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很多哲学问题后开始颓废了,该怎么做才能重新热爱生活?
原创

思考了很多哲学问题后开始颓废了,该怎么做才能重新热爱生活?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古人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洋人的微积分里小到“极致”的微分可以在“导数”的牵引下给你“积分”成个大家伙。哲学思考无非是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思考模式中对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进行互相比对。如果说对“哲学”思考只是看到了渺小与不堪。那么只能说这种“哲学”思考是半拉子式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思考。哲学思考是形而上的一。是一为一切。一切为一的一。其思考所得绝对不是一个锤子。而是求是的理性。

其他观点: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还真不好说。但是哲学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大了说是三观。小了说油盐酱醋里也有哲学。

哲学就是关于前思后想的问题。年轻时喜欢朝前想。活在理想或者梦想里。并且在梦想里还在做梦。有点“玄之又玄”的感觉。

@年龄大了。经受的事情多了。浮躁的生活开始有了一些积淀。也是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时候。曾经的棱角似乎被磨平了。损之又损。于是会有一些反思。

如果说活在朝气蓬勃梦想里算是积极的。正能量的话。那么。反思的人生就意味着一种调整和理顺。这是人生成长的必须。也是正能量。

磨平了棱角。那是外在的形象在发生变化。调整后的心态则是健康人生的修炼必经过程。

自律能力强一点的。方向性更明确。意志力也很强。每一个人生阶段走得都比较踏实。自制能力差一点儿更容易放松自己。随波逐流。

哲学不会让人颓废。若是颓废。那也不是思考哲学造成的。若是思想颓废。思考历史。文学等其他问题。一样会颓废。

不要相信尼采因为思考哲学问题而发疯。他的问题与哲学无关。他不做哲学也一样会发疯。

人都有一个低潮期。有的反应强。有的没感觉。这跟个人修为有关。也跟环境有关。

自觉着低潮的时候。调整一下生活节奏和方式。会立马见效。做一个小的计划。就近旅游。或去寻找多年不见的同学。邻居。曾经爱过的人。或相约一两个好友胡吹一通。喝点小酒。可能某一个兴奋点就会把自己拉回到所谓的正常积极状态。

生活原本如此。所谓高潮与低潮。只是人的感觉而已。当我们高兴时。即使下雨天。你也会心空朗照。阳光明媚。若是心情不佳。即使春风十里。也会心情潮湿。打不起精神。

其实。无论是阴晴还是圆缺。外部环境一点也不受我们的情绪影响。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境。所有心情的变化。其实都是我们自找的。

暂时离开那些自认为给自己造成不快的东西吧。走出去。去找聊得来的人。去看喜欢的风景。去吃喜欢的饭菜。去参加最喜欢的活动。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不管他是阴还是晴。[握手]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就是。哲学叫你看破红尘。或者说是看透了人类的龌龊与肮脏。因此心灰意冷。对生活不屑一顾了?

哈哈。这不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吗?等于说。你不爱它。可能对其煞费苦心。潜心贯注吗?正是因为爱之深。才有了问之细;因为有了知之甚。才有了责之切;因为有了位之卑。才有了恨之深……但这一切都出自爱;不爱它。又何必管它呢?

换句话说。哲学。不仅能让人看出问题。也一定能让人找到问题的节点。等于可以抓住主要矛盾。一个能知晓问题之根本的人。却要问该怎样重拾信心类的问题。是你谦虚还是要“逗你玩”呢?或者。你可能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哲学。只是误以为自己已经今非昔比了……?

也就是说。能通达哲学领域的人。没有诸葛亮的智慧。也有宋江的狡诈。或者。最起码也能摆正自己。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值此设问是真的吗?能晓得哲学。该被划入知识分子行列了。却能提出如此蹩脚的问题。你是知了。还是识了。想过这一类的问题了吗?

知其然是知。知其所以然是识。这才是知识的全解。懂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45:26

    哲学,的人,颓废,低潮,是一个,让人,也有,也会,大了,不爱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45:26

    没想到大家都对思考了很多哲学问题后开始颓废了,该怎么做才能重新热爱生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45:26

    古人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洋人的微积分里小到“极致”的微分可以在“导数”的牵引下给你“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