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国家对省级行政区划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并不是现在才有这个说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多次大的合并和调整。
对省级行政区划的改革。并不只是增减省级行政区数量那么简单。它实质上是行政体制改革。目的是协调地区发展。
近几年。对省级行政区划调整的说法多年。最终还是要以国家公布的政策文件为准。
对省级行政区划的改革。牵涉政治、国防、经济建设、历史文化、民族、自然环境条件等很多方面。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级行政区划的变迁历程
我们先看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级行政区划的变迁历程。
对省级行政区域的屡次改革。总的变化趋势是:减少了行政区划的层次和数量。扩大了某些行政区划管辖的范围。将一些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逐步建成民族自治区。
1.建国初期的行政区划
在建国初期(1952年8月以前)。全国划分为6大行政区、1个自治区、1个地方政府。
6大行政区共管辖29个省、8个相当于省级的行署区、13个中央或大行政区直辖市。总共有相当于省一级行政区划52个。
具体行政区划是:
华北区:管辖5省2市(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等5省和北京、天津2市)
东北区:管辖6省5市(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热河等6省和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等5市)
西北区:管辖5省1市(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5省和西安市)
华东区:管辖8省区2市(山东、浙江、福建、台湾这4省。苏北、苏南、皖北、皖南这4行署。上海、南京市)
中南区:管辖6省2市(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6省和武汉、广州2市)
西南区:管辖7省区1市(贵州、云南、西康3省。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行署。重庆市)
1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
1个地方政府:西藏地方政府(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
当时。这6大行政区称为军政委员会(只有东北区为人民政府)。是比省、行署、市高一级的行政区机构。也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
2.第一次变动
第一次省级行政区划变动在1952年8月至1953年9月。
主要内容为:将8个行署合并为3个省;将大行政区的军政委员会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撤销2个小省并入邻近省;将1个市降为省辖市、2个市提升为中央或大行政区的直辖市。
具体措施是: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第1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地方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决定成立安徽、四川两省。相应撤销皖北、皖南和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这6个行政公署。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和《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将大行政区的军政委员会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不再作为一级政权。而只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省市起领导与监督作用;其主要负责人由政务院提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免。
《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江苏省。撤销苏南、苏北2个行政公署;撤销平原省。并入山东、河南省;撤销察哈尔省。并入山西、河北省。
1952年12月7日。政务院决定改南京市为江苏省直辖市。1953年9月29日。政务院决定将哈尔滨市、长春市改划为中央直辖市。
从而。省级行政区划由52个减为46个。其中省建制的有30个。中央或大行政区直辖市有14个。民族自治区1个。地方政府1个。即:
省(30个):河北、山西、绥远、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热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东、浙江、福建、台湾、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
市(14个):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哈尔滨、长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
自治区(1个):内蒙古
地方政府(1个):西藏
3.第二次变动
第二次省级行政区划变动在1954年。
主要内容是:撤销6大行政区机构;将一些小省合并或撤销;对于原14个市。除保留特大城市为中央直辖市外。其他市改为省辖市或并入省建制。
具体措施是:
195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6大行政区一级党政机构。
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第3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和《关于批准将绥远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
这两个决定的主要内容是:
撤销6个大区行政机构。各省市区直接由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将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改为辽宁省;
撤销松江省建制。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
撤销宁夏省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为甘肃省;
撤销绥远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在14个市中。除北京、天津、上海为中央直辖市外。将其余11个市全部改为省辖市。其中将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市并入辽宁省建制。长春市并入吉林省建制。武汉市并入湖北省建制。广州市并入广东省建制。西安市并入陕西省建制。重庆市并入四川省建制。
从而。省级行政区划由46个减为31个。其中省建制26个。中央直辖市3个。自治区1个。地方政府1个。即:
省(26个):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山东、浙江、福建、台湾、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
市(3个):北京、天津、上海
自治区(1个):内蒙古
地方政府(1个):西藏
4.第三次变动
第三次省级行政区划变动在1955年至1965年。
主要内容:将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改为民族自治区;继续撤并一些小省的建制。
1955年3月9日。国务院第7次会议决定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委会。
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议的《关于撤销热河、西康两省的决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制。划归河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撤销西康省建制并入四川省。
9月13日。全国人大一届常委会21次会议决议。同意国务院提议的改新疆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
1957年6月7日。国务院第51次会议讨论通过。提议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并报人大审议。7月15日。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965年8月25日。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的议案。成立西藏自治区。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至此。我国设有:
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
5个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21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加上台湾共计22个省。
这30个行政区划的建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年代。
5.第四次变动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将原属广东省的海南行政区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划归海南省管辖。4月26日。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挂牌。
于是我国有23个省(含台湾)、5个自治区、3个中央直辖市。共计31个省级行政区划。
1997年。四川省重庆市升格为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域增加到32个。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99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于是省级行政区域增加为34个。
至此。我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个建置延续至今。
从以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级行政区划的变迁历程可见。省级行政区划的改革。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政治和经济建设这两大宏观方面的需要。
二.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革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改革内容的全面深化。原有的省级行政区划难以满足现实的种种具体实际需要。区域管理、区域协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
除了宏观呈现出的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别之外。更普遍的是多个小空间内的差别。即各省内部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中心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而且。这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仅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广泛存在。在经济发达省份也不是个别的。
例如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陕西省的陕北、关中、陕南这三大区域的差别很大。甚至一些人感觉上认为陕南的汉中市属于四川省。
在经济发达省份。如山东的胶东、鲁西之间。江苏的苏南、苏北之间。广东的珠三角与外围地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合理地调节行政区划。能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我国一些省级行政单位在面积和人口上都过大。所辖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明显。造成省级行政单位管理和协调的困难。降低了行政效率。
例如美国的国土陆地面积与我国相当。但是划分有50个州。
现代化进程的突出标志。是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并以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支点。形成现代经济发展的完整网络。
于是。“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呼声一直未间断。
对此。党和政府、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都提出了一些战略规划、方案和思路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因而。我国也确定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原则:撤地增省、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乡镇县派。并且已在实施推进。
还有人提出。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重新合理划分。增设至50个。以利于实现全国都市的均衡合理分布。增强全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等。
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我国行政层级与行政区划设置。是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
省级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需要。
但是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总量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各省级行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尽相同。
因此。进行省级行政体制改革的模式、时机和路径有所不同。需要统筹规划和分期分批推进。
其他观点:
目前。2020省级行政区划调整尚未实锤。具体内容不得而知。纵观形势。今年出台调整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今后几年见分晓。因为这是呼之欲出的事。民间和学术界热议了二十多年。已经上升到了社科院等国家智库研究的层次。
具体内容。民间已经讨论了多种方案。国家智库也会提出高屋建瓴的研究成果。
依我之见。首先。京津冀地区行政区划支离破碎。急需调整。京畿省的设立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雄安新区已经在路上。今后北京的行政职能、大部分经济功能要分流到雄安。让雄安成为北京的飞地不可能。廊坊和保定划入北京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承德和张家口(或者东部划入京畿省,西部划入山西或拟议中的雁云省)作为北京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保护区。划入北京也有利于开展工作。
天津应该和冀东的唐山、秦皇岛合成“蓟州省”。民间方案中的“渤海省”缺少文脉传承。河北其他地市成立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小河北”。
其次。新疆和内蒙两大民族自治区地区面积分列我国第一第二的省级区域。太过辽阔。不利于治理。应该细化。
新疆自治区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东疆的哈密、吐鲁番、巴音蒙古族自治州和北疆的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等地成立“伊犁省”。因为这部分地区汉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人口超过维族很多。所以成立省。南疆成立以喀喇昆仑山命名的“昆仑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东西狭长。首尾难顾。西蒙因为有“呼包鄂”铁三角城市群。以此为中心成立“河朔蒙古族自治区”。东蒙因为缺少中心区域和中心大城市。各盟、市都是和邻省联系紧密。所以。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呼伦贝尔应该分别加入邻近的东北省份。
内蒙古最西边的阿拉善盟从生态保护治理的角度而言应该划入甘肃省。因为居延海等几个湖淖来水均为祁连山融雪降雨。划入甘肃有利于在一个省内协调。
东三省里的黑龙江和辽宁本来就属于面积大省。再加入东蒙诸盟、市更加庞大。而且不止一个中心大城市。所以应该细化。
黑龙江省有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个中心城市。两大中心城市应将黑龙江一分为二。哈尔滨带上三江平原及其上面的中小城市还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带上原黑龙江省的西半边。加上东蒙的呼伦贝尔成立“兴安省”。
辽宁有沈阳、大连、锦州三个中心大城市。大连周边没有城市群。远离辽宁其他地级市。应该直辖。分去大部分辽东半岛;锦州带上葫芦岛、朝阳、阜新以及东蒙的赤峰成立辽西省。其余部分还叫辽宁省。
吉林是原东三省里面积最小的省份。而且长春经济发展很快。作为龙头老大远超省内其他城市。不应再度细化。即使吸纳东蒙的通辽、乌兰浩特以后。体量依然保持适中。
甘肃面积广阔。南北跨度大。再加上阿拉善盟更是巨无霸。应该分开两省。南部以兰州为中心成立陇原省。北部河西走廊部分加上阿拉善盟成立以张掖为中心的新甘肃省(因为古代甘州、肃州还在这部分)。
其他如民间和学术界热议的深圳直辖。山东析出胶东省。豫皖苏鲁交汇处成立淮海省。广西以桂林、柳州为双核析出广北省(桂柳省更有文化底蕴)。南部保留以南宁、北海为双核的小广西。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再加上张家口的西部成立雁云省。这些方案合乎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成熟。其他如瓯越省、潮汕省、雷州省、隆中省、颍川省的动议尚待观察。西南地区的动议有武陵省、乌蒙省、凉山省、澜沧省、金沙省等建省方案。大多属于“图上作业”。因为这些地区多为崇山峻岭或高原高寒地带。缺乏中心区域和中心城市。支撑不起一个省的运作。只能作为生态区。
如“金沙省”的方案。所涉及的阿坝、甘孜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方案里划入的雅安。邛崃等城市缺少中心大城市的实力和气质。这也是建国初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的原因。现实中。成都平原这一中心区域和成都市这个中心大城市对上述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甚至一些拉萨人都纷纷到成都买房置业。随着川藏铁路的开通。这一向心力会更加显著。这无疑归促进民族团结、融合。
其他观点:
省级行政区划。特别是市县乡。虽一直在调整。但保持着相对稳定性。改革开放以来。地区行署改为市。人民公社变成乡镇。名称改变。大于实质内容。后来。很多县改成区或县级市。也是如此。类似合肥兼并巢湖这样的大调整。也没有改变省、市、县、乡四级管理体制和格局。随着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相对发达的江浙沪地区。很多县、甚至乡镇。经济以及建设规模。已达到甚至超过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地级市。现有的乡镇级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它们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事务的需求。因而需要作重大调整。由于全国行政区划管理的统一性。因局部需求而作全国大范围调整。目前没有必要。时机也未成熟。因则。省级区划调整。可能还会采取一地一策。从经济发展布局需要。设立一些单列市和特殊功能区;从经济发达程度考虑。一些经济超强镇会升格成县级市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609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行政区划,省级,自治区,政区,西康,直辖市,热河,行政,大行,地区
没想到大家都对2020省级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是真是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国家对省级行政区划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并不是现在才有这个说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多次大的合并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