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题主问: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孤独的概念。孤独是指一个人的心里状态。思想感情的体现。而不是指一个人的置身处境状态。也就是一个人独处不一定孤独。与很多人在一起。心里不一定不孤独。李白一生无论是高朋满座。还是一人独处。李白都不孤独。他的内心情感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有对现实不满的怨恨。有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惆怅等等满腹心绪在诗中的展现。而唯独没有孤独的情绪体现在诗中。
从《独坐敬亭山》一诗中也丝毫看不到李白的孤独。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今许多人都说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孤独:一群鸟都高高的飞走了。\"尽\"一只鸟都不剩!就剩下一片孤云也悠闲的飘走了。李白一个人孤独的坐在敬亭山上。与山相看两不厌。看看吧李白多孤独啊!之所以能得出这个结论。仍然是把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即:独处还是与人共处;环境是鸟语花香。泉水淙淙。树深时见鹿。还是只有一座空山。并由此得出作者内心孤独。他不孤独能:独坐敬亭山吗?他不孤独鸟都飞走了。连一片云也不剩!
这是对该诗错误理解造成的。李白753年写的该诗。那时的李白。谪仙人可谓是如雷贯耳。744年。他赐金放还后。四处游历。他先后7次来到宣城。他的从弟、宣城长史李昭多次相邀。\"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寄从弟李昭》)。李白到宣城后。受到时任宣城太守宇文和当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欢迎。他经常与崔侍御、宇文太守、从弟李昭等人“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李白十分喜欢宣城的山水景色:“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不仅如此。李白还在敬亭山下安了家。“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李白生活的如此惬意。怎么可能会有“独坐敬亭山”的孤独?
哪。李白《独坐敬亭山》表达的啥意思?
该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指的是那些志不同。道不和的人都远走高飞了。连片孤云也留不下。正如。同年(753).李白在宣城谢朓楼饯别李云诗中所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赐金放还后离开了长安。也就离开了谄媚的小人。
该诗的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说明李白寄情与山水中。达到了天人合一。忘我的境地。这与他修道成仙有密切关系。
李白在诗自述:\"五岁通六甲\"。六甲是什么?是道教术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20岁的时候。“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44岁时。李白来到山东紫极宫。尊师高如贵。接受道箓。正式成为一名道士。李白的好友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和玉真公主等。都是知名道士。
道教的核心理念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教主张:乐天安命。皈依自然的“出世”之举。
入世则庙堂朝廷。出世则山林泉石。
因此。许多修道之人多是隐居于山水之间。李白也不例外。他作为一个道士隐居敬亭山就再正常不过。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合二为一。正是李白修道的结果。该诗丝毫看不到李白有什么孤独。更何况。李白一生都是浪漫豁达大度之人!
其他观点:
李白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全诗如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们看众鸟高飞孤云独去。别无可依只有敬亭山可以对视为友。这是多么孤独寂寞的表达啊。
李白独坐散亭山诗意
彼时李白饱尝了人情冷暖。经历过了世态炎凉。正式结束了短暂的御用文人生涯。他孤独无助。他怀才不遇。他本心上根本做不到陶渊明。他一识韩荆州无非想封万户侯。他不是彻底的隐士人物。尽管他信奉道家思想。无奈他自尊心太强。他放不下他那棵文人清高傲慢之心。做不到低三下四委曲求全。通俗点说他不会来事。不知道如何混迹官场。而他又非常渴望当官。于是痛苦因此而生。
李白诗意
于是不得不寄托山水之中。似乎遗世独立天子呼来不上船。问题是天子始终不曾来呼。如果天子派人把李白请回去。李白所有的伤心惆怅孤独寂寞就会一扫而光。山水再好他也没有兴趣了。
李白诗意
陶渊明的幸福是能做到随心所欲。李白的痛苦是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为所欲为。喜欢热闹偏偏只能寂寞。陶渊明是真爱山水田园。与山水合二为一。李白是迫不得已寄托山水。与山水貌合神离。李白在这首《独坐敬亭山》里表达的孤独不是一千年也是九百九十九年。
其他观点:
公元753年。李白已进入暮年。他漫游华夏。热切用世的心。渐渐平息。开始将目光转向道教。希望能够运用道家的思想来抚慰自己心灵上的创伤。这时。他生活在安徽的宣城。在谢脁经常去的敬亭山上驻足观赏。并留下了简短明快的《独坐敬亭山》。原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
有人用“孤行千古”来评价这首诗。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尽的孤独?下面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前两句蕴含诗人不尽的孤独。
前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寄寓深情。诗人寄情于鸟。鸟却纷纷高飞远去。如世俗之人一样。看你没有地位。就纷纷离去。看你有了权势。就蜂拥而至。这就是人情。诗人又寄情于云。然而悠然的孤云。也独自愈飘愈远。暗示了诗人独坐的时间之长。一个“尽”字。一个“闲”字。刻画了诗人不尽的孤独之情。
诗人本来打算靠朋友推荐。以实现自己经济天下的政治抱负。谁知朋友却诋毁自己志大才疏。唐玄宗遂打消了让他做中书舍人的念头。后来因恃才放旷。被赐金还山。
后两句包含了诗人自我排遣的闲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众鸟。孤云弃我而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葱郁。深厚的敬亭山默然地陪伴着我。它仿佛了解我内心的苦闷。象老朋友一样凝视着我。给人以抚慰。
虽然只短短两句。亦有波折。“只有”表明能与自己晤对的仅有敬亭山而已。仍然显得孤寂。但“不厌”。又透出自己的闲适与满足之情。
或许。诗人已忘了自己。与陶渊明的“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诗人已和敬亭山融为一体。物我为一。才是道家认为的至高境界。才是闲适的至高境界。
可见。这首诗蕴含了千年的孤独。也表达了自我排遣的闲适之心。(我是江湖夜雨。读书偶有心得。遂写下聊以自娱。期待着得到各位指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090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白,敬亭,孤独,宣城,独坐,诗人,山水,道教,两句,闲适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题主问: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孤独的概念。孤独是指一个人的心里状态。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