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在干嘛?
原创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在干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开始着手灭六国。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9年时间。做成这么一件大事。实在是令人惊叹。

不过更让人惊叹的还在后面。刘邦集团。从起兵到一统天下。只花了8年时间。也就是说富n代秦始皇。居然还比不过一个泥腿子刘邦。凭什么?说好的三代人的努力。不会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的呢?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在一统六国的时候。刘邦项羽这帮人在干嘛呢?他们如果早点出来抵抗秦始皇。是否就不会出现六国被灭的情况?

一、刘邦集团的三杰各有不同的际遇。

刘邦集团里。最著名的三个人就是韩信、萧何与张良了。他们被称之为汉初三杰。那么这三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都在干些什么呢?

1、韩信是贵族后裔。

公元230年。秦始皇开始了灭国大战。韩信在前一年出生。所以说这个时候你让韩信干点什么。他还真的干不了。

公元221年。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六国的重任。这个时候韩信刚刚才11岁。11岁的孩子能干啥呢?韩信又不是甘罗12岁能成为上卿。毕竟他没有那么高的平台。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呢?关于韩信的身世问题。其实历代史学家都做过考证。甚至连韩信的老爹是谁都搞不清楚。

关键是韩信功成名就以后。也不把自己老爹的牌位啥的显摆出来。结果导致了我们后人完全不知道韩信的来历。

不过从韩信的一些做派。我们可以看得出。韩信绝对是贵族出身。首先韩信整天背着一把剑。那个年代带剑可不是为了防身。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其次韩信葬母的时候。居然还知道挑一个风水很好的高地。这种事情。一般老百姓怎么办得到呢?

再者韩信自幼饱读兵书。这哥们似乎就是为了战争而出生的。请问普通老百姓家里。怎么给韩信饱读兵书的机会呢?有时间不到田里干活。想啥呢?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韩信估摸着是贵族后裔。而且他虽然是淮阴人。可是不排除他们家是从外地逃荒过来的。

而当时秦始皇雷厉风行第一个灭掉的就是韩国。韩信的父亲。从韩国带着怀孕的妻子逃荒到了淮阴不是没有可能。至于不知道父名。一来韩信父亲早逝。二来是为了保住韩信的小命。毕竟秦始皇治理之下。天下归于一统。没必要惹麻烦。

2、张良是韩国正儿八经的贵族。

韩信只是疑似贵族后裔。但是张良可就不同了。他的爷爷张开地是韩国三朝宰相。他的父亲张平也是韩国两朝宰相。这宰相到了老张家手里。居然成了世袭制的了。

到了张良这一代。本来也是有机会继承父业。成为下一任韩国宰相的。可是没想到这个时候秦始皇打来了。

别说宰相了。张良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因为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亡韩国。年轻的张良就这么失去了母国。从官三代成了穷一代。自此过上了流浪汉的生活。

这哥们就很有志向了。他散尽家财。只为了找秦始皇报仇。他找来了一个大力士。打造了一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这玩意儿要砸人身上。那这个人可是真的要报销了。

公元前218年 。一统六国3年以后。嘚瑟的秦始皇开始东巡。也就是出去旅游。看看朕自己打下来的江山。

没想到张良找到了秦始皇东巡的路线。于是让大力士带着120斤的大铁锤去偷袭秦始皇。结果显然失败了。秦始皇很生气。后果居然是不了了之了。

此时距离韩国灭亡已经12年之久。又过了些年。张良才出来帮助刘邦平定天下。所以说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张良在努力计划刺杀秦始皇。

3、萧何那时候在刻苦学习。

萧何跟这帮人不同。他是个非常普通平凡的人。一没有张良那种国仇家恨。二没有韩信那种远大志向。早年的萧何就想要好好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学识。将来能做个小官。

所以后来萧何如愿成为了沛县的功曹。算不上是官。只能算是一个吏。对张良和韩信来说。这种小吏他们是不屑去做的。但是对萧何来说他已经很满意了。

萧何跟秦始皇、刘邦是一个年代的人。他比秦始皇小了2岁。比刘邦大了1岁。当秦始皇一统江山的时候。萧何在刻苦学习。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没想到后来被刘邦这家伙给拉入了伙。最终成为了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这是萧何当年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二、项羽集团那帮人又在干嘛?

1、项羽本人。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在楚国。两年以后。秦始皇灭亡韩国。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灭亡楚国。11岁的项羽。不仅失去了母国。而且连爷爷项燕也战死沙场。

项羽这个时候跟随自己的叔叔项梁逃到了会稽郡。也就是浙江一带。当秦始皇东巡的车驾到了浙江的时候。项羽并没有像张良那样为了国仇家恨找秦始皇报仇。而是来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由此可见。小时候的项羽就是充满了雄心壮志。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项羽一边逃难。一边努力练习武功。他不肯读书。结果长大吃了少读书的亏。

张良、陈平这些人。仗着自己读书多。整天出馊主意整项羽。刘邦站在旁边嗑瓜子。跟个没事儿人一样。他不读书。可他会用读书人。最后项羽被刘邦这个也不读书的人给击败了。

2、范增。

范增是项羽集团非常重要的核心人物。他比萧何大20岁。比刘邦大21岁。比秦始皇还大18岁。这是一个真正从战国时代走过来的人。

不过范增是安徽桐城人。那个时候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在公元前222年楚国灭亡的时候。范增已经56岁了。

面对国仇家恨。范增似乎显得很冷静。因为这位老兄甚至在楚国朝廷都没有说话的权力。这哥们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一直到项梁起兵以后。年届七旬的范增。这才跑来。说要把自己毕生所学。献给反秦斗争的事业。由此可见。范增这70年。一直在好好学习。一不小心没刹住车。就这么学了70年。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观点: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公元前230年。嬴政开始统一六国。此时他刚满30岁。花了10年时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那么在十多年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此时正在干嘛呢?

1、西楚集团

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出生于公元前232年。也就是说嬴政灭韩国的时候。项羽刚刚2岁。还是个娃娃。而公元前225年。嬴政派遣王翦率领60万大军灭楚的时候。项羽8岁。他的爷爷项燕兵败后自杀。项羽小小年纪就要经受国破家亡的悲剧。

范增是项羽集团的主要谋士。出生于公元前277年。楚国人。嬴政灭楚的时候。他已经53岁。也许是亲眼看到了楚国灭亡的惨剧。因此他立志反秦。项梁等人起义时。虽然他已经七十多岁。仍然赶去投奔。成为起义军智囊。

2、刘邦集团

沛县原属于宋国。后来魏楚齐三国瓜分了宋国。沛县被划给了齐国。五国攻齐时。齐国连丢72城。魏国占领了部分土地。沛县便在其中。到了战国后期。魏国衰弱。楚国强大。沛县便成了楚国的领土。

刘邦于公元前256年出生。只比嬴政小3岁。他的爷爷曾经在魏国做大夫。他父亲也被魏王任命为丰县县令。后来因为战乱举家搬迁至沛县。成为了楚国人。楚国灭亡时刘邦35岁。史书中关于刘邦年轻时的记载并不多。只是他曾经想投奔信陵君。然而还到大梁。信陵君便已经去世了。后来做了信陵君门客张耳的门客。魏国灭亡后。张耳遣散门客逃亡。刘邦回到了沛县。从他回到沛县。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内没有相关记载。不过从别人对他评价来看。应该是在游手好闲。混成了沛县的“风云人物”。后来做了秦朝的泗水亭长。

萧何于公元前257年出生。比刘邦大一岁。丰县人。年轻时做了沛县的主吏掾。就是负责县衙小吏的考核工作。其他记载并不多。如果没有刘邦。萧何大概率还是会在沛县干下去。估计能做到县令甚至是郡守。

张良出生年月没有准确记载。但他的出身是最高贵的。是标准的韩国贵族。先辈出任五代韩王的相邦。堪称宰相世家。然而韩国是六国之中最弱之国。又与秦国直接接壤。国土已经被秦国蚕食大半。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已经是无力回天。韩国灭亡后。张良一直想着复国。他曾雇佣杀手在秦始皇出巡的道路上埋伏。想用巨石砸死秦始皇。可惜误中副车。自此逃亡天下。

韩信于公元前231年出生。楚国人。嬴政统一六国的时候韩信还在穿开裆裤玩泥巴呢。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韩信先投项羽未得重用后投奔刘邦。终于成就“兵仙”之名。

总结

英雄造时势。更是时势造英雄。

若无嬴政统一六国。那么项羽应该会继承其祖父项燕位置。成为楚国大将。抵抗秦国入侵;而张良也会成为韩国的相邦。凭借他的智慧。或许会改善韩国的境遇。但是也无法彻底改变韩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若无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会继续做他的泗水亭长。萧何会凭借其能力。一步步往上爬。县令、郡守都有可能。但肯定不可能像大汉相国那样荣耀。韩信还是会绽放光芒。但是没有天下大势做他的舞台。他无法施展出“兵仙”的旷世才华。

其他观点:

公元前238年。因丞相吕不韦牵涉“嫪毐之乱”而被罢相。秦王嬴政开始亲政。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掌权后。重用尉缭和李斯。而两人又都认为统一六国的时机已经到来。只不过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担心六国“合纵”;二是秦国兵强将勇却无整体战略的操控者。

针对第一个问题。尉缭和李斯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同时。又提出了“用金玉收买、贿赂各国重臣。以离间六国君臣”的政治策略。

较为有名的就是李斯派人贿赂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让其散布李牧、司马尚谋反的流言。致使赵王冤杀了支撑赵国危局的唯一良将李牧。最终。造成“李牧死。赵国亡”。

针对第二问题。尉缭明确了两点战争主张。一是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正义战争;二是“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同时。尉缭还指出“没有良好的政治。就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军事又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好手段”。

此外。尉缭又明确了“道胜、威胜、力胜”的取胜策略和“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的将帅慎选用人原则。以及在治军、战术、经济战争、攻(守)城要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详细理论。例如:秦陵兵马俑坑中的阵形。就是当时尉缭提出的最新的列阵方法

于是。秦王委任尉缭为国尉。主管秦国军政。并制订统一六国的详细军事策略。同时。委任李斯为客卿。负责用金玉收买、贿赂各国重臣。以离间各国君臣关系。

公元前236年。随着赵、燕两国发生战争。秦国正式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当时。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率兵夹击赵国。并先后攻取赵国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邑。以及漳水流域。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并灭亡韩国。达成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第一步预期目标。

到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从筹划统一六国。到统一六国。历时16年。从而。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由此开启。秦王嬴政则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这16年期间。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都在干嘛呢?

西汉建国后。刘邦曾问君臣:“吾何以得天下?”

群臣皆不知如何回答。

刘邦则说:“我能得天下。利益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借给军粮的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引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因此。张良、萧何和韩信便有了“汉初三杰”之称。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他们又在干嘛呢?

张良。谋划报仇

根据《史记·留侯世家》:张良的祖父曾连任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又继任韩国两朝宰相。在韩国灭亡时。家中还有三百的奴仆。

可见。张良家世之显赫。却因秦国之故。突然跌落“凡尘”。心中岂能不恨。因此。张良一直都对亡韩的秦国怀有极深的仇恨。并散尽家资。时刻想着“反秦”报仇。

又根据《汉书》记载。“良父卒。良年少”和古人以未“三十而立”为年少来看。若至少以张良父亲死年出生来推算。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张良的年龄应在20至30岁左右。

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年少之人“快意恩仇”的年龄。所以。后来才有了张良找来一个大力士。以120斤大铁锤袭击秦始皇东巡车驾的一幕。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

萧何。待业青年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萧何年龄在20至36岁。

虽然。萧何平时勤学上进。思维机敏。并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但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才当了个沛县主吏掾(主管人事调动)的小官员来看。加之身处七国乱世。在此前很可能只是个赋闲在家的待业青年。

只是不知。他当上主吏掾之前就已结识了刘邦、樊哙、曹参、夏侯婴以及周勃等人。还是在任上才结识的。

韩信:以蹭饭活命为主

在秦始皇拉开统一六国序幕时。韩信还未出生。统一六国时才只有10岁。当时。他因家庭贫困。经常依靠别人的施舍糊口度日。

就连“漂母饭信”和“胯下之辱”的事件。也是之后的才发生。

项羽:读书、学剑和兵法

项羽小韩信1岁。当时应该正由叔父项梁教其读书。但没学多久。便不想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又没学多久。他又不想学了。说想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又教其兵法。

相比之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张良活得最有目标。萧何活得最茫然。韩信活得最困苦。项羽活得最充实。

图片来源网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29

    项羽,始皇,刘邦,韩信,楚国,沛县,六国,韩国,公元前,秦国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29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在干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7:29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开始着手灭六国。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9年时间。做成这么一件大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