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三国的老谋子司马懿以隐忍和狠毒著称。他曾辅佐过四代君主。却最终谱写属于自己的天地。他首先追随的主子是曹操。曹操还没有完全发迹时。听闻司马懿的才华后。便派人去请他下山。当时时局不明。曹操实力不够雄厚。司马懿不愿意冒险跟随曹操这样的“前途末卜”之主。于是以病重为由躲了曹操七年。
再后来。曹操称霸中原。再次请司马懿下山。司马懿一看形势明朗了。二话不说。马上从床上跳起来。投身到了曹操麾下。
曹操阅人无数。后来看出司马懿是个深藏不露。又是个野心勃勃的。对其自然是“另眼相看”。据史书记载。曹操想出了一个阴招。来“测量”司马懿是否有“狼顾之相”。
一天。曹操“特招”司马懿到宫中议事。等司马懿走进宫时。却见里面空无一人。不由很是吃惊。而这时的曹操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司马懿的后面。突然大叫了3个字:“司马懿!”
司马懿听到曹操叫唤自己。本能地扭头去看。结果肩膀一点没动。头却扭过去了。
看到司马懿的这个奇怪动作。曹操却惊呆了。原来。普通人回头必定是带着肩膀一起动。而司马懿在转身时肩膀没有动头却扭过去了。是典型的“狼回头”姿势。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却暴露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
也就是这一次试探之后。日后曹操处处堤防司马懿。他差点直接司马懿下杀着了。结果被曹丕力保。
在临死前。曹操还不忘叮嘱曹丕一定要堤防司马懿。
曹丕听进去了。对司马懿进行严格监视。不给他任何实权和兵权。然而。曹丕命太短。40岁时便逝世了。
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叡继位。曹叡利用司马懿来“平衡”和宗族的权力。结果被倚重的曹真被诸葛亮给整死了。只有司马懿才能和诸葛亮相抗衡。只好重用司马懿。司马懿军权到手。也没令曹叡失望。他熬死了诸葛亮。随后又征辽东。此时司马懿在朝中威望极高。其党羽纵遍朝野上下。
36岁的曹叡英年早逝后。其年仅8岁的养子曹芳继位。曹芳因为是个小屁孩。真正和司马懿对抗的是曹爽。同样身为托孤大臣。两人自然少了不明争暗斗。结果因为有“宗亲”这个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曹爽在争斗中占据了主动权。司马懿眼看形势不好。只好装病在家以避曹爽的锋芒。
随后曹爽放松了警惕。而司马懿趁机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结果。因为曹爽不战而选择了投降。因此。政变之后。司马懿从此便成了以前的曹操了。魏国军政尽在一人之手。他死后。司马家一家当政魏国。直到司马炎篡位魏国。建立晋朝。追封司马懿为晋宣帝。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又是怎么死的?
有人说是诸葛亮给毒死的;来源于民间的说法是:因为诸葛亮死在他手里;后来曹魏的王权落入司马家族手里;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奸贼;诸葛亮死后。留下了兵书。司马懿得到后。很得意的翻看;诸葛亮料到司马懿会看自己的兵书。并知道司马懿看书时有个习惯。他在翻书的时候有舔手指的习惯;诸葛亮在死前就把书上涂了毒药。司马懿看得越久。中毒越深。日子一久就中毒而死;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死诸葛亮杀死活司马懿”的故事。
当然。据史书记载。司马懿真正的死不是被诸葛亮那本兵书毒死的。是活到73岁是病死的。
也有人认为。司马懿的病是“心病”。因为他生前杀孽太重。为夺权处心积虑。奸诈诡计。口是心非。良心丧尽。73岁时因恶梦惊悸得病而死。虽然算是高寿。但却招致其子孙寿禄不永。晋祚短命。
的确。司马懿做了两大有损阴德的事。
一是平定辽东杀气太重。司马懿率军猛攻公孙渊老巢襄平。公孙渊两次派使者请降。司马懿却不许投降。最终攻破襄平。公孙渊战死。司马懿率军入城后屠杀了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如山。以造京观。炫耀武功。随后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又令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的。各随己愿。辽东一战。司马懿斩杀降者过万。又让中原人返乡。致使辽东成了异族居住区。为以后五胡入侵乱华提供了便利。
二是高平陵之变杀气太重。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派人带自己的信去城外劝说曹爽。说自己只是想免曹爽的官职。劝他及早交权投降。仍可保富贵。曹爽信以为真。回城交权后。司马懿就以谋反罪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并灭三族。
要知道。诸葛亮在南征南中火烧藤甲军时。曾经痛心地说自己会因此损寿。而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独霸朝权。却不讲信誉。杀业沉重。当然会良心受谴。命死难安。其子孙尽管夺得天下。也国祚不永。后来贾逵的孙女贾南风做了晋惠帝的皇后。祸乱朝政。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也就很快灭亡了。当真印证了善恶终有报这句话。
其他观点:
简单来说。为了家族的利益。
高平陵之变的源头。恐怕要从魏明帝去世讲起。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和太尉司马懿一同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
次年。魏明帝去世。曹芳继位。司马懿升迁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更直殿中。乘舆车入殿。
两个人执政总不如一个人好。很快。曹爽和司马懿的政治斗争就开始了。为了架空司马懿。曹爽玩了一招明升暗降。奏请司马懿转为太傅。给予“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如汉萧何故事。但实际上的权力却一再削夺。
曹爽远远没有司马懿的水平。却也想建功立业。先是不顾司马懿反对执意伐蜀。最终无功而返;接着不听司马懿计策。导致柤中被吴国夺取。
对外毫无建树。对内曹爽的势力却在逐步壮大。司马懿于正始八年(247年)称病。不预政事。曹爽权倾朝野。
曹爽跟司马懿的政治斗争体现出一种矛盾。一方面。曹爽不信任司马懿。曹芳继位不久就将其逐出权力中枢。担任没有实权的太傅;另一方面。由于曹爽水平太菜。军国大事方面都需要仰仗司马懿。需要其督军应对吴国的军事压力。尤其在曹爽自己建功立业失败后。他只能转而将兄弟插入禁军掌控京师来稳固自己的权力。然而司马懿暴起就是从禁军开始的。确切的说。是他在禁军的儿子司马师开始的。
随后司马懿率军出城“迎天子”。从城中逃出的桓范劝曹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攻打洛阳。但曹爽没有听从。反而派人跟司马懿和谈。在得到司马懿只是免官而不追究更多的保证后。曹爽带着曹芳进城。曹爽去职。司马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中央政权。
司马懿当然没有信守承诺。很快他就找借口诛杀曹爽三族。其亲信何晏等人也一并被杀。司马懿解决了朝堂中的一大反对势力。
参与政变的人除了司马懿、司马孚和司马师、司马昭这一家人。还有蒋济、高柔、王观等士族代表。他们跟司马懿的关系都很好。属于司马氏的同盟。
这些安排都做好后。洛阳城就尽入司马懿掌控了。他手里既有人又有武器。很快他就跟蒋济率兵出城。屯于洛水浮桥。
从政变前的记载来看。曹爽在得知司马懿“重病”后还派人去试探。得出司马懿果真重病后就放松了警惕。也没对司马懿下杀手。曹爽应该不会对司马氏行灭族之举。
可曹爽当国的话。权力都是他们一家的。别说司马氏别想染指。其他官员也得靠边站。正是曹爽如此不得官心。政变之后。很多官员都是支持司马懿的(他们也不知道司马懿会背信弃义诛曹爽三族)。
司马懿从曹操时代开始给曹氏打工。升升降降。看透了帝王权势。到政变之时。他已经是七十岁了。没几年好活了。要么回家安心养老。看着家族势力被打压;要么潜心谋划搏一把。司马懿选择了后者。他也必定会选择后者!
其他观点:
水到渠成。你能挡住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257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懿,司马,辽东,公孙,自己的,魏国,禁军,兵书,权力,曹丕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懿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三国的老谋子司马懿以隐忍和狠毒著称。他曾辅佐过四代君主。却最终谱写属于自己的天地。他首先追随的主子是曹操。曹操还没有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