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任用了哪些六国人才?
原创

秦国任用了哪些六国人才?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秦国能统一六国。离开不从六国输入的杰出人才。接下来根据他们的功绩排名(由小到大)来依次介绍。

1、公孙衍

国籍:魏国

爵位:大良造

入秦原因:18岁到秦国参军(估计是看上了秦国以军功封爵)

辅佐君主:秦惠文王

功绩:因为军功做到了最高爵位大良造。率军夺回了河西之地。打开了秦国东出的大门

结局:本以为唾手可得的相邦之位被秦惠文王给了张仪。由此心生不满出走魏国。合纵诸国攻秦。被张仪“连横”破解。

2、吕不韦

国籍:卫国

爵位:文信侯

入秦原因:看中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异人。帮助他成为秦国太子。跟随其入秦

辅佐君主:秦庄襄王、秦始皇

功绩:独具慧眼帮助嬴异人上位。保护嬴异人逃离赵国。这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帮助少年登基的嬴政稳固王位;率军攻灭东周国。周王室绝祀

结局:牵扯嫪毐叛乱。被嬴政罢职遣回封地;回到封地后东方六国趋之若鹜。纷纷邀请吕不韦来做官。嬴政怕吕不韦未来威胁秦国。下令将其全家发配至蜀地。吕不韦惧怕服毒自杀。

3、魏冉

国籍:楚国

爵位:穰侯

入秦原因:芈八子同母异父弟。随芈八子入秦

辅佐君主:秦昭襄王

功绩:拥立秦昭襄王。秦武王意外去世后。诸兄争位。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在赵国和魏冉的支持下回国继位;平定嬴壮谋反。稳固了嬴稷的王位;举荐白起。让秦国拥有了最令人胆寒的尖刀;多次率军攻打魏国。占据魏国河东、河内大片领土

结局:范雎入秦后与秦昭襄王说魏冉权力过大影响了王权。并且批评其越过魏国、韩国去攻打齐国仅仅是为了自己谋私利。因此被秦昭襄王免职。遣回封地。

4、张仪

国籍:魏国

爵位:武信君

入秦原因:游说诸国不受重用。在楚国被污蔑偷了楚国相邦的玉璧。受到侮辱后入秦

辅佐君主:秦惠文王

功绩:以“连横”破“合纵”。瓦解东方诸国合纵攻秦之势。为秦国崛起获得稳定的“国际环境”;支持秦惠文王称王。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称王的。这也标志着秦国正式成为列强;张仪欺楚粉碎了最强大的齐楚联盟。削弱了强大的楚国。为秦国东出扫清障碍

结局:秦武王继位后。不喜欢张仪的外交风格。更喜欢直接刀兵相见。不受重视的张仪主动辞职回到魏国。

5、李斯

国籍:楚国

爵位:无

入秦原因:师从荀子。学业有成之后评估诸国情况。觉得秦国最有前途

辅佐君主:秦始皇

功绩: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议实行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就这三项便可让其功绩位居前三。如果对中华民族来说。功绩可位居第一)

结局:秦始皇驾崩后。联合赵高发动沙丘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登基。后被赵高污蔑谋反。夷灭三族。

6、范雎

国籍:魏国

爵位:应侯

入秦原因:本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被污蔑通敌(齐国)。遭到魏国相邦魏齐毒打。以为他死了便将其扔到粪坑。爬出粪坑后范雎隐姓埋名入秦

辅佐君主:秦昭襄王

功绩:提出“远交近攻”。改变了秦国原来盲目的对外战争。专门盯着接壤的三晋和楚国狠揍。获得了巨大的土地利益;帮助秦昭襄王驱逐魏冉、芈戎等外戚权贵。实现真正掌权;使用反间计让赵国用赵括替换了廉颇。助力长平之战

结局:白起拒绝领兵攻打赵国。秦昭襄王不喜。范雎在旁说白起对秦昭襄王不满。秦昭襄王因此赐死白起;后来在一次谈话中。秦昭襄王提到秦国再也没有像白起一样厉害的大将了。范雎认为这是秦昭襄王在怪罪他。便主动辞职回封地去了。

7、商鞅

国籍:卫国

爵位:大良造。商君

入秦原因:本是魏国相国公孙痤府上当属官。公孙痤死后得不到魏王重用。恰好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入秦

辅佐君主:秦孝公

功绩: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根源。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从破旧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新兴强国。后继之君依然坚持商君之法。最终秦国得以统一六国

结局:商鞅变法触动了太多守旧贵族的利益。若没有秦孝公罩着他们早就把商鞅撕成碎片了;秦孝公死后。宗室便诬告商鞅谋反。而继位的秦惠文王也与商鞅有过节。下令逮捕商鞅。五马分尸。古来变法者的下场都比较凄惨。但是他的功绩却随着大秦统一六国而光芒万丈。

8、总结

秦国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背着“偷窃”罪名的张仪。还是身有残疾的范雎。亦或是商人吕不韦。都能在体现出价值后得到重用。这是秦国能持续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观六国。朝堂之上相邦等职位都是宗室贵族担当。齐有孟尝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他们都豢养数千食客。却留不住一个大才。可悲可叹。

其他观点:

秦国能奋六世余烈而统一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其它各国的人才。而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以下几人:

第一位:商鞅。又名卫鞅。

商鞅是卫国人。起初在魏国做魏相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在临死前本来想要向魏惠王举荐商鞅接任相国之职。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没有接受公叔痤的建议而任用商鞅。于是商鞅便跑到秦国去效力。商鞅向秦孝公推销霸道而被任用。在商鞅的一系列变法下。秦国逐渐由穷弱走向富强并一举收复了河西地区。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位: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因在魏国不受待见而跑到楚国做了楚相的门客。然而张仪在楚国也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当作窃玉贼逐出了楚国。后来张仪在好友苏秦的帮助下来到秦国。因向秦惠文王提出连横之术而被任用。在张仪的努力下。六国合纵攻秦之策宣告破产。并将楚国的门户打开。为秦国的东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位:范睢。

范睢也是魏国人。原先是魏相的门客。后因为欲改换门庭之事被魏相发现而差点身死。在一番死里逃生之后。范睢来到了秦国。因向秦昭王提出除三贵和远交近攻的策略被提拔为秦相。为秦国吞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位:吕不韦。

吕不韦是卫国人。从事商业。家财万贯。因见在赵国作人质的赢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奇货可居。所以吕不韦帮助其登上秦国的王位。赢异人因感恩而将吕不韦封为秦相。在吕不韦的帮助下。秦国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次六国合纵。并灭亡了东周。稳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政治形势。

第五位: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因在楚国不受重用且领悟了老鼠哲学而跑到秦国施展抱负。李斯来到楚国后。向秦王赢政提出离间六国的计策而受到重用。后来又向秦王赢政上奏了一封《谏逐客书》。被秦王赢政任命为廷尉。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绝佳可靠的战略方案和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六位:蒙骜。

蒙骜。齐国人。秦昭王时期从齐国投奔到秦国。在秦军中屡立战功。为秦国攻取了三晋大片土地。是继白起之后秦国又一虎将。其子蒙武和孙蒙恬相继为秦将。祖孙三代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七位:郑国。

郑国是韩国人。韩国因惧怕被秦国吞并。于是派出郑国作为间谍入秦。郑国入秦之后。向秦王赢政建议大修水渠用于灌溉农田。其本意是消耗秦国国力。然而不久便被识破。为了保命。郑国据理力争。认为修建水渠对秦国的农业有利。于是秦王赢政保留了郑国。并继续让他兴修秦国的水利。这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他观点:

秦国何止任用了六国的人才。天下只要有才能的人。秦国都能以兼容并包的精神给予重用。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在秦国宗室大臣的劝谏下。要把秦国以外的人士都驱逐出去。秦国丞相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李斯就写了一篇《谏逐客书》献给秦王。述说各国的人才帮助秦国强大的经过。最终嬴政取消了这个命令。

我们就按照《谏逐客书》里面的内容依次介绍从各国来投奔秦国的贤士。

一、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从四面八方得到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称霸西方。

秦国地处陕西。西面面临西戎许多部落的威胁。开始时并不强大。秦穆公作为一个十分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君主。想尽办法得到许多人才。才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可以说。秦国的强大是从秦穆公开始的。

由余本来是晋国人。流浪在戎地。戎王派他到秦国考察。秦穆公任用他为谋臣。灭掉了十二个戎国。

(五羊大夫百里奚)

蹇叔是百里奚的好朋友。百里奚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秦穆公礼聘蹇叔为上大夫。蹇叔的眼光超前。秦穆公要去灭亡郑国。蹇叔成功地预见到。晋国会在崤这个地方设伏。

丕豹原本是晋国臣子。逃到了秦国。秦穆公任用他为将领攻打晋国。俘获的晋国的公子夷吾。得到了黄河以西的八座晋国城池。

公孙支从晋国来到秦国后。也被秦穆公重用为谋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谏逐客书》

秦穆公征服西戎各部后。周襄王派召公送金鼓祝贺。命他担任西方诸侯的霸主。

二、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保证了秦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秦孝公在东面的魏国强大起来后。面临很大的危机。于是任用从卫国来的商鞅实行变法。

商鞅移风易俗。改革军功制度。鼓励发展经济。国家因此富强起来。占领了魏国的西河之地。打败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迫使魏惠王迁都大梁。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

三、秦惠文王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六国的合纵之策。各个击破。保存了秦国

秦国强大起来后。六国开始恐慌。在苏秦的策划下。六国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对付秦国都不可能胜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秦国。保存自己。

六国合纵。联合起来后。力量大涨。秦国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惠文王任用了张仪为相。恐吓六国。劝说他们和秦国分别结盟。接受秦国的保护。破坏了合纵策略。使秦国可以对六国各个击破。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魏国把上郡十五个县的土地献给秦国来求和;秦国打败楚军。斩首8万。取得了楚汉中土地6百里。

四、秦昭王任用范睢为相。解除了秦国权力被外戚权贵掌控的局面。强固了王室。范睢还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逐步征服邻国

秦昭王登基后。魏国的大权掌控在宣太后(就是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手里近三十年。秦昭王几乎等同于傀儡。

范睢帮助秦昭王从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的手里夺回了权势。结束了权贵私人垄断秦国政权的现象。

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使秦国避免了和东方大国齐国的硬刚局面。先从附近的魏国、韩国、楚国入手。获取了大量的好处。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谏逐客书》

就像李斯所说。秦穆公、秦孝公、惠文王、秦昭王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客卿的力量。

五、李斯本人也是个大刀阔斧进行除旧布新的政治家

秦王嬴政正是在李斯的帮助下。才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一方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政权。

从秦国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强盛。都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大开方便之门。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强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国家。正是因为他重用来自各国的人才。才最终统一了天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08

    秦国,魏国,楚国,六国,秦王,晋国,商鞅,功绩,公孙,爵位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08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国任用了哪些六国人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08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秦国能统一六国。离开不从六国输入的杰出人才。接下来根据他们的功绩排名(由小到大)来依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