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里面的内容真实吗?
原创

《竹书纪年》里面的内容真实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西晋初年。河南省汲县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不准(音读“否标”)的盗墓贼。偷偷地掘开一座古墓。墓穴被打开后。由于墓中漆黑。不便寻找随葬品。他满地一划拉。摸得一把竹片。点着竹片用来照取宝物。并没像他所期待地那样发现金银财宝。呈现在眼前的是成片成捆的竹片。不准大失所望。因为对他来说这些东西毫无用处。他在失望之余。非常不甘心。于是。将竹片翻个底朝天。把一些值钱的物品拿了。随手将竹片扔了。

村民们看到被打开的古墓和散落的竹片。便告知官府。来了几个官员。看到竹片大小一样。上面有字。字迹整齐。数量巨大。于是把竹片拾掇到一起。装了几车运走。谁知这几车竹片。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惊世骇俗、惊天动地一件大事。这就是《汲冢书》《竹书纪年》

武帝命当时的大学者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整理发现这是战国魏国的历史。竹书纪年的内容有与《史记》记载不同处。如“(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与《史记·殷本纪》等以中宗为太戊不同。但与甲骨文“中宗祖乙”的称谓却完全相合。可见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甚高。

对于尧舜禅让。竹书纪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舜启用了被尧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历史上称之为“举十六相”。这表明了舜在扶植亲信。而对尧信用的混沌、穷奇、祷杌、饕餮等。舜把他们排出了权力中心。这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去四凶”。这显然是排除异己。舜是篡夺了尧的大权。

这和我们在史记中记载的充满脉脉温情的禅让截然不同。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冷冰冰。或许这才是历史的真相。禅让只不过是被儒家神圣和美化了的精神价值取向罢了。

殷纪则颠覆了《史记》记载的历史第一位贤相伊尹的形象。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压。这似乎更符合历史的真相

竹书纪年也验证了一代史学大家顾颉刚的“层累地建造中国古史”的理论。

顾颉刚痴迷看戏。但顾颉刚看戏看出了门道,他发现戏是同一个戏。越到后来便添枝加叶演绎很多。由此想到中国史书记述前代事。不也是这样吗。

比如诗经中只提到过大禹。商人和周人的祖先;而到了论语中。就有了尧舜;到了战国。才有五帝之说;邹衍之后。黄帝成了华夏共祖;而比黄帝更早的伏羲神农。要到汉代才流行起来。至于盘古开天辟地。是魏晋才有的记载。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历史。是在转述的过程中。逐渐地一层一层被累加上去的。越到后来。说的历史就越久远。越到后来。中心人物的故事就越丰富。说白了。在那个时代。历史和神话很像。是靠一代代人往上穿凿附会地加东西。才形成我们看到的模样的。不太可信。所以古史辨派又被称之为疑古学派。

历史或许就是那样冷冰冰。远没有后世描述的那么温情脉脉。就像胡适所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小姑娘。竹书纪年或许才真正揭示了历史的真相。




其他观点:

竹书纪年的流传和版本

《竹书纪年》相传乃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的作品。内容主要是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体例采用的是编年体。

在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盗墓贼不准在盗墓的时候盗出竹简数十车。字体早于西晋时期。史称\"汲冢书\"或者\"汲冢纪年\"。由于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经基本上不识古文。而其竹简的先后次序已经被盗墓所破坏。所以当时的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用当时的通用文字对竹简进行次序恢复和文字转写。形成了《古本竹书纪年》荀和本。但是在这一修订过程中。荀勗、和峤对于竹简内容的最早时期有所争议。荀勗认为竹简从夏代开始记载。而和峤认为从黄帝开始。最终荀勗的意见占了上风。到了晋惠帝时期。秘书丞卫恒、佐著作郎束皙对荀和本继续考正。形成了卫束本。

永嘉之乱。竹书纪年的原简亡佚。后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荀和本、卫束本也亡佚了。

元明之际。突然出现了竹书纪年的刻本。因为采用的是元明之际的文字所以称为《今本竹书纪年》。后来被清代学者考证为伪书。

而《古本竹书纪年》虽然亡佚。但是在亡佚之前有很多书籍引用了其中的内容。清代道光年间的学者朱右曾。遍览古籍。将这些引用的内容摘录下来予以编辑。形成了《汲冢纪年存真》。而后王国维以此为基础写成了《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这是目前所看到的比较完备的版本。

真伪与史料辨析

《今本竹书纪年》是伪书。不足为训。

《古本竹书纪年》的《汲冢纪年存真》《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是从其他古书中辑较出来的。由于原简不存。无法确认其他古书的引用是否完全正确。而原简为盗墓所发现。一开始盗墓贼不识货。将一部分竹简用作火把;而竹简被盗发后前后失序。后世的整理和考证。也未必是100%的正确。这部分论述。说明现在所见的古本竹书纪年与原来的竹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过这些都是文本领域的错讹。

内容与意义

竹书纪年相比传世经典。有两个特性。一个是魏国史官所书。反应的是魏国的政治价值观念;一个是埋葬年份比较早。所以可以说没有经过后世历代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修正。当时往往都是史官写史。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各国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现代人可以综合这些史料来考证研究当时的历史真相。再有。古本竹书纪年的成书距离上古也有很长得时间间隔。所以必须和史记这类传世文献、历年新发现的出土简牍、考古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其他成果相对照综合才能进行学术研究。

归根结底。《竹书纪年》是一种史料。也必须经过研究和辨析。才能指向历史的真相。

其他观点: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说一下吧。

首先说《竹书纪年》是怎么出来的吧。

我们再说他的价值何在。

这本书对研究战国史很有价值。清代以来。很多的人用他来校订《史记》中战国史部分的内容。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没有人再墨守《史记六国年表》的内容了。这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纪年》本来是地下出土的战国原本。以战国人叙述战国的事。尤其是与魏国有关的事。当然是比较翔实可靠的了。

那么对于战国以前的事呢?那不需要我们进行一下具体分析了。

我们首先说到春秋时期的历史。那当然有《春秋》了。记事最丰富的是《左传》。虽然有人质疑。但是它的真实可靠程度近年已得到进一步的证明。而《竹书纪年》的春秋部分写的不多。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对于晋国的事情写得很详细。而其他文献没有这些材料。如晋文侯杀携王。晋武公灭荀等事。有的记载和《春秋》不一样。如晋武公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而《左传》写的是桓公四年则云此役围魏的是王师秦师。二是不少内容与《春秋》相同。或者大同小异。如《竹书纪年》写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大王狩于河阳。

其实《竹书纪年》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倾向的。

曾经亲见《竹书纪年》原本的杜预说过。《纪年》文章大似《春秋》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于“国史皆承告据实而书时事”。这样虽然《纪年》所依据的是晋史《乘》。但是从多用谥法来看。已不是《乘》的原文了。总是也是受到了儒家的影响。可以说这是《竹书纪年》一书的一个思想倾向。


第三个倾向。那就是传说性质。尤其是夏朝的历史。如夏后开舞九招。这与《楚辞》《山海经》相呼应。在《纪年》中王亥的故事中说到了“河伯”。也可能有神话传说的成份。胤甲时。“天有妖孽。十日并出”这也是神话。可以说战国时期诸子的作品。很多古史的内容。都受到了作者的观点影响。甚至是为了适应这一观点而加以改编。我们在看如夏代这些较古的部分时。是应该注意的。

说到了夏朝。我们进而说下《竹书纪年》说到了夏朝哪些内容吧。

首先是夏朝的世系。这个在《史记夏本纪》中有详细记载。而在战国末年赵国也作了《世本》。两者大体相同。在《纪年》中。虽然内容不多。但除个别的以外。也比较齐备。另外。它还提供了夏王的一些别名。如帝发又名后敬等。所以说《纪年》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夏朝的世系。至少战国中叶人们是这么认为的。

第三。《纪年》还记载了夏代各王的都邑。这也是其他文献里没有记载的。禹都阳城之说。就首先见于《纪年》。这与《世本》相合。而至于太康。羿、相、杼、胤甲、桀在哪里。《纪年》也有记载。

最后我们说下。《竹书纪年》非常有价值的一点。那就是它的纪年。他的关于年代的说法。是很科学可信的。这是由于《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自己的一套年代学系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19

    纪年,史记,的是,竹片,魏国,竹简,古本,历史,战国,这是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19

    没想到大家都对《竹书纪年》里面的内容真实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19

    西晋初年。河南省汲县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不准(音读“否标”)的盗墓贼。偷偷地掘开一座古墓。墓穴被打开后。由于墓中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