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金文是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周时期。鼎为礼器。钟为乐器。铸造在钟鼎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现在认为惊世骇俗的。在商周时期。也许只是稀松平常。下面举三个例子。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铭文故事。
何尊:最早记载中国二字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那么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出现在青铜器的铭文中。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在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是我们做为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
铭文的大意是:周成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利簋:准确记载牧野大战时间
出土于陕西临潼。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虽很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
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过程中。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给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一件不大的铜器。以它不多的文字。为破解上古史中一个重要的疑案作出贡献。足见其弥足珍贵。
大口尊:最早的行贿受贿记载
陕西扶风县出土的大口尊。铭文记述了距今2891年前的西周晚期。一个奴隶主向“国家司法人员”行贿的经过。
铭文的大意是:贵族琱生因大量开发私田及超额收养奴隶被举报。司法机关派召伯虎督办此案。琱生先是给召伯虎的母亲送了一件珍贵礼物——青铜壶。让她为琱生说情。又给召伯虎之父送了一个大玉璋。后来。召伯虎果真放了琱生一马。为表达谢意。琱生给召伯虎也送去了一些朝觐用的礼器——圭。这个受贿者竟是曾说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西周著名大臣召公。
这事也说明。行贿者都留有一手。都记着帐呢!所以贪官往往是要落马的。
其他观点:
我也答一下。
㝬簋。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厉王时期青铜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商周时期青铜簋中最大的。有簋王之称。还因是周厉王的自做器。又被称作王簋。内底有铭文十二行一百二十四字。是西周厉王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词。宝物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上面像石鼓。下面若平台。周身布满竖棱。如虎皮身上的斑纹。两耳飞扬跋扈。简洁中露出大方。神秘中露出狰狞。现存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簋内铭文
这件㝬簋内部有铭文12行124字。如下 王曰:“有(旧)余隹(虽)小子。余亡康昼夜, 坙(经)雝(拥)先王。用配皇天。簧(横)黹(致)朕心。坠(施)于亖(四)方。肆余以(义)士献民。爯(称)盩先王宗室。”[害夫](胡)乍(作)将〈从鼎〉彝宝簋。用康惠朕皇文剌(烈)且(祖)考。其各(格)歬(前)文人,其濒才(在)帝廷陟降。(緟)貈(愙)皇帝大鲁令(命)。用[素令](令)保我家、朕立(位)、[害夫](胡)身.阤阤降余多福,宪(宣)(导)宇(訏)慕(谟)远猷。[害夫](胡)其万年。将〈从鼎〉实朕多御,用贲(祈)寿。匃永令(命)。畯才(在)立(位)。乍疐才(在)下。隹(唯)王十又二祀。
大意为我昼夜尽心经营先王事业。以配皇天。我任用义土献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将彝宝簋。安惠干先宗列祖。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赐降多福、长寿和智慧。
簋中铭文引争议
在史书中记载周厉王是一位暴君。在《史记·周本纪》、《国语·周语上》均有记载。
我们从这篇铭文中却看到了一位劳苦用心。励精图治。富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究竟他是如史书所记载的一位“暴君”?历史的真相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还原和体会。
19.05.10晚间整理。
其他观点:
其貌不扬的战国青铜器【商鞅方升】。能见证中国历史上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历史大事件:「商鞅变法」和「秦始皇统一六国」。
这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与中国历史传世文献的契合程度。真的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
对【商鞅方升】的研究。分析秦代的计量、官制、地理。是运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地上材料和地下材料互勘互证」典范。
下面。我就来看【商鞅方升】短短几十个金文。隐藏着哪些大历史信息。
-----------------------------------------------------
从方升看商鞅变法:
为秦开创霸业的「商鞅变法」和「徙木立信」我们耳熟能详。这件青铜方升让两千多年前的人物触手可及。说不定当年的商鞅就亲手摸过他。
【商鞅方升】左壁铭文:
十八年。齐率卿大夫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临。重泉
意思是:秦孝公十八年。齐国的使团来到秦。这年的冬天十二月乙酉日。大良造商鞅监制了标准铜量器。容积为十六寸又五分之一立方寸。
「临。重泉」是秦代的地名。
我们来看传世文献的记载:
《史记•商君列传》和《史记·秦本纪》记载「商鞅简史」——在秦国变法到被车裂。
商鞅姓公孙。少好刑名。因秦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孝公卒(二十四年)。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史记》记载秦孝公十年。商鞅当上了「大良造」的官职。意思是「为大上造之良者」。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兼国防部长。
方升左壁铭文上「十八年(秦孝公)」也即公元前344年。与《史记》记载时间线完全吻合。商鞅这段时间正是担任国家总理「大良造」。
从方升左壁铭铭文可以看出。秦国「总理」商鞅为了纪念齐国使团来访的外交活动。 而特意制造的这个方升。在方升上刻铭为证。
这次外交活动的背景是什么?
商鞅怂恿魏王僭越称王。引起诸侯不满。于是。商鞅再连齐、赵抗魏的大背景。所以两国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商鞅诡计多端。假意求和。生擒了魏国的公子卬。被封为列侯。这也是就是所谓的「西鄙之战」。
除了《史记》《战国策》。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有记载了这件事:
《古本竹书纪年·魏纪》:(魏惠王)二十九年五月。齐田朌伐我东鄙;九月。秦卫鞅伐我西鄙;十月。邯郸伐我北鄙。王攻卫鞅。我师败绩。
方升壁上还有「临、重泉」两个地名:
「临」也就是今天河北赵州。铭文上的「重泉」也就是今天陕西浦城。在秦代是一个冶金重镇。
《史记•秦本记》:秦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
《汉书·地理志》:重泉县属冯翊。在陕西同州府蒲城。周时为晋邑。秦为重泉县。
这两个地方直线距离相隔600多公理。这说明商鞅监制标准器。颁行全国。从商鞅开始。制造标准器的权力在政府手里:
而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王侯卿大夫都有各自的度量衡。造成税收不公和国家税收的流失。
所以。秦国的度量衡统一。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正如最早收藏方升的学者龚心铭先生在《浦口汤泉小志·秦鞅量考》一文中所言:
此量十八年诏。 当在秦孝公时商鞅治秦所凿。后人 只知丞相绾法度量衡石丈尺。不知 商鞅治秦平斗桶已在前也 。
我国的计量史专家邱光明先生对「商鞅方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评价:
所以。方升铭文反映了奠定了秦国的霸业商鞅变法:
方升所制造的时间正是商鞅当「秦国总理:大良造」的时候。铭文也显示当时商鞅连齐、赵灭魏的历史背景。这也正是秦国一以贯之的「联合纵横。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基本战略国策。
商鞅不但行政奇才。军事能力也是一流。方升制造以后两年。他率领秦军打败魏军。智擒魏国公子。商鞅因为此军功被封列侯。如日中天。
但是。几年以后。秦孝公一死。得罪太多人的商鞅。也就死期到了。
--------------------------------------------------------------------
从方升看秦始皇统一中国
商鞅方升底部铭文: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那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叫做「二十六年诏书」。
这与《史记》《汉书》等诸多史书记载完全吻合。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制曰(秦始皇):“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在另一些秦国度量衡器具也有这段「二十六年诏书」:
1964年西安市三桥镇出土的秦国高奴禾石铜权。也有「二十六年诏书」:
在传世文献方面。隋朝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书证》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隋朝开皇二年就出土过秦国的衡权。证明《史记》上秦国丞相隗林是抄写过程中发生的讹误。应该是「隗状」: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於海上。”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灋度量不 歉疑者。皆明 之。”凡四十字。……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丬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所以。秦国度量衡器从隋唐以来就有发现。近代以来在全国各地陆续出土。很多器具上都镌刻有「二十六年诏书」。反应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的历史伟业。
收藏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经上根据实测计算。方升的容积为201——202毫升:
根据各种出土文物显示。商鞅变法以后。秦代容积标准器全部都是一个标准:200毫升。
「权制段于君则威」。大量的文物显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政策贯彻非常彻底和一惯性。
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田律》显示秦代的律法对规定了对度量衡器具的监制、校验。误差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违反者会处以高额的罚款。甚至追求刑事责任。
----------------------------------------------------
百代皆行秦政治。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都是秦人的。秦代奠定中国的基本版图。在秦代的废墟上。中国进入了第一帝国时代。
商鞅方升的独特性在于铭刻浓缩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两大历史事件:商鞅变法和秦始皇的统一度量衡。
商鞅以其卓越的行政才能。奠定秦国霸业。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商鞅方升铭文信息与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其他出土文物信息。完全严丝合缝。令人叹为观止。甚至连古人抄错的一个字今天的我们都能知道。这难道不惊世骇俗?我不知道哪一个国家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能契合到如此程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356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铭文,秦国,商鞅,史记,度量衡,中国,秦代,丞相,始皇,诏书
没想到大家都对商周青铜器金文中记载着哪些惊世骇俗的事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金文是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周时期。鼎为礼器。钟为乐器。铸造在钟鼎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