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两军交战。先由大将出马。提升一下士气。如果打不赢就鸣金收兵。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就高挂免战牌。这种现象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都有表述。问题是这样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其实免战牌是一种向敌人宣布停战的牌子。相当于交通中的信号灯。比喻停止争斗。辩论等活动的一种要求。指的是以后再来打。今天不打的意思。由于古人重守承诺。而高挂免战牌的一方肯定有比较强的防御工事抵抗敌人的进攻。一旦挂出免战牌对方一般都不会死磕的。直到对方摘掉牌子才会再次攻击。
从理论上来讲。古代打仗是双方扎好营盘。约定好决战时间。然后决一生死。一般双方都觉得势均力敌的话。基本都会愿意决战。因为这样可以缩短战争时间。减少战争消耗。但更多时候。弱势一方自认为战力不足或者有其他战略目标的时候。就会拒绝出战。所以高挂免战牌的一方自然拒绝出战。
躲到营盘里之后。高挂免战牌的一方会在营盘周边插满鹿角。再配上雄厚的兵力防御。在敌我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强攻是无法奏效的。比如刘备东征东吴的时候。东吴大将陆逊带的军队要比刘备的多。但就是龟缩不出。刘备拿他没任何办法。只能干耗着。同样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带领大军就是缩头不出。任诸葛亮计谋百出。也拿他没脾气。
所以要想打破这种龟缩战术。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夜袭。围困。断水断粮或者干错绕行从后方攻击等方式方法。当然防守一方自己要把营盘弄得像铁桶一样。滴水不漏。严防敌人的偷袭。所以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扎的营寨之后。仰天长叹。这真是“天下奇才”。当然也有人能强攻下来。在我国军事史上依靠蛮力打破敌人营寨的只有一个人。这就是霸王项羽。(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其他观点:
关于免战牌。这是一种向敌方宣布或要求停战的牌子。在清朝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第15回中有提到\"城上即将‘免战牌'挂起。随你叫骂。总不出战。\"
这是小说家言。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免战牌呢?具体是没有的。但有类似的。
这个免战牌很特殊。上面不是免战二字。而是太祖高皇帝之灵位这几个字。铁铉又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在城墙各个方向都放几张。搞得朱棣根本不敢下令开炮。毕竟他起兵的基础是清君侧。已有不忠之嫌。现在要是敢炮轰朱元璋的灵位画像。简直坐实了他不孝不忠之名。舆论基础都没了。
朱棣最终只能退兵而去。因为济南城有铁铉这个难啃的骨头。朱棣之后南征也没有从济南经过。
西周及春秋的义战在我们看来简直如同儿戏。跟打群架似的。首先双方开战前要约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到了那一天。双方的军队开到约定地点。各自结成方阵。进行厮杀。当一方溃败以后。他们就会逃跑。敌人当然会追。但是当对方跑出五十步以后。就不能再追了。
到了后来。什么半渡而击、兵不厌诈相继问世。义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大家讲谋略的时候你讲规矩。那是找死的行为。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免战牌”。它并不一定非得是实物。但却可以造成相同的效果。
还有类似于守城时候。对于易守难攻的城池来说。要是攻城一方实力不足。不足以围城猛攻。那一般会采取策略。如叫骂等。引诱守城军出战。这时候就可能出现上面《说岳全传》中出现的情况。任他叫骂。我就是不出战。高挂“免战牌”。
其他观点:
传令兵:报……禀大将军。敌军约二十余万。兵分四路向我城池奔杀而来。离我们只有二十里之遥。
大将军:敌强我弱这如何是好。军师可有良策?
军师:将军莫慌。我有上上之策可保城池。
将军:快快道来。
军师:高挂免战牌。另派人去千里外调援军。等援军赶到。咱揭牌开战。
将军:妙妙妙。军师真乃神人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666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免战牌,营盘,高挂,军师,敌人,东吴,城池,义战,刘备,营寨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时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就可以坚守不出,这可能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两军交战。先由大将出马。提升一下士气。如果打不赢就鸣金收兵。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就高挂免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