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辽沈战役发起前的1948年8月。林彪之所以对大军南下北宁线顾虑重重。其实就是有四平攻坚战失利的阴影。担心东北野战军久攻不克。会遭到华北和沈阳之敌的东西夹击。从而使全军陷于被动。要知道。东野炮兵纵队可是携带单程油料开到辽西的。确实有一定的冒险性。
后来的结果是攻锦战役比较顺利。东野五个纵队加6纵17师。仅用31个小时就完全攻克锦州。全歼范汉杰所部10余万人(不足15万。外围义县等也有守军)。这已经是1948年10月间的事情。两个月以后的1949年1月。刘亚楼亲自靠前指挥。东野又以五个纵队在29个小时内。攻克特大型城市天津。全歼守敌陈长捷以下13万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攻击敌10万人以上把守的城市攻坚战共有五次。也被称为“五大攻坚战”。即济南战役、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太原战役和上海战役。其中有两个是由东野完成。两个是华野(三野)完成。另外一个是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徐帅)主攻。后来又增加了第18兵团、第19兵团。“五大野战军”的提法不很准确。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没有华北野战军番号。
是不是这就意味着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攻坚能力最强呢?这么做结论是不妥的。东野有1947年四平失利。华野有1946年底的泗县失利。而在1947年。我军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其实是晋察冀野战军攻克的石家庄。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要分时间段、分战争形势、分敌人的强弱程度。
在战略防御阶段。也就是1947年7月之前。我军非万不得已不会实施攻城作战。因为重武器和火力不足。并且攻坚作战伤亡太大得不偿失。所以更提倡在野战中、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客观来说。这一时期攻坚能力最强的。其实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下简称中野)。攻克敌人的城市也最多。
一、1947年7月之前以中野最强
从最早的上党战役开始。刘邓部队攻城就是家常便饭。上党战役在围攻长治之前。中野就已经连克5城;之后的邯郸战役、巨野战役、定陶战役、闻喜战役、临浮战役、滑县战役等等。多为攻城打援顺带拔点的硬仗。仅1947年春天的晋南、豫北反攻作战。中野就克城30余座。挺进大别山之前的鲁西南战役。再克郓城等县。
连同之前的战果。中野在1947年7月之前至少解放了4、50座城市。攻坚能力和攻城数量绝对名列各野战军榜首。这一期间也是中野最强大的时期。豫北战役后野战军发展到12个纵队42万大军。并且炮兵和工兵力量增强迅猛。比如悍匪孙殿英率13000多人防守的汤阴城。中野总攻开始后24小时即告拿下。只不过这一阶段的中野战史。大家不太了解所致。
而同一时期。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和晋察冀野战军都没有这样的攻坚战绩。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中野分兵以后。以及四个主力纵队跃进大别山之后。不仅部队减员严重。重武器也损失殆尽。所以攻坚能力大幅下降。这也是中野为实现战略转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能苛责。
到1948年以后。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晋察冀野战军番号撤销)中组建炮兵纵队的只有两个。即东野和华野。因此也是攻坚条件最好的。期间东野虽然顺利攻克四平。但是攻坚自信心和步炮协同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所以对长春的攻击很不理想。这种情况直到锦州战役之后才得以改变。期间东野的正规化、大兵团和攻坚战的强化训练成效极大。那是专门的针对性训练。
二、1948年9月之前华野最强
与此同时的中原战场和华东战场上。华野以两个纵队力克30000余敌防守的开封。又配合陈赓兵团攻克洛阳。再以14万人解放了王耀武11万人顽抗的济南。因此在1948年9月之前。华东野战军攻坚能力名列前茅。济南战役的攻守兵力比仅为1.3比1。连两倍的优势都没有。苦战两周仍然拿下。粟裕指挥的另外17万大军坐等打援呢。
其实全歼整74师的孟良崮战役也可以归属为攻坚战。华野将士那是冒死仰攻。最终攻上了山顶。战斗力可见一斑。宿北战役全歼整26师攻克峄县、津浦路中段战役攻克泰山、兖州等名城。山东兵团以三个纵队歼敌63000余人。野战和攻坚能力都得到了印证。这一期间。西北野战军的攻坚战役都是小规模的。而中原野战军不太具备攻克重镇的实力了。
三、1948年10月以后东野最强
以锦州战役为分水岭。东北野战军的攻坚能力实现了质的跃升。从此没有什么城市可以阻挡东野大军的脚步了。沈阳、长春、密云、天津等大小城市传檄而定。即便是华北军区部队攻击郭景云第35军的新保安战役。也得到了东野炮兵的大力支援。因为东野不仅战术水平大大提高。炮兵实力可以用“超强”来形容。不仅自身炮兵纵队的实力强劲。在辽沈战役中还缴获了大批美式火炮。攻城时还有坦克加持。所以就有了摧枯拉朽之势。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白崇禧弃守武汉。程潜陈明仁长沙起义。其实都与东野强大的攻坚能力有关。因为天津战役已经证明。面对林罗的大军和大炮。没有什么城市是可以守住的。早晚要被攻克。《平津战役》电影里邓宝珊曾经认为“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也未必攻下天津”。结果刘亚楼仅仅用了29个小时。陈长捷苦心经营半年多。那可是号称“固若金汤”的。
四、太原战役和上海战役有特殊性
太原战役之所以打了半年多。最大的问题是作为攻击一方。徐帅的一兵团在兵力和火力上均处于劣势。这是许多人未必清楚的。在太原战役打响之初。太原前线集结的我军共有华北一兵团的8纵、13纵、15纵三个纵队、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及地方部队若干独立旅共80000余人。而阎锡山拼凑的守军多达11万人。期间还不停地抓丁扩军。同时。太原兵工厂的生产。使阎军在炮兵火力和弹药供给上。也要优于我军。这仗当然难打。
所以直到平津战役胜利以后。华北军区另外两个兵团来援。还携带着缴获平津敌人的重炮。兵力火力取得优势以后。阎匪军根本撑不了几天。彭总1949年3月30日下令总攻。至24日就完全解放太原。至于上海战役更是情况特殊。为了保存这座亚洲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军委和华野司令部都不许前线部队动用重炮。战役性质被称为“瓷器店里捉老鼠”。
面对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不让用炮火来攻坚。那得有多么困难?华野指战员完全是用轻武器来解放城市。所以伤亡的30000多官兵。个个都是英雄!
其他观点:
城市攻坚战打得最早最多的是华东野战军。从鲁南战役的攻克枣庄开始。大一点有洛阳、开封以及以后的济南、上海战役。东野。其实是共和国长子。但并不是家里最有力的儿子。像四平攻坚战严格意义说组织并不好。步炮协同也不好。无论城市攻坚战还是既设阵地攻坚战都是需要严密的步炮协同。就像围歼黄维兵团陈士榘不仅仅是特纵的重炮。更要紧的是娴熟的步炮协同。所以他向刘邓要求让开一面由他统一指挥。这里不是抢功显摆。而是战争的需要。
其他观点: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野由于兵力少。装备差。所以早期实施的攻坚战并不多。但是从敢战这个能力看。彭总绝对是把好手。胡宗南十倍于己。却被彭总按在地上摩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二野原本实力比较强。但是为了战略反攻。前出大别山建设根据地。兵力消耗比较大。装备缺乏。尤其是重武器。但是刘邓在指挥上比较智慧。能打苦仗、险仗。勇于承担。在解放战争前期。二野攻城战成绩出色。部队攻坚能力也不错。后期因西南并无国民党主力据城死守。所以并无实战变现。三野是陈粟带出来的部队。环境最险恶。面对敌军兵力最多。装备最优。长期与优势敌军对垒。却一再被我军追着打。只能说不是国民党无能。实在是粟裕太能打。多少美械王牌都魂归华东战场。就攻坚战来说。华野打的坚决果断。哪怕自身并无优势。但依然敢于攻坚。搞得徐州剿总形同虚设。论战斗士气和敢战精神。恐怕无出其右。最后到我们四野。早期因无根据地。影响非常大。并且国民党军派到东北的别看兵力不如徐州。但全是精锐。可是三易统帅。也无法改变被我军分割包围的结局。东野因林较谨慎。所以攻坚战不如华野果决。但是东野部队意志顽强。装备好。战术得当。尤其是1、2、3、4、6几个主力纵队。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能抗衡国民党两三个军。到辽沈战役时。不计算清扫外围战斗。攻城仅30个小时左右。已经把国民党骨头打断了。四野部队重视师一级编制的领导配备和独立作战能力。装备和战术是我军中最优的。东野一个纵队入关后约6万左右。编制充实。战斗力强大。战术灵活。火力强大。配以坦克。装甲。骑兵。铁路等部队。尤其是东野炮纵。那是战争之神最直观的体现。另任何一只国民党精锐都谈之色变。论攻坚能力。我认为东野应该是最强的。也是最高效的。战术素养和战略配合以及执行力、战斗作风等都是极为优秀的。这一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尤为突出。40军战斗减员过半。依然压着南朝鲜军和美军打。但是华北野战军就不行。至于华北野战军兵团所属的各军。因对手原因和早期做生意问题。战斗力受较大影响。但是能够牵制阎锡山和傅作义两个集团。功不可没。尤其是解放太原。锻炼了华北各兵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829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战役,野战军,纵队,华北,攻坚战,兵团,太原,能力,部队,我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解放战争中,五大野战军哪个最擅长打攻坚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辽沈战役发起前的1948年8月。林彪之所以对大军南下北宁线顾虑重重。其实就是有四平攻坚战失利的阴影。担心东北野战军久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