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庸”一词都有哪些说法,你怎么看?
原创

关于“中庸”一词都有哪些说法,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文字是传播信息的载体

但是随着年代的久远。人们习俗的变更。一些文字的意思也会随着改变。变得跟它本来的意思不一样了。

现在人提到【中庸】。都会想到的是那些人际交往左右逢源的人。说某个人中庸。多数情况甚至都是当贬义词用的。这离子思当年所写《中庸》一书时想要传播的信息已经相去甚远了。

其实中庸一词的本质意思很简单。但是这个本质意思是可以无穷发挥的。【做事不要偏离最初的目标就是中。不要改变最初的目标就是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是个基本的做事原则。大可以用到治国安邦上。小可以用到自身的吃穿日用上。偏离了这个原则所做之事就会失败。

举个日常例子。如吃饭。首先要明白吃饭的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为身体提供营业。次要目的是享受食物的美味。身体健康便是主要目的。如果吃的太少。营养不良。身体会出问题就是偏。所谓的【不及】;反之吃的太多。胃撑坏了。身体也会出问题。这也是偏。所谓的【太过】。那什么说中庸就清楚了。就是【无过不及】。过是太多。不及时太少。一般偏离中庸的有两种人: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这两种人一个太过。一个不及。都没能做到【适中】。

大家可以以此为例。推而广之。仔细分析那些历史上成功的人。其做事原则都是符合中庸之道的。而那些失败的人不外乎太过不及这两种弊端。

其他观点:

查找百度。粗略读了一遍中庸的译文。中者。不偏不倚。庸者。平平常常者。中庸之道。活在当下。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但即是圣贤言。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处事之道即为中庸。未免有些肤浅。那就住深里挖。中庸之道即天道主平衡。天地万物分阴阳。冬冷。夏热。冬藏夏长。春耕秋收。万物生长靠太阳。还要雨水来滋养。人生活的大自然。整个生态环境是平衡的。若天上九个太阳。人类将被热死。洪水泛滥。人类将被淹死。暴发瘟疫。人类将得病而死。天地给我们人类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大自然。山河壮丽。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虫鱼森林。人类要想幸福的生存在地球上。就应学习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首先要了解天地法则。人文始祖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彭祖创造了阴历。仓颉造了字。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能领悟天地法则。并顺应天道安身立命。天道阴阳五行八卦乃人类顶级智慧。中庸之道即是古圣先贤对天地法则的领悟。并顺应天道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地万物分阴阳。世间有情自成双。庄周化蝶梦一场。心若安然自飞翔。心怀赤子之心。善护念。和其光。同其尘。抱残守拙。返璞归真。不成活佛也仙家。近乎道矣!

其他观点:

现在人们对中庸的理解是不偏不倚。既不说好也不说坏。把中庸一词作为道德标准。表示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等等。

我们来看“中”字:《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r 佛家名句:“佛法无边也”。无边不是大到没有边界。而是不执有为法一边。也不执无为法一边。不落在有为与无为任何一遍。是讲佛不执边见。真如。如如乃中也。不是我们理解的中间。或者中心的意思。\r 通俗来说中。河南人说“中了”。“一箭中的”、“中标”的“中”。中代表的是目标达到了。\r 庸字。出自《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简单来看庸就是用、通、得三个层次的综合表现。无论求学问。还是求道。达到“用、通、得”的能力。在这一领域就可以成为行业专家了。\r 我们在来看看《中庸》原文第一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r古圣人通常很少教人谋权做生意。当然鬼谷子老人家带了很多徒弟除外。古圣人大多讲内圣之道。中庸第一段提纲挈领。是关于“道”的学问。关于做到“通、用、得”的层次的内圣的学问即中庸。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28

    中庸,中庸之道,的人,人类,天地,天道,之谓,太过,之道,的是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28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于“中庸”一词都有哪些说法,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4:28

    文字是传播信息的载体但是随着年代的久远。人们习俗的变更。一些文字的意思也会随着改变。变得跟它本来的意思不一样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