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
原创

为什么说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说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可以从其中心地位、符号别称、文化血脉、现实认知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重庆市渝中区原来叫市中区。1955年就有此名。1995年才与沙坪坝区部分区域合并更名为渝中区的。用了40年的名字啊!

市中区啥意思?重庆市最中心的地方啊!什么中心?自然是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当然。今天还是美女集散中心。呵呵呵呵。

几乎重庆其他区县的人都有这么个习惯。如果你没去解放碑。都不好意思说到过重庆。每个重庆人都记得。儿时父母带我们进城玩。那就是去渝中半岛。去解放碑。直到今天。哪怕我住在沙坪坝这个文化区。哪怕直辖新重庆日新月异处处繁华美丽甚至更美丽。但始终、依然从内心深处把到解放碑当成了“进城去”。

为什么?那是母城。那是中心。那是源和根。

第二。重庆别称“山城”、“江城”。其实这是渝中最真实的写照。

市中心还是山城?是啊。渝中区既有丘陵平坝。也有山地河谷。区内地形最高点浮图关电视塔处。高程389.1m。最低点朝天门码头。高程约167.2m。两处相差221.9米哩!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形成了独特的上半城和下半城。有人形象地告诉外地人。“上半城就是渝中半岛位于山上的的地方。而下半城就是山下的部分。”

至于江城。只因渝中区位于长江上游。被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于朝天门汇流东去。常常出现因两江水色彩不同、一浑一清酷似“鸳鸯火锅”的独特景观。航拍下来。甚是壮美!

事实上。“山城”和“江城”这样的品牌符号与别称。最初就起源于对直辖前的小重庆中心地渝中区的形象描述。既真实反映了渝中区的独特地貌、地势。也是重庆渝中的生动画像。

第三。渝中区是重庆码头文化、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岩精神的发祥地。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绵延近百公里。两江交汇形成天然港口。水运发达。码头林立。码头文化由此勃兴。重庆早年的“巴渝十二景”中。与码头相关的就达五处之多。重庆著名商人尹明善认为。重庆城因码头而生。其“码头文化”存在包容和开放因素。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型开放高地的文化基础。“重庆特有的巴文化、陪都文化、红岩文化。甚至还有三峡文化中都包含着码头文化的一些因素”。

有3000多年历史的渝中区早在周朝时期即为巴国国都。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抗战时期成为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陪都。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那时渝中的地位达到巅峰。不但是重庆的中心。也是中国的中心。还是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渝中区虽遭遇日军多次轰炸。仍顽强抵抗。为最终迎来抗战胜利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第四。渝中区是网民和游客心中的网红圣地。

以今年五月“抖音”抖红洪崖洞为标志。重庆渝中的网红景点在重庆各区中独占鳌头。仿佛在向世人昭示:母城渝中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释放出诱人的魔力。

有网友发文《网红重庆。不得不去的六大网红地》。概括了六个最热的网红景点:有“现实版《千与千寻》”之称的洪崖洞。白天素雅安静像江南女子、晚上活力灵动像极了重庆妹子的大剧院。穿墙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站。兼具治愈和表白功能的解放碑WFC。每天都挤爆的长江索道。全国独一无二的两路口皇冠大扶梯。其中五个皆出自渝中区。

母城。不但应该有历史地位、政治影响、文化传承、经济支撑、商贸影响。而且应该有时尚基因、前沿思维、开放意识。向世人展示内外皆修的颜值、素质和气质。从今日头条“城就·中国行”了不起的城市·重庆渝中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我们看到了渝中区发掘历史、直面现实、拥抱未来的可贵行动。难怪参与行动的全国20+大V都要点赞:#了不起的重庆母城渝中#!

其他观点:

渝中区之所以被称为是重庆的母城。是因为她是重庆城市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有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之说。是重庆政治、经济、文化及商贸流通中心。也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闻名全国的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长江索道、皇冠大扶梯、李子坝穿楼轻轨等网红景点便座落于此。


渝中区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两江怀抱。三面临江。形似半岛。总面积23.71平方公里。位于重庆主城九区的核心。携朝天门两江枢杻和解放碑3大商圈优势。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是重庆最大的水陆客运码头。

从历史上看。重庆的母城也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几次大规模的筑城。才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十七座九开八闭的城门。分别由朝天门、翠微门、东水门、太安门、太平门、人和门、储奇门、金紫门、凤凰门、南纪门、金汤门、通远门、定远门、临江门、洪崖门、千厮门、福兴门组成。古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相对落差较大。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地形令渝中区看上去更显气势磅礴、巍峨壮观。非常的有魅力!


由于年代久远和其它历史原因。大部分的古城墙和城门已经看不到当初完整的样子了。除重新改造过的朝天门和洪崖门外。现保存较好的开门仅剩通远门和东水门、其余还能看到残余遗址的还有人和门、太平门、南纪门等古城墙。



渝中区不仅是重庆的母城。也是著名的“山城”和“江城”。这里留下了太多重庆的历史和记忆。她在老重庆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其他观点:

所谓“3000年江州府、800年重庆城、100年解放碑”。渝中一直是重庆最核心的地方。

原因有三:

一。从城市地理来看。重庆是从渝中起家的

渝中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两江环抱。形似半岛。人称“渝中半岛”。

三国时期。有一个都护名叫李严。他本来想打通长江和嘉陵江。使两水相通围绕孤岛然后建一座大城。后虽因诸葛亮的征调而未果。但由此可想象渝中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重庆核心中的核心。

唐宋时期。依靠渝中半岛的码头文化和水运兴盛。重庆由渝中半岛开始向外扩张。从一个单一的军事重镇。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功能发展的成熟城市。

随着重庆的发展。渝中的格局也在不断的演变。从弹丸码头发展成九开八闭十七城门。形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城池。


重庆古城池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由十七座城门连接形成。其中滨长江10门:朝天门、翠微门、东水门、太安门、太平门、人和门、储奇门、金紫门、凤凰门、南纪门;连陆3门:金汤门、通远门、定远门;滨嘉陵江4门:临江门、洪崖门、千厮门、福兴门。城外为下半城。城内为上半城。

有首流传十分广泛的船工号子。就对重庆城门加以歌吟:

长江上水码头要数重庆。

开九门闭八门十七道门。

朝天门大码头迎客接圣。

千厮门花包子雪白如银。

临江门卖木材树料齐整。

通远门锣鼓响抬埋死人。

南纪门菜蓝子涌出涌进。

金紫门对着那府台衙门。

储奇门卖药材供人医病。

太平门卖的是海味山珍。

东水门有一口四方古井。

对着那真武山鱼跳龙门。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这些城门的完整样子了。只能在一些老照片和老地图上上一窥风貌。




二。从政治历史来看。渝中承载着重庆的历史脉络和政治风云。

远在周朝时期。渝中即为巴国国都。后无论历经多少朝代。一直到清政府时期。渝中皆为治所所在地。

抗日战争时期。渝中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渝中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特别是在陪都时代。作为重庆的中心。渝中也达到巅峰。亦能称得上是中国的“中心”了。




第三。从精神核心来看。渝中发源了重庆精神

从巴国国都来看。渝中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它是巴渝文化发祥地。也是现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岩精神都在此发源。

就巴渝文化而言。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炼就了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以勇猛、善战而称。所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说的就是巴人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的样子。

抗日战争中。渝中经历了“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等无法想象的悲剧。这个发生在大后方最惨痛的事件。最终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警示和抗战精神。

而红岩精神更是描述了共和国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展现了革命战士的顽强精神和英雄气节。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




今年7月。#了不起的重庆母城渝中#活动开启。我参加了今日头条“城就·中国行”了不起的城市·重庆渝中的摄影活动。有幸来到渝中。在此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渝中的故事。深刻体会到一个城就是一本书。

走在渝中半岛。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街巷、各文化风貌街区、园林景观一一展现眼前。山城半岛的热辣和风情扑面而来。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凝结着历史的故事。




所谓中国只有两种城市。一种是重庆。一种是其他城市。

现在。在重庆。也可以说。重庆只有两种地方。一种是渝中。一种是其他地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6:40

    重庆,渝中,渝中区,文化,码头,嘉陵江,红岩,半岛,临江,长江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6:4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说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6:40

    说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可以从其中心地位、符号别称、文化血脉、现实认知四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重庆市渝中区原来叫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