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般认为公元前841年是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中国历史在公元前841年之前也有纪年。但是证明纪年的历史资料却非常缺乏。界定确切年代没有佐证。因此以这一年为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厉王三十七年、共和元年。宋釐公十八年。齐武公十年。陈幽公十四年。蔡武侯二十三年。曹夷伯二十四年。燕惠侯二十四年。鲁真公十五年。楚熊勇七年。卫釐侯十四年。晋靖侯十八年。秦嬴仲四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公元前841年“国人”赶走周厉王的历史事件中的几个专有名词解释。
公元前841年。西周国都镐京的“国人”群起而进攻周厉王。周厉王逃亡到“彘”这个地方。周厉王的太子姬静也被追杀。被迫藏了起来。周厉王父子都没法行使权力。于是西周镐京的国人推举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政。
同一年。晋国的第六位君主晋靖侯去世。晋鲁僖侯即位。关于国人暴动需要解释如下名词:
1、镐京在哪里?
西周的镐京在今天西安市长安区。有丰镐遗址。是历史上最早被称做“京”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期的城市之一。镐京作为西周的都城长达300多年。因此历史称镐京为“宗周”。
2、何谓“国人”?
西周的国人其实解释起来比较简单。《孟子.公孙丑上》中解释的非常清楚。文中说:
三里为城。七里为郭。
当时西周的民众分为三种:国人、野人、奴隶。国人指的是居住在城市及其周边的民众。野人则是指远离城池耕作生活的民众。主要由被征服部落民众组成。国人和野人都是自由民。以区别于奴隶。西周时期的城池一般分为两层城墙。最里面的城墙称为“城”。外围的城墙称为“郭”。居住在城池里面的人都是“国人”。
按照发展的观点来看。城池内的“国人”早期都是和君主隶属于同一个氏族部落或者比较亲近的部落民众。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分化比较严重。有的成为了贵族。有的则成了手工业者。有的则从事与服务行业。西周的军队主要由国人组成。有常规军和后备军组成。一旦有战事。国人的男性就要服役参战的。
国人的权力很大。主要有参与国家君主的废立、参与外交和战争事务、国家迁都等问题。类似于西方早期的城邦制国家。
3、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什么关系?
我们看一下准确纪年之后的西周世系如下:
周厉王在位公元前878-前842年——周召公和为公元前842-前828年——周宣王在位公元前828-公元前783年——周幽王在位公元前782-前771年。
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是祖孙三人。至于周幽王西周灭亡。
4、周定公、召穆公是谁?
西周初年的周召公和中的周公是指周公旦。封在鲁国。此时的周定公应该是周公旦的继承者。由于鲁国在西周的国君记载非常少。世系无法确定。只能认定是周公旦的后人。执掌鲁国。
召穆公责是西周初期周召公和时期召公奭次子的后人。在国人暴动之前屡次劝谏周厉王。历史记载比较详细。封国应该召国。在现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召公的封地始终和周朝的国都相距不远。东周时期。召公的封国在河南济源附近和东周都城洛邑隔河相望。
4、周厉王逃跑目的地“彘”在哪里?
《史记》记载:
厉王出奔於彘。
周厉王在镐京逃跑之后。沿着渭河东进。一直逃跑到彘这个地方。考证为山西临汾霍州市境内。《山海经》中也曾经有记载: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国。
国人暴动。
一切都是为了钱财。西周国家的赋税主要来源有两大项:第一为西周自由民耕种井田。上交赋税;第二种为诸侯国为西周宗主国缴纳贡品。
面对财政压力。周厉王又想享受富贵的生活。于是出了狠招。将山川、河流、湖泊等全部收归国有。如果国人进入其中必须缴纳高额的税收。这基本断绝了镐京普通民众的生活来源。
于是镐京的国人对这一政策议论纷纷。周厉王动用官员和军队压制舆论。平常的老百姓都不敢随便交谈。只能用眼神互相打招呼。
老百姓还是需要生活养家的。如此严苛的政令实施了三年。镐京的国人都生活不下去了。于是群起攻击周厉王的宫殿。周厉王想调动军队进行镇压。不过臣子告诉他。军队的士兵都来自于“国人”。让他赶快逃跑。周厉王无兵可派。于是逃走了。
周厉王的太子姬静也逃跑到召穆公的府中。被国人逼迫。召穆公将自己的儿子交给国人。被杀:
执召穆公之子杀之。(《竹书纪年》)
周定公、召穆公后来被推举行使王权。共计14年。公元前842年到828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29年病逝。死都没有能回到镐京。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静即位。共和时代结束。
公元前841年的事件如何称呼为最好?
现在普遍称这次事件为“国人暴动”。也有称国人起义、国人政变、彘之乱、道路以目、厉王奔彘等。
国人暴动是《史记》中的提法。被史学界普遍认可。当然其他称呼也未尝不可。
周厉王出逃之后。由谁来执政。历史上还是有分歧的。主要有三种:
第一。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政。
主要依据来自于《史记》和《竹书纪年》。最后确定周定公和召穆公召虎共同执政。如果确切一点就是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
第二。共伯和摄政。周定公、召穆公辅佐。
这一说法则是指共国的君主共伯和被国人请来摄政王位。周公和召公辅佐。主要历史依据是《竹书纪年》。同时出土的周朝的青铜器上有“共伯和”这样的称呼。
第三、卫武公摄政。没有共和。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孔颖达的《史记正义》中认为。共伯和和是两个人。都是卫釐侯的儿子。不承认共伯和的存在。“和”也就是卫武公。
鉴于以上的诸多争议。周召共和这一称呼略显不充分。毕竟争议存在。最好的称呼为“共和行政”比较确切。
其他观点:
要回答你这些问题。为清晰起见。我全部加上序号:
1、关于国人是暴动还是起义、政变的叫法:这个得先从它们的定义说起。
政变:一般指统治集团少数人通过密谋。采取暴力或其他政治手段实现转移的现象。很明显用在此处不合适;
起义:为反抗统治制度而采取的集体武装行动。并且以推翻当时的统治集团为目标;
暴动:为反抗统治制度而采取的集体武装行动。暴动只以推翻当时的某个统治者为目标。此处。暴动者主要是反抗周厉王的统治。宣王当政后。他们并没有继续进行下去。所以我倾向此处用国人暴动这种叫法。
2、国人:我认为这里面既有一部分王公贵族。又有一部分平民百姓。此处无须多说。
3、共和行政所指的周定公、召穆公、公伯等应不包括在”国人“的说法之内。用共和行政这种称谓。应是体现当时有共和和国人集团两种力量对比。
4、通过前三条已经很明显。应该称为“周召共和”更合理一些。
各位朋友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其他观点: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史称“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关于“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两者相比。“共和行政”说较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355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国人,西周,共和,公元前,暴动,纪年,史记,都是,周公,民众
没想到大家都对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了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般认为公元前841年是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中国历史在公元前841年之前也有纪年。但是证明纪年的历史资料却非常缺乏。界定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