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警匪片这么多?
原创

为什么香港警匪片这么多?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众所周知。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70到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

这一时期的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电影年产量更是高达三百多部。

这些电影类型各异。几乎涵盖所有当时最流行的元素。当然。其中最为著名的题材当属警匪片。

就在产量如此高的当时。警匪片几乎占所有电影数量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香港当年会有如此之多的警匪片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首先。这是香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那个年代的香港社会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候还有相当一部分黑帮团体在社会底层。从事着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

更有甚者。当时著名的“向氏兄弟”更是直接光明正大开办传媒公司。与娱乐圈中的明星和导演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导演们的创作其实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此时警匪题材电影应运而生。这类电影常常是歌颂警方。但是将黑帮又分为有情有义和真正的反派的。

换句话说就是两边不得罪。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警方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这样贴合当时社会环境的电影也备受民众的关注。

其次。这是香港电影本土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每一个影视行业繁盛的地区。都会有相当一部分电影的类型是经过本土化演变的。

这些电影的上映。也是一种变相的文化输出。警匪片就是最有香港文化符号的一类电影。

还记得TVB是如何被大陆观众喜爱且熟知的吗。最开始他靠的就是警匪剧打开大陆市场。用几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打开市场。

现在我们一提到TVB必然能想起他们所拍摄的警匪题材电视剧。就像一提到警匪片我们就会想起香港电影一样。

警匪片就是香港电影最为明显的本土化符号。

最后。警匪片对于香港导演来说。非常好上手。其掌控的简单程度仅次于喜剧片。

警匪片既可以商业化。像王晶等导演拍摄的《跛豪》、《五亿探长雷洛》等非常有代表性的叫好叫座的商业电影。

警匪片还可以艺术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琪峰和吴宇森这样的“暴力美学大师”拍摄的《喋血双雄》、《枪火》等艺术性极高的作品。

也就是说。相对于恐怖片和喜剧片等“低端题材”。警匪题材不但可以拍的卖座。还能拍得叫好。

面向的受众范围自然也就更广一些。各个层次的观众根据自己的需求都能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影片。

这也是警匪片数量庞大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大致了解香港警匪片为什么数量如此庞大了吧。

在这里推荐几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导演和他们的所拍摄的警匪题材的电影好了。

杜琪峰——《枪火》 《暗战》《黑社会》《大事件》

吴宇森——《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喋血街头》《英雄本色2》

麦当杰——《黑金》 王晶——《跛豪》《追龙》

当然还有《无间道》系列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王家卫不拍警匪片吧。要不我们就可以看到全世界最文艺的枪战了。

还有哪些警匪片是你的最爱呢?一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独狼映画编辑部:佳慧)

其他观点:

香港警匪片成天在香港折腾来。折腾去。原因是公认香港导演的格局小。这里给千篇一律的香港警匪片。划分出五档不同的风格。

这五档香港警匪片从电影产业角度和现实角度分析。《寒战》式的政治博弈类型。可以说是香港电影未来最明显的一个出路。

因为香港在世界上是座很特殊的城市。它是座间谍之都。半岛风云、中美暗战、日台渗透、东南亚国际冲突。大把比影视剧都精彩的现实事件可以拍了。

这种电影只要拍得好了。完全可以在欧美间谍片。韩国警匪片之中走出一种新的类型片。

可惜的是。这个类型香港电影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怕是很难做出来。原因大概有下面三个。

一是现在靠着吃饭的市场环境不太允许。

目前官方对于影视文化宣传方向偏于保守。现在香港商业大片最大的市场和投资都来自内地。同时还有官方的管理。

香港的电影人即使想拍这种警匪片。限于官方在题材上的管理严格。哪怕观众想看。资本想投资都暂时不可能。这样自然不可能诞生了。

二是香港电影圈多数人心态着实暧昧。

第一个模式我们就退一步。纵然不将香港警匪片模式套到内地的城市。哪怕在香港一城正面展现祖国、欧美和日韩等势力的汹涌暗流。

现在你必须得遵守祖国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现在大家一致认同的条件。

但香港电影人的想法态度。因为现实各种原因。表现就有些暧昧了。如果真的能拍这类警匪片。我们想的是香港和祖国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抗击背后势力。粉碎阴谋。最后一起携手发展。

现实中因为内地市场的原因。香港电影圈确实拍不了这种商业大片。但他们有交出类似的警匪文艺片啊。

结果就是《树大招风》对辉煌时代的痛苦缅怀。还有那一部某电影的恶心态度。

这种电影和台湾省的某游戏一样。大家可否欢迎这种文化产品?

三是香港电影人格局小。

香港警匪大片为何一直难以突破?

香港电影的人的不思进取。抱残守缺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未来的香港大片。像翁子光的《风再起时》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再看前作《踏血寻梅》的细腻手法。当得起未来最期待的香港警匪大片之一。

但它故事重是拍香港“四大探长”。拍得好就能比肩《追龙》和《树大招风》。但你拍得再好。再和巅峰时代的同类香港警匪电影比一下呢。

《风再起时》就是香港警匪片类型固定的问题。

邱礼涛导演的《拆弹专家2》和陈木胜导演的《怒火》等等。这些电影显而易见是折腾“香港地标”的特效大片。

有些警匪片目前暴露的资料太少。风格又不大好定义。但怎么看都不像类型标杆的样子。

所以。除了《风林火山》和文艺警匪片之外。其它四档风格的香港警匪大片。都会因为演员的审美疲劳和题材重复。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淘汰危机。时间基本定在2022年左右。

首先是历史周期律。每次分析影视产业。不是我想划分历史发展阶段这一套。而是历史周期律它真的没法避免。

2002年的《无间道》到2012年的《寒战》。2012年《寒战》后的下个时间节点。自然就落到2022年前后。

其次。这些香港警匪片都会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映。考虑到今年《扫毒2》和《使徒行者2》内地票房的成功。按照香港电影人的习惯。他们不拍《扫毒3》和《使徒行者3》。反正我不信的。

商业系列大片通常三部曲为终。时间刚好也是2022年前后。

香港警匪类型能突破还好。假如一味的抱残守缺和画地为牢。这里不敢代表其它的观众。反正《反贪风暴4》《追龙2》《扫毒2》《使徒行者2》等等工业流水线电影。我个人是已经审美疲劳了。

除了北上融入华语电影一条路线。香港电影将何去何从。

其他观点:

有多方面原因吧!

首先是素材充足。在香港廉政公署(ICAC)1974年成立之前。香港是一个贪腐盛行的社会。那个年代。黑社会势力非常猖獗。警察则和黑社会沆瀣一气。那些洋警官把香港当做捞金之地。只顾着收钱买官卖官。而很多华探长则直接就是帮派成员。对香港电影界来说。那个年代对剧本根本不重视。编剧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很少有精心编写的剧本。大多就是从自身的经历。或者道听途说中随便攫取一段就凑合成一个剧本。所以警匪片自然成为最方便的选择了。

其次是那个年代正逢香港经济起飞。而香港电影也成了坐在风口的猪。在整个亚洲市场所向披靡。只要是香港产的电影。再烂也卖的出去。所以导致香港电影人根本不在意电影的素质。只想着赶快拍好就拿到东南亚去捞钱。这种情况下一部电影拍一个月就算是慢的了。剧情不够。动作来凑。所以警匪片最合适了。

再次。那个年代香港电影工业虽然很发达。但是。一部电影到底如何拍。却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谁都可以话事。导演。监制。投资人。甚至是武指。只要你能拉到一批人。再搞到点投资。随便就可以组建一个剧组开拍了。而武指(动作指导)的确是香港做的最好。时至今日。好莱坞拍动作戏还要找香港的武指去。所以武指群体的强大也间接导致了动作片(警匪片)的流行。

说的多了就有点跑题了。其实有关香港那个年代的事情。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沧海煮成酒”写的网文。写的非常到位。不过掉坑里我不负责哦。哈哈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55:18

    香港,警匪片,电影,香港电影,警匪,题材,导演,大片,年代,类型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55:1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香港警匪片这么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55:18

    众所周知。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70到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这一时期的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电影年产量更是高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