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历史上有一位女诗人。名叫贺双卿。是清康熙年间出身于农家的才女。
她一生命运悲苦。才华出众。婚姻却不幸。她嫁给了一个大字不识的佃农。过着婆婆嫌弃丈夫打骂的生活。
在婆家那边。邻居有一位叫韩西的姑娘对她十分同情。经常帮她干活。生病的时候。还来照顾她。韩西是她在这悲凉的世界中唯一的一丝温暖。
但好景不长。韩西毕竟要嫁人。当韩西出嫁那一天。贺双卿写了一首极为悲痛的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贺双卿的这首词。妙就妙在叠字贯穿整首词。多达二十二处。加重了内心悲伤痛苦的描述。使人读后潸然泪下。
让人叹惜的是。贺双卿仅仅二十几岁。便在悲苦的生活中离开人世。真可谓自古红颜多薄命。
其他观点:
很多人已习惯屈谢鲍陶、王卢李杜、元白苏黄的大名。对唐诗三百首亦耳熟能详。认为除他们之外再无佳作。
但是。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三千多年。被历史尘埃掩盖的、更多的是不出名的诗作和诗人。
今天。我给大家挑出一二。一探诗词文化的冰山之角!
▲我们都听说过‘初唐四杰’。可能没听说过‘初明四杰’。他们分别是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尤其高启。16岁时便被张士诚延为上宾。
别看高启年幼。但高洁之气不下古人。张士诚请他赴宴。以国事相商。他在宴席后直接遁走。归隐去了。气得张士诚七窍生烟。打死也不信十六岁的孩子居然归隐了!
可是。高启回家后马上带着父母去了青丘山。真的归隐了!
后来。朱元璋请他修《明史》。教皇子读书。并授户部右侍郎。
高启修完书后。既不教学。也不当官。直接回青丘授徒去了。且留言道:“不为五斗米折腰”。
朱元璋这个人心眼比张士诚还小。他认为高启看不起他的出身。
于是。放牛娃出身的贱脾气彻底爆发。抓住机会大兴‘文字狱’。咔嚓几下就把高启给砍成八段。而且。这还不够。又轮着把其他三杰也给杀了。
▌来看看高启的这首《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从高启的诗。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性情高洁的人。其隐逸之姿几不下陶渊明。
其中‘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句。让人如同看到一个冷清、高雅的古人。峨冠长衣。或林中映雪。或月下飘然而来。
注意。这里的‘美人’不是美女。而是对古代品性高洁‘君子’的称呼。
可惜。这样一个本来能引领明朝士人风气恢复到唐宋巅峰的标杆人物。就这样被粗鄙的朱元璋给杀了。年仅39岁。
若非朱元璋。明朝士人的脊梁也不会断。
▲曾经有一个人。献给韩愈两首诗。韩愈看后大喜。将其收入门下。
这个人就是刘叉!
他有一首诗。名《偶书》。很多人觉得粗糙。但无一人否认其中冲天的侠气和不尽的苍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日出扶桑头。人间已有万般事。细如毛的琐事对朝堂权贵来说也许看不上眼。但却关乎着黎民百姓的生计性命。
作者虽然心有万丈怒火。想要拔刀铲除不平。但时事地位已经不容许他这么做了。所以。胸中那把无形的正义之刀。慢慢地被岁月和人情世故销蚀、磨损……
苏轼尝言:老病自嗟诗力退。直须灯下诵刘叉。
▌刘叉何人?
刘叉的生卒籍贯均不详。任侠直爽。诗风、才气尤在卢仝、孟郊二人之上。
时人评价《冰柱》的才气不亚于李白的《蜀道难》。《雪车》的造诣堪比杜甫的《兵车行》。
可惜。刘叉性情爽直。任性不羁。直至有一天。终于离开韩愈。消失在了茫茫江湖。
▲唐李翱曾跟随韩愈习古文。诗风浑厚有致。
此诗为其问道药山禅师所作。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开首两句描述上山所见:
禅师身形瘦削。嶙峋如鹤。正在千株松下读经炼脉。天人合一。当他开口问于禅师何为大道时。禅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指了指天上的云、甑里的水。
云在青天是‘逍遥自在’之大境。水在瓶里是‘随遇而安’之小境。青天不因云翳而失其本色。水处于何地皆自清。这就是禅师要告诉李翱的道理。
▌此诗之妙在于最后一句无人无我。直示本性。如同偈语。却又充满了诗意。不深入而不得其意。越深入越觉其杳渺。回味无穷!
▲黄景仁少年即有诗名。虽曾被乾隆赏识进位为县丞。几年后为债所逼。病死他乡。年仅33岁。
其人诗主学李白。诗风悲凉凄怆。写尽人间凄楚。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作者问道仙佛无有成就。只得夜夜作不平之鸣。欲证明自己在天地间存在过、奋斗过。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凄凉的是颔联两句。‘飘蓬之身、薄幸之名’是作者生平的真实写照。其中‘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警世名句。
尾联本是作者对诗中凄苦的一种强辩。自我比喻成渺小如春鸟秋虫一样的动物。但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料。谶言成真。作者果然命如虫鸟。壮年而亡。
▌此诗之好在于其道尽了在尘世中挣扎浮沉的亿万普通知识分子的凄苦酸楚。反向激励人无论得失成败。都应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发出自己的声音!
题外话:写诗词的朋友尽量不要写这种凄苦句子。历史上有太多这样一言成谶的例子。
后记
上面挑出的几篇诗和诗人只是被历史尘埃掩盖下的千万之一二。
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三千年。按照一年千人万首来计算。也要有三百多万才华出众的诗人、三千万首名作。
只是。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或者因为生不逢时。或者因为天妒英才。或者因为生活的艰辛。或者因为时代原因而被埋没。
就像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前根本没人知道这本书。只是因为其中的思想暗合当时的思想解放需要。才被林语堂、周作人等人发掘并流传开来。
▲要想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背后的故事。请持续关注笔者。
西山诗词原创!
其他观点:
三十年前我认为自己的诗写得不错。但不出名。后来。后来。后来我还是不出名。现在我在微博、快手、微信里偶尔也发一两篇诗词作品。欢迎大家指点。[祈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965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自己的,诗风,禅师,诗词,的是,林下,去了,凄苦,不平,朱元璋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哪些不出名但非常好的诗或诗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历史上有一位女诗人。名叫贺双卿。是清康熙年间出身于农家的才女。她一生命运悲苦。才华出众。婚姻却不幸。她嫁给了一个大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