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都是因何而起?
原创

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都是因何而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春秋五霸图的是当老大的名。替天子代行征伐之事。维护天子权威。赢得“称伯、仁义、尊王”等名声。进而获取政治资本。来增强本国在天下诸侯当中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有进一步的作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周自平王东迁以来。王室影响力日渐衰落。天子权威不断受到诸侯们的挑战。但是周朝自立国以来。几百年形成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宗法制建立起来的分封制并没有彻底瓦解。周天子的宗主国地位仍然被天下公认。臣服效忠周天子仍然是主流政治价值观。谁挑战周天子权威就会被天下人声讨。就会被诸侯们抓到把柄。自然就会失去舆论支持。甚至遭到诸侯们军事讨伐。那么替天子维护权威。自然会得到天下人认可。过的舆论支持。所以这样的“尊王”机会。诸侯们肯定不会错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秋五霸都是出身贵族。自然从小锦衣玉食。受过良好的教育。做事讲究风度。稍有作为的诸侯国君都想通过讨不服、尊王室来实现自己所谓的政治理想。大国之间讨伐不服的弱国。只要其臣服。即使是灭了国。大多都会重新给他复国。以便存亡继绝。博得仁义之名。因为这些诸侯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如果诸侯擅自灭国兼并。那就是贪地不仁。而不是征伐不服尊王攘夷。例如诸侯国国君相送不得出本国国界。而燕国国君送齐桓公送到了齐国国界。齐桓公索性将超出的领土直接送给燕国。以全礼法。楚庄王灭掉了陈国随后又给陈国复国。晋文公俘虏了曹国国君随后又放了回去。大国之间有时候为了争夺这种替天子代行王权的资格。而发生战争。一旦确认彻底打败对方。就表明自己胜出。主持会盟。天下自然会承认自己是霸主。目的已经达到。就没有必要进一步的攻城略地滥杀无辜。所以就立即撤兵。这就是霸主们的风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他们真的不想扩大领地自己称王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当时的主流舆论环境不允许。再者任何一个诸侯国也没那个与天下为敌的实力。当时的大环境就是列国争霸。实力上互相制衡。天下人心向背在政治军事上可以左右胜负。那么谁尊王、存亡继绝谁就有德。谁就能获得舆论支持。谁挑战天子灭国贪地残暴屠杀谁就无德。进而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讨伐。所谓的称霸。其实在当时也叫称伯。所谓的伯、仲、叔、季。就是指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是同一辈分的排序。比拟兄弟关系。君臣关系是比拟父子关系的。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大国既然都没有实力独自抵挡天下的讨伐。只能通过一战胜负争个高下。把诸侯们召来会个盟。获得天子致伯(天子承认霸主地位)的荣誉就收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观点:

这个最主要的根本问题就是实力原因!春秋时期大大小小诸侯国有几十个。春秋五霸是其中都经过明君贤臣治理走向强盛的大国。他们当时的地位都是一种由周朝天子属下诸侯发展过来的。他们的地盘最初也是由周天子分封的。所以从地盘讲。春秋五霸都差不多。加上后来他们自己抢夺的。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总体实力相差不多的局面。何况当时他们头上还有周天子这个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他们各自的实力是无法面对其他所有国家联合打击的。

当时。春秋五霸之间战争不断。但互相又联姻、联盟、分帮。就是保持一种平衡时态。如果全力去消灭别的国家。首先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其他国家盯着。谁也这样干。就有可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也被吃掉。

所以主要还是实力不够。国力不够。民力不够。军力不够……这些原因是最本质的主要原因。而到战国七雄时代。秦国发展迅速强大起来。其他六国就必须联盟才能和秦国相持。但是他们虽然联盟过。可时间一长貌合神离就显现了。不能够真心相待。内部还在互相争夺利益。坐山观虎斗。自我利益第一。抱着侥幸心理。没有真正团结在一起。所以才会被秦国逐一灭掉。统一全国。

其他观点:

其实。春秋五霸啥也不图。因为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春秋讲规则”。具体规则如下。

首先是要约定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打完仗就撤了。而不会搞偷袭这些。

其次是敲定作战地点。春秋时期的作战地点一般都是选在边境线上打。这是春秋时期最常规的操作。

再次是注重礼仪。两军交战时。先要排兵布阵。双方布阵以后。在互相派出使节和对方客客气气的对话。互相达成协定后。在开始作战。战斗结束。各自回营。

最后是讲究规则。比如双方交战。不斩来使。对方没有布阵好。就不能进攻。不能让同一个人重复受伤。比如对方已经受伤了。那你就不能再继续打他。还有就是不能俘虏头发花白的人。

而且。春秋时期参战的士兵都是属于贵族中的一个等级“士”。既然他们是属于贵族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战争就是贵族之间的战争。既然是贵族之间作战。那就要体面一些。要有贵族气派。君子风度。彬彬有礼。恪守规则。

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是不会侵犯对方土地。掠夺对方财产的。即便是打胜利了。也不会趁胜追击。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晋楚鄢陵大战后。晋军战败。在逃跑的过程中。他们的战车陷到坑里出不来了。于是楚军过来帮他们把战车拉出来。然后让晋军继续逃跑。但楚军却不去追。这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

还比如说齐楚召陵之战。当时齐国和鲁、宋、陈、郑等国联合起来想要攻打楚国。这个风声被楚国听到了。于是楚国派了使者前去和齐国交涉。结果齐国就找各种理由搪塞楚国使者。最后双方谈不拢。于是齐楚两国准备开始作战。

双方把人马带到召陵以后开始对峙。开战前。齐桓公建议先对军队检阅一下。楚国那边也同意了。然后齐桓公向楚国统帅施压。结果楚国统帅不吃他这套。最后齐桓公说起兵是为了两国永远友好。这次楚国统帅接上了话。说希望两国友好也是楚国的愿望。所以最后召陵之战取消。两国签订了盟约。这次战役成了“不战之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正是因为春秋各国间注重原则。讲礼仪。不会主动去侵犯对方。掠夺对方财产等。正是讲规则约束了他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2:40

    楚国,诸侯,都是,天子,春秋,国君,秦国,作战,就会,实力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2:40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都是因何而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2:40

    春秋五霸图的是当老大的名。替天子代行征伐之事。维护天子权威。赢得“称伯、仁义、尊王”等名声。进而获取政治资本。来增强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