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说到中国历史上特别牛的工匠大师。有几位是不得不提到的。其中的墨子甚至必须着重浓墨重彩的说说。中国的历史为什么是以儒家为主要文化的历史。与儒家和墨家的比较中儒家取得胜利非常相关。儒家可以说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重要代表。墨家就是古代科学技术和手工业者的代表。在战国时期。这是最大的两家派别。显然。最终。儒家赢得了胜利。墨家最终失败。儒家是鄙视墨家这个曾经强有力的对手的。并且把墨家擅长的东西视为奇技淫巧。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者和科技工作者。也一直没有地位。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悲哀。也是历史的选择。但是中国古代还是涌现出了一些伟大的大师的。
墨子与一般的工匠大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不但亲手制作许多精良的器械。而且进行了总结经验。因此它是中国古代大师中的大师。
墨子制作的器械首先突出表现在各种城防工事和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这些主要出现在墨子著作《备城门》,《备临高》,《备梯》,《备水》等部分.
古代攻城一般有十二种方法,《备城门》中如此说:
禽滑厘问于子墨子曰:“由圣人之言。凤鸟之不出。诸侯畔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厘对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
墨子针对这些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比如对方采取隧道进攻.墨子说:
把木柴捆扎起来。使之能成为一捆捆的柴抟。穿前面树连起来。长一丈七尺一。作为外面。把柴抟横放在内面。外面涂上粘土。不要让土脱漏。柴抟堆积的宽度和厚度。要足以充当三丈五尺高的城墙的屏障。用柴抟、树木、泥土来加固城墙。越坚固越好。柴抟前面的长短。要预先弄好。以便涂上泥土。可充城堞之用。妥善涂好外面。使敌方无法烧掉或拔掉。
再比如说针对大城的防守,墨子这么说:
大城。要在一丈五尺之外做闺门。宽四尺。做一郭门。在闺门之外。做好两根横木。以关闭郭门。横木上凿孔。穿上绳子。牵到城堞上。做好悬梁。用木板做成。让它从城坎处向外斜着伸出。悬梁的斜度。符合城墙的形势。城墙内修傅堞。作为外堞的辅助。在其中凿穴。深一丈五尺。放柴草于内。可以焚烧御敌。连着城墙修筑令耳。令耳是两重的楼房。在城墙外堞下凿穴。深一丈五尺。宽一丈二尺。城楼与令耳。都派有勇力的人负责杀敌。善于射箭的人放箭。辅佐的人勇敢善射。
墨子在一生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和自己的学生精心巧思,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机械.
比如墨子发明了能够承载300公斤重的轴承.发明制造了辘轳、滑车和云梯.连弩车,籍车,转射机.
1,连弩车: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大弩箭60支。小弩箭上千支的大型机械装置。驾驶时需要10个人。这个器械最巧妙的是长为10尺的弩箭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迅速卷起收回。显然这是一种大型的防守攻击两用的机械,威力惊人,比许多网络小说中弩更加惊人.记录于《墨子.备高临》。
《备高临》中是这么记载的.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适人积土为高。以临吾城。薪土俱上。以为羊黔。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
子墨子曰:子问羊黔之守邪?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强弩之。技机藉之。奇器口口之。然则羊黔之攻败矣。 备临以连弩之车。材大方一方一尺。长称城之薄厚。两轴三轮。轮居筐中。重下上筐。左右旁二植。左右有衡植。衡植左右皆圜内。内径四寸。左右缚弩皆于指。以弦钩弦。至于大弦。弩臂前后与筐齐。筐高八尺。弩轴去下筐三尺五寸。连弩机郭同铜。一石三十钧。引弦鹿长奴。筐大三围半。左右有钩距。方三寸。轮厚尺二寸。钩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横臂齐筐外。蚤尺五寸。有距。搏六寸。厚三寸。长如筐有仪。有诎胜。可上下。为武重一石。以材大围五寸。矢长十尺。以绳□□矢端。如如戈射。以磨■卷收。矢高弩臂三尺。用弩无数。出人六十枚。用小矢无留。十人主此车
后来三国时诸葛亮作了改进。
2,转射机: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6尺。由两人操纵。这是一种威力比连弩车稍微小点,但更为灵活。容易操作的弩,能够一人射箭同时另一人将机座旋转。记录于《墨子.备城门》。
3,籍车:是一种能够投射碳火的机器。外部包铁。一部分埋在地下。由多人操纵用来防备敌方的攻城队。这是一种进化了的火攻器械。记录于《墨子. 备城门》
二。公输班。鲁班
这位鼎鼎大名的木匠之祖。中国建筑鼻祖。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 。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
鲁班。在民间非常富有传奇色彩。也是木工多种工具的发明者。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为什么能够发明那么多东西。大概和他的出身有关。鲁班来自工匠世家。可惜这个世家在古代并不那么高大上。但在儒家统一学识之前还可以。鲁班学到了他家几代积累起来的经验。自己又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所以成果突出。
鲁班的事迹出现在墨子的著作《墨子》中的《公输》。鲁班和墨子颇有意思。两人都是战国的工匠大神。但是却一个主攻。一个主守。鲁班制造了许多攻城的机械。比如云梯。墨子针锋相对的制造了大量的守城的机械。可惜墨子的著作流传下来。鲁班的攻城机械却没有。
三。喻皓
喻皓。史料非常欠缺。只知道他是浙东人。一位所谓的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而已。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这个混乱的时代。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
这个人长期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人又非常聪明。勤于思索、又不耻下问。并积极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写下了一本建筑方面的著作《木经》。可惜并没有保存下来。幸亏有位古代科学大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保存了部分。喻皓的成就有多高。他能不能称得上大师。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可以作为佐证。
在《梦溪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小事:
北宋初年。中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当时占据杭州一带的吴越国王派人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了一座方形的木塔。当这座塔才建好两三层的时候。吴越王登上去。感到塔身有些摇晃。便问是什么原因。主持施工的工匠自信的回答说:“因为塔上还没有铺瓦。上面太轻。所以有些摇晃。”可是等塔建成铺上瓦以后。人们登上去。塔身还是摇摇晃晃。这个工匠一时没有办法。生怕被那位吴越国王责备。后来听说喻皓对建造木塔很有研究。便让妻子前去请教喻皓。喻皓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每层都铺上木板。用钉子钉紧就行了。”那个工匠照这办法去做。果然塔身稳定。人走上去不再摇晃了。
喻皓主持修建一个重要项目就是京城的开宝寺11级木塔。
宋太平兴国(976~948年)中。宋太宗在京城汴梁建造开宝寺11级木塔。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名工巧匠和擅长建筑艺术的画家到汴梁进行设计和施工。喻皓受命主持这项工程。
为了建好宝塔。他事先造了个宝塔模型。塔身是八角十三层。各层截面积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当时有一位名叫郭忠恕的画家提出这个模型逐层收缩的比率不大妥当。喻皓很重视郭忠恕的意见。对模型的尺寸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改。才破土动工。
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建成了雄伟壮丽的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这就是有名的开宝寺木塔。塔高三百六十尺(宋朝一尺大约合30.72厘米)。是当地几座塔中最高的一座。也是当时最精巧的一座建筑物。可是塔建成以后。人们发现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倾斜。感到奇怪。便去询问喻皓是怎么回事。喻皓向大家解释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刮西北风。使塔身稍向西北倾斜。为的是抵抗风力。估计不到一百年就能被风吹正。”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喻皓的大师级的水平。就在遥远的北宋。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熏陶的时代。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注意到了风力对高层木结构塔型建筑的影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古人的智慧真令人佩服。喻皓也真的是大师级的伟大工匠。
可惜的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精品。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的一次火灾中被烧毁。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四。古代铸剑大师
古代的工匠没什么地位。自然留下来的事迹。著作也都很少。但是似乎。铸剑大师似乎是个例外。竟然有几个大师留存。并且有几把宝剑传世。也许这和那时代的人流行佩剑作为时尚有关系吧。也许那时代的人。身上佩戴一把宝剑就像现在拿个苹果手机。非常显摆。
1、欧冶子
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一说为古代瓯江流域生活着的闽族匠人。
欧冶子生活的地方福州。古称冶城。市北的冶山和欧冶池。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卢山、浙江龙泉七星井。均有欧冶子铸剑遗迹。
欧冶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到处攻伐频繁。他少年时代。又从母舅那里学会打铁。可能天资聪颖。刚开始只是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农用工具。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走上了高大上的铸剑事业。
也许是他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铜和铁的奥秘之处。冶铸出当时非常锋利的第一把铁剑“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于是名声大振。开创了中国的的铸剑事业。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2、干将莫邪
干将(gān jiāng)是春秋末期著名的铸剑师。相传为吴国人。与欧冶子同师。善于铸造兵器。曾为吴王阖闾作剑。妻子为莫邪。相传鱼肠宝剑就是他们的杰作。
3、徐夫人
我开始以为这是一风华绝代。风韵犹存的少妇铸剑师。没想到我错了。我太浅薄了。人家其实是姓徐。名夫人。堂堂男子汉。如假包换的大汉。
徐夫人。战国赵人。铸剑名家。以藏锋利匕首闻名。荆轲刺秦王所用匕首即得自徐夫人。事见《战国策·燕策三》。
另外还有张鸦九。烛庸子。陶弘景也颇有名气。
总之。中国因此儒家在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工匠的地位不高。工匠的发明创造也被贬为奇技淫巧。所以。大师们留存很少。但还是有一些的。比如修故宫的蒯鹏。蔡信。造桥的李春。造天文仪器的张衡。僧一行。发明了许多农业机械的许多农学家等等。
其他观点:
【读史君说】说起中国历史上特别牛的工匠大师。必须要提到的人物就是“样式雷”。更准确点说。是“样式雷”这个雷氏家族。
“样式雷”是对纵横清代200多年。主持绝大部分皇家建筑的雷氏家族的统称。而之所以把他们称作“样式雷”。是因为他们的家族前后有整整7代人。主持宫廷的样式房。督办皇家建筑。
这个家族的繁荣昌盛要从第一代雷发达说起。17世纪末。祖籍安徽的雷发达来到北京。参与建造皇家宫殿。由于他手艺高超。很快就被皇室看重。承担了主要的设计工作。
当然。雷发达只算得上是雷家成为皇家御制的敲门砖。真正让雷家成为“样式雷”的。则是子承父业的雷金玉。
当年在修建畅春园的工程中。雷金玉一战成名。受到康熙帝的嘉奖。紧接着。他又承担了圆明园的设计建造工作。当他去世时。康熙帝专门派人送他的灵柩返回老家。也算是建筑师能得到的最高礼遇了。
他的六太太带着儿子雷声澂留在了北京。也为孩子争取到了成年后继续执掌样式房的资格。
但是没想到的是。雷声澂虽然继承了样式房。但是他却是一个手艺平平的匠人。干了一辈子也没啥成就。反倒是他的几个儿子把家门荣耀发扬光大起来。
包括万寿山、玉泉山、承德避暑山庄内。都是出自他几个儿子。特别是老四雷家玺的手笔。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当属颐和园的修建。
乾隆年间。清廷嫌弃颐和园的中心塔风水不好。命令拆了重建。任务交到雷家玺这。他和几个兄弟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按照黄鹤楼的样式。设计建造了佛香阁。
到了第五代传人雷景修这里。他又主持修建了清西陵、清东陵等工程。并且开始整理家族图档。大到施工流程。小到尺寸设计。无所不包。堪称是中国古典建筑界的“百科全书”。
等传到了第七代雷廷昌。他更是主持建造了天坛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等工程。从七品一直升到二品掌案。将雷氏家族的荣耀推到了巅峰。
直到后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样式雷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样式雷传到八代。终于再无子嗣。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唯有流传至今的些许烫样。以及传承世间的诸多建筑。才能依稀找寻到样式雷辉煌的过往。
其他观点:
鲁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08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墨子,工匠,儒家,木塔,样式,鲁班,的人,城墙,铸剑,大师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外历史上有哪些特别牛的工匠大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到中国历史上特别牛的工匠大师。有几位是不得不提到的。其中的墨子甚至必须着重浓墨重彩的说说。中国的历史为什么是以儒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