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到明末代当崇祯皇帝,以你所学的历史和知识能够力挽狂澜并保住大明江山吗?你会怎么做?
原创

如果你穿越到明末代当崇祯皇帝,以你所学的历史和知识能够力挽狂澜并保住大明江山吗?你会怎么做?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老实说。当时崇祯真的是内忧外患。以多数人的能力。即使了解历史知识。也不能解决明末所面对的问题。

外患比较简单直接。就是后金的威胁。随着后金的日益壮大。此时明朝已经不是如何击败后金。而是如何在后金的进攻下防御好的问题了。问题是即使要防御也是很困难的。

比较麻烦的是内忧:

在政治上。明朝末年党争严重。东林党。阉党。浙党。齐党。楚党彼此之间争斗严重。彼此互相攻击。在军国大事上首先考虑党派利益。更糟糕的是各党盘根错节。牵连甚广。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军事上此时明军已经腐化不堪。战斗力堪忧。不要说面对后金军不堪一战。即使是对农民军也是战绩不佳。而且部分将领已经开始拥兵自重。边军割据的势头已经出现。

财政上由于士绅免粮免差。加上土地兼并严重。贪腐又重。导致底层民众负担极大。民不聊生。明末军事开支又大。朝廷也是财政紧张。要想加税。又遭到士绅阶层的抵制。或者被转嫁给底层民众。造成更大的民变。也是得不偿失。

所以除了少数天纵奇才。多数人不如老老实实和后金谈判。和平共处。先缓解燃眉之急。

政治上内阁让孙承宗出来主持。起码资格老。而且够忠心。坐镇的住场面。

财政上既然加税困难。不如放开海禁。鼓励海外贸易。从中抽税补偿中央财政。

军事上袁崇焕守宁锦。傅宗龙守蓟镇。防止后金袭扰。抓紧培养卢象升、孙传庭。训练出一只直属的野战军来。孙元化负责向西洋人学习造炮造枪技术。以便应付可能的变局。



其他观点:

首先要说。崇祯是个做错了位置的可怜人。他可能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可惜。他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而且是在一个已经千疮百孔的朝代。

三饷是崇祯吊死歪脖子树的绳子。其实三饷由来已久。三饷者。辽饷。剿饷。练饷是也。这事其实得怨崇祯的爷爷万历皇帝万历三大征。虽然胜利成果辉煌。但是耗银无数。耗干了张居正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底。后面后金兴起。为了抵御后金的入侵。东北成了吸金黑洞。他爸在位时间短。他哥哥就不用说了。重用魏忠贤使劲向工商业征税不就是为了有钱打仗么。到了崇祯一上台。把一个能搞钱的魏忠贤给灭了。然后就没钱了。只能征税。称之为辽饷。祸不单行的是明朝末年。连年天灾不断。老百姓没有活路。只能造反求一口饭吃。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又要征税。称为剿饷。农民起义越来越多。兵不够用。只能增加兵的数量。而且兵得训练。也得吃饭。这都需要钱。于是又征税。称为练饷。三饷齐发。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这根本成了死循环。

如果要补救这个事情。就要知道问题的症结。首先没钱就向老百姓收税。尤其是百姓已无力承担的情况下。这根本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所以要开源;第二。要搞清楚银子都去哪儿了。把可以省得银子都省下来。所以要节流;第三。一些可以避免的额外开支就要避免。比如说可以避免的败仗和可以结束的战争。

首先说开源。其实前人有很多办法。比如说他的木匠皇帝哥哥就重用魏忠贤。向工商业开刀。收取工商税。有句话说古来只听说农民造反。没有听说商人能掀起多大浪的。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而且商人有钱嘛。至于后来雍正皇帝实行的士绅一体纳粮也是个办法。毕竟当时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到了士绅和皇族等大地主的手里。他们却拥有特权不纳粮。这是多大的损失啊。

再说节流。可以省得银子太多了。比如姓朱的那些蛀虫。他们不干活。还由国家财政养着。不过既然时候不违反祖制。这是朱元璋定下的(估计他也没有想到姓朱的都那么能生)。就不取消了。但是可以减少吧。毕竟国家都没钱了。共度时艰也是应该减少给他们的供奉的。还有贪官污吏的盘剥和克扣。整顿吏治可以减少太多不必要的花销。如果每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核法就是例子。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最后要说额外开支。这就牵扯到国家的战略了。皇帝要有战略定力。不能左右摇摆。看看多少有才能的人被左右摇摆。缺乏定力的崇祯给杀的杀。贬的贬了。这就造成人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换人之后政策的改变。很多可以稳定的局势崩了。比如说袁崇焕的经略辽东。很多可以挽救大明的人死了。比如卢象升。比如孙传庭。相信看明史的人都会觉得可惜。如此将才没有给他们力挽狂澜的机会。皇帝之过啊。能打仗的名将都是宝贝。尤其是乱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就是捣乱。就是浪费。浪费可耻啊。另外国家不能两线作战。要安抚一边打一边。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什么面子。什么荣誉都不重要。胜利才重要。比如可以招降农民起义打后金。或者议和清军。攘外必先安内。

如果我是皇帝。我就重新启动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例如减少姓朱那帮人的供奉。扩大征税的来源。把地主尤其是官僚地主的土地征税。向工商业征税。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东南。调整战略。不轻易同时打两场战争。能议和的议和。能招降的招降。各个击破。任用名将。重用名将。用人不疑。不过做好防范他们权力过大。

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战争越打越少。收入越来越多。花销越来越少。不裁撤驿站。也就不会出了一个李自成了嘛。他只会乖乖在驿站养马。

其他观点:

这是个有趣但只能假如的问题。崇祯登上皇位后。面对的是即将破败的大明江山。从万历到天启。给他留下的是一堆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崇祯上台后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宫廷阉党势力。二是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三是东北后金迅速崛起。这三大问题。粉碎阉党势力办的干凈利索。统一皇权后。崇祯本应在首先抓稳定。与民休养生息上下功夫。逐步使国家财政好转。使百姓生活改善。这是当时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崇祯却反驰道而行之。既增加了税赋。又裁撤财政供养人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造成新的失业人员。李自成就是被裁减的驿卒。其次。既用对了袁崇焕。又错杀了他。自毁长城!假如我是崇祯。当时也未必能做到上述正确的决择。现在说说。也是事后诸葛亮而已。让人见笑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28:26

    崇祯,的是,士绅,皇帝,尤其是,财政,的人,阉党,这是,明朝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28:26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你穿越到明末代当崇祯皇帝,以你所学的历史和知识能够力挽狂澜并保住大明江山吗?你会怎么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28:26

    老实说。当时崇祯真的是内忧外患。以多数人的能力。即使了解历史知识。也不能解决明末所面对的问题。外患比较简单直接。就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