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是个什么机构?为什么电影评分有时会以豆瓣为依据?
原创

豆瓣是个什么机构?为什么电影评分有时会以豆瓣为依据?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大家都知道。豆瓣给人一向的感觉都是文青聚集地。这里聚集着很多热爱读书、电影、音乐的资深用户。如今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豆瓣在这几个方面发展的越来越好。电影评分是很多人看电影的风向标。出了一本书。如果在豆瓣没有反应。那几乎就不叫出书……

豆瓣成立于2005年3月6日。我查了下我的豆瓣注册时间。2010年1月23日。不算太早。但也算是半个早期用户了。查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用户体验。和你们聊一聊。

一、创始人。

创始人叫阿北。和豆瓣一样。简单的名字。阿北出生于陕西汉中。因为分不清自己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所以取了“阿北”这个名字。对了。他还是个处女座。

“豆瓣”这个名字的由来好像也很随性。听说当时阿北在写代码。建网站的时候。就住在北京一个叫做“豆瓣”的胡同。所以有了现在的名字。这样看来。好像和“豆瓣酱”就没啥关系了。

早先豆瓣是在星巴克产生的。阿北会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拎着破掉漆的苹果笔记本出现在星巴克。埋头写代码。

阿北早先是清华大学毕业。后又读了博士。还在IBM研发团队工作过。而他当年决定回国。到真正来到北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我查了相关采访。记者用“慢吞吞”来形容阿北。这也是很多阿北身边人对他的评价。隔着屏幕的我都能想象出那种“慢吞吞”的画面。实在有趣至极。

这种“慢吞吞”也表现在了这些年豆瓣的发展上。

二、豆瓣读书

这是豆瓣最开始的发展平台。我当年注册豆瓣。是因为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在博客当中提到了在豆瓣标记图书。就赶紧跟着跑过去注册了一下。

这是豆瓣读书的主界面。最早使用的原因就是。可以在里面标记图书。读过的常常会忘记。想读的书一闪而过的念头也很容易被忽视。豆瓣在这方面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豆瓣可以根据读者的标记评分。最终呈现出一个分数。这个分数不是不变的。会根据变化。隔一段时间实时更新。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读者在选择书籍的时候。这个评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我的用户体验。我对豆瓣上的评分是有一定的信赖感的。因为是真正的读者或者影迷打出的分数。和电影一样。不会因为票房好。或者书卖的好分就高。也不会因为小众。而分低。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恶意刷低分的现象。但架不住更多人的评价。

后来。豆瓣上出现了很多专业的书评人。也可以这样说。因为在豆瓣标记图书写评价而成了书评人的。一些有趣的、深度的书评成了很多人喜欢豆瓣的原因。嗯。我也是。

豆瓣读书上还有很多小众书籍。自己搜索的话常常会发现惊喜。

三、豆瓣电影

其实豆瓣电影整体和豆瓣读书差不多。我特别喜欢他们每年一月份出去年整整一年的盘点。2017年度榜单、2017观影报告。

前者是根据所有豆友一年的评价。在一起出的榜单。后者是自己的观影榜单。每个月看了什么电影。什么电影评价最高。什么电影和大众口味不一致……

豆瓣读书也有这样的榜单。和豆瓣读书一样。豆瓣电影也有相应的评分。相比很多其他可以打分的网站来说。豆瓣电影的分数相对中肯。不会根据票房、导演等各种因素影响他的分数。所以相对来说。参考价值很高。

但豆瓣电影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TOP250的榜单。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不过这也是时时更新的。

三、用户体验

作为半个早期用户。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从标记图书电影开始的。后来慢慢的开始玩一些豆瓣音乐、游戏等方面的标记。也曾经一度混迹豆瓣小组。但玩来玩去。还是读书、电影最有意思。

在豆瓣里面能够看到很多非常有意思和深度的评价。豆瓣里的影迷好像都很专业。每次看完电影和书籍。刷豆瓣已经成了常态。有些时候你甚至会觉得看评论比看电影和书籍。还有意思。

豆瓣的界面非常干净。早期的时候。完全看不到广告的痕迹。我看媒体评价说:“一直以来豆瓣的如何赚钱都是个迷。”

除了电影、读书之外。豆瓣广播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而且我觉得他的广播界面的设计让用户没什么距离感。比如你一个普通用户。和书评人那些发布的感觉是一样。不像有的平台。会有认证啊。一认证。距离就出来了。而且豆瓣广播还经常能看到文人式的幽默。很有意思。

近一两年来。豆瓣好像在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很多人说豆瓣变了。一些文创产品也开始走商业化路径。但整体来说。在豆瓣分享电影、读书的初心不变。对我而言。都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以后的话。静待发展吧。

其他观点: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豆瓣并不是一个官方电影评分的机构。其实豆瓣还是一个民间运营的电影评分机构。所以说很多人误以为豆瓣是一个官方电影协会推出来的电影评分机构其实是错误的。豆瓣在成立之初只是由一位文青的爱好者创办的一个网站。他对电影的评分也是以众多的文青所写的评分或者评论来进行评分的。

其次。豆瓣在成立之初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只是一个提供给文青爱好者进行聚集或者评论的网络场所而已。即使到了现在。豆瓣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不以盈利为目的。在电影的评分上仍然力求做到客观。这也是豆瓣的权威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最后。豆瓣在商业的浪潮上也有很多潜在的收购者想要收购豆瓣。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豆瓣仍然坚持的自己独立和客观的运营方向。这在逐利的互联网商业氛围当中是难能可贵的。

其他观点:

我们看电影总会有一些感触。比如觉得这个片真牛叉。这个片真烂啊。可是问另外一个人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答案。

对电影的评价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事情。那么怎么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呢?

讲到这里你肯定也有答案了吧。那就是只能靠大量的评价来说明问题了。10000个人都说这个电影好。只有1个人说这部电影很烂。那么这部片应该是好片了吧。

豆瓣就是干这个事的。

一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完全靠大量的打分取平均值。这个得分还是很公允的。毕竟大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比如最近“春节档”热播的三部电影。评分如下:

《捉妖记2》豆瓣评分5.2。属于不及格。所以首日票房虽然破了纪录。目前还是一路下滑中。已经被《唐人街探案2》逆袭了。这部电影确实是合家欢乐的喜剧片。可以看。但是剧情太简单。太缺乏电影的魅力了。5.2分我感觉非常精准!

《唐人街探案2》豆瓣评分7.2。这个评分在国产片中已经很高了。我也去看了。有笑点有悬疑。剧情也比较紧凑。看起来很爽。但也不能算是很经典的喜剧侦探片。所以7.2分我也觉得非常精准。这19万人还是很能代表大众的。

《红海行动》豆瓣评分8.5。这个评分是国产片的佼佼者了。所以即使没有大明星。也不是合家欢乐的喜剧片。依然有那么多观众为他打call!

豆瓣是个很好的电影评价网站。就像国外的IMDB网站一样。其实也是采用类似的评价机制。但是豆瓣也有缺点。那就是当评价人数较少时。评分容易偏高。

所以一些冷门小众电影评分会很高。超过9分。其实这些影视剧虽然质量不错。但是不值得这个高分的。只是评价的人不够多。没看过的人根本不去评。所以导致这种现象。希望以后豆瓣把评价量也作为得分的权重之一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11:11

    豆瓣,电影,评分,评价,也有,自己的,标记,是一个,用户,是个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11:11

    没想到大家都对豆瓣是个什么机构?为什么电影评分有时会以豆瓣为依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11:11

    大家都知道。豆瓣给人一向的感觉都是文青聚集地。这里聚集着很多热爱读书、电影、音乐的资深用户。如今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