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如果孩子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没有了兴趣。孩子也会对“数学”没有半点要学的兴趣。希望孩子喜欢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家长不妨试一试以下这些做法:
一、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让孩子容易熟记的知识。
5岁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就是中班的年龄。中班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事实是课记5以内的数。如果家长在家时间充裕。孩子对数学也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渗透5以内数的计算。
游戏规则:游戏者(计算3的加减。就是3个人围圈)围绕凳子转圈。用拍掌数数助兴。裁判声停。游戏者立即抢位子坐下。没抢到位置者淘汰。进入下一轮游戏。凳子依次减少。最后一人胜出。
“3个人抢凳子。有2个抢到凳子。还剩下几个没有抢到凳子?”
3—2=1
“3个人抢凳子。有1个抢到凳子。还剩下几个没有抢到凳子?”
3—1=2
10以内数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计算。不过。5岁的孩子就是5以内数的计算更适合。
二、把数学知识用生活常见的知识渗透。
数学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我们要把无味的知识变成有味的兴趣投入。大人就要多想办法。
分碗筷的时候。家里有5个人。妈妈先拿了3个碗。爸爸可以让孩子去拿碗。问孩子再拿几个才够?
吃水果的时候。孩子吃了1个苹果、爸爸吃了2个。妈妈可以问孩子。你们两个一共吃了几个苹果?
袋里有5个苹果。妈妈洗了4个。爸爸可以问孩子。袋子还剩多少个?
小区大门那有2棵铁树。再继续走到我们家。中间有3棵。一共有几棵铁树?
……
三、以操作性材料来巩固学习。
大人除了口头上教。也不要忘了让孩子操作。所以。家长在家里也应该准备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凡是可以操作的材料都可以。
每个家庭里应该都有积木。有些积木形状不一样。有些积木颜色不一样。这样更方便孩子操作。
比如。这一堆积木有5个。我拿了3个。还剩下几个?
3个黄色的积木。加上2个绿色的积木。一共有几个积木?
我需要5个绿色的积木。刚才已经拿了4个。宝贝。再帮忙拿几个才够?
……
四、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探索数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可以运用。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一途径。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数学方面的简单知识。并懂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引起兴趣。
温馨提示
●无论采取哪一种做法。家长应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并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知识教学。不应跨越性教学。 ●如果孩子在操作中失败。大人要及时、专门对该幼儿进行引导。积极表扬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地进行下一步。直到正确完成。
切记不要声色严厉的批评。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条件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其他观点:
题主也太心急了吧。五岁的孩子还在上中班。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玩。通过玩。孩子能够体会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的乐趣。能够学到和人相处的方式。能够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小手去发现和感知这个世界。我觉得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比如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都是同龄的男孩和女孩相比较。男孩比较爱动、调皮、思维活跃、但是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不强。女孩爱静。稳重。理解能力枪。但是思维逻辑方面较弱。所以在低年级的时候。女孩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到了三四年级以后。这种情况就开始转变。男孩的成绩开始上升。
所以对于题主来说。孩子的算数学的不好。或者做不出来。是很正常的。
如果家长想要锻炼孩子算数方面的能力。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对孩子加以引导和刺激。激发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
想让孩子会做算术。算简单的加减法。那么孩子首先要对数字有个概念。知道数字代表什么意思。比如1代表1个苹果。10代表10个苹果。孩子能够流利的从1开始数数。
同时可以给孩子讲怎么两个两个的数数。比如2、4、6、8、10……1、3、5、7、9……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数。可以让孩子采取机械记忆法。因为小孩子的记忆力是非凡的。
其次利用日常物品教孩子简单算术。
孩子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更能让孩子的知识形象话。孩子也更容易理解。
比如:1+1=2 1个加1个就有了两个。
5-3=2 5只飞走了3只。还剩下2只。
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孩子接触简单的加减法。
孩子学习任何东西都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要以鼓励为主。
当孩子对某一些数字不太确定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引导性的提示一下。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们家长不要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而自己的孩子却什么都不会。该怎么办啊?
其实可能别人家孩子在小时候花两三年学会的东西。等自己的孩子大一些了。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呢。
其他观点:
谢邀。五岁的孩子。能识数就行了。教什么算术啊。
孩子学不会说明家长太心急了。本来就没有该会的年龄。就比如你明明能吃一碗饭。非得让你吃三碗饭。能吃得下去么。
五岁的孩子在数学上能数到20。能认识数字就是正常的。好一点的理解加减的意思就可以了。最多会十以内的加减法就是比较突出的了。不要去教孩子50以内的加减法什么的。有时候孩子即便是学会了。也不理解。
我儿子上一年级。现在才学十以内的加减法。翻看一年级的课本会发现。现在的教学方法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现在更注重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什么十以内的加减法要教一个学期。不就是那几个简单的算式吗。实际上教会孩子1+1=2很容易。但教会孩子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应用。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教孩子总是习惯去看结果。教了孩子学不会。但孩子为什么学不会?学不会是因为孩子不理解。不理解是因为没有前期简单知识的铺垫。孩子的认知能力达不到。
所以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很重要。我们都希望孩子是天才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但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不是按步就班成长的。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教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我们家长的职责。
比如学算术。我们可能让孩子数一数某一个物品。家里几口人。吃饭要用几个碗几双筷子。包括一双是什么意思等等。积累够了。孩子的理解力增强了。再去学的时候也就轻松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需要抢跑。也不要急躁。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呵护孩子可以按正常的速度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108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几个,积木,家长,加减法,凳子,数学,让孩子,知识,兴趣
没想到大家都对五岁小孩教他算术,他怎么学也学不会,我该怎么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如果孩子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没有了兴趣。孩子也会对“数学”没有半点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