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美猴王出世以来。出现的第一个神秘人便是给美猴王指引神仙所在地的樵夫。樵夫是神秘的。他是孝子。原著道:“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砍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樵夫大孝。世人之榜样。大孝不错。但他也是神秘的。在那荒山之中。难见人家。却出现了一位樵夫。这很奇怪。很多朋友认为他就是远离闹市的普通樵夫。但我并不赞同。我认为。他是美猴王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
为何这样讲呢?四点原因:
第一:天赋异禀
“八九岁才知人事”。此处“人事”何意?人世间的事或人的意识的对象。这样的一个孩子。要么缺心眼。要么天赋异禀。樵夫缺心眼吗?不缺。他精明的很。他清楚这个世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舍弃一切。供养老母。既然不缺心眼。那就是天赋异禀了。面对天赋异禀的樵夫。须菩提祖师会怎样?会迫不及待的将他收入门中。不就是供养老母嘛。边修行边照料一样。硕大的斜月三星洞。不缺供养樵夫老母那点钱。
可事实是。樵夫依然是樵夫。为何?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樵夫。此樵夫为须菩提祖师本人。此处的“八九岁才知人事”说的是须菩提祖师自己天赋异禀。而非他人。
第二:奇怪的词
原著道:“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道:我说甚么神仙话?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
樵夫说《满庭芳》是神仙教他的?既然樵夫不修道。为何儿还要加上一句“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呢?很明显。这是故意引孙。让孙听到这句词。主动来找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孙。你遇到的人非仙即道。
须菩提祖师即便要教樵子散心、解困的词。也没有必要说上那最后一句。所以。只有须菩提祖师是樵夫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句话。
第三:执意不去斜月三星洞
原著道:“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砍柴。你自去。自去。”
樵夫执意不去三星洞。为何?怕穿帮。之前樵夫。更像一个看破红尘俗世的人。什么功名利禄与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只要砍柴供养老母便可。可此处呢?却斤斤计较起生意。难道西牛贺洲的人。穷到必须每天打柴才能吃上饭。少一天就不行的地步吗?我想不是。樵夫之所以前后判若两人的原因便是。他本就不是樵夫。他是须菩提祖师本人。假如真是樵夫。为了生活。也会住在山下。免得路途远。错过生意。
第四:童子的话
原著道:“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甚么人在此搔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
我相信神仙能掐会算。但童子说了。“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很显然。须菩提祖师非常仓促的让童子去开门。他那样的洞察力。至于这么仓促吗?不至于。假如樵夫不是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应该早就算到有灵猴来学道。可事实却是很仓促的命童子开门。造成此种局面的唯一合理解释便是。孙别了樵夫之后。化身樵夫的须菩提祖师一路跟随孙。怕孙走错了路。等孙临近山门时。他才回到自己的真身。然后下榻。没等说原因。便让童子开门。以此让孙觉得须菩提祖师了不起。
以上四点。足以说明樵夫就是须菩提祖师。为了制造一种神秘感。为了不让孙察觉。他化身樵夫。指引孙到斜月三星洞。
其他观点:
《西游记》中出现过好几个神秘人物。比如教法术的菩提祖师。传唐僧多心经的乌巢禅师。想冒名去取经的六耳猕猴等等。不过。最先出场的神秘人却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樵夫——就是那个用歌声吸引猴王。并指引他去斜月三星洞拜师的那个砍柴樵夫。
猴王在神州大地苦苦寻觅了八九年。正在前途一片黯淡之际。“忽见一座高山”。景色十分宜人。心烦气躁的猴王就自然而然地过去欣赏山景。
正看时。听有人在唱歌。但歌词之惊奇令人咋舌。一会儿“观棋柯烂”。一会儿“对月枕松根”。再不就是“恬淡延生”。最后索性“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猴子自然以为这位就是老神仙。拜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这樵夫一通猛扯。说这首歌不是他写的。是山上神仙写的。不过可巧这个神仙是他的邻居……随后指点猴王去“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去找神仙拜师。猴王虽然对这樵夫有点疑心。几次缠着要樵夫带他同去拜师学习仙术。可樵夫却说老娘需要他每天砍柴赡养。所以走不开。无法去修行。
跟着神仙邻居学习仙术。难道还怕老娘会饿死?猴王显然也觉得这个理由太扯。但也没办法。“只得相辞”。
他的歌词中。“观棋柯烂”、“卖薪沽酒”、“恬淡延生”、“静坐讲黄庭”等等。基本是取西晋王质的故事为背景。王质也是一个樵夫。一日砍柴误入山林深处。就像武陵渔夫误入桃花源一样。看到有人下棋。就旁观了一局。回家后发现家乡面目全非。一问才知道。他看棋这分分钟的功夫。竟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家人都死光了。他砍柴的斧头(柯)都氧化烂掉了。他这下觉悟了:下棋人是神仙。
这也怪不得大家。因为作者在这里的描述手法实在奇特。他一边用歌词把人往道家神仙的表象刻意在表面给人以道家神仙的假象上引。一边却在介绍樵夫的外貌时。轻描淡写地把他的真实身份展示了。
作者说。“但看他打扮非常:头上戴箬笠。乃是竹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棉捻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执衠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下面我们从樵夫的着装看看。这个神秘人是什么身份!
竹箨箬笠。竹箨就是竹笋的嫩皮。箬笠就是竹片做的斗笠。一种防雨帽。大家在电影电视剧中应该常能看到。那就应该知道。和尚戴斗笠远比道士普遍。因为和尚要到处化缘。道士不必。道士常戴的是很酷的道冠。
木棉布衣。木棉是印度特产。一种类似中国棉花的作物。喜欢武侠片的朋友可能看到过一个名叫“木棉袈裟”的故事。那是象征少林寺方丈身份的袈裟。作用类似今天的方丈印章。可见。木棉在佛教有着特殊的意义。而这个樵夫穿着木棉。可想而知这个人身份不菲!
枯莎草履。莎是一种药草。枯莎草履说穿了就是烂草鞋。古人穿草鞋是很普通的。和尚比起樵夫更喜欢传草鞋。
衠钢斧。衠钢就是精钢。一般是做兵器的上等材料。樵夫用来砍柴。难道是来炫富的?而佛教的护法尊者中。大斧倒是常规装备。佛母手中就有一把。作用是帮人远离官难。
作者对樵夫的外貌描述。这家伙虽然嘴里唱着道家的歌。可身上的衣物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是佛家的人。
这个人是谁。我没有办法猜测。但是这个人是一个隐士高人!而且是佛教高人!并且不愿意出现在菩提老祖面前。
其他观点:
先看为指路的樵夫居住的环境。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这是一座高山。还专门强调“不怕狼虫。不惧虎豹”。说明山中是有狼虫虎豹的。敢在这个地方呆下去。绝对是世外高人。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有人说这人是盘古。笑都能把人笑死。盘古确实用斧子开了天地。但盘古是道家的人。这是如来佛教的地盘。以前我讲过。佛教和道教是没有营利业务的公司。主要靠信徒供奉。因此双方会争夺信徒。
佛教和道教争夺地盘和信徒日久。双方关系并不好。如来绝对不会允许一个道教的高人在他的地盘存在的。
因此直接排除盘古。并且排除一切道教中人。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这就是樵夫所唱的歌。
歌中主要唱的是信道之人的生活。讲的是老子清净无为的思想修为。《黄庭经》 道教经典。约出于中国魏晋之际。道教传说此经乃上界仙真降授南岳魏夫人。经文分《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樵夫推说。自己不是神仙。家有老母。无法修行。这话中有许多破绽。进菩提大学学了法术就相当于历史上的考科举和现在的上大学。
上了大学就马上会有社会地位。当个官发个财的根本不在话下。又怎么会供养不了老母呢。
这节话明确无误的告诉菩提大学的所在。但樵夫却不愿意去。虽然只有七八里远。说明樵夫一定有问题。
那这个樵夫到底是谁呢?
这个樵夫肯定是佛教中人。
刚才经由如来的口。我们已明白。灵台方寸山在西牛贺洲。也就是在如来的地界上。
以如来的能力。把西牛贺洲管理的这么好。也就是说西牛贺洲地盘上的黑白两道都被如来控制。活动在西牛贺洲的各类人等如来也是了如指掌。
菩提大张旗鼓在如来的地盘上开学校招生上课。如来肯定是知道的。
那如来为什么不管呢?因为不敢管。
菩提是如来的同门师兄弟。因为不满意佛教和道教的争斗而离开佛教。
菩提认为。佛教和道教都差不多。佛教和道教相互攻击对方。其实是在搞臭自己。双方都是引人向善的宗教。没有必要相互攻击。
因而他象黄药师一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我是佛教人。我偏偏讲道教的思想。平时也是道人的打扮。还是在如来的地盘这么做。明显就是向如来示威。
花果山以前是菩提在东方的分校。孙的事他是知道的。后来玉帝不让他在自己的地盘开分校。他才回了西牛贺洲。但他有心收孙为弟子
于是安排了几个弟子化身猴子。放在孙身边。引导孙来灵台方寸山寻他学艺。
而这个樵夫就是一个导游和向导。指引直接上山。不要走错路了。跑去向如来学习。那就枉费了菩提的一片苦心。
樵夫不愿意见菩提又是什么梗呢?因为樵夫本来就是菩提化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337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樵夫,猴王,神仙,道教,佛教,祖师,如来,菩提,的人,须菩提
没想到大家都对西游记最厉害的人物为什么是为悟空指路的樵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美猴王出世以来。出现的第一个神秘人便是给美猴王指引神仙所在地的樵夫。樵夫是神秘的。他是孝子。原著道:“猴王道:你家既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