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已经八十九岁高龄的清朝太上皇乾隆帝逝世。不久一代大贪官和珅轰然倒台。被亲政的嘉庆皇帝抄家赐死。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在乾隆朝后期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是18世纪时期的世界首富。聚揽财富多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当时有一句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拿到和珅全部财产的嘉庆皇帝可以说是坐在“金山”上。但有意思的是嘉庆一生都被钱不够花的问题所困扰。那么这些惊天财富都哪去了呢?
1、清朝官场贪腐到嘉庆时期已经深入骨髓。其实在康熙朝中后期。官员贪腐问题就已经很严重。就连国库都快被各级官吏拿空了;到了雍正上台铁腕反腐、整饬吏治才挽救回了局面。清朝财政好转。国库充盈;乾隆登基后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官员的管制。特别是乾隆朝中后期官员贪腐、奢靡之风日盛。两淮盐引案、甘肃监粮案、山东亏空库帑案等贪腐大案连发。各级官吏上下勾结集体贪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和珅就是乾隆朝官员中的“贪污之王”。
嘉庆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目睹了以和珅为首的贪官集团是如何贪赃枉法的。因此对于对贪污深恶痛绝。铲除和珅可以说是他的反腐第一枪。可惜嘉庆帝缺乏父祖做大事的决心气魄。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稳定反腐力度有限。只是铲除了和珅等大贪官。没将反腐制度化、扩大化。使得贪污问题反而更严重了。像皇帝吃一个鸡蛋内务府就要十两银子的事可不是光绪时期才有的。有这一大帮“硕鼠”在。嘉庆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被搬空了。
乾隆南巡
2、清朝财源枯竭。清朝的税赋收入主要就是两大块。一个是农税。一个是盐税等商税。这些在嘉庆时期都出了问题。先说农税。农税就是从种地的人身上收钱。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财富来源。因为“康乾盛世”时中国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到了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问题非常严重。人们靠种地普遍吃不饱饭。再加上官员的欺压。土地日趋集中到官僚士绅手中。虽然清朝在雍正时期制定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政策。但由于吏治腐败这些善政难以执行。另外因为天灾频繁。嘉庆每年都要减免灾区的钱粮。还要拨款赈灾。为了一个南河治河工程就花费了4000余万两。可以说嘉庆在农税上基本赚不到钱还要往里面搭钱。
再说商税。清朝商税的败坏真的要怪到乾隆身上。乾隆自号“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古今第一。还曾经六下江南、大兴土木。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大笔钱财之上的。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两淮盐商。盐商给清廷捐款的行为叫做捐输。没有定额。反正朝廷有事盐商们就要掏钱。比如乾隆屡次南巡盐商花费就得过亿两。盐商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除了应付皇帝的花销。还要接受官吏的盘剥。为了赚钱就不断抬高盐价。使得官盐滞销私盐泛滥。官盐卖不出去自然收不到盐税。作为清朝重要财源的两淮盐政废弛。另外嘉庆本人重农抑商。多次禁止开矿。进一步加强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清朝贸易。收入越来越少。坐吃山空。
天理教起义
3、社会矛盾尖锐。起义频发。嘉庆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反清起义运动高发时期。不满贪官污吏剥削、文字狱压迫的民众纷纷起义。此起彼伏。为了镇压起义清廷花钱如流水。再加上战后安置重建等花销。钱花的就更多了。
比如爆发于四川、陕西、湖北等地区的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白莲教起义军攻占州县达204个。清廷为了镇压起义调集十六个省份数十万大军。花费超两亿两白银军费。二品以上官员20多人、副将以下中级武官400多人阵亡。清王朝元气大伤;再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的蔡牵起义。受不了清政府压榨的沿海部分民众成为海盗。占据岛屿、封锁航道向过往商船收税。最终发展成大规模反清起义。战事从嘉庆三年一直打到嘉庆十五年;再比如爆发于山东、直隶、河南地区的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从嘉庆十八年九月至十二月。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因为爆发于清朝统治核心地区。特别是紫禁城都差点被攻破。因此影响力空前。
嘉庆可以说是一个守成之君。面对父亲乾隆留下的烂摊子、清朝统治百年间积累的各种矛盾。缺乏改革弊端的气魄和才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完全的解决问题。积重难返下再多的银子也难以扭转清王朝的衰落。
其他观点:
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
在乾隆死后第15天。嘉庆皇帝就急不可耐地赐死了权臣和珅。并查抄了他的全部家产。
(和珅剧照)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担当了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内务府总管、步军统领等十多个重要职位。随着他权力的不断增长。和珅的私欲也开始逐渐膨胀。他利用职务的便利。结党营私。收敛了大量的钱财。甚至还涉足工商业。开设多间当铺。成为了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
实际上。嘉庆对于和珅贪污一事。一直非常清楚。不过。他只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至于他到底贪污了多少银子。心中却没有明确的数目。等到查抄和珅家产。估算出家产总数后。连早有准备的嘉庆。不禁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和珅的所有财产(包括古玩、珍宝和不动产在内)。其价值竟然高达八亿两。要知道。清政府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5000多万两银子。这样算来。和珅的家产。竟然比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
当时有句民谚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确实是一句非常形象的说明。
(嘉庆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清政府通过抄和珅的家。获得了一笔巨款。但纵观嘉庆皇帝的一生。却总是为了钱的问题而伤透脑筋。那么。和珅被查抄的巨额财产。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理清当时清朝的社会格局。
嘉庆上位之后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各地不断的起义运动。
说起来。从嘉庆往上数几代。全都是备受好评的仁义圣明之君。可自他嘉庆上位之后。清朝便陷入了一段反清起义运动的高潮期。比如白莲教起义。就让嘉庆调动了朝廷的数十万大军。光是粮饷就花费超过两亿两。再比如天理教起义。虽然只打了三个月。却差点导致紫禁城被攻破。清廷损失惨重。而像东南沿海一带爆发的起义。光是打仗就打了十多年。朝廷的财政支出可想而知。
(乾隆剧照)
那么。为什么偏偏嘉庆上位之后。就起义不断。难道是他的治国方针有问题吗?
实际上。这些起义表面上看起来都发生在嘉庆年间。但究其根本。却和嘉庆之前的几位皇帝脱不了干系。由于长年累月的文字狱、贪污等问题。清朝的社会矛盾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往往都是在清廷的长期压迫统治下。迫于无奈才决定起义的。
比如雍正上位之后。就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腕反腐。虽然国家的财政明显好转。却也导致了官场上人人自危。政治变得紧张敏感。
乾隆皇帝上位后。为了缓和政治上的紧张局势。开始对官员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导致了大量以和珅为代表的腐败官员的出现。整个清廷贪污之风盛行。而官员贪污。受罪的最终还是老百姓。
受到乾隆时期留下的贪污风气影响。嘉庆时期的官员。不仅没有克制。反而在敛财一事上更加嚣张。朝廷随便下旨要干个什么事。官员们就会自上到下全都卯足了劲。非要从里面捞点油水。这样一来。国家的财产。全都流进了私人的腰包。
可惜的是。嘉庆是一个行事风格比较保守的君主。面对朝廷中的各种不良风气。他缺乏敢于改革的勇气。
因此。和珅留下的财产。除了要应对每年各地的军费支出。还要让各级官员中饱私囊。别说是八亿两。就算是八十亿两。也经不住几年的折腾。
(参考资料:《大清十二帝》)
其他观点:
嘉庆关心的并不是和珅的经济问题“有言和珅家产尚有隐匿者。亦斥不问。”——《清史稿·和珅传》
另外。从嘉庆给和珅拟定的二十款大罪中可以看到。他前十多项罪名基本都是和政治有关。只有到了最后几款的时候才牵扯到了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倒像是怕他罪行太轻不致死罪因而强行凑上去的。因而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嘉庆并不怎么热衷于和珅的资产。在他眼里一击必杀。让和珅死无葬身之地才是重中之重。
嘉庆时期国家正是多事之秋。开销巨大
“川、楚之役。竭宇内之兵力而后定之。”——《清史稿》
由此可见。嘉庆钱没收上来多少。花去的数额却如此巨大。这也难怪他身为一个“富二代”却要为钱发愁了。要是嘉庆九泉之下知道和珅搜查出来的钱财不过是冰山一角。大头还在后头。估计肠子都会悔青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88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嘉庆,乾隆,清朝,官员,时期,清廷,盐商,上位,雍正,家产
没想到大家都对和珅的钱比清朝15年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已经八十九岁高龄的清朝太上皇乾隆帝逝世。不久一代大贪官和珅轰然倒台。被亲政的嘉庆皇帝抄家赐死。和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