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过去交手或兵器斯杀。多是面对面交手。由其是骑马兵将交战飞马相杀。并举兵器踏马而过。然后又拨马而回。错马相杀。这就是一回合。也可一刀(枪)毙命。也可死缠烂打。反正是说书人的嘴。真实的战斗不象描写的那样别致。而是性命相搏。不是精彩。而是残烈。
其他观点:
(1)二人步下对打。拳脚或兵刃相交。各自完成一次攻防动作。称为一回合。
(2)二人骑战。各执兵刃刺击攻防一次。然后纵马交驰而过。称为一回合。
而真战场上以命相搏时。却是“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根本不会出现你来我往的三百回合大战。连三十合也不可能!
这是戚继光所说的。语见《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二书。古代打仗怎么打。以打仗为职业的戚大将军所言。自然比罗贯中、施耐庵等等小说家们靠谱的多。
所以。演义与评书上经常出现的大战三百回合之事。或者会出现在场上比武与较技之中。而决不会出现在打仗拼命时候。
比如霍利菲尔德与泰森的那场经典对决。二人打满十二回合才分出胜负。
但是。如果二人不是有规则比赛。而是拼命打架的话。
你是否觉得他俩。也会如比赛一样的走着步伐、虚虚实实的打上近一小时。十二回合?
那是决不会的!
真拼命。二人就是硬碰硬的对冲。不招不架的重拳对轰。最多五六下就分输赢。必有一人倒地一人站着。就算技术力量相近。真打时还有百分之五十的运气因素。谁先挨到重击。谁就认倒霉。
这事。有经历过的人。自然清楚。
冷兵器时代的战斗。都讲列阵而战。
战斗展开的方式;
都是先强弓劲弩一阵齐射。然后步骑结成阵型向前突进。临阵三矢射过。便进入了白刃格斗。
那么。这样的战斗就有以下几种类型。
(1)步兵阵与步兵阵对攻。
双方千百人列成紧密队形对撞。人挨人。肩并肩向前硬推。敌丛枪戳来。我丛枪戳去;敌乱刀砍来。我只乱杀还他;
相互七八次刺击。前队伤亡殆尽。后队跟上继续。一队一队、以鼓角号声为指挥。交替迭进向前攻击。拼得就是谁先承受不住。
而这样的战斗。怎么可能让两将大战三百回合呢?
(2)骑兵与步兵对战。
步兵结成拒马枪阵。枪予如林向前攒刺。并以弓弩交替射击。使箭矢如雨不绝。目的就是阻止敌铁甲骑兵硬撞进来。
而骑兵只是绕着刺猾一般的步兵阵疾驰。并以骑射向步兵阵中抛射箭矢。只待一旦发现步兵的防御阵型漏洞。就急转向驱马直撞入去。
骑兵一旦撞进敌军步兵阵。必定是驱动马速。利用战马的冲击力。急向敌阵纵深猛插。目的就是冲乱敌军阵列。最好凿穿其阵型。
如果骑兵陷于敌军步兵阵中失去了速度。冲不动了。那么骑兵十之八九会死于敌军的乱枪齐戳之下。
如果步兵阵型让敌军骑兵的高速冲击凿穿了。那么步兵必定崩溃。
唐太宗李世民霍邑破宋老生。虎牢关破窦建德。都是靠骑兵突击。凿穿敌阵型然后促使敌崩溃。
所以。这样的战斗。也决不可能出现二将大战三百回合之事!
(3)骑兵与骑兵对决。
骑兵与骑兵对决。敌我双方同样结成队型。驱战马高速对冲。进入弓箭射程时。各自弯弓对射一次。然后举刀持矛。待两马相交时。各自刺击一次。无论击中或击不中。都飞驰而过。两方都整队交驰。直到全队脱离接触之后。再转向。继续反复对冲。直到有一方承受不住伤亡败走为止。
这样的战斗。相同二人。或许同一场战斗中不会碰撞两次。那是更加不可能发生二将大战三百回合的事了。
那么。有人说。大将单挑决胜呢。不就能大战三百回合了?
那么。什么是大将?
大将统率万人。一身干系战役成败、万人安危。这样的重大责任压着。大将可能单挑吗?
确实。古代战争中有两军结阵对战。大战之前先以一骁勇偏将率数十精锐骑士驰向敌阵前。耀武扬威、以挫敌锐气的事。
那时。另一方必定也会由武艺出众的偏将。率数十骑上前迎战。
但是。这样的战斗。双方必定是主要以骑射决胜负。
纵使发生了白刃格斗。也是最多驰马几个交错。二三回合间必是一死一活。决不会发生二将从容不迫的在阵前大战三百合的荒唐事。这简直是拿军国大事开玩笑!
例如。著名的薛仁三箭定天山。
唐高宗龙朔元年。薛仁贵以副将职随从郑仁泰西征讨伐九姓铁勒。
两军相遇。列阵对峙。九姓铁勒以数十骁勇骑士在唐军阵前挑斗耀武。
唐军当然不会示弱。勇冠三军的薛仁贵率从骑前出。薛仁贵跃马弯弓。连发三矢。立毙三敌。吓得铁勒勇士们不战而逃。
古代武艺。首推弓弩骑射。古代将军们也决不会弃弓箭不用。却去拼白刃格斗。
所以。阵前大战三百回合的事。要多少荒唐。就有多少荒唐。
然而校场比武演技时。那么二将各披铠甲。手执去掉锋刃的矛槊。跃马对刺。这样。相互交驰互击数十次而胜负难分者。倒也或者是有的。
如果是步下演武斗技。则双方各持去刃枪矛。各据校场一角。
然后游走中相互逼近。各自刺击一次。又立即分开。然后再在游走中各寻戳方的防守漏洞。然后再找机会攻击。
若是这样打。那么大战三百三十个回合。也是有可能的!
(图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大战三百回合”经常出现在小说和电视剧当中。实际上在古代实战当中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它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常识。
车战
“回合”这个词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车战。
“车”一般是独轴(辕) 、两轮、方形车舆(车箱)的马车。用两匹马或者四匹马来拉。一辆战车的配置为三名战士。中间的负责驾车。左边的负责远程攻击(用弓或弩)。右边的负责近程攻击(用戈、戟或长矛)。
战车作战时。两军相对。一字排开。双方战车相向而行。发起攻击。当敌我双方相距较远时。战车上左边的战士发起攻击。用弓或弩射击敌方。当敌我双方相距较近时。战车上右边的战士发起攻击。用戈、戟或长矛攻击敌方。
左右两边一轮攻击之后。这时双方的战车也擦肩而过。向背而行。这个过程叫做一“合”。
双方战车向背而行一段距离之后。还要再兜回来。重新再战。战车上的远程、近程攻击再进行一轮。就叫一“回”。两车交战。有一“合”必有一“回”。故称“回合”。
车战始于商周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春秋战国时。又有“千乘之国”的说法。如果一个诸侯国拥有战车千乘。那么它就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而周天子的国度。也就是周朝。被称为“万乘之国”。
马战
到了西汉时。北方匈奴入侵。屡次犯边。面对匈奴冲击能力更强、速度更快、行动更加灵活的骑兵部队。中原王朝传统的战车部队逐渐力不从心、招架不住。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车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马战成为主流。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演义》中对马战的描述最多。两军对垒。首先就是双方各出一员大将骑马单挑。进行马战。马战时两人向着对方进行冲锋。双方的战马要错开一个身位。两人使用枪、矛、剑、戟等近战武器进行对攻。
一般来说。一方使用兵器攻击。另一方就要使用兵器抵挡。一攻一挡以后。双方战马擦肩而过。背向而驰。然后再调转马头。双方战马再次发起冲锋。马战的这个过程也叫一“回合”。
双方大将骑马进行单挑的主要目的是鼓舞士气。振奋军心。从而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我们经常在小说或电视剧中听到“大战三百回合”。其实在真实的战场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对于人来说。举着一件几十上百斤的武器进行对攻。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就算一动不动。也撑不了那么长时间。对于马来说。一个回合起码要冲锋几百米。三百回合大概三百里。肯定也受不了。
所以。实战中更可信的说法应该是十几回合之内就分出胜负。一回合便将对方斩于马下最高效。
步战很简单。就是双方拿着武器对攻或者不拿武器进行赤身肉搏。步战其实不能称之为“回合”。更贴切的叫法应该叫“过招”。武侠小说中用得比较多。
高手过招。见招拆招。在步战当中。“大战三百回合”才有可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129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骑兵,步兵,战车,大战,二人,大将,战马,敌军,阵前,古代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将军常说“大战三百回合”,一回合是什么概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过去交手或兵器斯杀。多是面对面交手。由其是骑马兵将交战飞马相杀。并举兵器踏马而过。然后又拨马而回。错马相杀。这就是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