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即席而作吗?
原创

《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即席而作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即然你提出来了。说明你有不一样的见解。说说你的看法。

其他观点:

毫无疑问是现场创作。王勃神童。文釆飞扬。倚马可待。有这水平。

唐才子王勃。27岁的短暂人生。创造了千年的光耀。位列初唐四杰之首。这位充满才气与豪情的骄子。如果长寿一点。他的文思。也许只有李白能与他争锋。他最后的生命里。先在绍兴云门寺。模仿王羲之举行曲水流觞;再赴南昌滕王阁。挥毫留下千古一序。之后。南下省父。落水而亡。如流星划过天际……

绍兴云门寺。现在只有孤僧清慧法师。他和霭宽容的微笑。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滕王阁如一只大鹏蹲踞赣江边。落霞与鹜齐飞。

一 具有超强大脑的唐朝大才子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这首名为《送杜少甫之任蜀州》的古诗。选入初中课本。可谓家喻户晓。作者就是唐朝大才子王勃。写这诗时。他19岁。情怀豁达。给人希望。

  王勃很有抱负。大脑超强。才情万丈。写文章时。古今典故。信手拈来。可惜英年早逝。否则。大唐也许只有李白。能与他争锋。

  王勃出生在今天山西河津。唐时叫绛州龙门。他与绍兴关系不浅。有家谱记载。王勃是王羲之六世孙王肃之后。王肃起初在南齐做官。因父兄被齐武帝萧赜所杀。遂投奔北魏。从此在北方繁衍。可见。王勃到绍兴游历。其实也是拜祖之游。

  王勃是个神童。出生在650年。国学底子超厚。六岁就能写诗文。九岁时。居然写出煌煌十卷的专著。来指出《汉书》的错误。他家里还有几个兄弟。也都以文章著称。王勃十一二岁时。花十五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需要研究一辈子的《周易》《八十一难经》。医学水平很不错。可见其天才程度。

  高明的人写文章。不用打草稿。只在心里想。想好了。一动笔。很快完成。叫做“打腹稿”。这个典故就是起源于王勃。王勃作文。先美美喝上一顿酒。再蒙上被子睡一觉。醒后提笔。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杰。诗文题材宽广。风格清扬。积极向上。健康昂扬。一改齐梁浮华之气。杜甫对初唐四杰很推崇。当他看到很多人还是以宫廷虚华文章而自傲。竟然叽笑四杰文章太市井时。写诗批判说: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勃才华横溢。因而少年得志。十五六岁时。经人推介。做了朝散郎。经常为高宗皇帝写美文。声名鹊起。皇子沛王看上了王勃。揽才入府。两人相处很开心。

  此时的王勃。毕竟年轻。虽然满腹经纶。但因为政治敏感性不强。乐极生悲了。当时。斗鸡游戏风行。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玩这个时。王勃也童心顿起。为沛王写了一篇游戏之作《檄英王鸡》。挑起斗鸡之战。王勃当时20岁。英王斗鸡输了。心情不好。王勃文章又写得特别刺激人。火上浇油。因此。英王恼羞成怒。就闹了起来。事情传到了唐高宗耳朵里。

  皇子不和。是皇家大忌。高宗动怒了。王勃撞到枪口上。被上纲上线。认定他破坏了王子之间的团结。当天被逐出王府。

  历史有时很有趣。王勃很多大文章没有流传下来。给他惹祸的这篇斗鸡檄文。大浪淘沙中。竟然保留了下来。不过。该文用典磅礴。描写生动。气势如虹。颇为有趣。且复制两段:

  “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处宗窗下。乐兴纵谈;祖逖床前。时为起舞。肖其形以为帻。王朝有报晓之人;节其状以作冠。圣门称好勇之士。”

  “昂首而来。绝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搏击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尽。宁犹容彼盗啼。岂必命付庖厨。不啻魂飞汤火。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

  

  被逐出沛王府后。王勃开始对仕途失去热情。西入川蜀游历。写下了许多诗歌。后来。回到长安。有在虢州任职的朋友招他去做官。告诉他那边山上产好药。对医学感兴趣的王勃心动了。去了虢州。担任参军。由于王勃无心仕途。在同僚们面前。总是显得恃才傲物。千首诗轻万户侯。因此为同僚所嫉。他的第二次重大打击就要来了。

  在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躲到王勃家里来。王勃收留了他。将其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灭口。结果因事泄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五勃没有被处死。但仕途终结。父亲王福畸也被他连累。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南方蛮荒之地。有记载说。王勃此次遭祸。是为同僚所嫉。设计构陷。

  可见。王勃虽然才高八斗。但政治玩弄水平还是差了点。

因为连累了父亲。王勃深深自责。675年。26岁的他。决定万里迢迢。南下省父。他经今天的洛阳。到南京。到绍兴。再到滕王阁。一路上。用他精彩的文笔把人生推向了巅峰。

二 在云门寺模仿兰亭雅集

  今天。在绍兴平水镇。秦望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这里茂林修竹。环境清幽。南临若耶溪。东西两侧青山相拥。泉水叮咚。松涛阵阵。民居点缀其间。若隐若现。风景独好。

  秦望山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因为秦始皇登临过而得名。山下有座寺庙。也不平凡。叫云门寺。东晋古刹。距今1600多年。由东晋安帝下诏所建。这里本是世家大族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旧居。因他梦见五色祥云显于屋顶而舍宅建寺。陆游年轻时。也一直在这里读书治学。

  此处是佛教圣地、书法圣地、旅游胜地。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如今踏上这片文化厚重而又充满诗意的土地。荒烟蔓草间。依稀可见那些被掩盖的鼎盛。依然让人怀想不已。

  湮于榛莽的云门寺。现存墨池一潭、五云桥一座、清代木构建筑两进及厢房数间。寺院的东侧厢房北端廊壁间。现存明朝文学家王思任撰文、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募修云门寺疏》碑一通。在碑的背后。有一池。传为王献之的“洗砚池”。十分简陋。而在附近的民居旁。石雕、石鼓、石板等残迹随处可见。农民的猪栏鸡舍、土坎地间。都可以看到旧砖古石。

  云门寺自古为浙东佛门圣地。这里既是高僧辈出的辉煌寺院。又是文人墨客雅集场所。从晋代到明清。光皇帝就有十余位为这里树碑建塔、赐名题额。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独步越中。让人刮目相看。只可惜。这里已被人们忽略很久了。现存的“云门古刹”门户矮矮的。显得谦逊而单薄。让人觉得实在难以载动这里千年的风流。

  历史上的云门寺。辉煌比肩灵隐。规模十分宏大。这里还曾发生了一桩吸引人眼球的书法传奇。王羲之《兰亭帖》真迹曾长期保存在此。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创出书法“永字八法”。智永有个徒弟叫辩才。也是有名的书法传人。智永弥留之际将《兰亭帖》传给辩才。唐太宗李世民爱此稀世之宝。明求不得。就派心腹御史萧翼化装混入云门寺。设计从辩才手中盗此帖。交给唐太宗。相传。这墨宝后来成了唐太宗的陪葬品。不复见世。

萧翼赚兰亭图

  云门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脚步。鸿儒云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孟浩然、王维、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刘基、徐渭等数十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都涉足此地。流连吟咏。这里曾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地。到过此地有名有姓的唐朝诗人就有四百多位。后人遂戏称云门寺为“天下第一名人客栈”。

  公元675年。王勃在他最后的生命里。先在绍兴云门寺。模仿王羲之举行曲水流觞;再赴南昌滕王阁。挥毫留下千古一序。之后。南下省父。676年北返时落水而亡。如流星划过天际……

  书香墨影处。兰亭最风流。修禊。是一种水边祈福除灾活动。用香草蘸水。洒在身上。感受春意。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包括谢安、孙绰、王徽之等在内的好友亲朋共42人。春游戏水。饮酒赋诗。放松心情。畅谈人生哲理。祈求平安吉祥。他们当时玩的游戏叫“曲水流觞”。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溪。大家依次而坐。置酒杯于溪中。随水流淌。杯子在谁面前停滞了。谁就得即兴作诗。作不出来就罚酒三大杯。这些才华横溢的名士们。把对生命的体验推向巅峰。从此墨香永存。灿烂不灭。高雅与淡然。在这里放射出恒久的魅力。直到现在。绍兴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办兰亭书法节。期间。名家汇集。泼墨挥毫。流觞赋诗。成一时之盛。

兰亭曲水流觞处

  王勃在云门寺就模仿兰亭雅集。举行了类似的修禊活动。他还模仿《兰亭序》。写了《修禊云门献之山亭序》。记载此事。我们择一段。看看其文采:

  暮春三月。修祓禊於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杂花争发。非止桃蹊;群鸟乱飞。有逾鹦谷。王孙春草。处处争鲜;仲统芳园。家家并翠。于是携旨酒。列芳筵。先祓禊于长洲。却申交于促席。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

  这样的手笔。是不是处处都是《兰亭序》与《滕王阁序》的影子与雄风?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美丽的会稽山水让王勃留连忘返。他在绍兴一直从春天逗留到秋天。水上浮宴。吴女采莲。山亭秋晚……江南的文化与风物。喷薄于笔端。王维写下了一大批诗文。才启程向西。赶赴一场让他流传千古的盛会。在绍兴。他度过了一段生命中十分快乐的时光。

献之洗砚池

  三 《滕王阁序》横空出世

  江西南昌今天的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在历史上已是第29次了。

  滕王阁耸立在赣江边。高五十多米。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楼层格局为明三暗七。远看只三层。进入里面一观。共七层。因为是阁。再有地基两层。共为九层之台。颇为壮观。从空中俯瞰。滕王阁如一只大鹏。停留在银白如练的赣江边。展翅欲飞。

  要为滕王阁摆谱。实在是摆不过来了。你看。门头上远远能看到的“滕王阁”三字。是苏轼所书;狂草“瑰伟绝特”是唐朝怀素手迹;一进阁。矗立眼前的照壁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毛泽东题字;唐高宗、黄庭坚、辛弃疾、明太祖、汤显祖、解缙、郭沫若……古今帝王名士。才子佳人。登临阁者。多矣。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腔调。

  推动千年名士们对滕王阁如此神往的。王勃一序是其源头。有人查阅。王勃之前。关于滕王阁。无一诗文流传;王勃之后。有1360多篇诗文名作传世。何其煌也!

  湖北黄鹤楼。因崔颢《登黄鹤楼》一诗。浑然天成。让人叫绝。大诗人李白登上此楼后。也只能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滕王阁也有一段类似的佳话:苏东坡登上滕王阁。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觉得无法超越。于是沐浴更衣。工工整整地手书《滕王阁序》。刻于墙上。以表敬意。

  江南江北的名阁。以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十分稀罕。大家心里也许在打鼓:滕王是个什么人?德高望重吗?错。滕王比你想像的要坏很多!

  滕王李元婴。是唐太宗的弟弟。品行不端。花天酒地。骄纵失度。他建滕王阁。本意就是在风光无限的江边。为自己打造歌舞享乐的场所。

  史料记载。滕王只要看到手下人的妻子长得好。他就要借自己老婆名义。把人家的妻子喊到府上来。侮辱一番。手下个个敢怒不敢言。只能吃哑巴亏。

  有个小官叫崔简。他的老婆郑氏被滕王看上了。滕王喊郑氏入府。崔简左右为难。郑氏说:无妨。

郑氏入了滕王府。滕王欲行不轨。郑氏大喊大叫:滕王怎么可能是你这种素质。你肯定是王爷府里来冒充的奴仆。打死你这个狗奴才。一边喊一边抓。还脱下鞋子打滕王。滕王的老婆听到喊叫声。跑出来看。滕王羞得不行。只好做罢。放了郑氏回家。

脸上伤痕累累的滕王。数日不敢出门。此事一传开,诸官之妻曾被唤入王府者。莫不羞之。

滕王阁建好后。滕王在阁上没干什么好事。唐太宗念兄弟之情。没把他怎么样。到了唐高宗。实在看不惯滕王的作派。就把滕王贬远点。把阁也给拆了。

  后来阎都督重修。王勃洋洋洒洒写序。此阁才真正得以光照千秋。散发出正能量。

  当然。我们唱了滕王的痞。也要看到他的强项。滕王是个艺术家。擅长绘画和音乐。宋代诗人陈师道。表扬滕王画的蝴蝶: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言归正传。

  675年的秋天。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此时的他。已游历了东南西北。胸中万卷书。脚下万里路。得意过。失意过。眼界胸境都已成熟。最有才华的青春。峥嵘勃发却无处发泄。内心刚好需要一场势不可挡的倾吐。

  外环境上。滕王阁巍峨新耸。阎都督高朋满座。再加秋高气爽。胜饯醉人……恰如王羲之在惠风和畅的大自然写兰亭序。占尽一切飘逸的风情。王勃在滕王阁上泼墨挥毫。也得了高情万古的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他的才华喷薄而出。洋洋洒洒的《滕王阁序》。如西山的风雨。铺天盖地;如南浦的朝云。绚烂多姿。

  一切都是那么地巧合!

  所以。好事的后人。还特意为王勃捏造了一个“时来风送滕王阁”的神话:王勃在赣皖交界处的马当山。船行遇阻。夜间有白眉神仙对他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若赴宴会。作文章。可不朽。虽然两地相距六七百里。然神风相助。王勃只觉祥云缥缈。一夜时间。竟然真赶上了滕王阁的大宴。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知其名气。欣然相邀。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庆祝新阁落成。同时想借机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为此。他让女婿事先写好诗文。熟记于心。席间假为即兴之作。以博才名。

  当阎都督让人备好纸砚。假意请诸人作序时。与宴人士。都非常识趣。只答应写了诗歌应付。而写序的重任。就推托自己才识不足。当需孟学士执笔。谁知笔墨推到王勃面前时。他竟毫不推辞。当众挥写起来。

  阎都督不高兴了。懒得为王勃捧场。起身离席。转入帐后。暗中派人盯着王勃。写了些什么。及时汇报。

  王勃开笔:南昌故都。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说:老生常谈而已。再往后听。越来越精彩。都督开始沉吟不语。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把女婿都忘了。惊叹道:“天才也!”。于是。阎都督重新入席。为王勃鼓掌。《唐才子传》记载:“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让我们多摘两句。复习一下这千古绝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些话语。多么大气磅礴。多么雄浑苍劲!虽然身陷困境。依然自信乐观。盛唐精神。在王勃身上光芒万丈。

  在这宴上。王勃除了亮瞎眼的序。同时也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因为序太有名了。诗就被淹没了。他《滕王阁诗》。其实也同样铿锵有力。时空绝美。读起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676年秋天。王勃省父后。离开交趾北返。渡海时翻船。坠水被淹。惊悸而亡。年仅27岁。

  哇哇。读到这里。是不是为才子的早亡感到疼痛。就当他是一颗流星吧……

编辑

其他观点:

我肯定的回答是王勃的即兴之作。是王勃在去看父亲的路上。走到滕王阁这个地方。刚好滕王阁刚刚建成。人们正在庆祝。大摆宴席。即兴做诗。王勃被滕王阁的雄伟壮观所吸引。驻足观看。然后王勃走到案前。挥笔写下了这篇历史名著《滕王阁序》。在这篇文章里王勃赞美了滕王阁的精美建筑。感谢主人对自己的盛情款待。面对高官不免又有几分辛酸。本文采用由里及外的手法来赞美滕王阁。语言之优美。条理之清晰。实属难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04

    王勃,云门,王羲之,兰亭,绍兴,都督,让人,诗文,赣江,曲水流觞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04

    没想到大家都对《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即席而作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04

    即然你提出来了。说明你有不一样的见解。说说你的看法。其他观点:毫无疑问是现场创作。王勃神童。文釆飞扬。倚马可待。有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