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陆游处于同时代,这两位大词人有交集吗?
原创

辛弃疾和陆游处于同时代,这两位大词人有交集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问题:辛弃疾和陆游处于同时代。这两位大词人有交集吗?辛弃疾和陆游处于同时代。这两位大词人有交集吗?

前言

陆游(1125年—1210年)和辛弃疾(1140年 -1207 )年龄差了15岁.两个人都经历了宋高宗、宋孝宗、宋光总、宋宁宗4个朝代。

二人都支持北伐收复中原。是主战派中的著名成员。而且也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因此有交集并不奇怪。

一、陆游婉拒辛弃疾好意

嘉泰三年(1203年)。陆游还乡隐居在绍兴。不久。辛弃疾被启用到绍兴担任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此时的辛弃疾63岁。陆游78岁。

辛弃疾到职后。前去拜访陆游。辛弃疾发现陆游生活简朴。提出帮他构筑田舍。但是被陆游拒绝。陆游还为此事作诗一首:

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漉残醅瓮葛巾湿。插遍野梅纱帽香。

风紧春寒哪可敌。身闲书漏不胜长。浩歌陌上君无怪。世谱推原自楚狂。

您的好意我领了。但是我不能接受。因为我祖先就是那个狂歌嘲笑孔子的楚狂人陆通(字接舆)。我们家习惯这样的生活。希望辛弃疾您的不要怪罪。

意思是。辛弃疾多次想帮助我改善生活条件。但是都被我拒绝了。后来他就停止了。

二、陆游鼓励辛弃疾参与北伐

一年前。陆游曾经接受韩侂胄邀请参与编撰国史。但是作为主战人士却没有受到韩侂胄的重视。因此陆游辞官归乡。

在遇到辛弃疾以后。二人志趣相投。自然也少不了议论国事。

辛弃疾奉召入朝时。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

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南宗牧牛话。

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

忽然起冠东诸侯。黄旗皂纛从天下。圣朝仄席意未快。尺一东来烦促驾。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

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诗中。陆游赞扬辛弃疾文可比鲍照谢灵运韩愈李泌 。治国可比管仲萧何。如今受到朝廷的重用。将来出兵北伐。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三、北伐的隐患

辛弃疾到镇江后。渐渐发现韩侂胄的北伐准备不足。存在巨大的危机。当时辛弃疾还作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概。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抱负。可见。当时的辛弃疾似乎已经失去了韩侂胄的青睐。

同时。辛弃疾也大胆地写出了自己对于北伐的疑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儿子刘义隆年号。当年宋刘义隆仓促北伐。结果遭遇惨败。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借机南下。

开禧北伐最初。南宋军队势如破竹。消息传来。举国欢庆。陆游曾经有诗《观运粮图》。似乎写的就是当时的感受:

王师北伐如宣王。风驰电击复土疆。中军歌舞入洛阳。前军已渡河流黄。

马声萧萧阵堂堂。直跨井陉登太行。壼浆箪食满道傍。刍粟岂复烦车箱?

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

但历史正如辛弃疾的预料。惨剧再一次重演。

开禧北伐以南宋失败告终。韩侂宅被史弥远杀害作了投名状。嘉定元年(1208年)。 南宋与金国再次签署了屈辱的和议: 嘉定和议 。

结束语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去世。临终前大喊“杀贼!杀贼!”。三年后。陆游去世。临终前作《示儿》诗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在南宋文坛。有两个文人的生命追求颇为相同。他们便是辛弃疾和陆游。这是两个特殊的文人。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的诗词文章一度让颓靡哀惋的南宋文坛响起铿镪之声。但这又并非他们的终极理想:事实上。比之翰墨文章。他们更希望成为横刀立马的将军。血沃沙场的英雄。只是时代的阴霾太过沉重。没有给他们拔剑出鞘的机会。

和辛弃疾的“奉表南归”相比。陆游的入仕经历要更加曲折一些。这位在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临安“锁厅试”中一举夺魁的诗人。因为与当朝弄臣秦桧的孙子秦埙同年应试。秦桧为了让自己的孙子夺得头名。竟然卑劣地将陆游公然黜落。再加之“少年志欲扫胡尘”(《书叹》)的陆游矢志抗金。“喜论恢复”。更难以讨得秦桧这班主和派的喜欢。只有在秦桧死后。高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起用主战之士。陆游的入仕之路才出现转机。就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陆游被任命为福州宁德县主簿。虽说官职卑微。但毕竟有了为国效力的机会。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经人举荐。陆游被召回临安。很快便以自己的才名升任大理寺直兼宗正簿。而也就在他回到临安的这一年。宋金关系再次紧张起来。九月。金兵分三路南下。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直逼淮水。面对金兵咄咄逼人的气势。陆游积极请缨。主张北伐。然而。昏庸的高宗赵构不但没有理会陆游的满腔热忱。反而在同年十月将其罢官。尽管金兵这次的南下因为虞允文率兵坚决抵抗和金兵内讧而结束。但对于陆游来说。心头的郁闷却是可想而知的。

陆游再度被起用。是在孝宗即位之后。受到孝宗知遇之恩的陆游不遗余力地向这位新皇帝展示出自己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上书指出。当以全国十分之九兵力镇守江淮。扼守要害。按兵不动;同时。以少数精兵勇士轮番袭敌。待时机成熟。大军再迅速推进。他认为这样一来。“进有辟国拓土之功。退无劳师失备之患”。然而。南宋政权懦弱的政治基因注定要枉费陆游的良苦用心。当北伐的王师在符离一带遭受重创。孝宗刚刚树立起来的信心倾刻便荡然无存。“隆兴和议”的屈辱条件压过了陆游的慷慨陈辞。彼时。这位念念不忘北伐的臣子已经招致了孝宗的反感。不久。陆游便再度被罢官回乡。

在一片苟且求和之声中。陆游是孤独的。而在这种孤独的状态下。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便显得弥足珍贵。翻阅陆游的人生。我们可以发现。陆游与辛弃疾这两位令南宋词坛为之一振的文人。曾经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交往。然而。虽然交往不多。共同的政治理想。却让他们成为相互砥励的知音。庆元六年(1200年)六月。一直闲居江西的辛弃疾被朝廷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到任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门造访比自己大十五岁的陆游。很快二人便成为莫逆之交。后来辛弃疾被召至临安。准备北伐事宜。陆游为其写下了一首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送给他。瑟瑟风中。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目送着和自己同样有着英雄梦想的知音远去。心中涌动的仍旧是一份不熄的豪情。



其他观点:

辛弃疾和陆游。都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但是这两位都没怎么做过正儿八经的大官。按照现代人的说法。他们总是在基层打嘴炮。对于朝廷的决策。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这两位大诗人可以说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他们究竟有没有交集呢?你别说。还真有这么几次交集。不过也只是不得志的两个人。坐在一起互相调侃罢了。

陆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病卒于公元1210年。

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病卒于公元1207年。

总体来说。陆游比辛弃疾生得早。死得晚。可能是因为保养比较好的缘故。陆游比辛弃疾多活了18年的时间。

大家都是爱国诗人。大家都不得志。而且还出生于同一个时代。这要没点交集。说出去都没人信。

第一次交集。辛弃疾刚刚南归的时候。

陆游在位仕途奔波的时候。辛弃疾还在北方闹腾呢!所以这个时候两个人肯定是没有交集的。当时陆游饱读诗书。因此早早到临安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家里有关系就是不一样。压根不需要从基层考起。直奔进士就行了。可是陆游在考进士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关系背景更牛掰的人。那就是秦埙。

公元1153年。陆游科举考试高中第一。结果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在这次考试之中。秦桧发现自己的孙子居然在陆游之下。大为恼怒。打算收拾主考官。

由于宋朝扩招严重。所以考完进士还不能做官。必须要通过礼部考试才能成为宋朝官员。因此第二年陆游再次参加礼部考试的时候。就顺利地被秦桧给刷下来了。

而辛弃疾在公元1162年。才带着50多人闯入金国数万大军的大营。抓获叛徒张安国。南下跑到南宋。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陆游和辛弃疾才有可能有交集。

公元1162年。宋孝宗赵昚上台。陆游成为了枢密院编修官。是在临安本地办公的。这一年辛弃疾从北方南下。也到了临安。得到了宋孝宗的器重。

这期间陆游和辛弃疾。同朝为官。都写了大量立志北伐。整顿军纪的奏疏。因此不排除这两位曾经共同在临安城内把酒言欢。畅谈军事。可惜第二年陆游就被罢免为镇江府通判。远离政治中心了。

第二次交集。辛弃疾打算赞助陆游。

陆游是那种老实本分的读书人。所以他在官场不得志以后。在地方做小官。也没捞到什么油水。因此晚年的日子很不好过。

可是辛弃疾就不一样了。这哥们是行伍出身。在军中早就对官场的那一套了如指掌了。属于早熟型的。因此辛弃疾在地方做了一堆小官以后。把自己做成了一个大富翁。

他从北方南下的时候。可谓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是做了几十年官以后。辛弃疾有了自己的稼轩山庄。就连朱熹前来旅游的时候。都曾经感叹。从来没见过如此阔气的庄园。

因此在公元1203年。陆游在绍兴隐居的时候。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两个人终于有机会再次见面了。

63岁的辛弃疾。紧紧握着78岁的陆游的手。两双老眼垂泪相望。这一生都快过去了。可是他们俩的志向还没有得以实现。

辛弃疾好日子过惯了。他一看昔日老友这日子咋过这么惨呢?所以就主动提出要帮陆游改善生活。

陆游眉头一皱。似乎认为这还不是在用绍兴本地百姓的民脂民膏嘛!所以就想当然地拒绝了辛弃疾。

陆游对这件事。还有个小记载:辛幼安每欲爲筑舍。予辭之。遂止。

意思就是说。老辛够朋友。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忘记当初大家在一起吃酒吹牛的感情。多次想要给我盖房子。改善伙食。都被我拒绝了。

甚至为了这件事。陆游还写了一首诗《草堂》:

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漉残醅瓮葛巾湿。插遍野梅纱帽香。

风紧春寒那可敌。身闲昼漏不胜长。浩歌陌上君无怪。世谱推原自楚狂。

意思也就很明确了。我老陆家世世代代都住惯了草堂。像你老辛那种带湖山庄。我们家的人是住不惯的。感谢你的好意了。谁让咱家的祖宗是楚狂人呢?

其实这个时候的陆游。心里是有一点负气的。因为公元1202年。被罢官13年之久的陆游。曾经被宋宁宗喊回去编修国史。可是在编完国史以后。陆游依旧没有得到重用。而且还被强制性退休了。陆游表示很冤枉啊。自己才78岁。还年轻得很呐!

第三次交集:陆游鼓励辛弃疾北伐。

公元1204年。辛弃疾被调入朝中。他是主战派。入朝肯定标志着朝廷的风向变了。果然如此。因为宰相韩侂胄打算北伐了!

在临行前。陆游曾经写诗送别辛弃疾。鼓励他早日收复失地!就是这首《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南宗牧牛话。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忽然起冠东诸侯。黄旗皂纛从天下。圣朝仄席意未快。尺一东来烦促驾。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在公元1206年。宋宁宗终于下令北伐。81岁的陆游躲在草堂里看着报纸。一个劲儿地傻笑。认为收复国土有望了。再看看昔日好友辛弃疾。陆游却有些愁眉不展。

因为辛弃疾长期被摁在镇江府知府的任上。没有任何作为。原来韩侂胄。只是想把辛弃疾。当成一个标志而已。没打算真正重用他。

1年后。韩侂胄北伐不利。而史弥远发动政变灭了韩侂胄。再次和金国议和。再加上老友辛弃疾病重去世。陆游彻底陷入了绝望之中。

总结:两人在临终前。都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话语。

68岁的辛弃疾。始终都没有等到朝廷重用他的时候。他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在临走前。辛弃疾高呼了两声:杀贼!杀贼!

辛弃疾是行伍出身。临终遗言有些别致可以理解。至于陆游就温柔多了。他在85岁高龄时。由于对南宋命运的彻底绝望。最终病入膏肓。在临走前。他留下了自己的绝笔诗《示儿》。不禁让人泪目: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参考资料:《宋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58:37

    陆游,辛弃疾,临安,绍兴,南宋,公元,自己的,中原,管仲,元嘉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58:37

    没想到大家都对辛弃疾和陆游处于同时代,这两位大词人有交集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58:37

    问题:辛弃疾和陆游处于同时代。这两位大词人有交集吗?辛弃疾和陆游处于同时代。这两位大词人有交集吗?前言陆游(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