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徒行者2》《扫毒2》到《追龙2》,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何只剩警匪片?
原创

从《使徒行者2》《扫毒2》到《追龙2》,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何只剩警匪片?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2019年的香港电影。从年初的《反贪风暴4》。再到暑期档6月的《追龙2》。7月的《扫毒2》和8月的《使徒行者2》。

这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连续四部都是警匪片。并且古天乐都已经出场四次了。

其实。仔细看看这几年的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商业大片。除了几部魔幻古装片。剩下全都是警匪片。整体比例只怕高达90%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香港商业大片为什么只剩下警匪片了?

答案非常简单。香港是一座资本程度极深的城市。香港影视圈非常遵循市场化的那一套。电影市场上什么最赚钱。这群香港电影人也就扎堆去拍什么电影。

2010年过后。香港电影原本擅长的四大商业类型大片。前面三种类型大片由于拍得太多。太烂太废。相继被成长起来的内地观众抛弃过后。香港电影圈不得已只能拍警匪大片了。

香港四大商业类型大片如何先后沦落的

80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巅峰时代。当时香港电影的类型当然有很多。但在市场最能赚钱的电影才能商业大片。其它像王家卫。许鞍华和陈可辛的电影那是文艺片。在市场上一向不太赚钱。

而当时香港电影数量最多。最为成熟。最能赚钱的四大商业类型大片。分别是动作片。喜剧片。古装剧和警匪片。每个类型大片下面。又包涵不同的类型。

像动作片成龙功夫喜剧。与李连杰的功夫片完全不同。

警匪片里有吴宇森的枪战片。杜琪峰的黑帮片和刘伟强的《古惑仔》难道就不是警匪片了?

古装片又能分为武侠片和奇幻片。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肯定就是武侠片。但《倩女幽魂》《大话西游》和《青蛇》你能说它们是武侠片?

香港商业大片除了这四个大类型。还有其它的一些类型大片。但在市场卖钱就逊色四大类型不少。

比如林正英的僵尸片。除了林正英能拿得出手很少了。哪像功夫动作片有成龙。有洪金宝。有李连杰。有甄子丹等等。

除了僵尸片。另外赌片和恐怖片也是一样的。

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祖国过后。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就是迅速崛起的内地了。但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前面三大类型大片先后衰落了。

动作片是香港商业大片最先衰落的

香港的功夫动作片是华语电影向全世界贡献最大的类型。因为古装片好歹有文化隔阂。动作片则对全世界电影产业都影响的深远。

但香港动作片最先衰落了。原因大概有这几个。

首先是成龙。李连杰。连同做幕后的袁和平。元奎。成家班等等。在世纪之交远渡好莱坞。带走了大半香港动作片精英。造成动作片人才的空虚。

当时。留下来的洪金宝和甄子丹等人贡献出了功夫片《叶问》系列。和动作片《杀破狼》系列的最后辉煌。

当等到内地市场已经发展起来。成龙等香港电影人回归的时候。连同甄子丹等人都一起老了。内地电影圈又没能培养出新的动作明星和电影类型。

但是。相反美国好莱坞从香港动作电影那里学到关键技术。结合美国最强大的电影工业。用《谍影重重》《王牌特工》。漫威超级英雄等等电影。革新定义了新时代动作电影模式。

亚洲的韩国电影用同样的模式走出一条路子。

香港动作片就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竞争情况下衰落了。

喜剧片是香港商业大片第二个衰落的

香港喜剧片衰落没有动作片那么折腾。基本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香港辉煌时期的喜剧电影人老了。逐渐跟不上内地市场观众的观影需求。

香港巅峰时代的大师级喜剧电影人也有很多。像黄百鸣。王晶。李力持。刘镇伟。以及喜剧之王周星驰。

前几位在2010年左右。在喜剧创作上已经才思枯竭。只能反复的炒香港电影的情怀冷饭。

黄百鸣炒了几年《家有喜剧》后被内地观众抛弃。刘镇伟和李力持则是反复炒自已巅峰生涯电影的冷饭。同样先后被内地观众抛弃了。

王晶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翻来覆去的炒香港电影的情怀。最典型的例子是《澳门风云》系列。关键是炒得越来越难吃。内地观众也受够了这一套。

香港喜剧电影唯一例外的是周星驰。至少2010年后拍的《西游记》两部。还不算炒自已电影的冷饭。

但当周星驰交出《美人鱼》和《新喜剧之王》。这种炒冷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还能坚持多久得看下部电影。

古装片是香港商业大片第三个衰落的。

其实在警匪片之前。2010年前后香港商业大片主流方向就是古装片。尤其是奇幻魔幻古装大片。

中国网络上面有一个现象。但凡谈到华语奇幻片。都会非常追捧8090年代的香港经典奇幻片。

比如在特效方面还诞生了流传颇广的一句话:香港最好的特效都给了郑伊健。

中国观众非常贬低2010年后的华语魔幻片。仿佛这些烂片都是内地拍的。但以我对于华语电影产业粗浅的观察。

早期经典奇幻片是香港导演拍的。现在大量垃圾的魔幻片。从周星驰《西游记》到郑保瑞的《西游记》。再到徐克《狄仁杰》和许诚毅《捉妖记》等等

除了极个别优秀的。大多数魔幻烂片。同样还是这帮香港导演拍的。我们不能这样双标不是。

在前三个类型衰落过后。香港商业大片就只剩下警匪了。

香港警匪片2002年的《无间道》号称最后的救市之作。却也成为后来香港警匪片的魔咒。

这十年香港警匪片除杜琪峰之外。其它电影就是警察卧底上天台。反正翻来覆去的套路。

直到2012年《寒战》过后。2013年香港电影圈交出了《扫毒1》。2016年交出《使徒行者》;2017年的《追龙》《拆弹专家》。再加上2018年近年最成功的《无双》等等。

2012年后。香港电影圈交出大量的警匪片。只拍一堆电影没什么用。主要是这些香港警匪片。在华语电影市场先后获得较大的成功。

什么才叫做较大的成功呢?它们在市场上面赚钱非常的稳定!

2015年左右警匪片票房都是5亿上下。《寒战1》票房2亿5千万。《扫毒1》票房2亿3千万。《使徒行者1》6亿。《拆弹专家》4亿。《追龙》5亿7千万等等。

尤其2017年过后。这种香港警匪片在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迎来了巅峰。

2018年的《无双》票房高达12亿7千万。2019年年初的《反贪风暴4》堪堪8亿。《追龙2》因为口碑质量不算成功。但7月的《扫毒2》因为市场大片稀缺。票房高达12亿9千万。

正在上映的《使徒行者2》因为香港警匪片出现太频繁。再加遭遇到《哪吒》的狙击不够抢眼。但最终票房预测也有8亿多。

香港警匪大片。终于走出了2002年《无间道》的影响。虽然还远远谈不上重回香港电影巅峰时期。但香港电影人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确实摸索出几种在市场上能够成功的模式。

这种模式不但能在市场非常非常稳定的赚钱。并且凭借精良的制作。相当过硬的口碑质量。一扫魔幻片和喜剧片炒香港电影情怀冷饭的迅速衰落。

香港是个资本化很深的小地方。香港电影人是个深度根植于市场的圈子。他们有鉴于此。于是开始扎堆拍摄警匪片。

这些香港警匪片成为香港商业大片。现在与未来的主流方向。

除了今年我们已经看过的《反贪风暴4》。6月《追龙2》。7月《扫毒2》和8月的《使徒行者2》。

由于它们在当下内地市场的成功。相信未来肯定还会有《反贪风暴5》。《扫毒3》和《使徒行者3》。

但在这些续集诞生之前。我们首先会先看到《拆弹专家2》。四大探长的《风再起时》。《沉默的证人》。《神探2之神探大战》。《风林火山》。《犯罪现场》和《怒火》等等。

香港警匪片现在和未来都会相当一段时间的出现在我们的眼球。大家想避免都避免不了!

香港电影只拍警匪大片肯定是不行。会像古天乐一年出场无数次。早晚会弄得审美疲劳。香港电影和香港电影人的未来。其实同行林超贤已经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更多关于《使徒行者2》和香港警匪片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其他观点:

赌片故事己挖掘得差不多了。《澳门风云》也许是最后的绝唱……。

武侠片己过时……。

功夫片成龙大哥己老。叶问系列难再有续集。功夫片票房没人敢担保一定有号召力……。

《反贪风暴》、《扫毒》、《使徒行者》、《追龙》之前票房不错。所以有续集。假设有某一部续集票房失败。这个ip就也到头了……。

这也反映了香港电影的现状:只拍赚钱的商业片。

其他观点:

文|小番茄炒蛋时代成就了港片的辉煌。如今辉煌不再。只剩警匪。是形势所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55:14

    香港,警匪片,香港电影,大片,动作片,电影,使徒,类型,商业,票房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55:14

    没想到大家都对从《使徒行者2》《扫毒2》到《追龙2》,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何只剩警匪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55:14

    2019年的香港电影。从年初的《反贪风暴4》。再到暑期档6月的《追龙2》。7月的《扫毒2》和8月的《使徒行者2》。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