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暗杀或投毒,意外死亡,会有什么后果?
原创

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暗杀或投毒,意外死亡,会有什么后果?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一品大员被刺杀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末的“刺马案”以及唐代的“武元衡遇刺案”

古代官员出行一般都是携带随扈的。一品大员出巡更是有大量武士傍身。并且布衣百姓碰见官员出行的队伍是必须回避的。普通人很难接近官员所乘坐的车马或轿子的。

而且高级官员在外的吃住也一般是在衙门里。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饮食安全也是有保障的。所以古代刺杀一名高级官员是很困难的。除非有更加强大的势力在幕后指使。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刺杀案件就是清末的“刺马案”。

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随后湘军蜂拥入城。城内的太平军将士全部力战而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宣告终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北伐军甚至打到了天津附近。犹如当年的李自成。以至于咸丰皇帝哀叹:明末之鉴。犹在眼前。此时的清廷甚至已经做好了放弃北京。退守东北的打算了。

为了剿灭太平天国。清廷下令允许汉人自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并且咸丰帝还许下承诺。谁能剿灭太平军。就封其为王。

但是就在湘军攻陷天京之后。曾国藩并没有等来朝廷封王的恩旨。反而遭到了清廷的严厉斥责。追问其天国圣库中巨额财富的去向。到最后曾国藩也只是被封了个一等侯爵。

清代爵位非常繁杂。也非常多。一等侯爵距离王爵还差着起码四个等级呢!而一等候也不是侯爵中的最高级。清代在一等候前面还有一个“一等侯爵兼一云骑尉”。

曾国藩为清廷立下了旷世神功。按理说应该被封王。跟曾国藩一起平乱的蒙古将领僧格林沁都被封王了。而曾国藩却仅仅是个侯爵。这显然是清廷对汉人的一种歧视。也表现出清廷对曾国藩的不信任。

不过虽然爵位不高。但在拿下南京之后。江南各地督抚要职却都落入了湘军手中。而曾国藩也就地担任两江总督一职。在江淮一代可谓是只手遮天。面对手握重兵实权的湘军。清廷是寝食难安。于是在1868年。清政府下旨调任曾国藩为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是清代封疆大吏之首。地位比两江总督稍微高一点。不过这个调任对曾国藩而言其实是明升暗降。这明摆着是一则调虎离山之计。目的就是让曾国藩离开自己在江苏的根据地。防止其佣兵作乱。并且调走了曾国藩也可让湘军群龙无首。便于朝廷对他们进行控制和裁撤。

面对朝廷的旨意。曾国藩也不敢公然抗旨。若是抗旨则如同造反。曾国藩四年前都没敢造反。如今就更不敢了。于是他接受了调令。起身北上。曾国藩离任之后。清廷立即命令闽浙总督新贻一担任两江总督。

马新贻。回族。山东菏泽。是清代官职最高的回族人。当接到朝廷的旨意时。马新贻非常恐惧。因为他知道南京的“水”很深。这个活不好干啊。但是身负朝廷重托。马新贻也不敢迟疑。

在到任两江总督之后。马新贻立即着手裁撤湘军。打击湘军势力。试图重新恢复中央对两江地区的控制。不过正当马新贻欲大展宏图之际。 他本人却在上任仅仅两年后遇刺身亡了!

1870年8月22日。马新贻在箭场参加完阅射后步行回官署。刚走到官署后院门口。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人。口呼冤枉。而正在众人迟疑之际。这人迅速拔出匕首。直刺入马新贻的右肋。随后马新贻被侍从迅速抬回总督府。但是很快就因失血过多毙命了。

两江总督可是从一品的朝廷大员。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刺身亡。这可是大清开天辟地头一回。而且刺客张汶祥仅以一人之力就轻而易举地冲到了马新贻的身边。试问马新贻身边的数十位侍从在干嘛呢?

在此要说明的是。在通常情况下即便是马新贻同意接见喊冤的张汶祥。张汶祥也必须跪在距离马新贻七八米远的地方。不允许靠近马新贻。而他的诉状只能由差役接下。再转交给马新贻。张汶祥跟马新贻是不能发生身体接触的。也不可能近距离接近马新贻。

相隔这么远的距离。即便是张汶祥想拔刀行刺。周围的武士也有充足反应时间将他擒获。决不可能让他直抵马新贻面前。

但在马新贻遇刺那天。张汶祥偏偏就被直接带到了马新贻面前。并且一刀直插其要害。如其情形。确实让人大为生疑。

清政府得知马新贻遇刺的消息后大怒。急派满洲人富察魁玉代理两江总督一职。并命令富察魁玉会同江苏布政使梅启照和漕运总督张之万一起审理这件惊天大案。但是这仨人磨叽了许久也没有给朝廷审出一个结果。最后只是以“私仇报复”结案。

对于这个审问结果朝廷根本不相信。但此时清廷也意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于是慈禧太后下旨调曾国藩火速回任两江总督。并加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为钦差大臣。令二人再度赶赴江宁复审此案。

郑敦谨是出了名的干吏。做事雷厉风行。在来到南京后就开始提审张汶祥。但是与郑敦谨一同审案的曾国藩却总是一言不发。这让郑敦谨非常疑惑。在连续审问多日之后。郑敦谨终于按耐不住。询问曾国藩对此案的看法。而曾则表示:看来只能以之前的供词结案了。

郑敦谨听闻之后。心中已然是水落石出。立即以“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为理由定案并向朝廷结案。而郑敦谨也自知案件涉及重大。在结案后没有回京述职。走到半路就辞职了不干了。

很明显。“刺马案”就是湘军一首策划的。而前来调查的各路官员也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一个个皆装聋作哑。而慈禧也担心继续查下去会逼反湘军。于是被迫放弃了对湘淮势力的打压。自此南方诸省彻底被汉人所控制。

1871年10月。清廷将张汶祥凌迟处死。并将其被剖腹挖心。祭奠马新贻。

除了“刺马案”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官遇刺案件还是唐代“武元衡遇刺案”。公元815年唐宪宗时期的丞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遭遇刺客暗杀身亡。而这件惊天大案的幕后指使者则是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由“刺马案”和“武元衡遇刺案”可见。在和平时期刺杀朝廷大员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是乱世中的朝野政治斗争。否则一般的老百姓连靠近官员的机会都没有。

其他观点:

古代一品大员出差。那就相当于钦差大臣。他们代表皇帝外出办事。如果被杀或者意外死亡。那就相当于打皇帝老子的脸。按照法律而言后果会非常的严重。尤其是权力空前集中的清代。

法律规定

一般来说钦差出行的当地会有地方官员实行戒严。负责保护钦差大臣的人身安全。一旦有匪徒刺杀钦差大臣。首先第一步就是将地方官员扣押审讯。然后擒拿真凶。其次惩治钦差身边的护卫人员。

案件审理结束之后。真凶归案必死无疑。而护卫人员因为护卫不利全部处死。经过查实之后。地方官员如果参与其中。处以死刑。如果没有参与全部革职。治失职之罪。

清朝钦差大臣被杀

1808年嘉庆得知淮安地区发生水灾。五万余名百姓食不果腹。已经有了民变的迹象发生。因此嘉庆迅速下拨了20万两白银作为救灾之用。不料受灾的百姓每人只领到了一二钱的银子。也就是说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银子最多也就一万两。这件事让嘉庆十分恼火。于是迅速派了新科的进士李毓昌查办此事。

当地知县王申汉等人得知嘉庆钦差到此。所以准备巨款贿赂李毓昌等人。但李毓昌出身贫苦知道百姓的困苦。而且其为人品学端正。所以拒不接受贿赂。

经过李毓昌的私下查证。搜集了所有当地官员贪污受贿的证据。正当李毓昌准备返回京城时。王申汉等人买通了李毓昌的家奴护卫三人。这三人在李毓昌的饭食中投下了剧毒将其杀害。之后伪造了李毓昌自缢身亡的现场。

当李毓昌的夫人看到丈夫的遗体时。从其遗物中看到了王申汉等人的贪污证据。所以推测丈夫死因不简单。经过仵作查证。李毓昌死因真相大白。嘉庆因此盛怒。下令追查此事。

案件水落石出之后。嘉庆亲自批示处死当地所有贪官污吏。将其抛心挖肺祭奠李毓昌在天之灵。之后也将这些刁奴全部凌迟处死。

这件事发生之后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因为失职革职流放新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朝廷对于钦差大臣的重视。一旦有人暗杀钦差大臣。那造成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当然如果暗杀钦差大臣背后的势力庞大。能够公然抗衡皇权的话。只需要替罪羊即可。比如张文祥刺马案。这件事发生之后。由于其背后势力的阻挡。所以仅有一个张文祥落案。最终结果只有张文祥被抛心挖肺祭奠马新怡。

其他观点:

当官能做到一品大员(相当于正国级)这一级别。用现在的话来说。几乎就是皇帝朋友圈里“互相点赞”的人了。刺杀这样的人。一定会引起皇帝震怒。

在古代。哪些官员可以被称为一品大员呢?

文官有: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司空、司徒、司马等等官员;武官有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等等在京军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刺杀一品大员。就要按照和珅、纪晓岚这样级别的人行刺。可以想象。刺杀一品大员有多难!

难。从来不代表不会发生;在中国。自古不缺少为民请命的人。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被刺杀的一品大员。当是满清皇室最后一位有气节的男人——宗社党领袖、禁卫军协都统良弼。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此时。延续了近300年的满清王朝。仍然没结束统治。对于中华民国的成立。满清皇室内部在各种外部势力的施压下。逐渐分为两派:一派主和。也就是皇帝退位让与民国;一派主战。与革命党死拼。

然而。仅仅过了半个月(1月26日)。良弼遭同盟会杀手彭家珍刺杀。两天后。重伤不治身亡。临终前。良弼发出哀叹:

“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良弼的遗言。无疑是在肯定革命党的“正确”。同时否定满清统治“气数已尽”。那么。气数已尽的满清。又是如何处理良弼这位“一品大员”的被刺呢?

当时的满清皇室。主持人乃是末代皇太后隆裕。她被慈禧雪藏宫中几十年。从未接触过政事。一上台。就遇到关乎“满清命运”的大决战。她拿不出一丁点儿主意。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她始终摇摆不定。她的智囊团提不出一个有效提议。

就在隆裕太后左右摇摆之际。良弼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到紫禁城。

通常。帝国的一品大员遇刺身亡。而且死的还是拱卫京畿的禁卫军都统。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怎么也得发一份慰问电才对。

尽管良弼只是皇帝的打工仔。打工仔没了。皇帝大不了换一个就行。可是。良弼遇刺的消息。完全没有引起隆裕等皇室高层的悲痛。他的死。并没有阻止隆裕太后的决定。在他死后半个月。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大清灭亡。

良弼的家属既没有得到任何抚恤。凶手彭家珍因当场炸死。皇室也没有继续追究刺杀者的责任。

清朝中晚期。发生过多起刺杀一品大员的案例。最有名的。当属“刺马案”——

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一案。刺马案引起慈禧太后震怒。她亲自下懿旨调查事件真相。可是。调查了一年半之后。仍未果。最后。慈禧太后不得不“遗憾”地下令。处死刺客张汶祥。此事亦不了了之。

为何如此多的刺杀事件。清室都不调查个水落石出呢?

慈禧明白。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刺杀朝廷亲命一品大员、而且还得逞的人。其背后的势力。定然不可小觑。这股势力。甚至可以和皇室对抗。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后果必定不堪设想。

比如说。良弼遇刺案。背后的真凶是革命党人;刺马案。背后的真凶极有可能是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以上。是在封建王朝国力衰退时期;若是在国力鼎盛时期。比如说汉武帝时期。南越国王在背地里说了一个汉大臣安国少季的坏话(莫须有)。就引得他率2000人跨数千里将其灭国……

故而。一品大员的脸面。就是皇帝的脸面。皇帝有能力管的时候。一定会管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3:08

    大员,总督,湘军,曾国藩,一品,清廷,朝廷,嘉庆,钦差大臣,官员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3:08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暗杀或投毒,意外死亡,会有什么后果?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3:08

    一品大员被刺杀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末的“刺马案”以及唐代的“武元衡遇刺案”古代官员出行一般都是携带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