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为什么会使用永乐通宝?
原创

日本战国时期为什么会使用永乐通宝?

好文

热门回答:

九世纪末期。日本停止遣唐使之后。日本和中国民间的往来还很热络。此时。日本与中国贸易往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得大陆的铜钱。南宋时。日本国内商业的发展。对于铜钱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积极从宋朝进口。大量的日船带走大量的宋钱。对南宋的经济造成困扰。于是。南宋对日船来宋进行控制。由高峰期的每年4、50艘降到5艘。在以永乐通宝、洪武通宝等明钱进入日本之前。唐钱和宋钱长期使用。

日本仿制的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九年(1411)年开始铸造铜钱。是为永乐通宝。日本称永乐钱。永钱。或永。足利义政时期向明求得永乐通宝。永乐通宝得以大量输入日本。在室町幕府时期由于其品质好。而被当做标准的通货。特别是北条氏把永乐通宝当做本位货币使用。

明钱中。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之外。日本还有宣德通宝和弘治通宝等两种。而永乐通宝和洪武通宝可以排在日本从中国输入铜钱的前十位。

永乐通宝在关东地区十分受欢迎。而洪武通宝在九州出土了很多。织田信长将永乐通宝做为旗印。大概是因为信长在农忙时节也有打仗的常备兵。而这些常备兵要用铜钱来雇用。于是钱成为信长军的标志。

其他观点:

日本从奈良时期首位天皇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唐景龙二年。708年)最早铸行的官钱”和同开珎(宝)“开始。其所铸的钱币就工艺精整。品相端丽。之后的时代。当然有恶钱劣币。但是这是一个财政金融上的问题。和铸造工艺本身无关。

随便举几个例子。之后平安朝的富寿神宝、承和昌宝(大钱)。铸造都是精良的。但是。也需要看到。日本的官铸钱批量都非常小。再加上日本天德二年(958)之后的近600年时间内。日本没有铸造过法定铜钱。对中国铜钱有着很大的需求。到了嘉禄二年(1226)。以宋钱为代表的渡来钱成为日本的法定货币。

(从中国和高丽等地区引进的渡来钱。以中国宋代的钱币居多)

当时的日本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铸造官钱。仍然不是因为工艺问题。更不是因为网上所说日本”自己不会铸钱“。而是一个财经金融和生产力组织叠加造成的问题。此处不赘。

当然。相比之前的所谓渡来钱。永乐通宝某种意义上更好。史称永乐通宝钱书法绝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永乐六年(1408)、九年(1411)开铸的永乐通宝钱。本身的目的就是用于对外赏赐和对外贸易——当时朱棣的库房里实际上有大量的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舍此不用而新铸永乐通宝。有着明显的宣示皇权和国威的用意。值得注意的是。永乐通宝的使用是对外的。当时明朝国内本身只允许纸币大明宝钞在市场上流通。从法律上是禁止铜钱使用的。

朱老四混江湖。要的就是一个面子。永乐通宝自然走的是不惜工本的路子。但是这种精钱在日本一开始竟出人意料地并不受欢迎——

这是因为永乐通宝在明朝境内的低信用(正统初年。明朝恢复了使用铜钱。永乐通宝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了很大嫌弃)。通过货币的共时性延伸到了日本。

为了保障自身作为明钱输入者的利益。室町幕府从1500年到1513年。每年都出台关于禁止将永乐通宝作为选钱对象(选钱。指日本领主要求交纳段钱的时候100文里只能有20文永乐通宝。实际上是认为其不如宋钱值钱)的法令。加上永乐通宝的精良也逐渐被日本民众认识。永乐通宝到从14世纪20年代以后。已经深受重视。

永乐通宝在日本信用提升最明显的标志是贯高制——日本中世对土地的课税额以钱(贯文)换算。并以其税额表示地积大小的一种方法——的实施。由于很多大名推行贯高制都使用永乐通宝作为标准。所以贯高制也被称为永高制。而永高制的推行当然也反过来促进了永乐通宝的使用。

(战国大名旗帜上的永乐通宝图案)

(日剧《真田丸》中织田信长屋子里的永乐通宝图案装饰)

但是。永乐通宝的使用。更多的是作为价值尺度和大额支付手段。日本货币市场流行的是大量的古钱和私铸钱。永乐通宝和金、银、恶钱之间会形成类似现代金融市场的比率。很多时候永乐通宝会被日本用作和中国以外的国家贸易中的支付手段。也会因贮藏而退出流通。

说句题外的花絮。无论对猴子(丰臣秀吉)的出身有什么争议。从他能够拿着生父留下的两贯永乐通宝开始闯世界看。不能说他来自一个一穷二白的家庭;而后来的天正年间。丰臣秀吉曾经在大阪铸造金、银、铜质地的永乐通宝。这除了彰显权力和权威。大约也包含了他对青春岁月的追怀。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欢迎评论互动。感恩点赞关注!

其他观点:

永乐通宝在国内出土并不多。但是许多明朝海底沉船中却有很多。而且东亚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却有大量出土。其中日本最多。可见永乐通宝并不是国内主要流通货币。而是更多用于明朝对外赏赐和贸易。

那么明朝国内使用的主要铜钱。是大通中宝和洪武通宝。大通中宝是朱元璋还是义军首领时铸造的。洪武通宝则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了皇帝之后铸造的。

至于永乐通宝。从字面上看也能知道。是是明成祖朱棣上位后铸造的。朱棣得位不正。因此想尽办法巩固自己皇权、证明自己的正统性。除了迁都北京。铸造永乐通宝也是其中之一。同样。朱棣在赏赐番邦时使用永乐通宝也是想告诉附属国。大明皇帝已经换成了他朱棣。后来永乐通宝就主要用于对外赏赐和贸易。

从日本方面讲。日本战国时期(1467—1585年或1615年)为什么要大量使用永乐通宝。首先。日本从1467年进入战国时期。距离最近的官方铸造铜钱是天德三年(985年)铸造的“乾元通宝”。在进入战国乱世后。日本已经有四百多年没有铸造新钱了。国内急需大量铜钱。缺钱的日本各地大名。就想尽办法向明朝进贡。以获得大量铜钱。主要就是永乐通宝。但是仅有明廷的赏赐还是不够用的。日本使团进贡的同时。也会和明朝民间商人进行贸易。明朝民间私铸的永乐通宝由此大量涌入日本。除了从明朝直接得到永乐通宝之外。日本和琉球安南等其他东亚国家贸易时也大量使用永乐通宝。这些还不够用。日本民间也会私铸“永乐通宝”。

因此。永乐通宝在日本国内广泛流通。一直到织田信长统一日本后。加强对国内货币的管制。黄金白银被大量开采。市面上流通的永乐通宝才逐渐减少。直到1606年江户幕府铸造 “长庆通宝”。同时收缴永乐通宝。永乐通宝才彻底退出日本货币体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少女恶习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24:24

    通宝,永乐,日本,明朝,铜钱,中国,的是,赏赐,货币,国内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24:24

    没想到大家都对日本战国时期为什么会使用永乐通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24:24

    九世纪末期。日本停止遣唐使之后。日本和中国民间的往来还很热络。此时。日本与中国贸易往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得大陆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