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阐述过了。那就延伸说开来。
其实很早某位所谓科普作家就拿“脑渗为涕”这个事情开怼《黄帝内经》。说其荒诞。从而要证明《内经》的不科学。当时也没怎么想。觉得跳梁小丑而已。一笑了之就是了。没想到后来不时在头条有人拿这条说事。想了下还是要做做考究。毕竟学问来不得一点虚假。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被泼脏水那是绝对不行的。
此文取自《内经.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原文是: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本义:(眼泪)同本义tears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要理解字义就要搞清楚提出这字的时代对这个文字的解释。那些把“涕”当成鼻涕的都是不学无术之徒。徒增笑耳。
眼能够明视万物。辨别颜色。是赖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所以《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里的“精”。是指精明。即眼的视觉功能。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精气不能充足流畅地上注入目。就会影响眼的正常功能。甚至发生眼病。
心主血脉。诸脉属目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之合脉也”。“诸脉者。皆属于目”;《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由此可知。心主全身血脉。脉中血液受心气推动。循环全身。上输于目。目受血养。才能维持视觉。
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这里的“神”。是指人之精神、思维活动(实为脑的功能)。因神藏于心。其外用又在于目。故眼之能视。受心主使。《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又说:心神在目。发为神光。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才能明视万物。
因此“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应该理解为五脏的阴阳气血精微。都要通过血脉通达全身。心主血脉故也。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脏腑精气任心所使。而目赖脏腑精气所养。视物又受心神支配。因此。人体脏腑精气的盛衰。以及精神活动的状态。均能反映于目。所以。目又为心之外窍。这一理论。也为中医望诊的“望目察神”提供了重要依据。
肾主津液。上润目珠《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又说:“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如津液在目化为泪。则为目外润泽之水;化为神水。则为眼内充养之液。总之。眼内外水液的分布和调节。与肾主水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而有这句“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于是接下来这句“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就是解释人为什么会哭泣。
接下来是敲黑板划重点的时刻。“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这句很多解释都是哭泣而涕出的是受脑控制的。脑属阴。脑髓充满头骨。所以脑中的渗液会诱生涕。于是就有很多人说脑积液变成鼻涕流出来。或者有的说人脑子里面都是鼻涕。
然后我们说“渗”。显然这里的意思就是水枯竭的意思。是不是很意外。这个“渗”不要和渗漏划等号。是中国南北朝之前的一种基本含义。如:自淮入泗, 泗水渗,日裁行十里。——《南史》。难道是泗水渗漏了?显然不是。这个多读书还是有点用的。
聂文涛在吉林省的一次演讲中解释过这句话:“流泪和鼻涕有时是脑损伤。脑是人体的阴精。骨髓填充骨腔。所以脑髓干枯(是阴不能自保)。鼻涕会流出。”这句话是说。人体不能蓄养阴精也会流泪流鼻涕。王冰注解说:“作为七窍之一的鼻。其功能与脑功能相通。所以脑干枯就会影响到流鼻涕。”
显然古人是没法解剖发现鼻泪管的。但是要解释为什么流泪时候会从鼻子流出来。他们就想。既然脑子是控制鼻子的。是不是脑液干了鼻子就流泪出来?想来试一下就知道鼻子流出来是鼻涕还是眼泪这个在古代还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综合找到的这些资料。脑渗为涕应该是大脑因为志悲导致短暂枯竭(现代人喜欢说叫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说是短路了)。从而阴不保。控制不住鼻子导致泪从鼻子流出。注意哦。这里说要大悲之时才会。也就是心志动摇。所以后面一段就有很详细的描述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
当然有些疾病是会导致鼻子和脑子相通的。相关报道也很多。和本文无关就不赘述了。
当然我们还是要说。《黄帝内经》一些内容是不对的。尤其是加上了古文。理解歧义。更加艰涩难懂。不去多找资料。而是直接现代词语套用。那是要闹笑话的。
其他观点: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两段话。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黄帝内经-素问:宜明五气篇》道:“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人的鼻涕由大脑渗出的说法。就是来自:“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也许。有的人会说。素问两段话是相冲突的。语无伦次。前不搭后。
这里说的是这样的关系。当脑髓自然分泌的时候。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会流鼻涕。这种鼻涕是脑髓的分泌物。
同时。人们因为悲伤情绪以及痛哭的刺激下。也会流出鼻涕。
他们是同样一种物质。一样的来源。都是脑髓腺体的分泌物。
那么这个鼻涕是怎么流出来的呢?
这个分泌的来源说了。现在说的是推动力的问题。
推动力来自肺气。肺机循环的机制。
只要有适当的肺气推动。才能够流出鼻涕。
肺气虚的人。鼻涕是倒流到咽喉的。而不是从鼻孔流出来的。
小孩子。身体健康者。一般是肺气充足。还有脑髓腺体分泌旺盛。所以流鼻涕会很明显。
当然。也有可能是病症。这个要具体对待。
人们干活。身体出汗。是来自心脏的分泌液。是心阳是蒸发产生的汗水。
流泪。泪水来自肝功能系统。
流口水。就是脾系统相关。
唾是口腔里的消化液。
------------------------
人体胸部以上到头部是肺气在驱动。
腹部中间是脾气在驱动。
腹部到脚下是肾气在驱动。
头部和肺都属于乾金范畴。没毛病。
中医系统的体系很大。一个概念。需要纵横来理解。
其他观点:
出题者连出处都读不懂。还来出题找科学依据为中医糟粕洗地?
有人提到了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的“脑渗为涕”。《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时期。但秦朝以前“涕”与“泪”同义。之后直接合并了。所以涕为眼泪。不是鼻涕!
所以“脑渗为涕”的意思应该是”人的眼泪由大脑渗出。“
虽然眼泪也可以进入鼻腔。成为鼻涕。但这都不重要。无论是鼻涕还是眼泪。都和脑液没有任何关系。
中医理论里的这些糟粕。早就该扔进垃圾桶了。
眼泪由眼中泪腺形成
眼睛的斜上方的泪腺是形成眼泪的腺体。是一种主要成分有水的弱碱性液体。98%的成分是水。还含有一些免疫蛋白进行杀菌。主要起一个保持眼睛湿润的作用。
而泪腺是在头骨之外的。虽然中医的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其等同为解剖学上的脑也不太合适。但眼泪的分泌。还是一个局限在眼睛的行为。与脑无关。
脑液无法逃离大脑
有人提到“脑脊液渗出”这类疾病。实际上极为罕见。毫无疑问。从《黄帝内经》的上下文来说。根本不是特指这种疾病。就是在描述眼泪。
而正常人的脑液是无法离开神经系统的。
图中的蓝色就是脑脊液循环。其只在脑室与脊柱产生。循环。吸收!主要是其一个对大脑保护的缓冲作用。是无法进入眼睛的。
常规取脑脊液的方法是腰椎穿刺才能得道。如果是眼泪里都能得到脑脊液。还会有这么痛苦的取脑脊液的方法么?
实际上脑内物质与外界的交换及其有限。液体都需要通过脑内的血管进行交换。而血脑屏障的存在。极大程度的限制脑内物质的进出。也保护了我们最重要的大脑。
就算你理解是鼻涕。人每天分泌几百毫升鼻涕。很多没流出来就挥发了。这数量和脑脊液的产生速度相当。加上脑部自身要吸收大量的脑脊液。数量也根本对不上。所以不得不说。所谓的“脑渗为涕”只是中医理论中90%的糟粕的一部分了。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05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黄帝内经,鼻涕,脑脊液,素问,脑髓,眼泪,精气,津液,都是,流出来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医“人的鼻涕由大脑渗出”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阐述过了。那就延伸说开来。其实很早某位所谓科普作家就拿“脑渗为涕”这个事情开怼《黄帝内经》。说其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