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否起源本土?它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
原创

茄子是否起源本土?它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茄子一直是很亲民的蔬菜之一。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时常可见。因为其价格便宜。口感极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尤其是夏日酷暑。人们在饱受高温作业的折磨下。在饮食上就不愿意吃写太过油腻的东西。经常喜欢吃一些凉拌菜。

在我的家乡东北。茄子一般都是蒸熟。然后撕开用酱、葱叶拌着吃。味道特别好。清凉解暑还开胃。是农村人最喜欢的美食。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流行生吃茄子。足见人们对茄子的喜爱。

其实想想。茄子最早在汉朝就有了。经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沉浮。朝代的更替也没有遗失这一美味的蔬菜。也是不容易。

那么茄子是起源于本土吗?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经过查询史实之后。发现茄子并非起源本土。反而是种舶来物。

什么是舶来物呢?就是通过海运从外国传到中国的东西。看看茄子是如何传到本土和它是怎么发展至今的吧。

一、茄子的起源之说

茄子。又称作矮瓜、白茄、吊菜子、落苏、茄子、紫茄等等。是种被子植物。是一年生作物。

关于茄子的起源。史学界大抵都认为茄子是东南亚热带地区的产物。像古印度、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地。都是茄子的重要产地最开始传到本土的茄子。理由很简单。考古学家发现了5000多年前古印度人食用茄子的记录。较本土的记录早了足足3000多年。因此茄子起源东南亚热带地区。这个事毋庸置疑。本土的茄子。相传就是从古印度传进来的。

那么古印度人喜欢吃茄子吗?恰恰相反。虽然古印度条件很差。但是当地人总觉得茄子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味道。因此只是作为果腹之用。却也未收到人们的喜爱。

根据一个传统。这世上的瓜果蔬菜。最先被人们发现的。一定是味道最好的。茄子在5000多年前就被发现。却直到16世纪才真正传播开来。可见在旧时的古印度等地。茄子并不受欢迎。

即便在16世纪被人们注意到。却也不是用来食用。而是用来观赏。茄子虽然起源于国外。但是真正受到人们喜爱。其实是传到中国之后。

二、茄子从汉朝引进。到南北朝时期都没大量种植

茄子在中国最早的记录。其实是在西汉末期。所以有理由认为。茄子传进中国是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时期。

至于东南亚热带的起源地那么多。是从哪个地方传进中国的呢?

我认为应该是从古印度传来的。因为早在西汉末期。汉朝人民就已经和古印度开始通商。张骞的丝绸之路。开辟了海外市场。茄子也因此得到机会在中国面世。

最早传进汉朝。是在四川等地。在《四川川志》上最早的文献记录茄子:

“落桑皮棕。种瓜作瓠。别茄披葱。”

这里面记载的。是将修建桑树。将棕榈纤维提取出来。种植瓜果和瓠。将大葱和茄子种植在土地之中。

西汉人杨雄作《蜀都赋》也有关于茄子的记载:

“盛冬育笋。旧菜有伽”。

里面提及的旧菜“伽”。指的就是西汉时期的茄子。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组》中对茄子与伽的关系有说明:

“‘茄’字本莲茎名。革遐反(按:即“加”音。现在“雪茄”也仍读此音);今呼‘伽’(按:即“且”音)。未知所自。”

因此。西汉时期的茄子被叫做“伽”。是铁定的事实。茄子虽然从汉朝传进。在此之间。留下了很多烹煮和种植的办法。

茄子发展到晋朝。在《南方草木状》提到:

“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

在晋朝时期。已经有人开始研究种植茄子的办法。因为茄子在冬天仍然不会衰败。因此在蔬圃之中冬天亦可吃到新鲜的茄子。此法原本是北方种植办法。从晋朝时期开始往南方传播。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也有记载的办法:

“如去城郭近。务须多种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有余出卖。”

在北魏时期。茄子已经成了农民种植的作物。不仅用来自己家吃。剩的还会沿街贩卖。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汉朝以后。就一直存在种植茄子的行为和办法。但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没有得到大量种植。也许与当时的朝廷有关。

三、隋唐到宋朝时期。茄子被叫做“昆仑紫瓜”、“落苏”

茄子发展到隋朝时期。其实也没有被普及。很多地方的人们见到茄子。还觉得是个稀罕物件呢。在这一时期。茄子的叫法层出不穷。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茄子通体发紫。传自昆仑。。一般叫做伽。

在《清异录》有详载:

“炀帝缘饰为昆仑紫瓜。人间但名‘昆味’而已。”

这茄子又称“昆仑紫瓜”。想不到还是隋炀帝起的名字。到了唐朝时期。茄子又有“落苏”之名:

(段)成式因就节下。食伽子(即茄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一名落苏。

段成式第一次吃茄子的时候。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张云告诉他是落苏。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唐朝时期。茄子就已经从“伽”变成了“落苏”。

关于落苏之名。有说是唐朝时期。从暹罗到唐朝的僧人。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茄子。口感如棉沙一般。

乳生酪、酪成酥。酪酥即乳。

佛家认为乳就是白沙。因此在唐朝也管茄子叫“酪苏”、“酪酥”。最后才渐渐变成了“落苏”。“落苏”之名。听起来就能感觉口感的连绵不进之意。

到了宋朝时期。人们沿用前人留下的名字。基本多称“落苏”。

四、元明清时期。茄子做法得到了精进

茄子发展到元朝。在饮食界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元代王祯《农书》有记载:

“茄视他菜最耐久。供膳之余。糟盐豉腊。无所不宜。须广种之。”

王桢在《农书》中对茄子的表述。已经说明了茄子在元朝的地位。在各种蔬菜之中。以茄子最为耐久。除了正常的供膳。也可以腌制食用。怎么做都好吃。希望能够大量种植。事实也真是如此。茄子得到大量种植。就是在元朝之后。不但种植之风开始。在茄子的烹饪上。也汲取了前人的经验。加以改进。最终留下了无数的做茄子的做法。

在《遵生八笺》中有对茄子的8种料理方法:

糟茄、淡茄、糟瓜茄、糖蒸茄、鹌鹑茄、香瓜茄、糖醋茄。

这里面的糟茄。和现代的蒜茄子其实原理是一样的。类似咸菜一样。佐饭食用。

《明宫史》》中记载:

“九月……是月也。糟瓜茄。”其制法:“每五斤盐十两。和糟拌匀。用铜钱五十文逐层铺上。经十日取钱。不用别换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

这里面记载的就是糟茄的做法。以盐和之。放在器皿之中储存。十日后就可以食用。在这之前。人们食用的茄子。大多是圆形或者椭圆的。从清朝开始。人们才引进了长条形状的茄子。发现味道更加。而且产量也较之高不少。得到人们的喜爱。

发展到了清朝时期。茄子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件。记得《红楼梦》里有一段。就是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曾经喂过刘姥姥一口茄子。刘姥姥说自己也经常吃茄子。但不是这个味道。可见。在清朝时期。即便是贫苦的老百姓。茄子也到处可见。

茄子从古印度传进中国。发展了2000多年。却直到元朝时期开始大量种植。人们如今吃到的茄子。其实都是从前人种植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包括很多的烹饪方法。古人早已发明出来。我们汲取了前人的经验。才有了如今如此多以茄子为原料的主食。这就是茄子的发展史。

其他观点:

答:茄子。又名\"落苏\"。紫菜。隋炀帝对它很徧爱。钦命为\"昆仑紫瓜″。茄子原于亚洲东南部。三到四世纪传到中国。古印度很早就做为蔬菜栽培。由于茄子味迫似酥酪。又称∴落苏。酪酥。……中国的大酒店与烧烤排档。烧茄子是一道大家喜闻乐见的蔬菜。中亚地区茄子产量也很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1:17

    茄子,时期,汉朝,中国,刘姥姥,西汉,古印度,本土,唐朝,都是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1:17

    没想到大家都对茄子是否起源本土?它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1:17

    茄子一直是很亲民的蔬菜之一。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时常可见。因为其价格便宜。口感极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夏日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