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
原创

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

好文

热门回答:

问题: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

前言

唐朝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很常见。而且作为格律诗的变格之一。也有很多有名的佳作流传于世。

一、什么是三仄尾?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其中 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有两种变格。一种是平平仄平仄。一种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仄。

清咸、同年间诗人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便说:

唯上句三字拗仄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

二、格律诗中得三仄尾

1、《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被收录于《唐诗三百首中》 五言律诗目录下。是一首平起仄收的“偷春格”五言律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这首诗有两个三仄尾:

清晨入古寺。平平仄仄仄。山光悦鸟性。平平仄仄仄。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第一句和第五句都是大拗。对句用第三字平声救拗。这里不细说。单说三仄尾:

微升古塞外。平平仄仄仄庭前有白露。 平平仄仄仄

3、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结束语

在唐朝得格律诗中。三仄尾(平平仄仄仄)不被人为是古体诗。但是仄平仄仄仄是古体诗。

康熙己未进士。赵执信曾经求教声调于王士祯。王士祯不肯告诉他。于是“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 ”。赵执信在《声调谱》也讲到: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不能拘泥于八股文般死教条。诗词只要压住韵脚。意境好。就是不错的诗词。社会在进步。诗词格律也要进步。不然弄些子乎者也的东西就没人欣赏了

其他观点:

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

三仄尾在唐诗中有出现。不多。至于是否出律不好定论。

我们具体来讲一下什么是三仄尾。以及不得已的情况下如何拗救。

三仄尾就是一句诗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我们原来讲过五绝平仄的一种基本格式:“平起不押韵”。我们用这种基本格式来讲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句就是“平平平仄仄”。我们举个例子。假如写句打油诗:“你来他不去”。因为在合律的情况下。首字是可平可仄的。所以这句子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这是合律的。

但是现在不是他不去了。而是我不去了。句子改成“你来我不去”。这就是三仄尾了。不但三仄尾。整个句子还只有一个平音。又犯了孤平。大家念一下看看。是不是非常不顺口?

我们看唐诗怎么做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仄仄平平仄

行舟绿水前。 平平仄仄平

潮平两岸阔。 平平仄仄仄

风正一帆悬。 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里面“潮平两岸阔”。正是三仄尾。我们看到这句的首字可平可仄的地方使用的“潮”字是平音。也就是说保证了有两个平音在前面。并且解决了孤平的问题。这是一种解决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妥协方法。

那么我们这句“你来我不去”要如何修改?才让三仄尾读起来没那么阻滞?把“你”字改成“君”字。“君来我不去”。是不是就顺口多了呢?

还有一点补救。就是在下一句的开头。原本该是“仄仄仄平平”。把第一个字改成平音。以免造成上句三仄尾。下句三仄头。所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整联读下来抑扬顿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但我们看刘禹锡的《岁月咏怀》。也是这样处理的。

弥年不得意。 平平仄仄仄

新岁又如何。 平仄仄平平

念昔同游者。 仄仄平平仄

而今有几多。 平平仄仄平

再看那句打油诗:“君来我不去”。下句本对“就你事儿多”。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咱们把“就”字换成“偏”字。平仄改为“平仄仄平平”:

君来我不去。偏你事儿多。

是不是比“你来我不去。就你事儿多”要上口多了?

另外有一种处理第三字非用仄音不可的自救方法。那就是把第四字原本仄音的字换成平音。这是一种唐诗大量采用的方法。甚至形成了一种变格。在唐诗中存在非常多。但是严格来讲。并非三仄尾了。

从格式上讲。就是将“平平平仄仄”变成“平平仄平仄”。这是为了处理第三字仄音的变格。我们看几个例子。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平平仄平仄

日暮客愁新。 仄仄仄平平

这里出句为变格。并非三仄尾出律。所以下句就是正常的“仄仄仄平平”。

还有王维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是“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这是减少三仄尾的一种方法。

当然三仄尾在律诗中是存在的。而且不进行拗救的“仄平仄仄仄”在杜甫诗中也是存在的。但是相对于合格律的诗句。这种格式是非常少的。

所以你要说格律诗中有没有三仄尾?是有的。虽然不多。但确实有。而且相对三平尾来说已经算有点数量了。三平尾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但是咱们现在写格律诗要不要三仄尾呢?尽量不要。唐朝的时候格律诗刚形成。各方面的试探、研究都是存在的。到了后期格律体成熟。诗人基本上就会避开三仄尾。

有这么多字可以选。为什么一定要用变格?为什么一定要用三仄尾?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肚子记得诗觉得别扭?

现在的人写格律诗。没有人能有那么高的意境真正需要“不以词害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风华三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50:29

    平仄,不去,格律,律诗,格律诗,唐诗,都是,这是,你来,诗中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50:29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50:29

    问题: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前言唐朝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很常见。而且作为格律诗的变格之一。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