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你怎么看?
原创

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开启了权臣篡位的先例。

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随后被刘邦推翻。

但刘邦不是权臣。而是反叛的农民军领袖。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但严格来说并没有成功。因为王莽上台没多久就被推翻了。篡位初期就有人开始全面反对。一直镇压到灭亡为止。前后也就13年。

相反。司马家则是标准的权臣篡位曹魏政权。随后建立晋朝。到东晋灭亡。长达150多年。

可以说。司马家是权臣篡位第一个完全成功的例子。

第二。篡位手段恶劣、狠毒。

司马家是通过公开弑君篡位的。这在古代道德规范是不允许的。

当时曹魏第四个皇帝曹髦。不堪受到司马家操纵朝政。

曹髦认为司马家对他极为无礼。朝中大事也不允许他有任何介入。篡位也就是这几年内的事情。

况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连老百姓都知道司马家才是真正的皇帝。

曹髦认为与其将来被司马家暗算。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去死。

于是。19岁的曹髦召集一百多仆人和贴身卫兵。叫嚣着攻打司马家。其实就是闹事寻死。

当时司马家控制的铁甲军赶来镇压。但曹髦亲自上阵挥剑砍杀。

士兵们不敢和皇帝作战。纷纷溃逃。

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

成济还有些犹豫:“要不然生擒了吧?”

贾冲回答:“司马公的命令。只要死的!”

成济无奈。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了个傀儡为皇帝。后来没多久就篡位了。

这种篡位手段狠毒辣。而且在大庭广众下弑君。是后人不能容忍的。

第三。开创了皇族内乱和门阀横行的制度。

司马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平衡好国内的政治体系。

秦朝的问题是权臣过于强大。赵高架空了皇帝。搞得天下大乱。

汉代问题主要是外戚和宦官都得太厉害。外戚其实代表皇太后家族。宦官多是皇帝的挡箭牌。双方斗争过于激烈。不但有外戚王莽篡汉。后来东汉灭亡也同十常侍和外戚何进内斗内战有密切联系。

但是。这些都没有司马家的皇族内乱严重。

由于司马家是权臣篡位上台。主要靠笼络门阀家族坐稳位子。

晋朝随后最大的问题是。过于笼络门阀家族。

直到东晋灭亡。实际上国家朝政仍然受到门阀家族的左右。皇权有限。让国内虚弱无力。

其实。司马家应该做的是。仿效秦汉时代打压消灭门阀家族。而不是制度上纵容。

这还不算。司马家还开创了皇族内乱的制度。

也许是感到门阀家族威胁太大。司马家扩大了王爷们的权力。

他认为司马家的王爷比门阀可靠。应该会抱团对付政敌。

于是。这些王爷不但在封地自治。还有自己的军队。其中大国可以有5000军队。中国也有3000人。

这完全忘记了三国时期。诸侯们是怎么拥兵自重。内战几十年的。

结果。果然各王爷首先开始争夺皇位。出现长达16年的毁灭性内战。

资料中写的很好:“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由于司马家的胡来。导致西晋迅速灭亡。中国北方被胡人控制。北方老百姓遭受灭顶之灾。一些地区汉人几乎灭绝。同时。中国分裂长达200年之久。到隋代才又重新统一。始作俑者也是司马家。

可以说。司马家是失败的。而且很失败。

其他观点:

篡位并不稀奇。但司马家却开了一个坏头。

权臣篡位。在封建历史中屡见不鲜。司马氏也不是独此一家。但纵观所有靠着篡位改朝换代的权臣中。唯有司马家被人骂得最狠。

之所以会如此。大致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司马家用了三代人接力。生生地篡夺了自己曾经服务的曹魏政权;其二。篡权之后。司马家后人一个不如一个。硬是把中原大地拖进了百年黑暗之中。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司马家在篡位时。不顾道德约束。居然当街弑君。其手段之阴狠。行为之卑劣。称得上是闻所未闻。

因此。司马家被骂上千年也是活该。谁叫他们开了这么一个坏头呢?

先说司马家是如何篡夺曹魏权力的。

司马家能够在曹魏如日中天。离不开奠基者司马懿。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司马家才能得以在后来混得风生水起。

但在最早的时候。司马懿对于加入曹魏阵营。是相当拒绝的。

这还要从曹操刚占据中原不久说起。当时司马家是河内郡一个有名的名门望族。其祖上最早和追溯到秦末时期。司马家的先祖司马印。曾是西楚霸王项羽麾下一员大将。跟随项羽灭秦后。被分封在了河内郡。

自此。司马家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而到了司马懿这一代。由于他的父亲司马防。是当时的京兆尹(地位等同于市长)。因此司马家整体境况还算不错。

并且。司马懿弟兄共八人。外人称这八人为“司马八达”。个个都是当地有名的豪杰。

父亲是个官员。哥哥弟弟均十分出色。这样的家庭。无论谁说起来都不敢轻视。同样。曹操也不敢轻视。

不过。曹操不敢轻视的原因。并非是重视司马家。而是他不允许这样在当地有号召力的家族。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因此。在公元208年。年轻的司马懿被曹操强征为“文学掾“。

对于曹操的强征。司马懿是拒绝的。为了能不去。他开始装病。不过。曹操没有跟他废话。直接来了一句。要是再不来就用强了。

不得已。司马懿只能是乖乖听话。来到了曹操身边。开始他兢兢业业的“文员”工作。

虽说在这期间司马懿表现不错。但曹操却并不太喜欢他。史料记载。据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因此。就让曹操有所猜忌。

不过好在当时的司马懿与曹丕关系不错。并且在之后曹丕上位前后。司马懿屡献奇计。最终在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司马懿的春天来了。

公元220年。也就是曹丕登基的那年。司马懿被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至此。司马懿的处境较曹操活着的时候大为改观。并且。曹丕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称其为曹魏政权的“萧何”。宠信之下。逢上曹丕出征。坐镇大后方的。必然是司马懿。

有了曹丕的信任。司马懿的权力以及声望自然是在曹魏迅速积累起来。到了曹丕临终之际。司马懿已经是与曹家嫡系曹休、曹真平起平坐的辅政大臣。

而在魏明帝曹叡继位之后。司马懿的地位达到了极点。

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是托孤大臣。所以曹叡对他的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而对于皇帝的信任。在此期间的司马懿也算是投桃报李。为曹魏的政法四方立下了不少功劳。

比如击退意图北伐的孙权、诸葛瑾。又斩杀张霸。另外奇袭孟达。尤其是在五丈原熬死了蜀汉军师诸葛亮。以及在公元238年。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

累累功绩。让司马懿在曹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在大将军曹休死后。司马懿已然成了曹魏的顶梁柱。

而魏明帝曹叡的去世。则是为司马懿走上头号权臣之路添上了一把火。

公元239年。魏明帝239年病逝在洛阳。临终前。拉着司马懿的手。郑重其事地把太子曹芳和整个曹魏托付给了司马懿。

至此。司马懿完成了从能吏到权臣的转变。他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司马懿以及他的家族。都成为了曹魏政权深深依仗的一部分。

而司马懿的这种地位转变又是怎么来的呢?通过他的经历就不难看出。他能够飞黄腾达。完全是因为被曹魏信任。视他为心腹。因此。包括曹丕以及曹叡。才会无条件地相信他。并把身后事托付给了司马懿。

不过。相对于曹魏家的这份信任。司马懿在之后的所作所为就颇有些不地道了。

曹芳登基后。司马懿曾经遇到了不小的困境。当时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一门心思的想置司马懿于死地。为此没少给司马懿下套。

但最终。经过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以及周密部署。终于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将曹爽等人诛杀。也正是通过此事。司马懿算是彻底摄取了曹魏家的大权。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基本上架空了曹魏。满朝上下。均是司马懿的儿子以及族人在担任要职。可以说。当时的司马家已经具备了取代曹魏的实力。

不过。取代曹魏的后续工作。司马懿并没有亲自去做。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继承其地位的。是他的长子司马师。司马师是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最喜爱的一个儿子。当初“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所依仗的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负责组织的。这支部队平日里悄无声息。却能在关键时刻来了个雷霆之击。足以可见。司马师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司马懿死后。作为司马家族的接班人。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出任抚军大将军。并开始辅政。

此时的曹魏朝堂上。已经没有能够制衡司马师的人。因此。虽说司马师辅政时间并不长。但却做了很多为司马氏取代曹魏的具体工作。

比如。在对内方面。司马师整肃朝纲。建立了全套的选拔官员制度。表面上看似他是为了曹魏。实际上他是在剔除异己。同时挑选忠于司马氏的官员。

而对外。司马师击败了吴国太傅诸葛恪的进犯。稳定了曹魏周边的局势。为司马家取代曹魏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而在朝堂上。司马师识破了魏帝曹芳意图废除他的计策。反手将曹芳废黜。改立曹髦为帝。

能改立皇帝。就证明这个权臣距离改朝换代已经不远了。事实上确实如此。如果再给司马师一段时间。那么曹魏必然结束在他的手里。

可惜的是。司马师在征讨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中。受到了惊吓。虽说有惊无险地得胜归来。但不久之后眼疾复发。意外去世于许昌。享年48岁。

而司马师一死。让刚刚继位的曹髦看到了机会。他想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清除司马家族的势力。

但曹髦没想到的是。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技高一筹”。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

当时。曹髦借助刚刚平定淮南叛乱的机会。下诏让司马昭留守许昌。并命其麾下六军由尚书傅嘏带回京师。

但令曹髦意外的是。司马昭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带着大军返回了洛阳。

这样一来。曹髦意图清除司马家族势力的计划就全部落空。无奈之下。曹髦只能是顺水推舟。晋封司马昭为大将军。由此。司马昭正式接任其兄长司马师的大权。

司马昭的上位。对于司马家族能够取代曹魏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他的带兵入京。那么司马家族的军权就有可能保不住。而没有军权。取代曹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而在司马昭得权之后。司马家族更是在曹魏的影响力达到了登峰造极。

当然。能有这个结果。司马昭确实也干了不少实事。比如彻底平定淮南叛乱。另外灭掉了蜀汉。逼迫后主刘禅投降。这些都为司马家改朝换代夯实了基础。

而司马昭干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公然弑君。杀死了魏帝曹髦。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不忍看着司马昭势大。便准备孤注一掷。想在朝堂上废除司马昭。结果消息走漏。让司马昭开始有所防备。

而曹髦眼见事情到了这一步。干脆直接来了个兵行险着。直接带了百余卫兵攻打司马昭的府邸。但不曾想。司马昭的府邸没攻下来。反而是曹髦被司马昭的属下成济当街杀死。

曹髦一死。朝中完全是司马昭说了算。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昭距离改朝换代。也就差了最后一步。

只不过。这个最后一步。司马昭始终没有迈出去。倒不是他不想迈。而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公元265年。司马昭带着“遗憾”。因病离世。

虽说司马昭死了。但司马家族“篡位”的事业却仍未停止。继任的司马炎。在祖父、伯父以及父亲三人的努力之下。成功的摘了胜利的果实。最终完成了这一目标。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这便是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司马家用了三代四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这一计划。但同样也是因为这个篡位的过程。让司马家被后世骂了千余年。

之所以如此。无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司马家的篡位。不仅不道德。并且更不道义。

在司马家之前。权臣篡位虽说也要发生。但却和司马家的性质大不一样。这其中包括时代以及背景灯多种因素。

比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他虽说是取代了秦朝。但他的取代。是建立在秦末天下大乱的前提下完成的。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秦末天下大乱。才给了包括项羽和刘邦在内的诸多人机会。

假设秦朝统治稳定。四海升平。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义军四起的情况。没有了义军四起。自然也就没有了项羽、刘邦等人起兵的机会。

如果刘邦在四海升平的时候起兵。那么他起兵的性质。就等同于乱臣贼子。

再比如王莽篡位。其性质与刘邦类似。同样是在西汉末年朝堂腐朽。人人厌汉的基础上。王莽适时以一个完美形象出现。这才使他被大家视为能改变当前局面的“圣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莽的成功。一部分原因是被当时的朝臣推上去的。

甚至包括曹魏的创始人曹操。他“挟天子令诸侯”。也是因为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让他有了机会能够如此。

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曹操。那么东汉早就完了。因此。曹魏篡汉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司马家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受恩于曹魏。包括司马懿以及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执掌朝政牛耳。完全是曹魏给了他们这个平台。没有曹魏的赏识。司马家族就不可能上位。

其次。司马家逐步篡夺曹魏政权的时代。与刘邦、王莽均不同。当时的曹魏。并不是王朝末年。也没有出现民不聊生等状况。更没有被取代的必要。

但司马家却依然篡了位。这样一来。他们在道德层面就站不住脚。

为什么呢?儒家历来讲究“为臣者忠。为子者孝”的宗旨。也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纲领。但司马家身为臣子。却反过来危害自己曾经服务的政权。并且。还是在没有“篡位”的背景条件之下进行的。

所以。司马家所做的这一点。是无论怎样都没办法掩盖的道德缺陷。因此。被骂千年也是咎由自取。

第二。公然当街杀死魏帝曹髦。开创了“弑君”的先河。

在此之前。权臣谋害皇帝不乏有之。比如东汉的汉质帝刘缵。再比如汉少帝刘辩。都是被权臣逼死的。

但他们的死。与曹髦有很大区别。

汉质帝刘缵是因为惹怒了权臣梁冀。被梁冀怀恨在心。因此。梁冀就偷偷在汉质帝的饭菜里下毒。用一块毒饼毒死了汉质帝。

而汉少帝刘辩。则是在董卓的胁迫下。不得不喝毒酒自尽。

这二人虽说也是死于权臣之手。但逼死他们的权臣。顶多也是暗中下个毒之类的。从来没有人敢公然杀害皇帝。

但司马昭却干了前人不敢干。也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杀了曹髦。

这种性质就十分恶劣了。你说你篡位可以。但这样撕破脸面杀害皇帝的举动。即使是达到了除尽曹魏的目的。但换来的却是。彻底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在此之后。有了司马家开的这个“好头”。权臣们杀起皇帝来。已经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完全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因此。坏了“规矩”的司马家被骂。也是必然的事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司马家的篡位为中原带来了百余年的黑暗。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最开始表现还不错。厉行节俭、推行法制。建立了“太康之治”这样的盛世景象。

如果后来晋朝能继续这么保持下去。相信后世骂他们的人还会少点。但可惜的是。在司马炎晚年。开始昏招频出。

骄奢淫逸暂且不说。不理朝政也先不谈。司马炎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分封诸王。

他的本意。是想通过分封出去的司马氏族人。来控制整个晋朝。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因此。司马炎就赋予了诸王许多实质性的权力。

但这就为日后的动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到了司马炎去世时。又挑了一个“痴皇帝”司马衷继位。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而他的登基。算是彻底打开了大乱的“潘多拉魔盒”。

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由于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造成了司马氏族的不满。最终。几方人马上演了你杀我、我再杀你。他又杀我的“大型游戏”。

从公元300年开始。到公元307年。整个西晋的司马家族。都处在互相残杀之中。当然。司马家的人死几个倒没什么。关键是他们的互相残杀。把刚刚稳定的天下。搅得混乱不堪。

也就是在中原混乱之际。匈奴、羌、鲜卑等游牧民族趁虚而入。纷纷割据一方。五胡十六国就是这么来的。

而五胡十六国时代。则是中原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个时代。当时百姓们因为战火流离失所。并且人命如草芥。随时随地都会死在战火之中。

并且。曾经被曹操等人打得跪地求饶的异族们。如今却能在中原大地横行无忌。要知道。这才过去了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而已。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篡位夺权的司马家族。

而司马家把西晋给玩没了之后。又偏安一隅。建立了东晋。东晋更不必说。各种动乱基本上也没消停过。

曾经。东晋难得的明君司马绍有次和大臣王导聊天。就说到了自己先祖当年是如何登基称帝的。王导熟读历史。把司马懿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详细的告诉了司马绍之后。司马绍十分羞愧。掩面伏在坐床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就连司马家族的后人。都羞愧自己先祖的所作所为。可想而知。司马家族篡位被骂千年。也是”求仁得仁“的必然结果了。

其他观点:

首先。司马懿将辽东地区所有超过15岁的男子。都给宰了。这么一来辽东地区就没有成年男子了。

其次。司马懿将辽东所有官员都给宰了。他们是支持公孙渊独立的。因此被宰了似乎也不可惜。关键是。司马懿也不派遣新的官员来这儿。

再者。司马懿没有留下镇守辽东的兵马。就带着主力大军班师回朝了!好家伙。留下偌大的辽东谁来镇守?



东晋开国之君晋元帝司马睿。是王导和王敦等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扶植起来的。因此他必须要给老王家面子。结果王敦还不满意。带兵攻入建康。把47岁的司马睿给气死了。

晋明帝司马绍虽然平定了王敦之乱。但那是熬死了人家。并不是自己带兵平定的。而且他还必须要给王导面子。这就有点儿恶心了。结果他做了2年皇帝就病死了。

晋成帝司马衍。5岁登基。22岁去世。在位17年。大权长期由太后庾文君和外戚庾亮、庾冰等人把持。妥妥的一个全天候傀儡。

晋康帝司马岳。在位2年多时间。23岁就去世了。政权长期由外戚庾冰把持。没有任何作为。而且他的身体也不算健康。

晋穆帝司马聃。2岁登基。19岁去世。在位17年之久。可大权先后落在太后褚蒜子和权臣桓温的手里。他只能干瞪眼。

晋哀帝司马丕。22岁登基。25岁去世。在位3年而已。期间长期躲在后宫嗑药。大权一直由桓温把持着。

晋废帝司马奕。这谥号一听就不吉利。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以后。觉得有点丢人。所以把锅甩给了在位6年的司马奕。将其废黜为东海王。

晋简文帝司马昱。52岁登基。这么大岁数。按道理不会做傀儡了吧?可在位8个月的时间。就被桓温给活活气死了。

晋孝武帝司马曜。11岁即位。先后由桓温、褚蒜子、谢安等人执掌大权。好不容易稍微有点儿权力以后。他居然被自己的后妃用被子给捂死了。

晋安帝司马德宗。他是个哑巴。在位期间成为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桓玄、刘裕等人手里的棋子。被绑架着四处流浪。最终被刘裕给勒死了。

晋恭帝司马德文。刘裕所立的傀儡皇帝。主要是为了方便禅让大业。要不然这位老兄还真上不了台。禅让结束后。刘裕就找人把他给做掉了。

司马懿抢班夺权。诛灭曹爽全族。

司马师、司马昭牢牢操控军政大权。还灭了曹家一个皇帝。

司马炎这才最后捡漏。建立了西晋帝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34:03

    司马,司马懿,权臣,曹魏,家族,王莽,皇帝,辽东,门阀,是在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34:03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4:34:0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原因如下:第一。开启了权臣篡位的先例。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随后被刘邦推翻。但刘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