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十三?这不就是胤祥吗?您要问他俩的关系?那不是亲兄弟而胜过亲兄弟。
大家伙也清楚雍正这人。第一个抠门。第二个薄情。第三个寡义。总之这人给人感觉不好相处。但对于老十三。雍正那叫个大度。这些让人诟病的性格缺陷。到了老十三这压根就没有。
最简单的例子。大家伙都知道搁过去。当皇帝的人都有一个避讳。自己的名就是自己的名。天下间其他人压根就不能用自己名中的任何一个字。
雍正叫胤禛。作为同一辈的兄弟。他其他的哥们胤字必须改了。不然犯忌讳。所以一帮子兄弟咔咔咔胤字全整成了允字。可到了老十三这头。这就不好使了。
“啥允祥不允祥的。给哥哥改回来。你呀还叫胤祥。咱爹给起的。咋能改了呢。”雍正嘴巴一咧咧。很不高兴:“咱兄弟还讲究这个。俺的后背丢给你都踏实。不就一个字的事吗?”
得。您瞅见没。这就是两兄弟好的能穿一条裤子的表现。
那么雍正为嘛独独对这老十三例外呢?
话说老十三的亲妈。那叫章佳氏。开头就是一宫女。后来康熙瞅着挺水灵的。这就拉到小黑屋了那个啥了。
这事弄的。这就中靶了。就有了老十三。老话说母以子贵。得咧。这章佳氏也就正式的成为了康熙庞大后宫中有那么一小脸的一个人。
说道这里有人要问了:“那么康熙是不是特喜欢这章佳氏?”
咋说呢?喜欢是喜欢。但不能加个特字。为嘛呢?因为毕竟章佳氏给康熙生了三娃娃。一个大小子老十三。还有俩闺女。而且这俩闺女不仅是公主还都加了和硕二字。不可谓不尊贵。(满清那爵位封号但凡加了和硕的那都是这一级别中的佼佼者)
所以喜欢二字没跑。但不是特字。为嘛呢?因为康熙到死都没有把章佳氏他们家包衣奴才的身份给剥离出来。在康熙的手上就封了个庶妃。这说的好听。其实搁老百姓家里就是个侍妾的地位。
也是因为这个身份的原因太低了。所以按照满清那祖宗的规矩。老十三不能养在章佳氏的身边。丢给了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身边养着。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层的关系。雍正和这老十三才有了交际。
因为雍正的母亲乌雅氏他开头的身份也是宫女。生了雍正这才破格成为了康熙的老婆中的一员。也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就把雍正丢给了当时身份显贵的佟佳氏养着。
再加上。雍正他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老十四。按说是亲兄弟雍正应该和老十四走的近才对。但乌雅氏这人有点子偏心。对这没有养育之恩的雍正横挑眉毛竖挑眼压根就是一陌生人。但对这老十四那叫个疼到了心尖上了。连带着老十四也不待见这哥哥。(老十四是养在乌雅氏身边的。那会乌雅氏的身份已经高了)
雍正这心里就苦。有阴影。这事弄的。所以他是把对亲弟弟的感情给了老十三。
老十三那数学还都是雍正手把手教的。从这一点您就能吧嗒出个味来。
咱也知道。外人除了老师教你。其他人都不愿意。尤其是这数学。教的时候特招人恨。特招人烦。这家里边教的人不是爹就是妈。他们教你开头还能和颜悦色。后头恨不得拿大嘴巴抽你。教的最好的其实就是哥哥和姐姐。没人整这差事。
老十三这人
反观老十三这里边。人都说母以子贵。这话不假。但他还有半句是子凭母贵。
老十三他母亲身份不高。娘家地位也不显赫。这就造成了他受其他兄弟的排挤。雍正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他其实想把这老十三当弟弟的看。所以小时候有个啥欺负的。雍正就站出来给老十三挡事。毕竟雍正的养母那是佟佳氏。虽然顶着个皇贵妃的头衔。可人家是后宫之首。(后来的皇后封号是死的时候加封的)
所以虽然蹲在雍正身边有点子冷。这是雍正的性格使然。但好歹有片可以晒太阳的好天气。所以这俩人的心就算是栓在了一起。老十三愿意给雍正挡枪。
咱说说挡枪的事。
这事弄的太过激烈了。康熙恼了。哦。你们这帮子家伙对自己个哥哥都能下狠手。那俺呢?有机会。你们是不是也要上手啊!
而这事上。大家伙都挤兑雍正。隐隐的康熙感觉这事是雍正闹腾的。这不老十三挺着个脑壳蹦出来。把这枪给挡下来了。
得咧。这老十三一家伙就被康熙给圈禁起来了。这一圈禁老十三生病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那腿就出了毛病。一家伙就成了一瘸子。
就这事。您感觉雍正不会记在心里。这才是能掏心的亲兄弟。
但也因为这事。虽然康熙也喜欢这老十三。但也预示着老十三在康熙的晚年走不到前边来了。
以后的事
而老十三他也对得起雍正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干嘛事都很出色。这其实就是雍正朝的二把手。有些事您直接找雍正办。他拿大脚丫子踹你。但你饶个弯去找老十三。让老十三给搭个线。这事一准就成。
你比方说老十七胤礼的事。雍正最恨的就是他这帮子兄弟。压根就不准备重用。可回头老十三就说这胤礼心术不坏。怎么怎么滴。得咧。试试就试试呗。雍正根本就没有怀疑。这一试确实好。后来也受到了雍正的重用。
咱就说了。一般人那有这面子。
你别看俩人好的都能穿一条裤子了。但老十三一直严守臣子的本分。不敢逾越一步。这也是雍正看重他的一点。
您比方说。这雍正登基。按照祖宗的规矩。这就要分家。这一分家就会有分家费。老十三一家伙就得到了二十三万两。
咋说呢?那会雍正的国库里都能饿死耗子。满打满算就八百万两的碎银子。这新朝一开。用银子的地方海了去了。
这不。后来雍正又要赏老十三。让他可以支配宫物六年。这其实也是按照康熙过去的例子整的。这事老十三又推迟了。这样的好人不赏这不行。这是雍正自己个想法。
所以回头。雍正又赏了老十三一顶郡王的帽子。让老十三从自己个的儿子挑一个出来戴上。
老十三一听。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似的:“俺已经是怡亲王了。家里边有一个儿子已经是郡王了。您再给俺的儿子来一个郡王。这使不得啊。这么些年下来祖宗就没这规矩。”
这不又推了。雍正说了好多次。老十三压根就不接受。
其实这些个东西。雍正都给他留着呢。直到老十三死了。这些个东西又赐给了老十三的后人。
“这回闭嘴了吧!给你的东西能拿着了哇!”雍正边说边哭了。
最后再说一件事。这事叫吞土受陵。
老十三找了大半天。找到了。雍正表示很满意。回头就把这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所谓的“中吉”之地赐给老十三。让他死后葬到这里。
听了这话老十三压根就不要。说这种地方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他压根就不能享受。坚决不要。
回头雍正非要给。老十三就说:“俺看上了你这万年之地六十里之外的一块地。虽然比不过您赐的那中吉之地。但很符合俺的身份。就那吧!”
得咧。皇帝一看这事就这么定了。所以就下了旨意。老十三得到了旨意之后。就命令自己的侍卫。从那块地去回了一块土。而老十三就把这块土吃了:“这样的话。俺就心安了。子孙有福了!”
这事是真的。不是啥野史里边的。在《内务府档》里边就有记载。
这不后来老十三下葬的礼都远超一般王爷的规格。老十三死后多年雍正都还在作诗怀念这个弟弟。
在补充一句。老十三那怡亲王那是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的。不是啥隔代就降级的水货。真真的第九个铁帽子王。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观点:
康熙十三子也就是怡亲王胤祥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和信任的弟弟。胤祥与雍正关系有多么好?看看胤祥生前和死后待遇就知道了。胤祥是康熙诸皇子中唯一一位在死后不用避讳雍正名字而改用本名胤祥书写下葬地皇子。胤祥也是清代历史上臣子中唯一不需要避讳皇帝姓名的人。
由此可见胤祥与四哥雍正皇帝关系有多么亲密无间。胤祥生前基本上就是雍正朝时期的常务副皇帝。下面就来说一说胤祥与雍正的关系有多么好。以及胤祥后人结局如何。
胤祥由于生母出身低微。自幼就跟着雍正长大。所以与雍正感情极其深厚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胤祥出生。他的生母是康熙的敏妃章佳氏。胤祥生母敏妃的出身地位极其低微。
敏妃家族出身是镶黄旗包衣奴才。敏妃最初入宫只是宫女。属于宫廷服务人员。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下。敏妃在侍候康熙的过程中被康熙相中所宠幸。随即便怀了老十三胤祥。在胤祥之后敏妃又生下皇十三女与皇十五女。
也就是说胤祥下面还有两位亲妹妹。不过胤祥及其生母敏妃还有两位妹妹寿命都不是很长。胤祥只活了44岁。而他的两个亲妹妹则更短命。新婚不久就都去世了。一个23岁一个19岁。虽然胤祥生母敏妃出生年月不可考证。但是敏妃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估计应该也就在40岁左右。所以说胤祥兄妹及其生母寿命都不长。估计与遗传基因也有关系。
敏妃虽然生育了三个子女。但是在康熙后宫中地位并不高。一直是没有名号的庶妃。直到康熙三十八年敏妃去世。康熙才怀念她生下了儿子胤祥追封她为敏妃。但是康熙虽然追封她为敏妃。却并没有改变敏妃家族世代包衣的奴才身份。从这也可见康熙对敏妃喜爱也并不是太多。更多是看在敏妃生育了儿子胤祥的份上才追封了敏妃称号。
虽然生母敏妃出身低微。也不是很受康熙的喜爱。但是胤祥却凭着自身的能力获得了父亲康熙的喜爱。
自十二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盛京祭祖后。直至胤祥二十二岁时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一离开京城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康熙对胤祥还是非常喜爱。
胤祥生母敏妃由于在世时是没有名号的庶妃。按照清宫规矩不能抚养儿子。因此胤祥自幼由二哥太子胤礽和四哥雍正抚养长大。所以胤祥自幼就与胤礽和雍正感情极为深厚。胤祥和雍正一样。最初也是力挺胤礽的太子党成员。
也因为自幼一起长大的原因。胤祥与雍正从小到大的关系就非常亲密。因此站在后世人角度来看。雍正对同母弟老十四胤禵都不怎么亲近。甚至还将胤禵圈禁起来。对异母弟胤祥却是非常的好和亲近。就是因为雍正自幼与胤祥一起长大。而他的同母弟胤禵却自幼与老八胤禩一起长大。所以亲兄弟反而成为了政敌。异母兄弟反而比亲兄弟更亲。
但是胤祥在一废太子事件后却突然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关于胤祥失宠于康熙史书记载非常少也含糊。但是可以肯定胤祥必定是因为胤礽与雍正的关系而失去了康熙喜爱。也就是说胤祥参与进了争夺皇位之中。
当然。胤祥在一废太子后短暂被康熙圈禁。之后退出政坛。终康熙一朝再无封爵以及重用。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胤祥失去了康熙的喜爱。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胤祥的身体出现状况。
虽然在一废太子后康熙对儿子们的信任大幅减少。但是在康熙五十年(1711 年)胤祥身体出现问题。腿部生了一种毒疮。并且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类似于现在的骨结核病。康熙也曾关心过胤祥。让与胤祥兄弟感情深厚还是皇子的雍正为其寻找良医医治。
所以这些也都说明胤祥在康熙晚年不被重用和封爵的原因不光主要是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也有一部分是个人身体健康原因。
胤祥在康熙一朝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有过辉煌。更有过落寞。康熙前期胤祥得到了开阔眼界的机会。在康熙后期胤祥更是在长期的压抑当中磨砺了自己的性情。胤祥在康熙朝受到挫折抑制后。对政治权力的残酷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胤祥在康熙朝虽然处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却为日后在雍正朝的有所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继位。胤祥一跃成为大清国常务副皇帝。雍正赋予胤祥极大权力也说明了他们俩之间的兄弟关系亲密无间
胤祥对雍正的忠心耿耿支持。也换来的是雍正对胤祥万般的好。雍正可以说在登基后基本上除了皇位把能给的全都给了胤祥。所以雍正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了胤祥为怡亲王。
雍正对胤祥爱屋及乌。除了封为亲王连他的生母敏妃及其家族都得到了极大的封赏。雍正为了表示对胤祥的喜爱和信任。在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胤祥封为王爵和总理王大臣。紧接着就将他的生母敏妃家族全部抬出包衣身份。授予贵族地位。同时还追谥胤祥的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一下给敏妃连升两级。并且雍正打破了妃子不能从葬帝陵的先例。将敏妃葬进了康熙帝陵之中。与康熙同墓同穴。
清朝皇妃能陪葬帝陵就是由雍正为胤祥生母开创的先例而来。本来康熙生前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自己合葬。而胤祥生母能被葬进康熙帝陵之中完全是雍正抬举进去的。
《清史稿》中记录雍正给出的理由也很强悍: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这理由就是告诉全天下人。之所以能让敏妃死后埋进康熙帝陵。完全是因为她儿子胤祥很贤能。其实就是因为胤祥对雍正是忠心耿耿。所以雍正对胤祥的好是非常全面和无微不至。
自此胤祥经历在父亲康熙那失宠之后。开始了在雍正朝开挂一般的人生待遇。雍正以胤祥为总理王大臣。总揽政务的同时还兼管户部、刑部、造办处等重要部门。雍正更是直接让胤祥参与谋划西北军事问题。可以说在雍正即位之初。胤祥一人集大清财、政、军三大权力于一身。
后来雍正开始对老八胤禩一党进行毁灭性打击。雍正继位之初为了安稳人心。特意将胤禩明升为廉亲王兼总理王大臣。其实是将胤禩架空。雍正初期四大总理大臣首席就是胤祥。其次是胤禩然后是马齐和隆科多。马齐和隆科多属于是骑墙派人物。自然以雍正马首是瞻。胤祥被雍正赋予了财政军大权就是为了压制胤禩。所以胤禩被提为总理大臣就基本等于完全处于胤祥掌控之下。被架空起来了。
当雍正开始对胤禩进行毁灭性打击时。首先就裁撤了总理大臣的职位。在胤祥的压制下。胤禩一党彻底被雍正击垮。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在这一年被雍正囚禁折磨致死。
至此胤祥顺利地帮助雍正剪除了雍正最大的政敌弟弟老八一党。虽然雍正为了制裁胤禩也裁撤了胤祥的总理王大臣之位。但是雍正剪除老八一党后。很快就任命胤祥为议政大臣。雍正随后将隆科多整垮圈禁起来。隆科多被圈禁后。雍正更加倚重胤祥。又让胤祥在原有职务上又兼管了吏部、水利以及圆明园八旗禁军等权力。可以说在老八和隆科多都被剪除后。胤祥更是进一步得到雍正信任倚重。权力更是扩大到人事任免、禁军和水务等各个方面。
至此胤祥的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这时期的胤祥可以算作是当时大清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待遇了。说他是常务副皇帝都毫不为过。
胤祥对雍正也是非常感激。为了不负雍正知遇之恩以死相报
胤祥被雍正委以重任。他为了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所以尽职尽责的去完成工作。可以说胤祥后来英年早逝。身体被熬垮了。与他有着很强的责任心以及事业心有很大关系。
胤祥不光责任心很强。他对于用人眼光也很独到。在雍正赐死年羹尧之后。朝野上下都反对再任用汉将。这时胤祥力排众议。坚持建议雍正启用汉将岳钟琪代替年羹尧镇守西北前线。雍正对于胤祥是十分信任。所以雍正也坚持力挺胤祥力排众议启用了岳钟琪出任川陕总督镇守西北前线。
结果这一个岳钟琪为大清西北边境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稳定。一个岳钟琪不光雍正朝受益。连乾隆也跟着沾光。岳钟琪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并将岳钟琪列为其“十全武功”里的五大功臣之一。
可以说胤祥的对于寻找人才的独到眼光。不止让雍正跟着受益。连大侄子乾隆都得到了好处。而且胤祥用人不拘一格。从来不看出身。更没有满汉之分。可以说雍正一朝善于重用汉族士族人才。也和胤祥对善于发掘汉族人才密不可分。雍正和胤祥也奠定了清朝之后对汉臣的重用基调。
胤祥在工作中非常负责。到了晚年他身体健康急剧下降时。依然为公事劳心劳力。雍正七年(1729年)秋冬时期。胤祥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但是胤祥为了帮百姓修筑河堤。还是不顾病体残躯。坚持和部属一起翻山越岭勘探地形。同时胤祥还爱民如子。他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到了次年的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此时胤祥已经病得不能行动了。想去现场勘探视察也不太可能。但是胤祥即便在神智都病得不清之下。还依然念念不忘修筑堤坝的事情。一再叮嘱部属要仔细勘探。
一直到胤祥临终前。他还始终对没有修筑好的堤坝放心不下。他对下属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胤祥重病期间雍正是十分担心。一天都要派人几次去探视胤祥。而胤祥不想雍正因为自己而操心过度反而耽误国事。还总派人向雍正传话。自己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能好起来。然后再去入宫拜见雍正。结果胤祥却再也没能入宫拜见他的皇帝四哥。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44岁。雍正在得知胤祥去世消息后悲痛万分。
雍正在胤祥死后允许他不用改名为允祥。还以胤祥的名字立碑。可以说胤祥是有清一代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人。
胤祥死后。雍正追思弟弟的功劳。决定打破满清以军功立铁帽子王的规矩。破格给予了胤祥家族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待遇。胤祥也由此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
胤祥生前获得了雍正万般的好。雍正把除了皇位之外的所有能给予胤祥的权力和待遇都给予了他。胤祥死后雍正还给了他亲王世袭罔替的待遇。确保他的子孙后代富贵无极。除了这些在胤祥死后。雍正连他生前与之不和的哥哥老三胤祉都收拾了一遍。
老三胤祉与胤祥兄弟之间不太和睦。胤祉在康熙时期就瞧不起胤祥的生母敏妃家族出身。胤祥的生母敏妃去世时。当时胤祉刚刚被康熙晋封为诚郡王。结果胤祉瞧不起敏妃。在胤祥生母敏妃去世百日丧期内剃头。这件事被康熙得知后非常震怒。严厉惩处了胤祉。将他刚封的郡王爵位降级成了贝勒。连带着胤祉诚郡王府的长史和下属都被康熙一并处罚了。这件事也很可能就是胤祉与胤祥交恶的开始。
胤祥为人和气。生前向来不与胤祉太多计较。但是估计胤祥生前肯定在雍正面前表现出对三哥胤祉的不太满意。胤祥去世后。胤祉对于胤祥去世毫无悲伤之情。还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了。这让雍正十分震怒。所以胤祥葬礼办完不久。雍正就为了替弟弟胤祥出这口气。将胤祉褫夺爵位。囚禁于景山永安亭。两年后胤祉抑郁而亡。
看看雍正对胤祥生前死后的待遇。生前给予无限权力和崇高待遇。死后除了封铁帽子王。还为了给胤祥出口气。连三哥胤祉都收拾了。从这些就能看出雍正与胤祥的兄弟关系有多么的亲密和要好。
胤祥一生也不负雍正。在政务上殚精竭虑。最终把自己的身体给熬垮了。本来比雍正还小八岁的胤祥却比雍正早死了五年。
可以说雍正和胤祥这对亲密无间的兄弟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胤祥为雍正朝发展献出了毕生心血。也可以说“乾隆盛世”是雍正和胤祥共同努力奠定下来的结果。
雍正对胤祥的重用和信任也是古今帝王兄弟之中少有的情况。雍正都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和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极为少见的。所以后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雍正和胤祥二人兄弟情谊。
胤祥的怡亲王封爵曾在慈禧时期被短暂废除。恢复之后与清朝共存亡了
胤祥去世后。雍正遵照胤祥生前对儿子们的喜爱。准胤祥第七子弘晓继承了怡亲王爵位。弘晓是胤祥嫡福晋兆佳氏所生。在胤祥生前最受胤祥喜爱。
在这里说一个小插曲。弘晓其实本不应继承爵位。主要在于胤祥长子弘昌是侧福晋瓜尔佳氏所生。非常不让胤祥喜欢。不只胤祥不喜欢。连皇帝伯父雍正都很烦弘昌。雍正甚至直接当着胤祥的面痛骂过弘昌为蠢材。胤祥在世时怕儿子弘昌惹祸。曾经将他圈禁在王府中。
直到胤祥去世。雍正才将他放出来。后来弘昌在乾隆时期因为和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交往过密。受到弘晳逆案牵扯。被乾隆褫夺封爵抑郁而死。
除去弘昌不成材。胤祥嫡四子弘晈也是不成才。按道理弘晈比弘晓年龄大。而且也是嫡福晋所生。弘晈应该继承胤祥爵位才对。也是因为弘晈不成材。同样弘晈也是在乾隆年间牵扯到了弘晳逆案之中。被乾隆痛斥。不过弘晈毕竟是胤祥嫡子。比庶长子弘昌好一些。乾隆看在已经死去的十三叔胤祥的面子上。把弘晈臭骂一顿。但是将他的郡王爵位保留下来。
至于胤祥的第七子弘晓确实证明了胤祥眼光不错。弘晓为人谦恭谨慎。且还颇有文采。工于文学和书法。是清代宗室中有名的文学家。
弘晓能力不错。但是他从来都很低调内敛。新君乾隆即位。弘晓担心引起乾隆猜忌。所以很少参与政治。寄情于山水和写作之上。弘晓和父亲胤祥一样。虽然出身富贵豪门。却对权力和财富视如浮云。
弘晓非常喜好写作。他与同时期的小说家曹雪芹为莫逆之交。弘晓曾经替曹雪芹笔录过他的名作《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但是乾隆时期文字狱查得很严。《红楼梦》被列为禁书。所以弘晓也不敢私藏。而是将其销毁。
同时弘晓也担心自己所写的作品和诗集牵扯到文字狱。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也大多销毁了。所以弘晓受限于乾隆时期的文字狱传世作品极少。但是根据部分流传于世的弘晓诗集。还是能看出弘晓文学功底十分深厚。因此来说弘晓还是非常有才华的人。
弘晓之后的怡亲王大多碌碌无为。多数是富贵闲散王爷。很少过问政治。在政治上也基本没有其他成绩和建树。一直到胤祥第五世孙载垣获得咸丰重用。
胤祥第五世孙载垣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近代史时期。而清政府也已经走向衰落。是帝国的落日余晖了。载垣承袭怡亲王爵位后。凭借着个人能力获得了咸丰帝的赏识和重用。
而且载垣也是当时清政府鹰派代表人物。虽然清政府当时已经没落。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但是载垣依旧认为不能向欧洲列强妥协。
后来咸丰时期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当然还是战败了。负责与英法联军谈判的大清特使正是载垣。
在谈判中载垣表现强硬。坚决不接受英法两国无理要求。拒绝就国家利益做出让步。最终通州谈判就谈崩了。载垣盛怒之下囚禁了英法代表团公使巴夏礼等39人。后来载垣为了报复英法联军侵略之仇。他私自下令将公使团中21人全部虐杀。这其中还包括7名泰晤士报记者。
载垣所作所为引起了英法联军很大愤慨。于是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然后就开始了在北京城中的烧杀抢掠。并焚毁了圆明园。
之后咸丰被英法联军吓得去世了。临终前诏载垣、肃顺、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同治帝。这八大臣之中以怡亲王载垣为首辅。
载垣等顾命八大臣阻碍了两宫太后慈禧和慈安的揽权利益。于是两宫太后联合咸丰之弟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
慈禧政变成功后。载垣被慈禧冠以谈判不力。虐杀外国使团。酿成了火烧圆明园的奇耻大辱为由。赐载垣三尺白绫自尽。载垣最终自尽。
载垣死后。慈禧还是不依不饶。为了杀鸡儆猴。慈禧废除了怡亲王家族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
但是怡亲王爵位是雍正亲自御封的铁帽子王爵位。慈禧废除之后不到三年。朝野上下就对慈禧如此废除怡亲王铁帽子王爵位不满。慈禧为了安稳宗室人心。同治三年(1864年)只得下令恢复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待遇。
但慈禧前提是绝对不能让载垣这一支家族的人出任怡亲王爵位。于是慈禧找到了载垣的族弟。胤祥的第四子弘晈的四世孙载墩。由载墩承袭了怡亲王爵位。就这样到了晚清怡亲王爵位又从胤祥第七子弘晓这一支传到了胤祥第四子弘晈这一支上。
载墩由于是白捡了一个亲王爵位。所以对慈禧是唯命是从。此后怡亲王爵位就一直有载墩的后人承袭下去。直到清朝灭亡。末代怡亲王毓麒年仅2岁就承袭了怡亲王爵位。毓麒在公元1902年2岁承袭怡亲王爵位。到1911年清朝灭亡。12岁的毓麒也就从怡亲王变成了普通公民。
毓麒在1948年左右去世。大概48岁。末代怡亲王可谓是和满清政府共存亡了。
怡亲王自胤祥起。传承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最终陪着封建腐朽行将就木的满清政府一起走向了灭亡之路。
写在最后
可以说胤祥与雍正算是封建历史上关系最为亲密友好的皇室兄弟典范。雍正始终十分喜爱和信任胤祥。而胤祥也是拼尽全力和心血去报答四哥雍正对他的信任和喜爱。可以说胤祥对雍正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胤祥与雍正是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将清王朝统治推向昌盛的同时。也塑造出一种皇室兄弟之间的理想关系。
连带着胤祥的后人都与大清共存亡了。所以雍正和胤祥的兄弟关系都不是单单的有多么好了。可以说雍正和胤祥这对兄弟之间的关系那真的算是荣辱与共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雍正与十三弟胤祥的关系在所有兄弟中是最好的。两人之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手足情深。肝胆相照”。雍正将十三弟名字“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足以可见感情之深。
胤祥从小就很聪慧。不仅文武双全。还能吟诗作画。得到康熙的极大恩宠。雍正比十三弟胤祥大八岁。胤祥小时候的数学就是雍正给教的。
胤祥十三岁时。生母敏妃章佳氏病逝。之后一直由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成人。胤祥长大后。跟随雍正四处办差得到历练。感情也更加深厚。
因为太子允礽被废事件。胤祥遭到康熙圈禁。之后彻底退出了太子争夺战。坚定的站在了雍正一边。助其夺得大位。雍正即位第二天。便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
胤祥在被康熙冷落了十几年后。得到了雍正的重用。给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胤祥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两人感情愈发深厚。胤祥得到重用后。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发挥。为雍正稳定吏治发挥了巨大作用。
胤祥真心辅佐雍正
胤祥虽然在雍正朝仅有八年。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为雍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雍正初期施行的各项新政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雍正初期。财政亏空严重。怡亲王胤祥总理户部。大力追缴亏空。革除弊政。使得亏空问题得到迅速扭转。为雍正朝的改革打下了经济基础。
从雍正三年起。胤祥开始负责水利事宜。曾向雍正提出很多有益见解。使得京畿地区的水患得到抑制。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胤祥还为雍正举荐了很多贤能之人。如十七弟胤礼。雍正刚即位时对他有所怀疑并没有得到重用。但胤祥向雍正进言。夸赞胤礼心术不坏。是个忠君明义之人。
雍正欣然接受了胤祥的建议。胤礼得到重用。他也没有辜负胤祥的举荐。为雍正朝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胤祥在执掌养心殿造办处时。烧制的珐琅彩瓷。颇得雍正喜爱。
雍正即位后。胤祥就担负起了为其寻找万年吉地的重任。先后多次实地勘察选址。最终将雍正陵址选在易县泰宁山太平峪。使其成为清西陵的首陵。
除此之外。胤祥还辅助军机处处理西北战事问题。总之。胤祥得到雍正的重用后。并没有养尊处优。而是全力以赴辅助雍正。可以说是为雍正付出了所有的心血。
雍正倾力对待胤祥
在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的同时。其长子弘昌就被雍正封为固山贝子。同年。雍正按照康熙朝皇子分家惯例。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白银。胤祥是死活不要。最终在雍正的再三谕令下。胤祥仅要了十三万两。
雍正是变着法给胤祥赏赐。他又找到裕亲王的例子。准许其支配官物六年。胤祥同样是选择了婉拒。据史料记载。雍正曾说:如胤祥这样诚心效力者。若不加恩褒异。则将来之诸王为国效力之心。必至懈怠矣。
于是雍正决定再赏胤祥一个郡王爵位。让胤祥从诸子中指名奏请受封。胤祥本就是和硕怡亲王。其子又被封为郡王。这在清代也是史无前例的。胤祥对此坚持不受。在胤祥的多次恳请之下。雍正只能作罢。
在胤祥去世后。雍正还是将郡王的爵位赐给胤祥之子弘皎。雍正四年。雍正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赐给胤祥。当雍正还是觉得这八个字未能尽善尽美。不能完全表达他对胤祥的感激之情。
在雍正七年。胤祥的仪仗又被雍正增加一倍。次年。胤祥病逝。雍正极为悲恸。以致于食之无味。坐卧不安。雍正身穿素服一月。他认为自古无此忠公体国之贤王。雍正亲自为臣子素服。史上罕见。
在胤祥病逝的当天。雍正就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他下旨将孝庄太后赐的数珠。康熙赐的数珠。及胤祥所进鼻烟壶归于一处。在其万年之后放于梓宫之中。由此可见。雍正对这位十三弟的感情是至深的。
雍正赐胤祥谥号为“贤”。并以泪研磨而书之。还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其谥号之前。又将在胤祥葬礼上迟到的三哥允祉革爵圈禁。允祉因胤祥丧礼而被革爵。足见雍正对胤祥的感情。
雍正登基后。为避讳圣讳。将所有兄弟改胤为允。胤祥病逝后。雍正准许其恢复原名胤祥。开创大清之先例。雍正曾欲将中吉之地赐给胤祥为吉地。最后胤祥在病重时多次婉拒。雍正不得已才同意。
雍正如何对待胤祥子嗣?
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康熙给她的谥号为敏妃。只是普通嫔妃。雍正继位后将其连升两级。进封为敬敏皇贵妃。并附葬景陵。开创大清妃子附葬的先例。
对于胤祥的子女。雍正同样是眷顾有加。三子弘暾、六子弘昑早逝。雍正皆按贝勒礼制下葬。长子弘昌初被封为贝子。后来晋封为贝勒。七子弘晓承袭怡亲王爵位。四子弘晈晋封宁郡王。世袭罔替。
据清实录记载。雍正规定胤祥七子弘晓承袭的怡亲王爵位。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是他加与胤祥的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雍正不仅封弘晓为世袭罔替的怡亲王。而且封弘晈也为世袭罔替的郡王。
这份殊荣亘古未见。胤祥成为大清第九位铁帽子王。也是第一位恩封的铁帽子王。雍正对胤祥的恩宠。终其一朝有增无减。胤祥去世后。雍正帝久久不能释怀。多次写祭文诗词表达思念之情。
胤祥病逝两年后。雍正仍然不能释怀。在端午节时仍不让欢庆。这些都体现了胤祥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其与雍正之间的棠棣之情也感人至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663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雍正,康熙,亲王,爵位,生母,乾隆,郡王,自己的,可以说,兄弟
没想到大家都对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关系有多好?十三爷的后代结局又是怎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老十三?这不就是胤祥吗?您要问他俩的关系?那不是亲兄弟而胜过亲兄弟。大家伙也清楚雍正这人。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