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民众的角度说,宋仁宗赵祯是否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呢?
原创

站在民众的角度说,宋仁宗赵祯是否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如果站在民众的角度来说。宋仁宗赵祯绝对算得上“千古一帝”。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儿子。

作为一个皇帝。位居九五之尊。手掌生杀予夺之权。且在君权神授的理念之下。几乎没有监督。或者即使有监督。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历代皇帝大都任性。贪婪者有之。暴虐者有之。甚至那些暴君。还有很多人崇拜。确实。有些人作过一些贡献。但其残暴的行径却常常罄竹难书。民众要么视而不见。只知跟着喊万岁。盲目崇拜。要么篡改历史。要么隐瞒历史。但背后的真相却常常是血淋淋的。像刘邦、朱元璋等诛杀功臣。康熙、雍正、乾隆等大兴文字狱。往往一个案子就要斩杀成千上万的人。就要株连数万甚至十数万人。有的一诗杀头。一书灭族。这样的结果。与屠城杀降的暴虐。有什么本质区别?

所以。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帝王史。更是一部血泪史。

然而。在历代帝王中。宋仁宗却是一个异样的存在。他的心地很慈祥。这样的例子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几乎比比皆是。比如:

《东轩笔录》记载说:宋仁宗有次在外面御园里散步。回来后让宫女快拿水来喝。说渴死了。宫女说。外面有管茶水的侍吏。为什么不让他们取?仁宗说。当时侍吏不在边上。我又不好喊。怕喊了之后。管事的会以侍吏失职而处罚他们。故忍渴而归。

有天晚上。仁宗看奏章晚了。肚子饿。特别想吃烧羊。却没有要下面人做来。第二天说起这事。侍从问为什么不让下人做来。仁宗说。每次民间听说宫内有什么需要。大家就会纷纷赶制。如果我晚上要了烧羊。民间就会以为这是定例。以后就会夜夜杀羊。我不能不忍一时之饥。怕开这无穷杀戮。

对动物。对下人。仁宗都体现出超乎寻常的仁慈。对待读书人他也是如此。他最反对罗织材料、陷人以罪的那种兴文字狱的行为。

当时。成都有个秀才。向成都知府献诗。其中有一句“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简直就是鼓动成都知府造反的诗。吓得成都知府赶快把秀才抓到汴京。请仁宗给他治罪。仁宗听后却哈哈一笑说:“这不过是老秀才急于求官而发出标新立异的话语而已。不必大惊小怪。”让人把秀才当场给放了。

其他观点:

宋仁宗之仁。经过士大夫几百年的宣传之后。可谓是深入人心了。

不过。宋仁宗想仅凭一个仁字就被称为“千古一帝”。那显然不可能。哪怕站在百姓的角度也不行。

宋仁宗于私德而言。给他一个仁字并无不妥。

为人子。宋仁宗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之后。一则追尊她为皇太后。二则为她守孝罢朝。

这一点。宋仁宗守住了一个“孝”字。

可是。为人君呢?

我们都知道宋仁宗这个人仁德爱民。生活也颇为节俭。可他一个人的生活节俭又能对老百姓带来多大好处?

一个帝王一旦生活奢靡。那么将会对天下百姓带来难以想象的厄运。

然而。一个帝王只知自己节俭。却不知道如何让天下百姓过上富足生活的话。其实也就只能算无过而已。

这个“无过”。就能让宋仁宗成为千古一帝了?

让一个帝王成为千古一帝。不是让他大略上不犯过错就行了。而是他能够创造前所未有的功绩。

秦始皇。使六王毕而四海一。故而能成千古一帝。

汉武帝。使匈奴远遁而开疆拓土。而有强汉之名。故而能成千古一帝。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气势。“朕独爱之如一”的胸怀。草原之民尊之为天可汗。而有盛唐之盛。故而能成千古一帝。

可是。宋仁宗?

除了为人子的孝。为人君的私德甚好之外。也就只有生活简朴并且没有犯过大错了。

这样就能成为千古一帝?除非千古一帝是菜市场的大白菜。三毛钱一斤。

否则。宋仁宗就不可能成为千古一帝。

我们站在当时百姓的角度上去看宋仁宗。宋仁宗是没有因为生活奢靡而徒增百姓负担。可这不就是一个帝王的本分?

宋仁宗只是恰好做到了本分而已。也就是说我之前所说的“无过”。不能把没有犯错当成一个帝王的功劳。

百姓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嘛?百姓少交一分钱了嘛?百姓增收了嘛百姓受压榨受剥削的问题解决了嘛?

这些关乎百姓生存的问题。宋仁宗一个都没有解决。他只是在勉强维的现状现状而已。只是勉强让情况不要变得更糟糕而已。

可是。情况有没有变得更糟糕?仍然还是变糟糕了。

既然宋仁宗没有解决任何一个关乎百姓生存的问题。也没有能够阻止情况的恶化。那他凭什么成为千古一帝?

我们是不能否认宋仁宗的“仁”。可是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宋仁宗的仁其实就只是让大成为了最大的那个“乡愿”而已。

拿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来说。这就是宋仁宗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可最后呢?

宋仁宗一开始支持范仲淹。因为他确实是想过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是当士大夫对范仲淹群起而攻之之后。宋仁宗就当起了“老好人”。

他就那么看着范仲淹被攻讦。乃至于最后不得不离开京城。

宋仁宗这个“老好人”形象就是一个十足的“乡愿”。对朝廷来说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只有坏处。

庆历新政直接夭折。关乎老百姓生存的问题仍然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更不用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这样的皇帝。谁能说他是千古一帝?

再拿一代名将狄青来说。他被赶出了京城。在外地抑郁而终。他最后的结局也挺让人唏嘘的吧?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士大夫容不下他。可说到底还是宋仁宗的错。

抛开老赵家崇文抑武的事不说。如果不是宋仁宗充当老好人。保护好狄青的话。狄青也不用遭罪。

士大夫是对狄青群起而攻之了。各种帽子往狄青头上扣。可宋仁宗难道不知道士大夫在胡说八道?

随便养了一条狗。头上就长出了龙角。这话一听就知道是段子吧?其实宋仁宗也不信。不然就让狄青下狱了。

可是士大夫人多啊。写起文章骂起人来那叫一个无敌。所以宋仁宗就干脆当老好人了。

谁也别闹了。狄青。就让他出京吧。

他觉得他这样既能够哄士大夫开心。又能保住狄青。可以说一箭双雕。

但这样的做法。恰恰就是没能力的表现。

士大夫之所以一直在称赞宋仁宗。宋仁宗的仁只是其中一个很小很小的原因。

真正让士大夫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宋仁宗当时给予了士大夫“无上”的权力。让士大夫隐隐凌驾于宋仁宗之上!

这份权力。是后世无数士大夫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所以他们才要一直吹捧宋仁宗。想让皇帝们都学宋仁宗。

所以。宋仁宗。千古一帝?完全不够格。

我也不赞同宋仁宗这样的“仁”。根本驾驭不住人。这样的皇帝能够做成什么事?

既可金刚怒目。也可菩萨低眉。才是一个好皇帝。宋仁宗却只懂得低眉和妥协。

其他观点:

百姓对仁宗的爱戴。从他驾崩之后。百姓的纪念活动就可见一斑。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仁宗于汴梁皇宫驾崩。享年五十四岁。当即汴京召开追悼活动。坊市停市。百姓自发哭泣追思。数日不停。即使乞丐和小孩子都要去皇宫大内门口焚烧纸钱祭拜。

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洛阳。百姓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同时连边远偏僻地区的百姓都同样哀悼。有一位官员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我个人也十分崇拜仁宗陛下。“为人君。止于仁”。他不是一个铁血帝王。但天下归心。众正盈朝。他引领了一个朝代的风尚。奠定了一个朝代的性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6:19

    仁宗,士大夫,百姓,千古,帝王,皇帝,老好人,成都,就会,秀才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6:19

    没想到大家都对站在民众的角度说,宋仁宗赵祯是否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26:19

    如果站在民众的角度来说。宋仁宗赵祯绝对算得上“千古一帝”。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儿子。作为一个皇帝。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