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窦太后不喜欢景帝,而喜欢梁王刘武?
原创

为什么窦太后不喜欢景帝,而喜欢梁王刘武?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窦太后并没有不喜欢汉景帝哈。不过。她确实喜欢梁王刘武。

喜欢小儿子是母亲的天性。而且母亲都有补偿心理。大儿子如果得到的多。她总想补偿一下小儿子。汉景帝当了皇帝。拿了最大的一份。她当然想补偿小儿子一点。最好。也让小儿子过把当皇帝的瘾。

这个就有点麻烦了。我正在写一个专栏叫《中学大历史》。就把有关这母子三人的段落发上来。

1.幸运的窦太后

汉景帝的母亲叫窦漪房。大概是战国贵族之后。秦季的时候。窦漪房的父亲隐居在乡下。平时钓鱼为生。可能技术不过关。有一回掉到水里淹死了。

窦漪房长大后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当上了吕后的宫女。

到了吕后掌权的时候。开始遣放宫女出宫。把他们赐给诸侯王。窦漪房就在其中。有人分析。窦漪房等宫女可能是吕后派去监视诸侯的。这个猜测可能并不准确。因为这些宫女出去的时候是随机安排的。比如窦漪房被安排要去代国。

代国在山西。在汉朝时还处于边境之地。窦漪房家乡在清河。她想去赵国。就委托管分配的太监把自己放到去赵国的名单里。

但是。在办这个事情的时候。太监拿了钱忘了事。没有调换名单。窦漪房依然去了代国。

我们知道代国就是汉文帝的封国。这位仁兄为了明哲保身。不去中原地带。偏要跑到跟匈奴接壤的荒漠之地当王。这里离清河当然很远了。

窦漪房很伤心。她不想去代国。但不去也不允许啊。结果去了之后。就被汉文帝看上了。一共去的五人。就她成为了汉文帝的宠妃。没过多久窦漪房生了一个女儿。这是后面特别能闹的长公主刘嫖。再过一年。窦漪房又生了一个男孩子。就是汉景帝刘启了。

不少言情小说里记载。窦漪房是吕后的间谍。但去了代国。被刘恒感化。成为刘恒的宠妃。最后他的儿子因此当上了太子。

宠不宠不知道。但她的儿子能够当上太子。绝不仅仅是她的原因。而有一个更为隐秘的、历史书不好记载的原因。

在汉文帝当上皇帝的数个月间。他的嫡妻以及四个嫡子先后离奇死亡。而史书上连汉文帝的嫡妻是谁也没有介绍。

很有可能。汉文帝的嫡妻是吕氏之女。为了让军功集团放心。汉文帝杀死了这个有吕氏背景的妻子以及四个嫡子。

不管怎么说。刘启跟他爹汉文帝一样。不争不闹成为了太子。又无惊无险的完成了转正。成为了大汉的皇帝。可谓实力躺赢。

2.汉景帝的许诺:

有一天。梁王刘武到长安朝见汉景帝。两兄弟好久没见面。见面当然要喝两杯。喝着喝着。汉景帝突然冒出一句话:“千秋万岁之后。我的位子就是你的。”

很多人分析。这是汉景帝喝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史书明确的写着:帝从容言曰。

人家清醒着呢。一点也不像说酒话。而且这会。汉景帝还真的没有立太子。

于是。这就像是玩笑。也像那种可能会实现的玩笑。刘武当场离席辞谢。当然。嘴上说不要。心里早就诚实得乐开了花。

更更要命的是。旁边还坐着太后。太后老人家听了儿子的话。大为开心。毕竟刘武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先是大儿子当皇帝。后是小儿子当皇帝。我看行!

太后频频点头。大有充当公证人的意思。

可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突然站了起来。这位半路杀出来的人是太后的侄子窦婴。一看汉景帝这顿酒喝得有点大。嘴一张就把太子给定了。他连忙端着酒站出来。表示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是汉朝的老规矩。皇帝你这么干。有点不按规矩出牌啊。

这就有点扫兴了。刘武有些沮丧。过了两天。他又燃起了希望。因为他收到一个消息。窦婴下岗了。而且被窦太后开除了门籍。以后不准到宫里来。看着心烦。

梁王兴奋了。自己的老母亲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老哥又许下诺言了。搞不好。我还真有可能当皇帝啊。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吴楚两国夹攻梁国时。刘武虽然连吃败仗。但就是咬紧牙关。死守城池。毕竟这天下将来就是他的天下。自己不但是股东。还是未来的董事长接班人。不努力能行吗?

那么。汉景帝真的会把位子传给老弟吗?

想想在东市腰斩的晁错吧。

酒席上的话通常是不能当真的。尤其是许诺的话。原本刘武就不该信的。但是。一个人智力下降水平跟大饼的面积成反比。汉景帝画了一个千秋万代之后传位的大饼。说实话。就是聪明人也得给整成智障。

3.争嫡

汉景帝废掉了太子刘荣。别的王子还没有兴奋起来。一位老弟先嗨了。

这位老弟就是梁王刘武。

那一年刘武跟汉景帝喝酒。汉景帝随口说了一句。百年之后传位太弟。让刘武高兴得找不着北。到了七国之乱。刘武打了鸡血般跟吴楚两国死磕。说到底。就是看在这天下有可能是自己的份上。

可是。刘武要是脑子还清楚的话。第二年他就该明白自己没戏了。

平定七国之乱的第二年。汉景帝就做了一件事情。立刘荣为太子。汉景帝迟迟不立太子。这是因为太子之位是一个诱饵。就好像公司里空置一个副总的职务。总能够调动一些人的积极性。

而七国之乱一平定。再去忽悠傻鱼就没有必要了。

听到老哥把太子都定了。刘武心里是哇凉哇凉的。但让他彻底接受现实也很困难。毕竟期望越大越难放弃。何况。老哥虽然立了接班人。但同时又给了他另一个暗示。

汉景帝赐给他天子旌旗。出去一次。后面跟了一屁股的车辆随从。道路还要先行戒严。规格跟皇帝几乎一模一样。

更何况。刘武还有一个强大的内援:窦太后。

更何况现在太子被废了。刘武恨不得跳出来:看我。哥。看我啊!

窦太后的心思也活了。喜欢小儿子是母亲的天性。而且母亲都有补偿心理。大儿子如果得到的多。她总想补偿一下小儿子。汉景帝当了皇帝。拿了最大的一份。她当然想补偿小儿子一点。最好。也让小儿子过把当皇帝的瘾。

她不好意思直接让大儿子选自己的小儿子当接班人。而是提了一个要求:“你以后出去乘坐大驾和安车的时候。让梁王跟在你旁边。”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因为所谓大驾是皇帝最高的出行规格。而安车是皇帝最常见的出行方式。

最高的以及最常见的出行。旁边都要跟着刘武。刘武当然不会是拖油瓶。这样做只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刘武是皇帝的备胎。以后老胎不能滚了。就是刘武顶上。

那会汉景帝正喝着酒。听了母亲的要求。汉景帝老老实实挺直了腰。

“好的。”

老母亲放心了。儿子都答应了。妥了妥了。

显然。窦太后还不是不太了解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啊。这个世界上能够搞清楚儿子心思的那个人。可能只有去世的汉文帝了。

汉景帝下来后。找到了大臣们。无意中提到这个事情。

“太后说让我以后都带着梁王。”

在场的大臣都是人精。当然明白这背后的意思。纷纷表示千万不能答应。其中一位仁兄还有举了一个例子。这个莫名其妙被举出来的栗子是春秋时期的宋宣公。

宋宣公在去世时。没有把国君之位让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此后的宋国接连发生了动乱。包括但不仅于:弑君、战争、内斗。

按司马迁的说法是: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

宋宣公不按规矩出牌。结果累及十世。

汉朝这位仁兄说得比较收敛。认为是五世祸乱不绝。

但五世不绝也够吓人的。至少能把太后吓住。原本只想让自己的小儿子也过把皇帝瘾。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算了。算了。不要搞了。

这位仁兄就是袁盎。

问题是。袁盎的提议是怎么传到窦太后耳边呢?当然要由汉景帝来传达了。

很快。汉景帝立了第十子刘彻为太子。按理说。这下刘武该死心了吧。可刘武还不肯放弃最后的努力。提了一个要求。要求建一个探亲快车道。从自己的宅子修一条路直通太后的长乐宫。为了不给中央财政添困难。刘武还特别表示。修建这个通道的钱我可以自己出。

刘武还表示。修建的工人。也可以用我梁国的士兵。

这就是开玩笑了。你这些建筑工人进了宫。到底是修路还是搞革命。谁知道?

史书记载。梁王刘武身边也招揽了一些奇才。比如叫羊胜、公孙诡的。经常出一些脑洞大开的主意。从这些来看。这些人也就是在地方上还能忽悠一些群众。到了中央这些高官面前。就跟儿戏一样。

这个建议一提。毫不例外就被打了回去。站出来反对的依然是袁盎。

眼见着希望一点点渺茫。刘武又把他的狗头军师羊胜以及公孙诡请了过来。大家一合计。得出一个结论。成不了太弟。完全是袁盎这些人搞的鬼。只要把这些人砍死。何尝不成功?

于是。这些人脑子一热。竟然派人去刺杀袁盎等人。从这件事情来看。汉景帝没有把位子传给弟弟是对的。以这种混黑社会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跟汉武帝差的不是一条街。

结果连黑社会手段都差强人意。袁盎竟然杀不死。

刘武接连派出了十多批人杀袁盎。可袁盎是长安网红。名气极大。这些刺客到了长安。不但不杀袁盎。还温馨提示袁盎小心提防。

最终。刘武终于找了一位不那么讲江湖规矩的刺客。在城门外刺死了袁盎。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

奇怪的是。袁盎已经接连收到了十余次的警告。汉景帝大概也是知道的。他为什么就不派兵马保护一下袁盎呢?毕竟这也是高官。应该享有一些高级别的安保措施啊。

这里的东西细思极恐。

当年汉文帝提防袁盎。用来对付周勃。汉景帝又用他来对付晁错。现在他的死。也是春蚕到丝方尽。为大汉帝国做最后一点贡献吧。

说起来在长安杀死高官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审食其就被淮南王刘长锤死在自家门口。汉文帝特地赦免了刘长。

可汉景帝显然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汉景帝向梁国派出了办案的专员。去抓捕梁王的两位大秘:公孙诡和羊胜。

结果找了许久都找不到。汉景帝发挥重案大案一定要结案的精神。接连派了十余次使者。这些人也不直接找梁王刘武。而是直接问责梁国的责任官吏:梁相及内吏。

梁相及内吏只好全国大搜捕。搜了个把月。连根羊毛孙子都没找到。最终被逼得没办法。内吏说道:不要找了。我知道人在哪里。

知道你怎么不早说?

我也不知道应不应该早说啊。

现在你知道了?

现在我知道了。

内吏。正是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韩安国。

其实这两人藏在哪里。大家一清二楚。他们除了梁王刘武的王宫还能去哪?大家装模作样。只是想试一下皇帝的态度。如果皇帝只是想做个样子。那大家也就配合一下。全国象征性搜捕一下。一个报告上去。人找不到。汉景帝就此结个案就行了。

但现在一波又一波的人过来。那显然是要大义灭亲了。

韩安国走进皇宫。见到了决定死抗的刘武。只举了一个例子。就让刘武把自己的军师交了出来。

“大王。你说。你跟皇上的关系。比起皇上和临江王来。哪一个更亲?”

梁王的脸色一下白了。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颤抖着说:“何至如此。何至如此。”

临江王。正是前太子刘荣。

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刘荣在狱中自杀了。

刘荣被贬为临江王后。没过两天就被人告了一状。侵占太宗庙前空地的围墙。

其实乱搭建不小心占了关键地皮的事情在汉朝也发生过。当年晁错为了上班方便。在太庙的墙上开了一个洞。宰相申屠嘉告了晃错一面。结果汉景帝轻描谈写一句话。就保住了晁错。气死了申屠嘉。

这洞是我让他打的。怎么的。不服啊。

这一次。汉景帝这张汉朝最大的保护伞能够为自己的儿子撑开吗?

汉景帝派出审理此案的官员叫郅都。

郅都。山西省洪洞人。在官场上以酷吏闻名。在济南郡任职时。当地豪强比较嚣张。郅都一到任。就把几个大姓的族长叫过来。定为首恶份子。先杀了再说。搞了一年多。把著名的治安多发区变成了路不拾遗的道德模范区。

最后不但当地的豪门怕他。就是隔壁郡的同级郡长看到郅都来了。就跟下级官员见领导一样。

因为手段猛。汉景帝把他调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这位仁兄就更加狂啦。狂到把当红炸子鸡周亚夫都不放在眼里。别的人见到周亚夫。立马上前跪拜。郅都也就拱拱手。大概相当现在点头示意吧。

所以。郅都有一个杀气腾腾的外号:苍鹰。

当然。酷吏不等于黑吏。手法比较糙。不代表会乱来。

但郅都还是乱来了。因为他不仅仅是酷吏。他跟刘荣还有一个稳秘的联系。

有一年。汉景帝出游。随行的有栗姬。到了上林苑。栗姬要上洗手间。但没想到当年野生动物保护得太好。一只野猎突然冲进了洗手间。

这一下出大事了。汉景帝看了一眼旁边的郅都。意思是你表现的时候到了。老板娘有难。你该出马啊。

郅都不动。不动当然不是因为不好意思闯女洗手间。而是不想动。觉得没必要动。当时郅都是中郎将。是负责皇帝安全的。相当于皇帝的高级保镖。绝对不能离开汉景帝闯到女厕所里去。

汉景帝按捺不住了。毕竟里面是他的蜜。于是他操起武器要冲上去。应该不是棋盘折凳之类的。

这时候。郅都突然拦在了汉景帝的前面。说了一句话。“失掉一个姬妾。还有另一个姬妾进宫。天下难道还会缺少栗姬这样的人吗?”

听到这句话。汉景帝幡然醒悟。掉头就走。不过。那只野猪倒没有伤害栗姬。可能是走错了洗手间。到里面转了一圈看了两眼也就出来了。

这件事情出来后。窦太后是大为赞赏。给郅都发了一百斤黄金。

但是。栗姬会怎么看?史书没有记载。但郅都得庆幸。汉景帝废了刘荣。气死了栗姬。不然。栗姬升级为太后之时。就是他亡命之时。

对于郅都跟刘荣的关系。汉景帝是明白的。他的任命表明了他的态度。

刘荣被抓起来后。曾经哀求给自己刀笔。向汉景帝写封谢罪信。

郅都下令。禁止向刘荣提供刀笔。

最终。他曾经的老师窦婴来到狱中。给他提供了刀笔。但刘荣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着离开这里了。他给父亲写下了绝笔信。然后在狱中自杀。

政治的天空里。容不下亲子之情。为了让天下能够顺利的转移到下一代。汉景帝决然的杀死了自己的长子。

为了逃脱项羽的追杀。刘邦把儿子踢下车子。

为了成功当上皇帝。汉文帝杀死了自己的四个嫡子。

为了避免祸乱。汉景帝对自己斩草除根。

不用验DNA了。这绝对就是老刘家的三代。

随便提一下。当年郅都让汉景帝放弃栗姬。窦太后相当高兴。现在郅都帮助汉景帝放弃了儿子。窦太后就没那么开心了。

窦太后勃然大怒。强烈要求处置害死他长孙的郅都。为了让老太太息怒。汉景帝把郅都罢官。但随后却任郅都为雁门郡太守。为了安全起见。特地嘱咐郅都不用到长安报到。直接到雁门上班。

汉景帝的这把保护伞。是说撑就撑。说收就收。

听说长安苍鹰到了边郡。年年来打劫的匈奴人也消停了几年。但窦太后显然没忘记这位逼死儿子的酷吏。下令逮捕郅都。

在汉景帝又要撑开保护伞。表示郅都是忠臣时。窦太后说了一句话: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

汉景帝的伞收了起来。郅都被处死。

汉景帝是窦太后身上掉下来的肉。但很多人对自己的肉其实是不理解的。

逼死皇帝的长子。如果没有这块肉的示意。郅都再酷也办不到。

于是。当韩安国将刘荣的名字说出来时。梁王刘武才知道自己玩脱了。

他面对的不是普通的人。不是自己的兄长。不是自己一同长大的玩伴。是一位冷血的君王。一位为了帝位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抛弃任何亲情的人。想想被砸死的吴国世子吧。想想晃错。想想刘荣。

刘武。将是第四个人。

听了废太子刘荣的故事。刘武吓得魂都没有。自己的军师也不要了。赶紧表示愿意交出羊胜跟公孙诡。

汉景帝看到这两人。却勃然大怒。因为送过来的是两具尸体。

老子要的是活人。是口供。是幕后的主谋。你给我杀人灭口!汉景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刘武应该很庆幸自己没有坐在老哥的棋盘前。但他知道。这一次想脱身是不容易了。

面对死亡。刘武终于灵光了。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邹阳。

在历史上。此人以文学闻名。刘武因为有钱任性。在自己的地盘修了一个梁园。吸引了一大批人。好在不像刘濞那样招揽亡命之徒。前来挂靠的都是文艺青年。比如汉朝大文学家。著名小白脸司马相如就在梁园白吃白住过。

邹阳虽是文艺青年。但比起羊胜之类就要聪明多了。他原本是刘濞的门客。刘濞造反时。他苦劝不听。干脆离开了刘濞。在刘武这里又干起了老本行:门客。

因为初来乍到。跟羊胜的关系不好。被羊胜打了几次小报告。刘武就把邹阳关了起来。

可没两天。刘武又老老实实把邹阳请了出来。因为邹阳太会写东西了。在狱中写了一封信。三言两语就把刘武给写服了。

这个人太有才了。现在摊上大事。只好请邹阳出马。

那么。到了长安的邹阳找谁来救刘武呢?找对人很关键。很多人很努力。但往往越努力越倒霉。比如曾经劝汉景帝立栗姬为皇后的那位哥们。就是没搞懂这一点。自己命丢了不说。还害了栗姬跟前太子刘荣。

通常来说。到了长安找人办事。通常是找高官。但如果找高官。刘武必死无疑。因为这无疑给汉景帝造成了一种印象。藩王跟大臣有联系。这可是大汉万伏高压线。要知道汉文帝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就是因为跟周勃这样的大臣拉上了线。汉景帝绝不会允许别人走自己父亲的老路。让自己无路可走。

邹阳找的是王信。

王信是新任皇后王娡的哥哥。也就是外戚集团。这就好多了。一个是皇帝老婆的弟弟。一个是皇帝的弟弟。总归是自家人的事情。

邹阳找到王信。开头就是一句:“老兄。我看你要大祸临头了啊。”

“为什么?”王信大为奇怪。自己最近也没惹什么事啊。

“因为我们梁王要倒霉了。”邹阳说道。

王信乐了。你家梁王要倒霉。跟我有什么关系。要不是看眼前这哥们表情严肃。不像开玩笑。王信说不定要叫人把邹阳叉出去了。

很快。他就庆幸自己没把邹阳叉出去。

邹阳继续说道:“你的妹妹得到皇上的宠幸。你却在外面干了不少不守规矩的事。”

王信的脸色变了。

史书没有记载王信干了什么不守规矩的事。但我们知道。文景两朝还处在诸吕之乱的阴影当中。因为诸吕的反面典型。大家对外戚防得特别严。简直是谁冒头就打谁。汉文帝的舅舅薄昭就是因为犯了错。被汉文帝给处死了。

那么。王信到底干了什么事呢?

邹阳又说了一句:“如果皇上一定要追究袁盎被杀一事。导致梁王被处死。太后的怒火无法发泄。就会向大臣们报复。所以我才为你私下担忧啊。”

说实话。这些天窦太后确实有些情绪化。自从得知皇帝儿子抓住小儿子的把柄不放。一定要追究到底。就开始绝食了。还在宫里哭个不停。

而且这位老太太确实不好惹。史书记载这位老太太喜欢黄老之术。对《老子》很推崇。而且还喜欢召开学术研讨会。召集饱学之士一起来研究《老子》。大家也就陪着老太太乐呵乐呵。可有一天。一位叫辕固生的儒家弟子不愿意配合演戏了。

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儒家都被道家压着。辕固生心里很不爽。没心情配合老太太搞学术。猛的冒出一句。这没什么出奇的。老子的水平也就一般般吧。

老太太也不记得《老子》教她的清心寡欲与世不争了。一怒之下把辕固生送到兽圈。让他去杀野猪。

你牛。你跟野猪牛去。

幸亏汉景帝知道了。赶紧跑过来送了辕固生一把利刃。那时候的儒生其实是文武双全的。辕固生冲到野兽前。一刀就捅中野猪的心。

可见。这位老太太不好惹啊。郅都害死了他的孙子。汉景帝拼命保护。最后还是被老太太给弄死了。

但奇怪的是。老太太也不是李逵。见人就要砍倒一大排的。她就是发脾气。也是有目标的。文武百官。长安上千号官员。邹阳为什么说倒霉的会是王信呢?

原因极可能跟废太子之死有关。

我们已经分析过。废太子刘荣之死是郅都运作的。但背后操作的极可能是汉景帝。但是。这其中还有没有别的人出了力呢?

在历史谜案中。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一个事情要寻找背后的根源。一定要看真正的受益者。

真正的受益者往往就是背后的主谋。刘荣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新皇后王娡。新任太子刘彻以及新晋外戚集团骨干王信。

那王信有没有在废太子之死上。出过力呢?

史书没有记载。但只有这件事情。才会让老太太记恨在心。万一心情不爽时就要对他下手。

王信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利害。他马上问道:“那怎么办?”

邹阳不急不慢说道:“你如果能够劝告皇上。让皇上不追究梁王的事情。太后一定会感谢你。你的妹妹也因此能够得到太后的宠幸。这样。你们家族的荣宠就像金城一样牢固。”

跟历史上那些有名的说客一样。邹阳懂得晓之以利的秘诀。当你想让人办一件事情时。最重要的不是突出自己的问题。而是突出对方能够得到的东西。

其实邹阳的这一套说词是侵犯版权的。版权的所有者是著名天使投资人吕不韦。当年吕不韦就是靠这套说词说服阳泉君。又让阳泉君说服其姐姐华阳夫人。让华阳夫人收子楚为养子。

王信被邹阳说服了。但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现在汉景帝正在气头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这回一定要搞死自己的弟弟。

年初搞死儿子。年底搞死弟弟。要办就办个痛快。老刘家对自家人下手。讲究的就是短平快。

这时候去说。能够说得动吗?

说得动的。邹阳告诉王信一个方法。

“你去举一个例子。”

“什么例子?”

“舜与弟弟象的故事。”

有关这个故事就不多解释了。总而言之。就是弟弟虐我千百遍。我要待他如初恋。

当然。这里的关键在舜身上。自从舜被封为三代名君之后。他的行为就成为君王的行为模范。没有一位帝王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舜一样的明君。

王信明白了。他拿着这个故事进宫。汉景帝一听。果然奏效。

但刘武想要活命。还有最后一关。汉景帝在等袁盎遇害调查团的消息。

负责调查的人叫田叔。也算是老前辈了。楚汉争霸时就已经在社会上混了。在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中。曾经提到有一个叫田叔的人。就靠着盗墓--没错。就是摸金校尉那一路起家的。至于盗墓者田叔跟刑事调查科的田叔是不是同一个人就无法得知了。

很快。田叔回来了。汉景帝把他叫了过来。

“梁王有没有罪?”

“有的。死罪!”

汉景帝想了一下。问道:“证据呢?证据在哪里。”

汉景帝问这个话。说明还是想弄死这个老弟。

这些年老弟不把自己当外人。出入跟皇帝一个作派。他早就不爽了。何况还想着接班这样的美梦。但毕竟是亲弟。不好随便弄死。尤其是宫里还有一个在绝食的老太太。这个案子必须做扎实了。

田叔没有回答。反而说道:“陛下就不要问梁王的罪证了。”

“什么意思?”

“罪证我已经烧了。”

在回来的路上。走到霸昌厩的时候。田叔一把火把调查来的证据全烧了。

“有了罪证。不杀梁王。就等于废了汉朝的法律。如果处死梁王 。太后吃东西就没滋味。睡也睡不好。这不是为陛下添忧愁嘛。所以我烧了。”田叔理直气壮说道。

汉景帝接受了这个说法。好吧。那就放这个老弟一马吧。看在他曾经替自己平定七国之叛的份上。

汉景帝跑到后宫。向老太太汇报。袁盎的事情是梁王的宠臣干的。这些人已经按国法处死了。没梁王什么事。

老太太一听。一咕噜爬起来。

给哀家上饭菜。这些天没吃东西。可饿坏了。

一口气干下一碗。心情好。牙就好。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刘武的命算是保住了。但争帝国接班人就彻底没戏了。这原本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只是他醒得太晚。

其他观点: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他有两儿一女。馆陶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其实不光是刘武。刘嫖在当时也是拥有很大的权势。长公主刘嫖封邑在馆陶县。她的权势盛于有些诸侯。这就看出在汉景帝执政期间。窦太后特别有话语权。而且汉景帝对于自己的母亲非常顺从。再加上窦太后性格的强势。所以窦太后的女儿刘嫖和小儿子刘武都过的非常好。因为窦太后喜欢黄老之学。所以儒生在整个汉景帝时期都得不到重用。由此就可以看出窦太后对于汉景帝的影响有多大。而且这位老太太还特别长寿。活过了他的两个儿子。汉武帝执政初期她还在呼风唤雨。这一点《汉武大帝》的情节基本符合史实。

刘武作为窦太后的小儿子。特别受宠。封国很大。而且富裕。有皇帝赐予的仪仗。出行有千乘万骑随从。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景帝还没有儿子的时候曾经开玩笑说以后让刘武继承他的皇位。刘武和窦太后都特别开心。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却当场反对。他说这不符合汉朝的制度。窦太后因此怨恨窦婴。将他的名字从可以入宫的名册上删去。后来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的时候。窦太后就提出了让刘武继承皇位的议案。此时汉景帝已经有很多儿子。显然是不可能让刘武继承的。大臣们也表示反对。刘武记恨那些上书反对自己继承皇位的大臣。于是和羊胜。公孙诡谋划派人去长安刺杀了带头反对他的大臣。汉景帝因此特别生气。连发十几道诏书让刘武交出羊胜公孙诡。刘武逼不得已让羊胜公孙诡自杀。然后梁王刘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意气用事。于是向汉景帝负荆请罪。并通过姐姐刘嫖向汉景帝求情。难得的是汉景帝虽然怨恨自己的弟弟刘武。但是终究念及手足之情原谅他。

为什么窦太后喜欢刘武呢?因为她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刘启从太子到皇上。权势自然是无以复加的。那她只能为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争取更多利益。事实也是这样。汉景帝的顺从也成全了她的这一想法。馆陶公主刘嫖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权有势。富贵荣华的公主。梁王刘武也是一生荣华富贵。虽然也做出过出格的事。但是最终可以善终。这都跟窦太后的强势和汉景帝的仁孝是分不开的。

其他观点:

窦氏是穷苦出身。年少时吃过很多苦。后来进宫做了吕后身边的宫女。由于她谨小慎微。为人又机敏。得吕后欣赏。后来被吕后赏给代王刘恒。得到刘恒的宠幸。生下一女二子。即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和次子刘武。

刘恒继位后。由于之前的四子皆夭折。于是立窦氏所生长子刘启为太子。同时封长女刘嫖为馆陶公主。而次子刘武则被封为梁王。

(窦太后塑像)

由于刘恒的先王后(大老婆)已病逝。在封刘启为太子后的第二年。窦氏又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

然而。苦尽甘来的窦皇后。却因一场疾病导致失明。很快就失去了刘恒的宠爱。

由于不得宠爱。慎夫人恃宠而骄。竟坐与她同席。出与她同车。压根没有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

所幸。在大臣们的据理力争下。刘恒不仅不敢将她的皇后之位废掉。还让慎夫人在行为上要多加收敛。好歹窦皇后免除了危机。

没有丈夫疼爱的窦皇后。把一腔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了。刘启和刘武对她也很孝顺。这对她来说。还是很高兴的。

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刘启顺利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氏也被尊为太后。显贵荣耀之极。

刘启不光是国家的明君。对窦太后亦孝顺有加。凡是外邦进贡的好东西。都紧着让她先挑。不过。毕竟刘启是皇帝。每天日理万机。除了早晚问安。平日陪她的时间也不多。

幸好小儿子刘武有心。常常从封地到京城来陪窦太后。哄她开心。

(刘武见窦太后)

窦太后觉得刘武年纪轻轻就离开她。独自一人在梁国过活。实在是很吃苦。

另外。刘武也是个文武全才。和刘启站在一起。虽说是君臣。但以刘武的能力。也不见得比刘启差。所以她很为刘武骄傲。觉得刘武只是被封为梁王实在是大材小用。

因此。窦太后总想补偿刘武。但刘武已封无可封了。那就只能大加赏赐。

除了大把大把的给钱。窦太后还要刘启赏赐形同天子的仪仗队给了刘武。好让刘武进出有千乘车马随行。浩浩荡荡堪比天子出行。

刘武有钱。又得了不少封地。便在梁国大肆修建宫殿。其宫殿富丽堂皇。堪比都城里的宫殿。

刘启知道窦太后宠爱刘武。为了让窦太后高兴。每次刘武进京。他都派使臣持符节。驾驶着他平日出行乘坐的驷马车出城去接他。

入宫后。刘启和他亦同乘步辇。狩猎亦是同车而行。而且还特批。但凡是梁国的使臣。只需要在宫里做登记。便可以在宫里自由出进。待遇等同于朝中大臣。

有次宴会。席间刘启见窦太后心事重重。便知道窦太后是因为刘武的缘故而不能欢颜。再加上他和刘武又喝了些酒。因此便当着窦太后的面对刘武说:“兄弟。我千秋万岁后。便将帝位传于你。”

(刘启和刘武)

当时刘启尚未立太子。刘武听他这么说。觉得他是天子之言。必然是认真的。所以心里窃喜。窦太后亦是非常高兴。

刘武回到梁国后。便广招贤人志士。又招兵买马。锻造了许多兵器。指望有一天能接刘启的班后。一展宏图。

但是后来。刘启却封了他的儿子刘荣为太子。

不过。公元前150年。刘启又废黜了刘荣太子之位。

窦太后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旁敲侧击地对刘启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如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我年事已高。唯独放不下刘武。我若百年之后。便把刘武托付给你了。”

刘启是个孝子。怎么会不明白窦太后的心意呢?也动了要封刘武为皇太弟的心思。可是重臣袁盎等人极力反对。最后刘启才作罢。并将另一个儿子刘彻立为太子。

事情发生后。刘武觉得之所以自己没能接刘启的班。全是袁盎一伙大臣坏了他的好事。所以。他花重金。让跟随他的死士去刺杀袁盎等大臣。

刘武的死士很快就暗杀了十几名曾与袁盎一起阻止窦太后的大臣。这下。事情闹大了。毕竟朝廷命官。又是重臣。怎么能说死就死呢?于是刘启将此作为重案来查。很快。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刘启查到是刘武幕后指挥。

刘武惧怕。于是命死士自杀。交给刘启后。又上书请求朝见。希望能得到宽恕。

(馆陶公主刘嫖)

窦太后也数次给刘启做思想工作。于是刘启冰释前嫌。像以前一样派使臣出城迎接刘武。谁知并没有接到。

窦太后得知后。找刘启大哭。非说他杀了刘武。

就在刘启恐慌时。刘武却背负刑具随馆陶公主刘嫖入宫。原来他担心刘启不会宽恕他。所以请来刘嫖与他一同进宫。好为他说话。

后来。刘武数次上书想住在京城陪窦太后。刘启都不同意。

刘武见刘启日渐冷落自己。知道他并未宽恕自己。心里更加忧惧。不久便得热病而死。

刘武死后。窦太后悲痛欲绝。和刘启母子关系渐生隔阂。再不如当初子孝母慈的时候了。

由此可见。窦太后不喜欢汉景帝刘启。而喜欢梁王刘武。本来是不存在的。但因为刘启身为天子。却说话不算数。最终让刘武因此丧了命。她能对刘启没有意见吗?

(参考史料:《史记·外戚本纪》)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53

    太后,自己的,太子,皇帝,小儿子,的人,公孙,大臣,长安,儿子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5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窦太后不喜欢景帝,而喜欢梁王刘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3:58:53

    窦太后并没有不喜欢汉景帝哈。不过。她确实喜欢梁王刘武。喜欢小儿子是母亲的天性。而且母亲都有补偿心理。大儿子如果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