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三国有关的成语?
原创

跟三国有关的成语?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鉴于成语太多。我只详细介绍5个有代表性的、流传较广而出处鲜为人知的成语吧。

狼顾虎视

出处:诸葛亮。按《华阳国志》记载:在诸葛亮死后。后主为他素服带丧3天。大臣李邈却上疏:“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说诸葛亮狼顾虎视。统领大军在外。我老早就替陛下您担心他了。如今诸葛亮死的好啊。宗族得以保全。全国都该欢庆!

这大概就是那种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勇士吧.....果然。《华阳国志》记载:”后主怒。下狱诛之“。刘禅同学唯二史书记载的发怒。一次是为了女人。一次就是为了诸葛亮。另外李邈大兄弟大概忘了。他的命就是诸葛亮救的:《华阳国志》:”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有司将杀之。诸葛亮为请。得免”。

另。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也有个类似的形容——“鹰视狼顾”。出自《晋书》。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其实曹丕这被三国演义黑成煤炭的娃挺可怜的。后世说他文采远不如曹植。也就搞阴谋诡计强。却忘了他也是三曹之一。开七言诗(曹丕大帝很擅长写闺房诗。囧.....)与文学批评之先河。他的文学造诣也曾被列为一等。后世说他在宛城之战和贾诩勾结。杀了长兄曹昂。却忘了曹丕当年才10岁。要不是8岁就学会了骑马。他也得为老爹好人 妻买单。当然。大家最喜欢的还是给他戴帽子......

喜怒不形于色

出处:刘备。《三国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比起演义里的爱哭。历史上的刘备虽然待人和善(刘备是三国唯一没有屠城记载的君主。也是杀大臣最少的君主)。但是内在却很刚烈。他的谥号可是“昭烈帝”。

这里要强调的是。“喜怒不形于色”和面无表情真的是两码事。下面有请在这方面同样做得很好的曹老板现身说法:《三国志·武帝纪》:“太祖由是笑而恶焉”。脸上挂着笑。但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心里想着置你于死地。还是想着和你恩若兄弟。这。才是喜怒不形于色。

识时务者为俊杰

出处:司马徽。诸葛亮。庞统。《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本来原话是说真正大才往往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而不是只会读死书(其实古往今来。纵览史书。你会发现青史留名的人往往情商也很高)。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演变着。就变成了投降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了。而且往往说的理直气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处:16岁吕蒙。《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15~16岁时。偷偷跟着姐夫军队跑去打山越。被他母亲发现要责怪时。吕蒙回答:“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焉得虎子?”

这时。又一位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勇士出现了:吕蒙同郡小吏嘲笑他说“你个小屁孩。以肉喂虎还差不多”。后来与吕蒙相遇时。又出言侮辱他。16岁的吕蒙愤然抽刀把小吏宰了(吕蒙:就你话多)。然后向校尉自首。然而孙策对吕蒙却是“召见奇之。引置左右”。至于那小吏嘛.....只能是死了就死了呗。

另。《后汉书》记载班超也曾说过类似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16岁就敢探虎的吕蒙同学。你可知你现在的动漫形象是这样的。。。。。。。。

一壶浊酒话相逢:只论三国与二战。专一所以更专业。

其他观点:

1: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孔融)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望梅止渴。(曹操)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

5:七步成诗。(曹植)

6:吴下阿蒙。(吕蒙)

7:百步穿杨 。(黄忠)

8:七擒七纵。(孟获)

9:出言不逊。(张鸽)

10:乐不思蜀。(刘禅)

11:初出茅庐。(诸葛亮)

12:偃旗息鼓。(赵云)

13:作奸犯科。(出师表)

1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5:舌战群儒(诸葛亮)。

16:对酒当歌(曹操)。

17:趁虚而入(田丰)。

18:不知所云(出师表)。

19:仰人鼻息(韩馥)。

20:伯仲之间(曹丕.典论)。

21:手不释卷(曹丕)。

22:月明星稀(曹操)。

23:绝伦逸群(诸葛亮)。

24:一身是胆(赵云)。

25:周郞顾曲(周瑜)。

26:羽扇纶巾(周瑜)。

27:探囊取物(张飞)。

28:才高八斗(曹植)。

29:桃园结义(刘关张)。

30:三家归晋。

其他观点:

三国演义相关成语:

1、如饮醇醪(周瑜):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3、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4、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5、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程拜访。

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7、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8、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3、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6、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7、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18、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9、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20、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2、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3、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4、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5、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6、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7、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30、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1、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三国演义相关歇后语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吕布戏貂禅——英雄难过美人关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11:31

    形容,刘备,的人,比喻,曹丕,喜怒,手不释卷,出处,小吏,吴国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11:31

    没想到大家都对跟三国有关的成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11:31

    鉴于成语太多。我只详细介绍5个有代表性的、流传较广而出处鲜为人知的成语吧。狼顾虎视出处:诸葛亮。按《华阳国志》记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