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原创

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好文

热门回答:

首先。高顺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不同于张辽和臧霸;

需要简单说一下。张辽和臧霸严格来说都不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尤其是臧霸。他本身也雄霸一方的小军阀。而且还曾和吕布交过手。后来才归顺吕布的。所以。张辽和臧霸都没有与吕布共存亡的觉悟和决心。因此。当吕布兵败被俘后。他们两人都主动率部众投降了曹操。

但高顺的性质就不同了。他和陈宫一样都属于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他们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吕布的左膀右臂。因此。高顺和陈宫哪怕在吕布败亡之前就已遭受吕布的冷遇和猜忌。但两人对吕布始终还是忠心耿耿。

距史料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而且治军严明。是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他是吕布帐下中郎将。所统帅的部队“陷阵营”。虽只有700人左右。但在他的严酷训练下。却成为吕布阵中战力最强的存在。因此。每逢恶战。冲在最前的都是高顺和他所统帅的“陷阵营”。基于这点。高顺虽然不像陈宫那样和曹操有过节。但却同样对吕布死心塌地。是断然不可能为曹操所用的。

而高顺的死忠。曹操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但是。由于曹操一向爱才。因此对于高顺的处置本来还说有些犹豫的。然而。曹操的心腹军师郭嘉此时也在一旁提醒了曹操一句。他说:

“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

这番话的效果。其实和刘备提醒曹操的话是一样的。直接让曹操坚定了自己的杀心。最终就导致高顺和吕布、陈宫一道被处死。传首许都。

其次。高顺与曹操军和刘备军都有很深的矛盾;

作为吕布的头号大将的高顺。统帅着最精锐的“陷阵营”曾多次击败曹操军和刘备军。尤其是曹操军。每次败给高顺都败得特别惨。大将夏侯惇更是在与高顺交战过程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夏侯惇对此更是愤恨不已。每次照镜都气得摔镜子。

因此。当曹操处决掉吕布。在准备杀张辽和高顺时。张口闭口讲仁义的刘备。选择力保张辽。却对高顺的处置一语不发。而夏侯惇更是坚决不同意放过高顺。估计郭嘉也是看出曹操军中对高顺的愤怒。也索性做个顺水推舟。建议曹操处死高顺。美其名曰是“全齐名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其他观点:

曹操之所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吕布号称是三国第一猛将。战斗力非常彪悍。而除了个人武力的彪悍。吕布手下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其中以张辽、臧霸、高顺三人最为出名。而高顺应该是最厉害的了。不过当曹操击败吕布后。却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斩杀了最厉害的高顺。这是为什么呢?

让曹操吃了大亏的吕布集团

吕布。原本是从属于董卓集团的势力。事实上。吕布要是老老实实的跟着董卓。发展前途会好很多。结果他被王允给忽悠了。为了一个貂蝉。竟然把董卓给杀了。这完全就是自毁长城。而且还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弑杀义父的骂名!诛杀董卓后的吕布。还在做着美梦。幻想着能掌控朝政。结果他的队友王允比董卓差多了。在大好的形势下竟然逼反了李傕郭汜。搞得长安都被攻下了。吕布只能无奈的逃出长安。

逃出长安后的吕布。四处辗转。但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地。直到陈宫出现。帮助他攻占了曹操的老巢兖州。由于曹操当时正带着主力进攻徐州陶谦。所以吕布出兵非常顺利。几乎完全占据了兖州。搞得曹操非常恼火。老巢被占。曹操自然需要抢回。可是面对骁勇的吕布。曹操是屡战屡败。就连偷袭都没法成功。只能无奈的撤退。暂时休整。

曹操和吕布的第一次交锋。以曹操失败告终。没办法。吕布太强了。他手下的军队太厉害了。之后曹操学乖了。采用诈败之术。引诱吕布进攻。终于成功的击败了吕布。将吕布赶出了兖州。不过吕布集团虽然战败。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跑到了徐州。当起了徐州之主。吕布这个人。有野心有实力。又在曹操的身边。所以对曹操的威胁非常大。最终曹操下定决心。联合刘备一起出兵。终于又一次成功击败了吕布。并将吕布围困了起来。

原本吕布还想负隅顽抗。结果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众怒。最终被手下出卖。绑起来直接送给了曹操。就这样一代枭雄吕布。成为了曹操的阶下之囚!吕布也是个识时务之人。见自己被曹操俘虏。知道大势已去了。所以他直接跟曹操说准备投降了。要为曹操鞍前马后。结果刘备在一边来了一句曹公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遭遇吗。此话一出。任吕布表现得多么愿意投降。曹操也不敢用他了。毕竟吕布投降杀主公的劣迹。那可是天下有名啊!

吕布这个老大死后。接下来得流程就是处理他下面的小弟!按照正常思路。当时的曹操远远算不上是天下间最强的势力。他的上面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袁绍。所以曹操在处理了吕布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收服吕布的手下为自己所用。这样可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弥补自己的战损。使得利益最大化!但是曹操在处理吕布手下的三大名将时。却只降服了张辽臧霸。而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这是为何呢?正常情况下。不是应该留下最厉害的吗?

事实上。曹操之所以做出如此反常的决定。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高顺对吕布死忠。而张辽臧霸可降

吕布等人被押往白门楼时。其实曹操对所有人的处置。早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除了吕布这个首脑。其他人的处置都是有一定的回转余地的!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曹操既然要收降吕布的手下。自然也需要对他们考察一番了。如果这些人宁死不降。对吕布死忠。那就算曹操有心招降。也根本没有意义啊。很遗憾。高顺就属于这种死忠吕布之人!

原文: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

高顺被押过来后。曹操曾亲自问高顺有啥想说的。很明显。曹操是想从高顺口中听到服软的声音。他也是知道高顺的才能的。有招降高顺的想法。不然他完全没必要亲自问话。找个手下随便走走过场就行了。曹操既然亲自问了。说明他是往前走了一步。释放出了善意。接下来就看高顺怎么做了。结果高顺拒绝说话。拒绝服软。拒绝投降。这顿时让曹操非常愤怒了。他曹操地位这么高的人都愿意释放善意了。你高顺一个小小的武将竟然敢这么高傲!这完全就是看不上曹操啊。既然你如此高傲无礼。那曹操也无话可说了。强扭的瓜不甜嘛!

事实上。当面对死亡威胁时。一个人话说的越多。说明这个人越渴望活下来。无论他是求饶还是怒骂。只要他愿意说话。那就说明他还不想死。他还有活着的念想!对于这种人。只需要对症下药。最终应该都能招降的。最怕的是那种沉默不语的。这种人拒绝交流。一心求死。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只能杀掉。张辽和高顺的表现其实就是这两种例子。高顺是沉默不语。一心求死。而张辽表面上骂得厉害。实际上还是想要投降的!

原文: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

看吧。前一秒张辽还在怒骂曹操。要跟曹操势不两立。可当曹操释放出善意后。张辽立马就降了。什么叫“辽感其意。遂降”。这不就意味着只要曹操做做样子。张辽就会降嘛?张辽和高顺不同。张辽并非那种死忠吕布之人!

同理。臧霸的情况和张辽相同。吕布被抓时。臧霸还领兵在外。此时的曹操还不知道臧霸是不是死忠于吕布。所以派张辽去劝降。结果经过张辽一劝。臧霸直接投降了。而且还拉了许多伙伴投降。这不就说明臧霸也是一个识时务之人吗?他并不会死忠于吕布!

二、高顺背后没人罩着

曹操要杀高顺时。白门楼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说明高顺的背后根本没有人。没人在乎他的生死。但是张辽不同!曹操要杀张辽时。刘备从后面拉曹操的衣服。示意曹操手下留情。关羽更是直接跪下了。替张辽求情。试问在三国中。有谁见过关羽下跪?以刘备和关羽的如此态度来看。曹操势必要斟酌一下张辽的处置决定!

原文: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

刘备、关羽都愿意对张辽这个敌将出手相救。这说明张辽这个人并非什么穷凶极恶之辈。所以曹操也乐得做个顺手人情!事实上。在和吕布交战的过程中。关羽就发现张辽这个人。并非是蛮横无理之辈。而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当年张辽和高顺率军进攻小沛城。关羽仅凭一席话。就让张辽无地自容。主动退兵。这说明张辽这个人。是完全可以拉拢的。他和吕布这种人不同!而曹操这人也是非常聪明的。见刘备关羽有意拉拢张辽。立马就换了一副面孔。表示自己也要拉拢张辽。

原文: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操拜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不得不说。曹操是真的聪明!刘备关羽替张辽求情。原本张辽应该感激这二人或者投靠刘备。但是经过曹操一番操作。他成功的抢下了张辽这个人才。让张辽对他感恩戴德。真的是非常厉害!要是曹操顺了刘备的意。就这么放了张辽。那估计张辽就是刘备的人了!

三、高顺对曹军的伤害性比较大

高顺乃是吕布手下的猛将。战斗力非常强悍。在和曹军的交战过程中对曹军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许多曹军将士对高顺都是恨之入骨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高顺。势必会引得曹军将士的非议。不利于稳定军心!

除此之外。曹操的亲信夏侯惇。他的眼睛就是伤在就高顺的部下之手。这种情况下。曹操怎么敢随意放了高顺?一个是亲信、好兄弟。一个是降将。正常人的选择都会是兄弟。哪有为了外人去得罪兄弟的?要是高顺愿意投降。表现很好。主动去和夏侯惇认错。估计曹操还可能网开一面。可就高顺表现的那个样子。哪里是有认错的态度?

结语

综合来看。曹操之所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杀了。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一、高顺对吕布死忠。无法降服。而张辽臧霸则是愿意投降之人;二、高顺背后没人罩着。没人替他求情。而张辽后面有刘备和关羽;三、高顺对曹军的伤害比较大。连夏侯惇眼瞎都和他有关。双方结怨太深。不杀不足以稳定军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其他观点:

吕布手下三员大将。曹操只要了张辽和臧霸。为啥把高顺给杀了?

臧霸是吕布八健将中。排在张辽之后的第二名。在曹操、吕布兖州第一次对战时。臧霸与曹操大将乐进。大战三十多合。不分胜负。而乐进曾经与吴将凌统。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凌统也与张辽有几十合交手平局。因此。就武力看。臧霸和张辽基本接近。《三国演义》中。曹操破吕布后。在白门楼处理俘虏时。最先押到曹操面前的。就是吕布。吕布一上来。看见宋宪、魏续这些原来的老部下。站在曹操身后。愤怒地说。吕某没有亏待各位。你们为何背叛?宋宪怼了一句: “只听妻妾言。不听大将计。何谓不薄”?吕布才垂头不语。

张辽押到时。正好曹操征询刘备意见。吕布想投降。怎么样?刘备回应说。明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明白过来。下令拉下去勒死。吕布气得大骂刘备“大耳儿”。张辽看见老领导这熊样。斥责说。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曹操见了张辽。似曾相识。问了一句:“这人有点面善”?张辽回应说。忘了濮阳城中相遇?曹操想起拼死相救自己的典韦。如今天人相隔。有点悲伤。张辽接着说。只恨那天火不大。没有烧死你这国贼!

曹操一听大怒。拔出佩剑要杀张辽。而张辽一副大义凛然。伸出脖子让曹操杀。这时。刘备赶紧拉住曹操臂膀。关羽跪在曹操面前。一齐求情说。这等忠心赤胆之人。正应该留用。这也是后来。关羽被围在土山。张辽极力替关羽说好话。劝曹操接受关羽投诚条件的主要原因。曹操顺势放下佩剑。笑着说。孤亦知文远忠义。特试之耳!亲自解开张辽绑拂。把一件衣服披在张辽身上。还把张辽拉到上手座位。张辽这时候不好再倔犟。顺势表示投诚。

而臧霸当时。并没有押到白门楼。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 】从这段记载看。吕布打败刘备。夺占徐州后。臧霸等人投了吕布。这里的等人包括孙观、吴敦、尹礼等。说明臧霸可能是原陶谦部将。刘备接手徐州后。就是刘备部下。这一猜想在《三国志.臧霸传》中。得到证实 : 【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

臧霸跟陶谦镇压黄巾后。拜为骑都尉。曹操破吕布时。臧霸早早看出。吕布将要败亡。在下邳被包围前。就悄悄隐退了。所以。曹操处理吕布部俘虏时。臧霸并不在场。曹操因为早已听说臧霸名气。专门征招。臧霸才投了曹操。后来。曹操派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立下大功。曹操拜臧霸为琅邪相。先后担任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并把青州、徐州委托臧霸管理。

至于高顺。和曹操的梁子结得太深。还在曹操忙于应付张绣。派夏侯惇援救刘备时。高顺与夏侯惇干过十多合。绕阵逃走。夏侯惇紧追不舍。不防被高顺部下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好一个铁血夏侯惇。大吼一声。一把拔出箭头。把眼球一口吞下肚里。不顾痛彻心扉。鲜血淋漓。单眼瞄瞅。盯紧仇人。追上去把曹性干掉。才被夏侯渊救护回军。想想。夏侯惇是曹操最红的将军。曹操能饶了高顺?加上高顺押到白门楼时。曹操问话。高顺闭口不言。若得曹操气涌心胸。自然难逃一死。(617)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亦久亦旧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2:39

    吕布,张辽,刘备,关羽,夏侯,徐州,之人,手下,兖州,自己的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2:39

    没想到大家都对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2:39

    首先。高顺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不同于张辽和臧霸;需要简单说一下。张辽和臧霸严格来说都不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