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印度是个怎样的存在?
原创

二战中印度是个怎样的存在?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英国自1757年就开始进入印度了。到二战爆发时。整个印度地区除个别的封建自治领地外。基本上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称之为英属印度。在印度地区。英国派驻有代表本国利益的总督统治。1939年。英国对德国宣战。印度总督也跟着对德宣战。这个宣战。还是英国的宣战。并不能代表印度人民的宣战。

在二战时国大党也分裂成了三派。甘地主张不支持、不反对、什么都不做。尼赫鲁主张再相信英国一次。支持英国作战。迫使英国承认印度独立。鲍斯主张乘此机会。组织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将英国赶出印度。最终的结果。支持尼赫鲁的占多数。支持甘地的小部分。鲍斯被赶出国大党。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人在尼赫鲁的组织下。加入了英国军队。

所以在二战中。印度人即有加入同盟国的。也有加入轴心国的。但总的来说。不是作为一个国家参战的。对二战胜利的意义不大。

谢谢阅读

其他观点: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日本人席卷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战役中。日酋山下奉文指挥的40000日军一路追杀。最终迫使80000多英军走投无路而投降。而整个战役中英军损失兵力多达14万人。许多人不解。那好歹也是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老牌军事强国军队。咋就这么不抗打呢?其实除了士气、指挥和制空权的因素之外。最大的问题是这支部队根本不是“纯种的英国军队“。

(纯种英军士兵)

二战爆发之前英国在亚洲的军队大多采用“英印师”的混合编制。就是绝大部分士兵是印度人。而军官和军士由英国人担任。在印度、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在缅甸维持统治的都是此类军队。包括在上海公共租界(英法)里面的巡捕“红头阿三”。都是为了弥补英国人力的不足而征来的印度人。因为二战爆发时印度还不曾独立。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区。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被宗主国牢牢地控制着。

欧洲列强在17世纪就开始了对印度的控制和争夺。先后有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把南亚次大陆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到了18世纪。后起之秀英国经过一番斗争。取得了在这里的绝对优势。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向清王朝卖鸦片的那个单位)。1857年印度士兵发动大起义。虽然起因是“猪油封子弹”问题。主要还是打算把英国人赶出去。注意这可不是啥农民起义。而是经过军事训练手持来复枪的20多万印度兵。

(在北非作战的印度兵)

面对不到40000人的英军。还有着广大百姓的支持。结果不到两年起义就被镇压下去了。五个打一个都不行。这次士兵大起义又被称为印度“第一次独立战争”。起义的结果。是原来控制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宣布倒闭了。而印度变成了英国政府直接统治的殖民地。1858年。英国为了加强对南亚的控制。直接由官方出面组建了由总督管理的印度政府。并且对内阁专门设置的“印度事务大臣”负责。然后就是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所以在二战爆发以后。英国先后在印度征兵100多万人编入英军作战序列内。主要在远东、中东和北非参战。比如在前述马来亚和新加坡战役中。名义上的14万英国军队其实只有一个“纯种”英军第18师(下辖两个旅)。以及澳大利亚第8步兵师(下辖两个旅)。而半数以上的部队主力其实是印度第三军。下辖两师四旅。也就是前述之英印混编制部队。这些印度士兵既未经充分训练。也不是为祖国而战。军中地位更处在最底层。所以战斗力极为低下。

(英印师部队)

结果在日军两个师团不到40000人马的进攻下。英印军十几万人马迅速土崩瓦解。大批印度士兵裹胁着英国军官和士官一起投降了。然后就是日本人侵入缅甸。英国人慌了手脚。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助作战。杜聿明的10万人马来是来了。可是英国人却一心想逃到印度去。嘴上答应联合作战。却是脚底下抹油飞快地开溜。把中国远征军当成了英印军撤退的“挡箭牌”。所以第一期中国远征军的失败。与英国的背信弃义和英印军的无能有直接关系。

当时英国在缅甸的驻军也只有一个“纯种”的第7装甲旅。主力仍然是英印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和澳军一个旅。印度士兵数量占到半数以上。素质低下且意志薄弱。在日军的进攻下望风而逃。本来戴安澜率领第200师在同古打得不赖。如果中英双方17万人马齐心协力。第一批两个师团的鬼子根本不是对手。可是由于英印军不战而逃。中国远征军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不得不败走野人山。埋在异国他乡40000多远征军忠骨。时时刻刻都在控诉着英国人的愚蠢自私和那些印度兵的无能!

(二战时期的印度兵)

为什么英印军一门心思撤往印度呢?因为英国只把印度作为远东最重要的粮秣和军事基地(中东是埃及)。而对缅甸的得失并不那么看重。并且日军攻入缅甸的主要目标。是切断重庆政府获得外援的“滇缅公路”。既然战略任务已经完成。也就暂时没有进军印度的打算。中国远征军失败后。一部撤回国内。一部撤入印度的东部。1942年8月起组建“驻印军”。在英国人提供训练基地和供给、美国人提供武器装备和训练的情况之下。准备反攻缅甸。

直到1944年3月。为了配合德军的战略和切断驻印军与印度内陆的联系。日寇缅甸方面军才发起了“英帕尔战役”。目标指向印度东部各邦与内陆的交通枢纽英帕尔。面对10万来势汹汹的日军。英国远东当局深知英印混合部队不咋靠谱。紧急从中东调来英军装甲部队增援。同时要求重庆政府在滇西发动反攻以牵制日军兵力。于是有了卫立煌(Y部队)强渡怒江、郑洞国(X部队)强攻密支那等战役。说白了。都是为了配合英军保卫印度。在美国飞机的大力支援下。以“纯种英军”为主终于大败日军。是为“英帕尔大捷”。

(廓尔喀士兵)

而在中东。也有若干英印师在英国第八集团军辖下与德军作战。经常被隆美尔揍得鼻青脸肿。大批印度籍士兵被俘。其中一部分还被收编为党卫军外籍军团。所以在没有自己独立主权国家的情况下。印度士兵在二战时期完全成为了一支廉价的“雇佣军”。既没有纯粹的部队番号。也没有独立的指挥系统。更不知道为谁而战。当然存在感不强。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势头很快。加之英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其综合国力急剧衰落。继续维持在南亚的殖民统治已无可能。期间的1946年还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于是英国人改换了策略。1947年提出了英国移交政权和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如此既保留了自己一定的势力基础。也给未来的南亚地缘政治埋下一颗大雷。根据这个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那也就是说。直到二战结束两年以后。才有了印度这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之前都算是给英国跑腿和打酱油的。

(编入党卫军的印度兵)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

1942年初。日军大本营制订了一个向印度东部阿萨姆地区发动进攻的计划。企图攻占英帕尔、科希马、迪马普尔等要地。以清除英军反攻的基地。切断美国经印度向中国运输支援物资的路线。上述计划由于日军在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失败而搁置下来。盟军从缅甸败退到印度以后。加紧集结兵力。着手解决作战和指挥等问题。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美英双方对缅甸作战达成初步协议。即取消在安达曼群岛或仰光的两栖登陆。决定从缅北陆上开展反攻。以便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底。盟军在印缅战区的作战部队是:英国第14集团军。下辖第9军和第15军。分别部署于印度东部的英帕尔、科希马地区和南部的阿拉干地区;中国驻印军。司令为史迪威。副司令先为罗卓英。后为郑洞国。下辖新编第1军和第6军。共5个师。驻印度北部利多地区。这支军队是从1942年10月起空运到印度的5个师和此前由缅甸退到利多地区的部队组成。

缅北反攻的第1步行动是为了保障中印公路的修建。以便重新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戶。中印公路预计以印度利多为起点。经过拉加山脉(又称野人山区)、胡康河谷。由新背洋南折。直达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戍。在此和原滇缅公路相接。史称中印公路。有人称为“史迪威公路”。经过中国军队和英美盟军的共同努力。同日军反复较量中。于1945年1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宛町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6:42

    印度,英国,缅甸,帕尔,日军,英军,士兵,作战,远征军,都是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6:42

    没想到大家都对二战中印度是个怎样的存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6:42

    英国自1757年就开始进入印度了。到二战爆发时。整个印度地区除个别的封建自治领地外。基本上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