大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帝国嗜血系列之维州浮沉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川西平原结合部。东北与茂县(茂州辖区)、黑水相接。西南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