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提到伊稚斜。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老“败登”!
在《汉武大帝》中。伊稚斜纵横大漠。对内他大权在握唯我独尊。对外他欺凌西汉。差点把汉景帝气出心脏病。不过假如伊稚斜能看到这部电视剧。一定会面红耳赤:嗯。啊。我的理想是打败中国。只是……
电视剧中的伊稚斜。其实是其祖父冒顿单于、父亲老上单于和哥哥君臣单于的集合体。正史中的伊稚斜单于在位只有13年。他一辈子被汉武帝啪啪打脸。把强大的匈奴搞成龟缩漠北的原始部落!
匈奴的第一位单于叫“头曼”。是伊稚斜的曾祖。正是他统一了匈奴各部落。创建了一个统一的匈奴帝国。不过老头曼英明神武一辈子结局却很悲催。他被儿子冒顿用一支“鸣镝”射杀。
冒顿在位35年。是匈奴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单于。正是他把匈奴帝国带向了巅峰。这期间他消灭东胡、击溃月氏、吞并楼烦和白羊、侵占河套地区。在南征北战中。冒顿建立起一支30余万人的骑兵部队。又设置了完整的官僚统治体系。其疆域一度比西汉帝国还要大。
白登山围困刘邦。写信调戏吕后。都是冒顿所为。他逼得汉帝国只能以和亲的方式满足匈奴人的贪欲。
汉文帝在位期间的对手换成了老上单于。这位老上单于战力虽不如冒顿。可这家伙贪心远比冒顿远甚。他对西汉帝国几乎每一年一小打。数年一大打。每打一次汉帝国都要被迫割肉饲虎。
更要命的是。这期间还出了个大汉奸“中行说”。这位随和亲使团来到匈奴的宦官。一到匈奴就投降了。熟悉西汉政治的他助纣为虐。长期帮助老上单于侵略自己的祖国。
军臣单于在位34年。在《汉武大帝》上。与吴王刘濞勾结。多次入侵汉地。气得汉景帝捶胸顿足的就是这位单于。
不过。军臣单于统治后期的匈奴。明显跟不上经50年励精图治的西汉帝国的脚步了。嗯?历史似乎在重演耶!
当军臣单于在盲目自大中看着一位年轻的小皇帝登临九五时。他或许没想到。正是这位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的年轻人。摧毁了匈奴人的“霸主梦”。
刚刚长出胡茬的汉武帝。以“马邑之谋”第一次向“大匈奴”呲牙。三年后。一代战神卫青率1000汉军出上谷。直捣龙城俘虏700余人。第一次宣告大汉帝国对匈奴人的胜利。
两年后。卫青率3万骑兵出雁门。将匈奴人赶出了河套地区。解除了强盗对长安的直接威胁。此后汉武帝在北境筑朔方城。汉帝国从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可怜虫伊稚斜单于。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从哥哥手中“接班”。不。准确说是“抢班”。野心勃勃的伊稚斜看不起哥哥的无能。更蔑视嫩得能掐出水的侄子于单。
“在我的任期内。绝不允许汉帝国超过匈奴!”哈哈。我想伊稚斜绝不像某些人那么没出息!他要彻底打服汉帝国。夺汉人的土地财宝。杀汉族的男人。抢夺汉族的女人。他要做大汉的太上皇。
在《汉武大帝》中。“嫩宝”于单是汉武帝的外甥。其实那是扯淡。西汉虽多次和亲。可没有一次是真公主。正史中这位于单打不过叔叔。只好抬腿逃往长安。跪倒在汉武帝脚下讨生活。汉武帝封他为涉安侯。只是他命薄。才几个月就病死在了长安。
这位伊稚斜总统。哦不。单于。他的执政成绩单如何呢?我们晒一下:
公元前127年。伊稚斜借口汉武帝收容于单。发兵数万入代郡。第二年。匈奴骑兵再次侵入代郡、定襄和上郡。又多次侵扰朔方。一度踏进河套地区。
狠人汉武帝二话不说。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率10万大军出高阙。卫大将军深入大漠。以匈奴人擅长的方式奔袭700里。匈奴右贤王完全没预料到汉军能坐“动车”。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右贤王部溃败。15000多人做了俘虏。
公元前125年。卫青原班人马出定襄。斩杀匈奴19000人。只是由于叛徒赵信的反水。让苏建部全军覆没。这竟然成了伊稚斜在位期间最“辉煌”的胜利。
公元前123年。卫青再次出定襄。斩杀匈奴一万多人。当然。在这次战斗中最耀眼的明星是第一次随军出征的17岁小伙霍去病。他率800人跨过祁连山千里奔袭。斩获2028人。俘获了包括伊稚斜叔祖等在内的一大批匈奴贵族。
这一战伊稚斜双腿发抖!连自家的大后方都成了汉军的“旅游胜地”。这“导弹”的射程太吓人了!汉武帝呵呵一笑。别急。汉军“核武库”满满。你慢慢消费。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突入河西走廊。连败浑邪王和休屠王。汉军越过焉耆山。六天急行军一千多里。俘虏9000人。顺便将匈奴的“自由女神像”祭天金人打包带走了。
接着霍去病继续挺进。又歼敌3万。还顺手俘虏了王爷、王子等59人。相国等高官63人。
伊稚斜根本不在乎叔伯大爷们的死活。可河西走廊被轰成筛子让他受不了了。因为那地方是匈奴人连接西域的要道。也是他们最肥美的牧场。更是从陇山袭扰关中的门户。这地方相当于“海外基地”。丢了此地就等于患上半身不遂。让匈奴失去了反击的支点!
于是伊稚斜的嘴气“斜”了。他张口大骂浑邪王和休屠王。还发誓要将他俩抓起来咔嚓了。
浑邪王回骂:去你M的“老败”。哦不。“老斜”。老子不伺候了。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我愿做你的奴仆。亲爱的大中国。我爱你。
就这样。浑邪王率数万民众降汉。其中就有休屠王的太子。后来成为汉昭帝辅政大臣的金日磾。河西走廊控制权的获得。让汉帝国打通西域。从此进入对匈奴的立体打击阶段。从此“一直斜”成了“一直瞎”。
公元前119年。汉匈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战爆发——漠北大战。这是汉武帝对伊稚斜执政七年的“期中大考”。
汉帝国双星卫青、霍去病甥舅联手。东西两线同时出击。北击两千多里直达贝加尔湖畔。霍去病还在匈奴圣地搞了一次封狼居胥山。此战中。伊稚斜被彻底打瘫了。匈奴大军折损9万。漠北王庭被摧毁。漠南所有武装被扫荡。
《汉武大帝》上说伊稚斜在漠北大战中挂了。实际上匈奴人当初也是这么认为。右谷蠡王甚至还宣布自己为新任单于。可后来。伊稚斜居然一路歪歪斜斜。如同丧家犬般游荡回来了。右谷蠡王只好让位。
伊稚斜越想越窝囊。自己即位才七年。那个豪横的匈奴帝国咋就成了龟缩漠北的受气包了呢?西域盟友们咋也都不听话了呢?想想当初的誓言。自己竟然还不如无能的哥哥。
伊稚斜让出河西和漠南之后。汉武帝大搞“基建”。丝绸之路、筑城修路、人口迁徙、开垦草原、外交西域。忙得不亦乐乎。伊稚斜气得干瞪眼。只能靠酒精麻醉自己。
期间。降将赵信曾经建议伊稚斜:你没在汉地生活过。坐井观天盲目自大可以理解。如今咱最好跟大汉请求恢复和亲。要不然刘彻这家伙说不准啥时候就来看望你了!
伊稚斜一哆嗦。好主意。和亲不丢人。哈哈。脑子简直被驴踢了。还想着美事呢。还想“从实力的地位”跟汉武帝讨价还价呢。
汉武帝回复很简单。就俩字——称臣!想和亲不是事。前提条件你得先管我叫爹!
伊稚斜气炸了。你忘了俺是大漠之王了……俺至少还是漠北之王嘛!方寸大乱的他。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危险的动作——扣押汉使任敞。
汉武帝做事绝不拖泥带水。他下令。全国动员准备扫荡漠北。
假如汉武帝的计划得以实施。估计伊稚斜就是匈奴帝国的终结者了。很遗憾的是。一代战神霍去病突然暴病身亡。卫青又年老体衰常年抱病。汉武帝失去了可靠的统帅。只好按下汉匈战争的暂停键。
就这样。伊稚斜成功甩掉“亡国之君”的帽子。浑浑噩噩地窝在帐篷里度过了最后几年时光。公元前114年。伊稚斜死了。他的儿子乌维单于即位。
伊稚斜身后的匈奴帝国。很快陷入内部分裂。到汉宣帝时期。五单于相互杀伐。差点“自宫”全民族。直到呼韩邪单于抱住汉宣帝、汉元帝大腿。才让匈奴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故事讲完了。伊稚斜单于真的就那么无能吗?他该对匈奴的没落承担多大责任呢?
其实匈奴的没落不能全怪伊稚斜单于。他只是很不幸生在了匈奴没落的通道中。匈奴原本就是个“跛脚帝国”。草原经济本就不具备称霸天下能力。可尝到霸权甜头的几代单于。误以为马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穷兵黩武的路上越走越远。
伊稚斜单于只是秉承了祖上错误的路线。加速了死亡进度而已。
与匈奴的强大历经几代人一样。西汉帝国的崛起也历经了高祖、吕后、文帝和景帝四朝。这是一个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多方位的协调发展。哪里是某些“没文化”的狂徒所能比拟的?喊口号是弥补不了民族文化基因的差距的!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只要走好自己的路。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我们必然走向胜利。伊稚斜已经照亮了“老败”的路。匈奴的历史应该让某些狂妄之国警醒!
其他观点:
在《汉武大帝》里。鸣镝所指。万箭齐发。”鸣镝响箭”几乎成为了伊稚斜单于凶残性格的标签。
匈奴一开始在草原上势力很小。冒顿单于正是利用了“鸣镝”。强化了族人对自己的服从性。他的“鸣镝”射向哪里。匈奴士兵的箭就要毫不犹豫地射向哪里。否则杀无赦。最终他把箭射向了自己的父亲——匈奴的第一代单于头曼单于。然后自立为单于。打败了东胡。开创了草原霸业。
历史上。伊稚斜单于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并且有能力的匈奴单于。他学冒顿单于一样。杀了自己的哥哥。夺了自己侄子於单的单于位子。原本也打算大干一场。但是他生不逢时。偏偏碰上了汉武帝刘彻。
伊稚斜原本是匈奴的左谷蠡王。他的哥哥军臣单于(《汉武大帝》说军臣单于是伊稚斜的父亲。是为了嫁接“冒顿鸣镝弑父”的故事。)和汉朝一直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
这其实并不是军臣单于有多友善。而是当时的汉朝南边有汉朝的南方有闽越国。匈奴的西方有月氏国。这些国家也在相继坐大。如果汉朝和匈奴之间相互打起来。这些小国便会趁虚而入。
而匈奴内部却陷入了继承权之争的大分裂。军臣单于死后。伊稚斜打败了王位继承人、军臣单于的儿子於单。自立为单于。
逼得於单投降了汉朝。汉武帝封之为涉安侯。但是几个月后。於单却病死了。伊稚斜单于因为怨恨汉朝接纳於单。于是屡次派兵到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劫掠。汉武帝先后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对匈奴进行了进攻。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其他观点:
伊稚斜是汉武帝时期的匈奴单于。因为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热播。许多人认识了这位和汉武帝进行了多次交手的匈奴单于。但是这部电视剧对他的历史进行了改编和加工。特别是套用了他爷爷冒顿单于的历史在他身上。使人们对他历史产生了误读。这里我们就从正史对他的记载来分析他的真正面目。
匈奴版“靖难之役”:叔夺侄位
在《汉武大帝》中对伊稚斜最大的改编就是将伊稚斜变成了军臣单于之子。而正史的记载中。伊稚斜应该是军臣单于的弟弟。
匈奴四号人物:根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伊稚斜是君臣单于的弟弟。在军臣单于时期受封左谷蠡王。根据记载。匈奴单于之下。设置左贤王、右贤王、左谷蠡王和右谷蠡王并称“四角”。都是匈奴最高级别的官员和贵族。大都由匈奴单于子弟出任。而伊稚斜的身份出任左谷蠡王是显然符合匈奴官制的。因此伊稚斜就是当时仅次于军臣单于和左右贤王的匈奴第四号人物。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史记匈奴列传》
叔夺侄位:而伊稚斜第一次出现在史书记载中。就是君臣单于死后。身为左谷蠡王的他起兵自立为单于。并且攻破军臣单于之子於单。而战败的於单逃入汉朝并归降。汉武帝封於单为涉安侯。但很快於单就死了。从这个历史记载看。伊稚斜发动了一场匈奴版的“靖难之役”。他发兵夺了侄子於单的单于之位。这场夺位内乱使匈奴产生了一定的混乱。据《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这场内乱时正值张骞第二次被俘虏扣留在匈奴之时。他正是借匈奴的这场夺位内乱才利用混乱逃回汉朝。
其後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亡降汉。汉封於单为涉安侯。数月而死。《史记匈奴列传》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史记匈奴列传》
扩大战争的强硬派
伊稚斜自立为单于之后。与汉朝敌对的状态没有改变。而且相较于已经在单于之位上坐了三十多年的哥哥君臣单于。伊稚斜是一个更加强硬的单于。他一上台就扩大入侵汉朝的规模。采取更加强硬的策略。
丧师失地:在军臣单于死前一年。汉武帝派遣卫青等人收复了河套地区。这是汉匈战争以来汉朝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自冒顿单于在秦末汉初重新控制河套地区以来。河套地区一直是匈奴威胁中原的一个战略基地。而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军发起河南之战收复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对匈奴而言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耻辱。毕竟从冒顿单于开始。他们已经几十年没有丧师失地了。
疯狂报复:伊稚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登上匈奴单于之位。为了扭转颓势。惩罚已经敢于主动攻击匈奴的汉朝人。他决心扩大战争规模。以强硬的手段作为失去河套地区的报复。因此他一上台的公元前126年夏、秋两季都向汉朝发起进攻。第二年再次从代郡、定襄和上郡三个方向各派出三万骑兵入侵。这也是自汉文帝十四年。伊稚斜的父亲老上单于派遣十四万骑入侵萧关以来最大规模的入侵行动。
伊稚斜单于既立。其夏。匈奴数万骑入杀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馀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馀人。其明年。匈奴又复复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为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吏民其众。《史记匈奴列传》
伊稚斜一上台就加大入侵频次。也扩大的入侵的规模。一次性出动九万骑兵分三路入侵的行动是他哥哥君臣单于在位三十多年中都没有出现过的。这也足以证明伊稚斜是匈奴强硬派的领袖。他一上台就代表着匈奴对汉朝的强硬对抗政策的扩大和加强。
生不逢时的单于
伊稚斜很强硬。但可惜他的对手汉武帝更强硬。本来汉武帝就没有打算与匈奴和解。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一直是他的梦想。在伊稚斜上台之前。他就已经主动进攻匈奴。如今伊稚斜上台后展开疯狂报复。汉武帝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汉匈之间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汉匈主力决战。
从公元前124年开始。汉武帝加大了对匈奴的主动攻击力度。先是派遣卫青率军十余万出征朔方。击溃匈奴右贤王。同年秋。伊稚斜再次派兵攻击代郡作为报复。但是此时匈奴出兵只有万余人。可见匈奴的实力已经大减。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入侵行动了。此后汉军开始频频主动进攻。
公元前123年。卫青再次领兵十余万从定襄出击。大败匈奴军队。斩首俘虏匈奴一万九千多人。匈奴实力再次受损。但是此战中伊稚斜俘获了在汉军中效力的匈奴人赵信。伊稚斜接受了赵信的建议采取远遁漠北的方式来躲避汉军的主动出击。让缺乏远征能力的汉军无法有效打击匈奴。而匈奴则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可以继续袭扰和寇边。但这也反映了此时的伊稚斜已经没有和汉军正面“硬刚”的实力了。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领兵万骑出击陇西。斩首俘虏匈奴一万八千人。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击。又斩首俘虏三万。这一年秋天。匈奴浑邪王又率众四万投降汉朝。至此河西一带的匈奴实力全面瓦解。
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了破解赵信为伊稚斜定下的远遁漠北的策略。采取用硬实力压制的方式。筹集了众多的兵马钱粮。主动越过大漠攻击匈奴核心区域。这也是汉匈之战的主力大决战。伊稚斜的单于主力被卫青大败。只带了百余人逃出。
漠北之战后。伊稚斜的单于主力实力大减。匈奴在这场汉匈对决中彻底失败。从此匈奴再不敢跨过大漠。史称“漠南无王庭”。伊稚斜可谓生不逢时。空有重现昔日辉煌的雄心。但是面对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他屡屡失败。特别是西汉帝国几十年休养生息国策带来的强大综合国力是他无法抗衡的。
舔舐伤口的晚年
在漠北大战中惨败的伊稚斜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骄傲和强硬。于是他派遣使者到汉朝来寻求和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结束这场战争。
虽然最终这场议和因为汉朝提出的条件让伊稚斜无法接受。双方没有达成和议。但是漠北大战消耗了西汉帝国众多的资源。特别是天才将领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汉匈之间事实上已经停战。
而让匈奴帝国从强盛走向低谷的伊稚斜依靠自己的能力仍然控制着帝国没有崩溃。据史料记载。漠北之战中。率领数百人逃跑的伊稚斜一度与匈奴单于本部失去联系。匈奴右谷蠡王以为伊稚斜已经死了。于是自立为单于。后来伊稚斜找回本部。右谷蠡王主动归还单于之位。此后伊稚斜仍然在单于之位上坐了五年。而且顺利让自己的儿子乌维接班。由此可知惨败之后的他仍然可以控制匈奴帝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61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单于,匈奴,汉武帝,帝国,汉朝,漠北,定襄,汉军,公元前,自己的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的伊稚斜单于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提到伊稚斜。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老“败登”!在《汉武大帝》中。伊稚斜纵横大漠。对内他大权在握唯我独尊。对外他欺凌西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