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如果要说历史中有什么著名兵变的话。我很快想到了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西安事变。在这一场爆发于西安的兵变中。张杨两位军阀联手扣押住了蒋介石这位民国最为风云的人物。然后逼迫他提前开启了抗战的焰火。
西安事变的爆发大家都很了解。它是在1936年、抗战爆发前的一年爆发的。而在这一场轰动全国的事变爆发前。西安的局势主要是这样的:
让他和陕西的当地军阀、人称小西北王的杨虎城联手展开了他所计划的安内战争。
张少帅和杨虎城的军队实力对比
虽说杨虎城和张少帅一样都被我们称之为军阀。但是他们的实力差距却还是很悬殊的。
张少帅在他人生最为巅峰的时候。他曾经是和蒋介石划分南北而称霸北方的大军阀。麾下士兵在他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0万人的数量。
而我们所说的小西北王杨虎城就没有张少帅那么庞大的军队规模了。
最开始的时候。杨虎城只是西北王冯玉祥手下的一名将领。
在上个世纪30年代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爆发中原大战的时候。杨虎城和后来的山东军阀韩复榘以及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等后来的西北军阀一同选择了向蒋介石效忠、反叛了冯玉祥。
最终在蒋介石击倒了他们的老上司冯玉祥之后。他们也获得了蒋介石允诺给他们的地盘以及地位。
后来韩复榘被蒋介石分封到了山东、成为了实力雄厚的山东军阀。
而杨虎城在那个时候从蒋介石手中接过了陕西的地盘。最终成为了陕西的军阀。
想必从以上这个介绍。大家就可以看出杨虎城和张少帅之间的差距。
原本的张学良是丝毫不弱于冯玉祥的。而杨虎城原本只是冯玉祥手下的一名将领。这其中的差别自是不用详细说明的。
在这两大军阀合兵的时候。张少帅手下有十几、二十万人马。而杨虎城手下的人马大概在六万人左右。兵变的即刻爆发
因为他们二人一直觉得蒋介石给他们安排的这个任务是旨在消耗他们力量的原因。所以他们对蒋介石给他们委任的任务是非常排斥的。
在他们本身的不愿意之下。他们对蒋介石安排给他们的任务就自然极力推诿了起来。
时间来到了1936年12月份。张少帅在杨虎城的说服下。初步和杨虎城达成了反蒋的决定。
然后在爆发了各种冲突之后。他们在12月份12号凌晨的时候。调动着自己的人马把包括蒋介石、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国民政府军方大佬在内的人物给扣押了起来。
这就是近代史中著名的兵变西安事变。在张杨二人扣押了蒋介石之后。国民政府方面的态度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兵变最后的发展结局
当时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以及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在内的人都极力地主张要用和平的方法来和张杨二人谈判。
不过后来的事态发展并没有让何应钦得逞。在各方阵营的协调下。蒋介石被张杨二人放了回去。
而在此过程后。张少帅乖乖地和蒋介石坐飞机走了。然后就在接下来的很多年时间里被蒋介石幽禁了起来。
而杨虎城在被蒋介石送出国回国后。也被蒋介石的人抓到关押了起来。最终在被关押到49年的时候。被蒋介石派人处死在了重庆。
所以说这就是近代史中著名的兵变西安事变。虽然张扬两位军阀最终的结局都比较凄惨。但是这次兵变所带来的意义却也是非常积极的。
其他观点:
毛主席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老蒋接到济南失守的电报后。打死都不相信。直到亲自乘飞机到济南上空观察后。才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济南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民国时期又是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汇处。及华北、华东的连接处。所以济南的得失。对国共双方意义都非常重大。
当华东解放军准备发动济南战役时。老蒋急调3个兵团救援。同时准备将战斗力较强的74整编师空投济南城。
负责攻城的解放军兵力有14万人。而守城的王耀武部有近11万人。济南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对我军来说。攻城的任务非常艰巨。
其次。要能迟缓徐州的3个兵团援敌。当时负责阻援的华野兵力并不充分。所以济南城能坚守的时间。对双方来说至关重要。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敌我双方在外围据点争夺很激烈。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就在这时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很着急。毕竟只有10天的攻城时间。于是他决定化助攻为主攻。尽快打开局面。
随着九纵加入战斗。一下子打乱了王耀武的部署。他不得不抽调驻守机场的预备队。增防茂岭山、砚池山高地。
吴化文原本是伪第一师师长。抗战胜利后被蒋收编。虽然有个96军军长的头衔。但一直得不到重用。
虽然手下有2万多人。但军需补给经常跟不上。吴化文对此非常不满。所以平常与我军互动频繁。
不过当时局势不明朗。吴化文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正值济南战役关键时刻。如果此时吴化文部起义。无疑会大大缩短攻城时间。同时能给我军创造更多的主动权。
9月18日。国民党空军已经开始空投74师。十纵一边炮轰机场。一边给吴化文施加压力。让他撤出机场南部阵地。
74师空降失败后。吴化文还没有明确态度。十纵首长决定双管齐下。一边派人加紧沟通。一边给吴化文施加军事压力。
18日夜。我军对96军151旅发动攻击。仅20分钟就消灭了敌军一个营。吴化文顿时慌了神。请求给点时间。他和各级军官商量一下。
19日晚。吴化文在军部召开团级以上军官会议。经过2个小时的讨论。96军全体同意起义。
王耀武感到大势已去。紧急向老蒋发报要求突围。但老蒋一口拒绝了王耀武的请求。要求王部坚守待援。并给予了具体防守指示。
不过此时济南城人心已散。失守已是必然结果。为了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我军于19日凌晨发动全面攻城。
经过7天的苦战。我军取得了济南战役的胜利。这是我军在山东的最大胜利。极大震动了国民党。数天后。山东境内的国军纷纷弃城而逃。至此山东大部被解放。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其他观点:
红军时期国民党军队最大的一次兵变是“宁都起义”。冯玉祥西北军余部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集体加入红军。发展成为著名的红5军团主体。极大的壮大了当时的红军力量。就此形成了林彪红1军团、彭德怀红3军团、董振堂红5军团这三大主力部队。
(开国上将李达)
1930年中原大战冯阎联军失败解体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各部纷纷被裁撤或收编。其中“第二方面军第5路军”孙连仲所部。于当年10月18日在河南新乡通电效忠南京政府。不久开赴山东济宁缩编为第26路军。下辖第25师、第27师和骑兵第4师。仍以孙连仲为总指挥。三个师长分别是孙连仲(兼)、高树勋和关树人。
次年春季。蒋介石秉承一贯的消灭杂牌军队手段。电令第26路军由鲁入赣。参加对江西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并委孙连仲为“江西清乡督办”。然而第26路军在红军机动灵活的战术面前。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加之西北军官兵不服南方水土。伤病情况急剧增多。厌战情绪非常严重。就连孙连仲本人也上火牙疾。不得不离队前往南京就医。此时该部驻扎于基本被苏区所包围的江西省宁都县城。
(赵博生烈士)
我党早年就在西北军开展过兵运工作。在第26路军内部尚存一定力量并颇具影响力。参谋长赵博生就是秘密党员。并争取到了主力第27师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的支持。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起义参加红军。1931年12月初。两件意外发生的事情促使了宁都起义的提前爆发:
第一是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其他案件的侦破中。意外获取了第26路军内部的地下党员名单(赵博生没有暴露)。同时也掌握了有关起义的初步计划。敌“南昌行营”特务处立即电令第26路军指挥部逮捕所有名单上的党员。为催促执行。1931年12月9日特地派飞机向宁都县城空投了蒋介石的手令。形势危在旦夕。
(董振堂烈士)
第二是孙连仲离开前委托第25师师长李松昆暂代总指挥职。而李的威望远逊于孙。掌握部队能力有限;同时第27师师长高树勋也擅自离开队伍前往庐山游历。将该师大小事宜全权委托参谋长赵博生处理。确实是机不可失(高树勋抗日战争期间活埋石友三、解放战争初期也率部起义)。
起义领导小组迅即派员与红军取得联系。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命令董振堂、季振同两旅出动有力部队。控制了总指挥部的电台等重要部门。同时以参谋长的名义宴请第26路军团以上军官。将除李松昆(逃跑)以外所有反动军官一体拿下。几乎是兵不血刃。随后率领一个路军直属队、两个师直属队、六个旅部、11个整团共17000余人开入苏区。仅携带的武器就高达20000多件。
(高树勋)
起义部队在刘伯坚、左权率领的红12师接应下顺利到达安全区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5军团。以季振同为总指挥(后董振堂为军团长)。政治委员萧劲光。下辖第13、第14和第15军。当时红军总兵力仅30000余人。宁都起义的部队一下子使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0人。历史功绩非常巨大。参加宁都起义的军官中。建国以后有31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就包括二野参谋长李达上将。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后。红5军团担负了为全军断后的任务。被誉为“钢铁后卫”。前段播出的《绝命后卫师》中的红34师就隶属于红5军团。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后。红5军团改编为红五军随四方面军行动。大部分干部战士后来血洒西路军征途之上。军长董振堂壮烈牺牲。
(孙连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250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蒋介石,济南,宁都,军阀,少帅,兵变,西安事变,军团,杨虎城,红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兵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如果要说历史中有什么著名兵变的话。我很快想到了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西安事变。在这一场爆发于西安的兵变中。张杨两位军阀联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