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谁又是垫底的?
原创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谁又是垫底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蒋介石此人心思太重。八大金刚中。“最强的金刚”。后来的老蒋不敢重用;至于“最弱的金刚”。从来没有过像样的战绩。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已经猜到了。“最强”和“最弱”是哪两个人。

我们暂时不公布结果。我们先对比对比。然后公布最强和最弱。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最强PK。胜出是他

所谓的八大金刚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

这八人各有特点。从黄埔军校开始。他们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

这八人中。到底谁最强呢?

说到最强。我们定个评判标准:一看战绩。二看影响力。三看军事生涯的持续性。

(刘峙)

1、从战绩来看。先把陈继承淘汰。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仗。没几个人知道他。而且军衔最低。

其次。把刘峙淘汰。内战时被称为“常胜将军”。西安事变后。就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

淮海战役。他担任剿总。被粟裕打得快哭了。差点跑不及。

刘峙被称为猪将军。说他打仗没战略;又说他是长腿将军。意思是擅长逃跑。

和日本鬼子打。跑!和解放军打。继续跑!

这样的人和“最强”是不沾边的。

(蒋鼎文)

2、从军事生涯的持续性来看。先把蒋鼎文淘汰。他是内战时的猛将。是蒋介石的五虎将。瞿秋白被杀。就是他的命令。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鼎文的表现一塌糊涂。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用了鬼子三四倍的兵力。打了大败仗。可谓溃不成军。连丢38座城池。20多万大兵损失。中原战败。全国震动。

如此丢人。蒋鼎文引咎辞职。从此。流连于政治边缘。纵横于商界。再没起势。

看军事生涯持续性。再把钱大钧淘汰。这家伙。也是打内战时比较猛。从南昌起义开始。就没少出“围追堵截”的“馊主意”。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抗日战争时期。钱大钧指挥了武汉空中保卫战。算是不错。损失9架飞机。干掉了日本21架飞机。

之后。就泯然众人矣!抗战胜利后。当上海市市长。当总统府顾问。至于军事生涯。几乎是断了。

(张治中)

3、从国军中的影响力来看。张治中先要被淘汰。这是国民党中的清流。反对内战。对共产党和解放军充满了好感。从来没有和红军或解放军对战过。曾经力劝蒋介石“国共合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将军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受周恩来委托(国民党还没有开启内战)。解救了在新疆被关押的100多名共产党员。

后来。在担任西北军政长官时。不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共和解放军。于是被下课。就此。乘势加入了我方。还劝导陶峙岳、包尔汉等进行起义。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这简直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杰出代表。

虽说张治中将军有着一颗红心。但在国民党队伍中的影响力还是相当有限。毕竟。他和国民党主流是方向相反的。

从影响力来看。顾祝同也进不了前两位的。

(顾祝同)

这老顾虽说官位显赫。在抗战胜利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总司令。还担任了国防部总参谋长。但他就是蒋介石的传声筒。对蒋介石那是“百依百顺”。

而最恶心的是。1941年的皖南事变。就是顾祝同操纵的。这和蒋介石一样“坏”。

一个傀儡总司令。完全说不上影响力有多大。

说到这里。就剩下两位未被淘汰了。谁能力更强呢?

4、何应钦和陈诚。谁的能力更强?

(何应钦)

这两人是绝对的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左膀就是何应钦。右臂就是陈诚。

不过。从发展来看。蒋介石的左膀更像是个“假肢”。

何应钦曾经留学日本振武学校。后在日本士官学校上学。是个喝了洋墨水的人。在日本。何应钦认识了孙中山、蒋介石等人。并加入了同盟会。这对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影响非常之大。

回国之后。何曾在贵州担任讲武堂总教官。导致名声在外。

黄埔军校开始后。孙中山和蒋介石等人四处招揽人才。于是。何应钦就来了。因为何应钦能力较为出色。就此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二号人物。担任战术总教官。

在其后的东征和北伐中。何应钦也是可圈可点。此人长期是国民党政府的二号人物。影响力颇大。虽然。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并不多。但战略眼光不错。而且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

何应钦是有野心的。多次对蒋介石的位置感了兴趣。第一次是在1927年蒋介石下野的时候。蒋介石希望得到何应钦的支持。但何并没有做。因为本来他就和李宗仁他们串通好的。这让蒋介石伤心。

西安事变的时候。何应钦再次有了野心。蒋介石还在关押。何应钦组织大队人马。准备去攻打陕西。丝毫不怕张学良撕票。

在何看来。也许撕票最好。他可以直接上位了。这次事件。让蒋介石非常惊讶。何应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此事之后。蒋介石没有和何应钦撕破脸。继续任用。但不再给予实权。不再重用。

因为。如果和何应钦完全撕破脸。国民党又是一次大动荡。伤不起。何应钦一方的人。他还是要用的。

(陈诚)

我们再看陈诚。这是蒋介石真正的心腹。被誉为小委员长。打仗一般。但很会用人。他的土木系将领们。在国民党中的影响力非常高。是蒋介石绝对的嫡系。

虽然军事能力不如何应钦。但陈诚的政治手腕挺高。在大陆时日子过得不错。到了台湾。一样是重臣。当行政院长。当副总统。除了蒋氏父子。风头一时无两。

何应钦和陈诚。到底谁更强?还挺难选。

不过理智的分析。何应钦应该更强一些。军事能力有。影响力也有。还敢于坚持自己的一些观点。敢于关键时刻做决策。

只是。既生瑜何生亮。蒋介石在。何应钦也就只能这样了。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最弱对比。一定是他

很多人说。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最弱的人就是刘峙。我不这么看。

刘峙曾经是蒋介石的五虎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而且是五虎之首。被誉为“常胜将军”。

但是。西安事变让刘峙从此泯然众人。

因为。他站错队了。

当时。是何应钦组织大家杀向陕西。名义上是去解救蒋介石。但实际上。大家都懂。这是要干什么。恰好。这次刘峙冲到了最前面。俨然何应钦的马前卒。先锋官。

老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回到南京后。刘峙就被严重批评了。

后来。看似。蒋介石依然在用他。但刘峙的表现大不如前。判若两人。估计有了心理阴影了。失误频出。接连不断。

淮海战役的时候。谁来当剿总?最后。蒋介石还是选择了刘峙。因为。一不能选地方军的长官。放水咋办?二是战区内的将领都是中央军。要放一个有资历的嫡系将领。因此。刚好有空档期的刘峙被选了过来。

不能说刘峙太差。是粟裕等人太猛了。实在招架不住。杜聿明来了。不也活捉了吗?那可是名声在外的名将啊!

不是刘峙不厉害。而是粟裕太厉害!

再看陈继承。有官职。无突出战绩;有官位。没太大影响力;职业生涯不短。大多平平庸庸。只是。人家大腿抱得好。

看军衔:何应钦一级上将。陈诚一级上将。顾祝同一级上将。蒋鼎文死后追封一级上将。张治中二级上将。刘峙二级上将。钱大钧先是中将。后来加上将衔。陈继承陆军中将。

挑出非同类项。就是明显的中将陈继承。

客观说。蒋介石的八大金刚里。陈继承就是最弱的那一个。

(陈继承)

回到开头的题目。在下以为:八大金刚中。最强就是何应钦。最弱就是陈继承。

你怎么看?

其他观点:

1948年6月。老蒋为加强华东和中原地区的军事指挥。决定将徐州绥署和郑州绥署合并成立“徐州剿总”。在物色总司令人选时。老蒋深深陷入了“选择恐惧症”。所纠结的核心问题在于。在当时的蒋军高级将领中有个特殊的现象:能打的不听话。听话的又不能打。

(刘峙剧照)

要说能打。其实白崇禧(桂)、薛岳(粤)、傅作义(绥)等若干将领还算可以的。可惜前述老几位都是杂牌而非嫡系。领兵打仗很有主见并且还经常抗命。肯定做不到“听话”。而徐州剿总作战序列内的部队。多为嫡系中央军。比如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等等。一群骄兵悍将。杂牌哪里压得住?

况且将几十万嫡系部队交给杂牌将领“守江必守淮”。老蒋也实在不放心。那就还得找听话的。哪怕不那么能打。放眼望去。哪些人比较听话呢。还是早年纠集起来的“八大金刚”和中原大战期间用出来的“五虎上将”靠谱。然而老蒋掰指头一算。真正可用的人选几乎没有了。先拔拉所谓的五虎上将:

(顾祝同剧照)

“飞将军”蒋鼎文抗战末期因为豫湘桂大败已经彻底失宠。当时已经离开军界做买卖去了;陈诚因为东北惨败。已经辞去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职务。正猫在上海养病不方便出来;顾祝同继任参谋总长留在身边离不开。况且他之前在华东战场的表现也不咋地;卫立煌在东北担任剿总司令;只剩一个赋闲在“总统府战略委员会”当委员的刘峙。又确实水平堪忧。

再拔拉所谓的“八大金刚”呢?这是老蒋在黄埔军校时期密结的心腹团队。以总教官何应钦为首。其它七人皆为黄埔军校的战术、兵器或者炮兵教官等。计有何应钦、蒋鼎文、钱大钧、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陈诚和陈继承等八人。其中有四个人是与“五虎上将”名单重合的。所以不再赘述。说说其他几位。

(何应钦剧照)

何应钦时任南京政府“国防部长”。且与老蒋渐行渐远。已经不适合外放领兵;钱大钧因为好财好色贪污腐败。被踢出侍从室后担任淞沪警备司令。且已长时间不带兵打仗。肯定不是合适人选;而张治中被誉为“和平将军”。躲在西北不肯掺合内战;另外一个陈继承基本不会打仗。又正在华北剿总担任副总司令监视傅作义。

所以两份名单综合一起。怎么算也只有刘峙能够勉强一用。于是终于被任命为徐州剿总总司令。这也就是“派一只猪”守南京大门的传说由来。而淮海战役刚一打响。刘峙就慌了手脚。求爷爷告奶奶把杜聿明请了回来。自己带上亲随跑到蚌埠。最终免遭兵败被俘的下场。而抗战期间的糟糕表现有目共睹。所以在八大金刚当中评选能力最强一位的话。刘峙肯定出局。

(张治中剧照)

所以到解放战争时期。八大金刚仍被重用得只剩下何应钦、顾祝同、陈诚等三人。其它蒋鼎文、钱大钧、张治中、陈继承、刘峙因各种原因。都已经拿不上台面。纵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表现。顾祝同完全就是个没有主见的“顾百顺”。就任参谋总长以后立即沦为老蒋的“大传令兵”。毫无建树。能力实属一般。

因此还可以比较的其实只有何应钦和陈诚。也是黄埔系中央军的两大“军头”。何应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军事能力其实不弱。东征北伐皆有不俗表现。但缺点是性格不够鲜明。另外始终有觊觎老蒋的宝座之心。政治上的野心必然影响到实际行动。进而逐渐失去了老蒋的绝对信任。

(陈诚剧照)

而期间几次小动作的失败。证明何应钦的政治手腕确实偏弱。由此迅速被后起之秀陈诚追平。陈诚是保定军校炮科毕业。被称为“小委员长”。战略眼光尚可(不如参谋总长何应钦)。战术水平垃圾。但是政治能力和施政能力很强。所以能够带出势力庞大的“土木系”。抗战期间在湖北、败亡大陆以后逃台。都证明治理民政的水平不错。

总体而言。评估“八大金刚”的战略和战术能力。应该还是何应钦为首。其实从1945年的湘西会战就能够看得出来。何应钦把握战局的能力是可以的。问题在于。西安事变以后他失去了绝对信任。老蒋着意扶植陈诚抗衡之。使他失去了统兵权和指挥权。所以也没有什么机会施展能力。一定程度上给历史爱好者造成了错觉。

陈诚倒是始终重兵在握。从第18军的军长到集团军总司令。抗战期间先后是三个战区的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时期的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东北行辕主任。军事主官没少干。可是翻遍战史。有一次他指挥得比较出彩的战役吗?几乎为零。倒是他举荐的罗卓英、薛岳等人偶有对日战果。所以其军事能力。真心不能排在何应钦的前面。

至于“八大金刚”中能力最弱负责垫底的。倒是很容易就评选出来了。简单标准是看军衔。在大陆期间。何应钦、陈诚都混到了一级上将。蒋鼎文、顾祝同、刘峙、张治中先后晋升为二级上将。钱大钧也搞了个中将加上将衔。唯独陈继承。混来混去都是个中将。有人肯定不服。军衔就能够代表能力和水平吗?

拜托。以老蒋对亲信的偏爱程度。但凡陈继承有点能力和拿得出手的战功。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一直挂着两颗星?

其他观点:

老蒋手下的八大金刚。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之所以称他们为老蒋旗下的八大金刚。是因为他们从黄埔军校时期。就已经跟着老蒋后面混了。后来凭借各自的军功。更是成为了老蒋嫡系部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其实除了老蒋的八大金刚。其他派系的头目也是有称呼的。比如说:

桂系有三巨头。分别是: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川军有四巨头。分别是: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分别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西北军有五虎将。分别是: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

所以说。老蒋的嫡系手下被称为八大金刚。其实并不过分。不过这八大金刚也不都是很厉害的角色。其中也不乏浑水摸鱼之人。

一、何应钦。

何应钦这个人很特别。他压根就不是从基层做起来的。所以就没怎么带过兵。始终都处于运筹帷幄的那个位置。

由于他资历比较老。是同盟会老一批的成员。而且担任黄埔军校的总教官。所以称得上是老蒋身边的二号人物。

曾经担任过老蒋政府里的国防部长。虽说是嫡系。却也有过多次打算自立的情况。比如西安事变的时候。张学良还没表态。何应钦就打算武力“救”蒋。这等于是要逼着张学良宰了老蒋。也只有这样。他何应钦才能上位。

由于何应钦身边团结了一大帮军政要员。所以就算他有二心。老蒋还是得重用他。靠的就是他的资历深厚。所以论军事成就上的掺水。老何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了。

二、陈诚。

陈诚是正儿八经的炮兵出身。可谓是从基层做起的。黄埔军校建立以后。保定军校炮兵科出身的陈诚。便成为了该校的炮兵科教官。这是陈诚上位的重要事件。

东征期间。陈诚作为炮兵连长。曾经三炮定乾坤。因此深得老蒋赏识。北伐时期。陈诚担任中校参谋。带领一个团的人马和敌军三个师打了很长时间。他主动带兵偷袭了敌军司令部。终于扭转局面。使得北伐军吞并浙江。

攻占苏州的时候。陈诚的六十三团也做了最大的贡献。因此升任少将师长。可以说陈诚是正儿八经的实力派。在八大金刚中至少排名前三。

三、顾祝同。

顾祝同是老蒋的师弟。大家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在老蒋成为黄埔军校校长以后。顾祝同成为了该校的中校战术教官。

不过北伐之后。顾祝同基本上就没出来带过兵了。他也属于运筹帷幄的人才。不过这家伙抗日没什么本事。打内战倒是一把好手。

尤其是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更是顾祝同一手操办的。不过解放战争时期。也没看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深得老蒋信任。这倒是真的。毕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

四、刘峙。

刘峙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被称为长腿将军。这是啥意思?也就是跑得比谁都快。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刘峙更是被称之为蠢猪将军。

虽说在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中。刘峙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1937年以后。刘峙的脑子就更换了一样。完全不在线上了。

在指挥淮海战役的时候。刘峙虽说是总司令。可是真正指挥战斗的是杜聿明。结果我们都知道。对方一溃千里。惨不忍睹。所以说论带兵能力。刘峙在八大金刚里。真的可以垫底了。

五、张治中。

张治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将军。他跟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由于能力比较突出。所以张治中深受老蒋器重。

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就是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曾经以第五军军长的身份。痛击日军。挽回了我中华军人的颜面。

不过张治中一直被大家称之为和平将军。因为他最反感的就是打内战。因此他总是主张两党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在他的努力之下。曾经促成了两次国共和谈。他也是唯一一位没有跟我党交锋的高级将领。所以说他的在第二次和谈后。留在了大陆。

六、钱大钧。

钱大钧是黄埔军校中校兵器学教官。早年担任何应钦身边的副师长、参谋长。中原大战时期。钱大钧曾担任过南方前线总指挥。

他也是打内战的行家。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老蒋的智囊。多种围追堵截我军的方案。都是钱大钧的作品。甚至连桂系小诸葛白崇禧。对钱大钧都是称赞有加。

抗战时期。钱大钧就比较低调了。他主要负责空军。曾经在武汉指挥了一场空中保卫战。以9架飞机的损失。击落了日军21架飞机。

第一次光顾日本本土的飞机。可不是老美的飞机。而是钱大钧派去的宣传飞机。为了宣传反战。钱大钧特地派遣两架轰炸机从汉口飞往日本。散发了20万张反战宣传单。他的军事才能。在抗战时期其实看不出来。主要体现在当初打内战的时候。

七、蒋鼎文。

蒋鼎文是老蒋正儿八经的嫡系。军阀混战时期。蒋鼎文被称之为飞将军。更是老蒋的五虎上将之一。

几乎参加了老蒋的所有战争。包括讨伐陈炯明、北伐、蒋桂之战、中原大战等等。而且也参加了内战。

可以说蒋鼎文还是比较有眼光的。黄埔军校成立以后。他就立刻辞去肥缺。担任了上尉军事教官。成为了老蒋的心腹。

他的作战经验的确很丰富。不过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蒋鼎文带着40万人马。与日军10万大军交战。却连续丢了38座城池。折损兵马20多万。天下为之哗然。可以说蒋鼎文这一战。把此前所有的业绩都给打没了。从此淡出军政界。

八、陈继承。

陈继承曾经两次参加东征。在黄埔军校中担任中校教官。北伐战争时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师长。

虽说也参加了不少战争。可是战绩不咋地。所以名气也就不大了。不管是内战还是抗日战争。都看不出陈继承有多大的本事。姑且让他给八大金刚垫底好了。

总结:最厉害的陈诚。垫底的陈继承。

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排序。说陈诚排名前三。或许是谦虚了。论军事能力。他在八大金刚里排第一其实问题不大。

当然了这背后还有不少摇鹅毛扇的战略家。所以不好说那么满。不过陈继承排名垫底。这个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最没有名气的就是他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37:31

    何应钦,蒋介石,黄埔军校,上将,能力,嫡系,都是,西安事变,解放战争,教官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37:31

    没想到大家都对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谁又是垫底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37:31

    蒋介石此人心思太重。八大金刚中。“最强的金刚”。后来的老蒋不敢重用;至于“最弱的金刚”。从来没有过像样的战绩。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