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清末四大案之一的“刺马案”曾轰动一时。因为被刺杀的对象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这是清朝历史上被刺杀的最高级别官员。而且在案件侦查当中。疑点重重。慈禧派出的钦差皆以含糊的结案报告呈上。因此让人联想到背后指使者的势力绝不一般。再由利益关系为索引。各种猜测指向了中兴四大臣之首的曾国藩。另外涉及到清末政坛的大佬张之万、李鸿章等。近些年来。此案被作为电影素材拍成了“投名状”。再次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么刺马案的来龙去脉是如何的呢?又是怎么将矛头指向曾国藩的呢?
马新贻的逆袭之路
马新贻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进士。初踏仕途时并无亮点。只是于安徽做过知县。在任上中规中矩。口碑倒是不错。所谓乱世出英雄。随着咸丰三年(1853年)的太平军攻打安徽。马新贻开始了文人的军旅生涯。并在战场上找到了展现自我的方向。
果不其然。他于咸丰八年晋为安徽按察使。但随后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马新贻在陈玉成攻陷庐州的战役中溃败。还丢了官印(清朝丢失官印为大罪)。因此被革职留任。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由袁甲三保举才官复原职。由此开始。马新贻就一路高升。次年在翁同书的举荐下再次列为候补道员。后经袁甲三请求。马新贻开始协管定远大营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再克庐州。并随安徽巡抚唐训方平定了苗沛霖叛乱。次年便升为安徽布政使。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浙江巡抚。因政绩颇佳。于四年后升任闽浙总督、兼通商大臣。
刺马案经过及侦查情况
光天化日之下。大清两江总督当街被杀。此事可谓是前所未有。清廷得知后大为震动。先是追赠太子太保、云骑尉加以安抚。再令护督将军魁玉严立即提审凶手。但张汶祥拒不交代幕后凶手和杀人动机。慈禧太后又以漕运总督张之万为钦差大臣。专办该案。最后呈上的供词疑点重重。未被慈禧认可。继而又令刑部尚书郑敦谨亲赴江宁。专职查案。但最终结果变化不大。然后还是以张之万的说法草草结案。郑敦谨处理完案件后。留下“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的辞职报告。从此告老还乡。不再出仕。故而在本就疑点重重的“刺马案”上。增添了更多可疑的色彩。关于“刺马案”的猜测。也留下以下几个流行的版本:
张汶祥为报私仇
“该犯供词。尚属可信”——张之万上刺马案折《清史稿》
“投名状”版本
而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当时出面为父亲辩解。称父亲是山东人。那句广为流传的“找着了”。其实是山东口音的“扎着了”。父亲和凶手很不不认识。马毓桢还说父亲只有两房妻妾。且都年过四十。美女小妾一说纯属谣言。
曾国藩及湘系买凶
马毓桢为父亲辟谣的同时。也交代了一些马新贻的临终嘱咐。其中有一条比较重要。即“不得进京告状。忍气吞声方能自保”。
“请飭会国藩速行查明曲直。秉公办理。以释民疑。请飭整顿。以长江水师要紧。”——《清史稿》
而马新贻遇刺就是在其整顿长江水师期间。所以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湘系集团为了维护利益链而买凶杀人!在马新贻遇刺后。长江水师的整顿工作停滞。清廷则立刻下令。以安徽巡抚英翰整顿地方治安和长江防务。这个举动很有可能是防范长江水师反叛。
“伪宫。伪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贼库者。除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有。”——曾国藩奏折《清史稿》
郑敦谨虽然是彻查此案的钦差。但通过长江防务的调整。以及搜集到的信息。应该猜出其中的真相。但有些事情看透不说透。一是明哲保身。二是从大局着想。时局牵扯着军队。曾国藩还在天津教案中与洋人斡旋。所以之前张之万的汇报也是一个聪明之举。既然大家都是明白人。人死不能复生。朝廷的抚慰力度已经很大。刺杀的凶手也被控制。那就没有继续查案的意义了。所以郑敦谨也按照张之万的供词写了一个意思相同的折子。以仇杀定罪结案。凶手最终被判凌迟。慈禧算是吃了个哑巴亏!
其他观点: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什么叫到现在讳莫如深。不要自己神神叨叨的幻想好吗?没有人限制你说话!
你现在在这里讨论有人要抓你吗?有人要杀你么?
之所以你感觉谈论的人少。是因为了解的人少。
中国的文盲还是大多数;历史又绵长。历史盲就更是满地爬。
刺马案说白了就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平了太平天国。江南一带的官员都是他们战时提拔的。战后为了消除嫌疑。曾国藩解散了湘军。曾国荃也是告病还乡。只想安安静静的搞钱。吃手下的孝敬。
但是慈禧老妖婆还是不放心。对江南的政治形态很不满意。想要自己安排个人进别人的地盘。
明面抗命是不可能的。现在手上没兵。曾国藩也不可能造反。
不能明面反抗。那就暗地里下手。就找了个叫张文祥的一刀捅死了这来赴任抢我蛋糕的狗贼;
慈禧看到自己派的狗宝宝被杀。已经明白了。不能过分逼迫曾国藩兄弟;
毕竟官逼民反。别人不敛权。你不能还让人家不搞钱啊。
其他观点:
1870年8月22日。当曾国藩在天津查办教案时。南京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巨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
据野史说。马新贻被刺前数日。忽然接到一份公文。也不知为何署印章。拆开一看。并无文书。但画死马一匹。马新贻大惊失色。寝食不安。8月21日。这是督署月课武职的日子。因雨推迟到第二天举行。总督马新贻亲临校场检阅。校场在督署西边。有箭道可达署后便门。马新贻检阅完毕。步行由箭道回署。将入便门。忽见有人跪在道边。“求助川资”。原来是同乡武生王咸镇。马新贻没好气地说:“已助两次矣。今胡又来?”话还没说完。忽然看见一个身穿短衣清兵模样的人。快步走到马新贻面前。打千请安。右手随即从靴筒中取出闪闪发光的一柄短刀向马猛刺。行刺者自称张文祥。并不逃跑。束手就擒。马新贻被刺成重伤。不治而亡。
马新贻是两江总督、朝廷重臣。行刺总督。这在清朝200多年来。还是头一遭。于是人情汹汹。讹言朋兴。朝廷更是大为震惊。案发三天后。即严令江宁将军魁玉督同司道各官赶紧严讯。务必究出行刺缘由及有无主使确情。可是张文祥供词闪烁。无法定案。朝廷无奈。又派漕运总督张之万前赴金陵。会同审办。连日熬审。张文祥供认。过去因拦轿告状。马新贻拒不受理。后开小押店。又被严禁。因怨成仇。谋图行刺。等等。此外。“坚不吐实”。如此重案。朝野上下。人言藉藉。如不迅速结案。朝廷脸面无光。天津教案办得差不多。朝廷即令曾国藩回任两江。“赶紧严加审讯。以期水落石出”。同时。命刑部尚书郑敦谨为钦差大臣。协助曾国藩办案。
曾国藩深知案情重大。心中没底。赴任前试图窥探慈禧太后的态度。便上奏“恭请陛见”。得到允准。1870年10月30日。慈禧太后在养心殿召见了他。
太后问:“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
国藩对:“这事很奇。”
问:“马新贻办事很好?”
对:“他办事精细和平。”
仅此寥寥数语。不冷不热。不痛不痒。颇令人玩味。不过。曾国藩还是心领神会。朝廷虽然谕旨一道接一道往下发。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骨子里并不是十分重视。其中的隐情。是一个让人猜不透的谜。
既然慈禧太后定下基调。曾国藩办起这件十分棘手的案子也就容易多了。曾国藩办事一向比较严谨。可是处理张文祥刺马案。显然有些粗疏了。这也是看朝廷眼色行事而已。既然朝廷要求国藩把“刺马案”查个“水落石出”。国藩当然要有所交待。1871年3月19日。即为钦差郑敦谨送行这一天。上了一个《复审凶犯行刺马新贻缘由》的折子。上报复审张文祥刺马缘由。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曾国藩等亲自审讯。得知张文祥是河南汝阳县人。1849年间。变卖家产。换得本钱做毡帽生意。到浙江宁波贩卖。在这里。遇到罗法善。一交谈。才知俩人原是同乡。渐渐地来往多了起来。张犯因为在宁波做放印子钱的买卖。便娶了罗法善的女儿为妻。生育一男二女。
咸丰年间。张文祥靠开典当小店为生。雇了一个叫陈养和的人在店里帮工。1861年太平军将攻宁波。张文祥把衣服、银两以及洋钱数百元装入箱子。交给罗氏。要她带着子女出城避乱。张文祥与陈养和留在城里守店。当时。有个叫陈世云的人和张文祥是老相识。在太平军中担任后营护军。太平军攻陷宁波时。暗里差使王树勋到张文祥店内保护。门口插了一面太平军的旗帜。另贴一纸条。以免财产被抢。当太平军在宁波站稳脚跟。便邀张文祥一起参加。还威胁陈养和一同前去。
后来。陈世云带张文祥一起攻打诸暨县包村。陈世法被包村团练击毙。张文祥幸免。曾将这一消息告知陈养和。后陈养和逃出太平军。张文祥继续留在侍王李世贤队下当后营护军。随军至安徽、江西、广东、福建等地。
1864年10月间。太平军陷漳州。时金彪被俘。张文祥一问。原来是同乡。便为他求情。免其一死。并将时金彪留在自己的住所。张文祥见太平军败局已定。暗与时金彪商议一起逃跑。1865年1月间。乘便溜之大吉。投到提督黄少春军营。要献计破敌立功。该营以二人没有可靠的担保人不肯接收。给了盘缠打发他们回原籍。张文祥走投无路。便同时金彪由厦门到了福州。
1865年春。时金彪经人引荐。到浙江巡抚马新贻署中当差。张文祥则在福州当兵。不久。他搭海船回到宁波。得知妻子罗氏被吴炳燮霸占。并骗去银钱。便到鄞县衙门告状。鄞县通过审讯得知罗氏私自改嫁。便判决罗氏由张文祥领回。银钱无凭无据。无法追究。张文祥于心不甘。又因穷困潦倒。无法生活。即在老相识王老四、陶孝扬、吴建工、武德沅等。以及王老四的熟人龙启法、李沅和、杨中和等的资助下。又开店营生。并帮忙销赃图利。后张文祥同龙启泫等来往渐熟。便随龙启法、王老四、李沅和、李海、杨中和乘坐陶湘帼海船。一共七人往定海一带行劫。未能得手。龙启泫等人便投到南田大股海盗那里入伙。张文祥仍旧回到宁波。
到1866年初。浙江巡抚马新贻巡查边境到了宁波。张文祥企图借巡抚大人的威力。来搞垮吴炳燮。随即写下状纸拦轿喊冤。请求巡抚大人为他追回银钱。结果。马新贻不予理睬。掷回状纸。吴炳燮得知此事。洋洋得意。和别人说起。作为笑料。不久。吴又寻机勾引罗氏私奔。张文祥告到知府。知府批交知县。将罗氏追回交给张文祥。张文祥愤怒已极。便逼迫罗氏自尽。
这年10月间。张文祥与龙启沄、王老四在酒店里相遇。倾诉告状非但没有得到巡抚的批准。反而遭到吴炳燮的欺辱。现已家破人亡等情况。龙启法也向他说起。从前投入南田大股海盗中。不幸被马巡抚派兵追捕。陶湘帼、李沅和、李海、杨中和等均被杀死。自己和王老四侥幸逃脱。龙又夸赞张文祥讲义气。可为众朋友报仇。自己也可以报仇雪耻了。张文祥经他一激。当即同意为朋友行刺马新贻。决意已定。就此分手。
1867年8月间。张文祥获悉陈养和在湖州新市镇做买卖。生意不错。于是将子女托付给妻嫂罗王氏照管。自己到新市镇找到陈养和。想合伙开家小押店。陈养和告诉他。马巡抚已出了告示。禁止开小押店。人多可开当铺。如果一定要开押店的话。也只能小做。张文祥于是租了房屋开起张来。把罗王氏及子女一起接到了新市镇。当地地痞流氓见张文祥这店是违法开的。便经常前来敲诈勒索。弄得张文祥连本带利全赔了进去。因而穷而愈愤。
1868年3月间。张文祥到了杭州。得知时金彪在巡抚衙门当差。暗自庆幸。便找到时金彪。托他在衙门里给谋个差使。其他就没有多讲了。时金彪以马巡抚升任闽浙总督。不便代谋差使。念及旧情。将张文祥留在署中款待两日。张文祥没找到机会下手。只好又回到新市镇。
1869年10月1日。张文祥听说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即借口访亲探友为名来到南京。当时。时金彪已随新任布政使李宗羲进京。正愁没办法混到总督署内。忽然看到督署墙上贴有阴历每月二十五日考核武弁的榜文。自以为得计。10月29日。张文祥到箭道窥探。见总督散课时左护右拥。又见总督身穿棉衣。恐怕刺他不死。未敢妄动。心中盘算。等来年夏季衣衫单薄的时候再下手不迟。于是。再度折回新市镇。
1870年5月问。张文祥暂时在陈淀甲等人的店铺内帮忙。到了7月7日。由新市镇上船。8日下午到苏州搭换船只。9日开船。16日抵金陵。17日进城。先住在朱定斋的客店里。等到考课日期到时往箭道窥探侦察。后辗转住到周广彩饭店。暗暗将小刀磨得锋利。8月21日。张文祥一早去校场附近等候马新贻的出现。哪知因雨延期。推迟了一天。
次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督署右箭道演武厅检阅考核武弁。按老规矩。应课武弁可带随从。允许一般老百姓出入观看。马新贻检阅完毕。走出演武厅。准备由西角门回署。张文祥则在角门外偏南的地方等待。恰在这时。马新贻的同乡王咸镇跪在道上请求资助。被巡捕叶化龙等拦住。马新贻继续往前走。刚到西角口。张文祥立即拔出随身所带小刀。乘众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口里喊着冤枉。扑向马新贻。用刀猛刺。结果刺中马新贻右肋偏下的地方。前督臣被刺伤后。大呼来人。差役方秉仁急忙上前将张文祥捉住。夺获凶刀。中军副将喻吉三闻讯赶来。与差役一起将张犯捆绑起来。前督臣马新贻救治无效。于第二天身亡。
尽管曾国藩将张文祥刺马缘由。绘声绘色上达朝廷。但案子却没有任何突破。仍然是魁玉、张之万审理的结果。只不过重新梳理了一下。当时魁玉、张之万的折子上呈后。朝廷就感到疑窦丛生。如此大案。张文祥所供挟恨报仇。以及受龙启泫指使等情。“恐尚有不实不尽”。令人难以信服。而且。张文祥被擒时。口称“养军千日。用军一朝”。这话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北京。户科掌印给事中刘秉厚等上奏朝廷。据此认为。刺马绝不是张犯一人挟仇逞凶。幕后必然有人主使。这是毫无疑问的。请求朝廷饬下曾国藩。严加审讯。彻底根究。一定要挖出幕后之人。为马新贻洗冤。还说。如果以张犯一人挟恨报仇。或借故以大化小。匆匆结案。将不足以服人心而肃纲纪。
案情的关键在此。曾国藩当然回避不开。所以。他在奏折中轻描淡写。解释说。就“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屡经审讯追查。该犯坚持说乃是因为受了龙启沄等人的帮助。让他为朋友复仇。发泄自己的忿恨。该犯以前确实受过龙启沄等人的恩惠。既然龙启沄等指使他报仇。所以被擒时才口出此言。也是很自然的。此外并没有其他人主使。也没有知情同谋之人。然而。按张文祥供词来定案子。刺马的动机太过于单纯轻微。当然不足以服人。曾国藩如此含混奏结。无疑是在借故以大化小。
张文祥刺马。全国上下。传闻纷纷。更可怕的是。它涉及到统治的内部了。当时有个叫王家璧的太常寺少卿。上奏朝廷说:臣在陕西听说。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犯了案。应归马新贻查办。丁日昌托人求情。马新贻不领情。所以导致出这场祸变。陕西在偏僻的西陲。尚人言藉藉。江南就更不用说了。按理说。丁日昌身为巡抚大臣。其子所犯的案子并不比此案重大。何至于纵子胆大妄为?但是使人不能不产生疑问的是。前云南巡抚徐之铭就有指使何有保杀害陕西巡抚郑尔恒的事情。路人皆知。可是至今无人检举揭发。罪犯也未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足以警告企图效法的人。
丁日昌本来是个虚伪阴险的小人。江南大小官员很多。此事不怀疑他人。唯独怀疑该巡抚之子。难保事出无因。或是其子妄为而该抚不知。或者人人知道他赴天津协助曾国藩查办教案。指使刺马不会被人怀疑。总而言之不得其详。还有。臣等都是马新贻的同僚。听到马被害的消息。无不义愤溢于言表。只有丁日昌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令人费解。因此。建议将丁日昌之子原犯案件统统交给会审大臣。破除情面。秉公查办。
问题既然提了出来。曾国藩也就不能不作个答复。不过。1871年2月2日。朝廷给曾国藩、郑敦谨一道“寄谕”说。王家璧所奏。仅仅得自传闻。而且丁日昌之子丁惠衡前因不能约束家丁范贵闲游妓馆。已经由丁日昌自行奏明交马新贻审拟奏结。用不着再提审讯问了。继续审查“有无另有主使之人”。朝廷有此命令。曾国藩就好交待了。3月19日。他专门上了一个《复奏马新贻被刺一案犯供无主使实情片》。说什么:丁惠衡不能约束家丁一案。先由其父丁日昌奏交马新贻审查办理。马新贻据范贵等供词定案。并未将丁惠衡传讯。仅请将丁惠衡交部议处。嗣后。丁日昌自请将其子革职。
就是说。丁惠衡一案事先的举报揭发。以及事后的从严革职。均由丁日昌自行奏办。用不着向马新贻求情。这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此案有没有另外的主使人。臣等将张文祥熬审20余日。据该犯坚持说。如果另有主使人。他完全可以据实供出。这样既可以减轻罪名。又可以免受严刑拷打之苦。臣又将张文祥的子女亲戚以及好友武定帼等调来。要他们从旁设法劝诱其招出实供。结果是既与丁惠衡一案毫无牵涉。也没有任何另外主使之人。因此此案去年的原审案情。与今年的再审情节没有什么不相符合的地方。太常寺少卿王家璧所奏。得自传闻。没有再议的必要。
曾国藩深感案情重大而复杂。越审越可怕。赶紧结案。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再三审讯。该犯还是坚持以前的口供。已熬审20余日。该犯屡次绝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奄奄待毙。如旦夕丧命。反而让他逃脱残酷的死刑。所以应该迅速了结此案。
结案并不难。张文祥胆敢戕害重臣。这是对清朝统治者的藐视。“情同叛逆”。何况张文祥实属“漏网发逆”。又与浙江南田海盗有勾结。凡此都是大逆不道。“罪大恶极”。理应凌迟处死。1871年4月3日。曾国藩将张文祥押赴刑场。凌迟处死。并在马新贻灵柩前摘取张文祥的心进行祭奠。以伸张国法而告慰忠臣英灵。沸沸扬扬半年多的“刺马案”。总算落下帏幕。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国藩经办此案。粗疏含混。对张文祥这样刺杀朝廷重臣的要犯。竟始终不敢用刑。名义上怕用刑万一“瘐死狱中。谁执其咎?故始终不敢用刑”。实际上还不如说是怕逼出幕后主使人。正因为如此。承审大员孙衣言、袁保庆拒绝画押结案。
曾国藩办案粗疏。当然是有意的。他毕竟是老谋深算之人。他从慈禧太后冷漠的态度。已嗅出此案绝不是一件简单挟恨报仇的谋杀案。它涉及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当时还有另一种说法。说马新贻1847年进士。以知县分发安徽即用。1863年授安徽按察使、布政使。1864年升浙江巡抚。1866年擢闽浙总督。仕途通达。1868年竟代曾国藩总督两江兼通商事务大臣。“必有为之张目。隐倚以抗湘淮诸帅者”。如果这种说法可信。那么。曾国藩就更有理由含混查办。匆匆草草结案了。
张文祥处心积虑。奋不顾身行刺马新贻。“非深仇不至此也”。无论“漏网发逆”、泄愤雪耻。还是仗义为友报仇的侠义行为。都难免有所疏漏。难以自圆其说。必有幕后主使者无疑。“主使人”究竟是何人?这是一个谜。最大的可能是丁日昌。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可是朝廷何以不让追究?曾国藩何以不敢追究?既如此。说“刺马案”与丁惠衡案没有牵连。有谁肯信?
再从慈禧太后冷漠的态度看。马新贻不仅结怨了同僚。而且失宠于清廷。失宠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他对传教士过分亲近。这是有道理的。马新贻对传教士“极友好”。甚至传说他在上海受洗人教。这未必是事实。但他的亲教政策。的确获得洋教士的交口称赞。认为“这在中国当时的官场中很难得的”。但却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870年4月。陈国瑞来到南京。在布政使梅启照的支持下不遗余力地谋划攻击洋人。印出大批小册子。散发传教士杀小孩的骇人新闻。马新贻和江宁知府立即来个全城戒严。逼得陈国瑞逃到天津。洋人执意要他的头颅。说他是天津教案的罪魁祸首。经曾国藩的极力辩解。才算安然无事。而马新贻上奏朝廷。极力为自己的亲教行为辩护。斥责天津官员的严重失职。放任其“横行霸道”。马新贻没有领会到朝廷为维护国体保护天津官员之意。火上浇油。慈禧当然恼怒。“那些被严厉斥责的人是决不会放过他的”。结果。马新贻被刺。没过多久。江宁知府在衙门里悬梁自尽。又衍生出了一桩公案。当时教会认定:“南京总督和南京知府之死。是因为他俩曾阻止陷害教会而与要人结下了怨仇。我们虽找不到其他不容置辩的证据。但当时南京、上海的人们都是这样认定的。”
看来。马新贻之死。他的亲教政策也是一个诱因。马新贻身后之典。备极恩荣。特诏加太子太保。入贤良祠。以总督阵亡例予恤。安庆、南京、杭州、荷泽建立专祠。奖之唯恐不力。这样做的目的。旨在堵教会之口。以免引起外交上的麻烦。
总而言之。张文祥刺马案绝不是一般性的案件。而是一起极为复杂的政治谋杀案。案子的真相如何。因曾国藩在朝廷的暗示下含混结案而终于未能“水落石出”。甚至凌迟处死的是不是“刺马”真凶。都很值得怀疑。这实在是个谜。这桩历史公案。是被慈禧太后和曾国藩联手造成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592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曾国藩,巡抚,朝廷,总督,太平军,安徽,这是,天津,供词,此案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清刺马案,倾向湘军领袖曾国藩,为什么感觉即使到现在仍是讳莫如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清末四大案之一的“刺马案”曾轰动一时。因为被刺杀的对象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这是清朝历史上被刺杀的最高级别官员。而且在案件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