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实在是太多了。有些论述精辟入里。至今仍在流传。例如。子夏说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说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王勃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说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欧阳修说的“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等。
从这些交友之道的著名论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古人交友之道的内涵:朋友之交不在于物理距离。而在于心灵距离;不在于交往时间长短。而在于交往诚实守信;不在于金钱利益。而在于志同道合。
古人的交友之道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今天的人们去学习、坚守和升华。今天的我们千万不要“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啊!
其他观点:
谢谢提问者的问题。
在传统文化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中。当首推《论语》。交友之道至少包括四项内容。
一、交友。要树立向善目的:共同的理想、追求、志趣。
古人常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志同道合谓之友。依此来看。酒肉之交非友之义。钱财之交也非友义。唯有相濡以沫。共同走上人生正途才是朋友。看来。后世交友。不少的沦入了乱交友。孔子弟子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讲得很明白。要靠“文”交友。靠“友”帮助走向“仁”。走向善。“文”。不是像常常解读的那样。只当“文章、文字”讲。而是包括了文章文字、礼仪礼貌等等在内的经过“文明化”的东西。只有依靠“文明”的载体。才能结交成朋友。才能共同走向善美境界。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是说要影响带动远近之人成为朋友共同行仁向善。这是交友的真谛。我们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的朋友圈也极其广泛和复杂。我们如果能把“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作为借鉴原则。融入到我们朋友圈之中。必将带来许多增益。
二、交友。要运用理性选择:“益友”、“损友”两种要选好。
交什么样的朋友?孔子说有两种朋友。要用心掂量、理性选择。他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诚信的、见闻广博的人。交这样的朋友对自己有益。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玩表情的、玩手段的、玩嘴皮子的人。交这样的朋友有害①。交正直的朋友。他能真情自然。有坦荡荡的率真。交讲诚信的朋友。他能说到做到。有言行一致的操守。交见闻广博的朋友。他见多识广。能看清事理。明辨是非。与这三种人交朋友。久而久之。容易认同、感染上他身上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志趣和特有的长处。自己也因此提高。如果我们交上玩表情的朋友。他心无真诚。内无真情。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全是假的。假情假意假表情。交上玩手段的朋友。他两面派。当面温和。暗里狠毒;当面说你好。背后使刀子;阴险暗藏。隐蔽性强。交上玩嘴皮子的朋友。他功夫全用在嘴上。花言巧语。说得是天花乱坠。全没有落实的地方。与这三种人交朋友。久而久之。也会沾染上那些“特长”。做了他们的同路人。两相对比。我们当然要选“益友”了。交友。不等同于交往。交友。要以同志、同道、益者为标准。精选细择。越精越好;而与人交往。却要宽厚而广泛。孔子的弟子子夏教的学生。不知为什么。跑到子张那里请教“交”的问题。交。是“交友”还是“交往”。虽然有争议。但作“交往”看。更符合子张的回答。子夏认为“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很干脆。可交的就交。不可交的就拉倒!子张说。这跟我听说的不一样。这里就不排除从孔子那里听说的可能。他说。作为一个君子(或追求做君子的)。要尊敬贤能的人。又要包容一般大众;要称赞行善的人。又要同情未能行善的人。要经常问一问。我就是那么优秀吗?如果很优秀。我对人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如果我不优秀。人家将要拒绝我。我还谈什么去拒绝别人呢②?这个说法当作交往的原则来读。就是与人交往。要与人为善。要宽厚大度。要多在做好自己上下功夫。子夏的话。可以运用于交友上:交。可交之友;拒。不可交之人。
三、交友。要追求最佳境界:既能相互监督勉励。又能如同兄弟般和顺相处。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最佳境界是。既是诤友又是亲友。子路请教怎样做。才能达到像君子那样的“士”。孔子告诉说。对待朋友能尽监督勉励之责。监督以改正不足。勉励以增强信心。又能做到如兄弟般和顺相处③。这可是交友的最高境界了。对朋友勉励这一点容易做到。但对朋友进行监督、督促就显得不好做。不好做却能做到这才是“士”和“君子”的水平。朋友间和顺相处。却是中枢环节。一方面。监督勉励的结果要能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顺相处;另一方面。和顺相处中又不忘监督勉励的责任。两个方面相得益彰。互为条件。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其中。对朋友的监督、督促和规劝。要讲求方法、把握好度。不能硬来。对此。孔子告诉子贡。对待朋友。可以忠诚劝告。好好引导他。但不听就要停止。不要自取羞辱④。朋友是志同道合、共同向善。如果偏离了方向轨道。朋友间有责任规劝引导。但要讲方式方法。有情有理有方法都做到了。还是无效。孔子说这就要打住。别自找没趣。对方已背离了朋友之道。标志着已与你分道扬鏣了。不是一路人。便不是朋友。
四、交友。要注意精心呵护:以相互敬重。来维护、巩固、发展友情。
做朋友久了。感情深了。彼此间可能无话不说。不分你我。只有一个浓情。还不能保持持久。孔子说。还得用一个“敬”字来贯穿和统领。他赞扬齐国贤大夫晏婴。说他与人交往交友。时间越长。他越敬重对方⑤。这位晏婴(字平仲)。辅助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长达五十余年。以政治远见、外交才华和作风朴素闻名。当年孔子求仕于齐国。晏婴反对。孔子能以赞扬他在交友方面的特长。可见孔子确实不以私我感情作取舍。实属可贵。孔子称赞他善于和人交朋友。即使长久的老朋友他也敬之不怠慢。交友以敬。正是孔子提倡。交友要始终坚持用敬重来呵护友情。以此维护、巩固、发展友情。确实是应当成为我们的交友之道。
引: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
③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子路》)
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⑤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
其他观点:
好朋友。受益一生。坏朋友。分分钟把你带沟儿里。那交友之道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看看古人对好朋友的描述。《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交友之道了。
朋友当正直。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个样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是笑脸。背后捅刀子。这样的人。最好敬而远之。
朋友当诚信。说到要做到。不能有意欺骗彼此。言必信。行必果。在孔子那里。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一个人不诚信。孔子认为他根本就做不成事儿。
朋友当多闻。所交的朋友要知识广博。要有见识。有眼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友多闻。不仅带来的是咨询。更是别开生面的思维。
以上。是个人前几天发的一条微头条的主要内容。也是个人一直坚持的交友之道。
但是。除了以上三点。个人觉得。以下两点也很重要。
志趣相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志趣相投是能成为朋友的基础。
顺其自然。现在有不少人抱着太多功利之心和人交朋友。见着高枝儿就想攀上关系。遇到地位、财富等外在条件不如自己的。就满脸的看不起。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交到真正朋友的。
其实。一个人能够交什么样的朋友。常常取决于你自己。也就是说。你是什么人。你才能够交到什么人。
所以不管和什么人交朋友。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切不可本末倒置!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667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朋友,孔子,之道,论语,的人,和顺,多闻,君子,这是,志趣
没想到大家都对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实在是太多了。有些论述精辟入里。至今仍在流传。例如。子夏说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