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称同性恋属“性变态”,广州女大生学状告出版社,你怎么看?
原创

教材称同性恋属“性变态”,广州女大生学状告出版社,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说句心里话。老穆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还挺纠结与焦虑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为何不能够多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呢?

我们为何不能在科技、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文学等领域来一场质疑与大讨论呢?

偏偏在“同性恋”和“性变态”这些问题上去纠结。有何意义?

我想。关于“同性恋”这个话题。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看法。尽管有些地区和国家已经认同了。

这位女大学生认为。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中。同性恋已不被列入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行列。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标准早在1993年就已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等效采用。

而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

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女大学状告了出版社。

至于结果如何。应该很快就会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通过这件事。老穆忽然想到了一些问题。

在疫情严重时。是谁救了我们?

是医学的发达!

在国际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是谁让我们安稳和平?

是科学和军事的强大!

在美国围追堵截我国科技领域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不应该有所感触吗?

少年强。则国强!

老穆想说。大学生强。则国强!

作为大学生。倘若整天想着或纠结情感或性取向等方面的问题。有何意义?能让国家变得强大吗?

当然。该女大学生较真与严谨的态度。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样的争论。意义何在?

结束语

“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为大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质疑。本是一件好事。但质疑的内容与方式。是否有积极意义?是否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是否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呢?

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这只是老穆的浅薄想法。仅是探讨问题。不针对任何人!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其他观点:

016年。广州一名大二女生“西西”(化名)发现。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她认为有关内容具有错误和误导等“明显内容品质问题”。多次与出版社联系。希望再版时修正这项内容。

不过。该书于2017年再版时。虽然修改部分内容。仍存在不少类似说法。西西便向法院提出诉讼。该案经两次延期后。终于确定于2020年7月28日在江苏宿迁宿豫区人民法院开庭。

西西提供的2013年版教材显示。当中将同性恋与异装癖、恋物癖和窥阴癖并列为“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又称同性恋是“性爱方面的一种紊乱或性爱对象的倒错”。

西西表示。该书2017年再版后。仍然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并保留将“性取向出现偏差”解释为“不恰当或错误的性信息”等说法。她指出。在世卫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中。同性恋已不被列入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行列。而这一标准早在1993年就已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等效采用。

2017年7月。她以“该书内容存在多处自相矛盾、错误、误导、语句不通顺、语病等明显内容品质问题”为由。向宿迁市宿豫法院提诉。状告出版社及销售该书的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京东网购平台)及其广州分公司。同月17日。宿迁市宿豫区法院宣布正式立案。

据新闻媒体报道指出。该书由国务院侨务办立项、彭磷基外招生人才培养改革基金资助。于2013年8月首次出版。编委会主编之一是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将星教授。

在延期3年后。该案终于获得开庭。西西称。自己目前已身在香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便前往宿迁。将由代理律师出庭。

此案曾获得多位心理卫生领域专家的关注。包括性学家方刚在内的多位学界业界专家向法院提交了学术证词。据西西称。艾滋病干预专家张北川也向该案的法官寄送了相关资料。

针对此案。媒体联系暨南大学出版社。行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向领导请示后表示“接受采访需要暨南大学相关部门的批准”。此书的另一位主编曾庆也以“需要向学校宣传部门报备”为由拒绝受访。

其他观点:

首先纠正一下。此“变态”非彼“变态”!

在生活中。“变态”是一个骂人的词。但是。在精神心理学领域。“变态”是一个中性词。是指心理状态从一个“态”变成另外一个“态”。就像生物学上。把蝉的幼虫蜕变成蝉。也叫“变态”一样。

所以。不要认为教科书把同性恋描述为“性变态”。就认为是在侮辱同性恋。

其次。同性恋是否是“性变态”呢?

根据上面的定义。“变态”要有一个“变”的过程。就是说。如果同性恋是天生的。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性取向。那么就不是“变态”。如果。同性恋是后天形成的。是一个异性恋受到一定的心理刺激后。转变而成的。那么同性恋就是一种“性变态”。

尽管。现在国际主流精神心理领域。不再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的结果。但是。坚持不同观点的力量依然强大。

同性恋不是“变态”。已经是主流观点。但是不能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在学术领域。容忍不同的观点。本身就是学术进步的表现。同性恋能够被正名。即是精神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也有着社会文化运动推动的因素。因为社会文化运动的参与。“同性恋”不是“性心理障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任何怀疑这种观点的人。哪怕是纯粹的科学探讨、学术研究。也会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压。

所以。我认为这位女大学生。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写信给相关的编审部门。而不是以所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一个学术观点之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05:49

    同性恋,观点,暨南大学,内容,是一个,领域,性心理,宿迁市,障碍,世界卫生组织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05:49

    没想到大家都对教材称同性恋属“性变态”,广州女大生学状告出版社,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05:49

    说句心里话。老穆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还挺纠结与焦虑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为何不能够多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呢?我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