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古典诗词应该采用\
原创

写作古典诗词应该采用\"新韵”还是“平水韵”?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大家好!我是十六字令。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平水韵?在南宋末年。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刘渊将《广韵》(206韵)的韵部归纳。修订而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公元1223年。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编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元代初年。阴时夫编著《韵府群玉》。定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而现在广为流传的平水韵。则是清代康熙年间根据此书所编成的《佩文韵府》。其包括平声(上平15韵、下平15韵)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合计106韵。

在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

1.所谓的平水韵。最早只能追溯到南宋(1127年-1279年)末期。在我国文学(唐宋诗词)发展的巅峰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用的是《切韵》、《唐韵》以及《广韵》。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平水韵》为何物。真正使用《平水韵》的仅是南宋末期的几十年和以后的元朝、明朝、清朝以及当代。

2.如果按照上述古韵各韵部的算法。则当今的《诗韵新编》(18韵)应算做平声(上平和下平)18韵。仄声(上声和去声)18韵。合计36韵。同理。《中华新韵》(14韵)应算做平声14韵。仄声14韵。合计28韵。《中华通韵》(16韵)应算做平声16韵。仄声16韵。合计32韵。

至于写作古典诗词。应该采用“新韵”还是“平水韵”?根据中华诗词学会所提出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的原则。即创作古典诗词。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因此。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全凭个人的喜好。

总之。从语言发展的现状来看。古今语音的变化很大。在古时押韵的字。用现在的普通话去读。很多都不押韵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很有必要制定一套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的读音为依据。简明、合理、实用的新声韵系统。

其他观点:

我认为。现代人写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以下统称为“格律诗\")还是采用新韵适宜。

大凡从事格律诗写作的人都知道。写作格律诗时。除首句外。偶数句的末字一定要使用同一韵部的字。而且除少数格律诗使用过仄声韵部字之外。大多数格律诗为平声韵部的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我们在写作格律诗时强调押韵。主要是为了让格律诗朗朗上口。便于吟唱。有韵律感和音乐美。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写作格律诗强调押韵。自然就涉及到用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格律诗写作中存在着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根本不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用韵。而是死抱着平水韵对别人的诗指指点点。充内行。当里手。装专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证明了他们的无知。让格律诗诗韵研究人员几乎要笑掉大牙。

诚然。我国古代写诗用韵大都依据专门的韵书。但这些假内行不知道这种韵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相应的修订。最早见于隋朝的切韵。唐朝时就修改为唐韵。南宋末年江北平水人刘渊又依据唐人的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这部韵书。这就是著名的平水韵。可惜的是这部韵书现在已经失传。

但即使是平水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朝代的更替。平水韵也有过修改。到清朝康熙年间。《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平水韵。但很明显平水韵已经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所以又出现了《词林正韵》这样的韵书。

回顾诗韵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格律诗的用韵是与时俱进的。从来没有在哪个阶段停止过更新。正因为如此。格律诗的用韵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广为格律诗写作者接受。今天我们见到的那些假内行不仅无知到写作律绝不用平水韵就不准标律绝。而且恶毒到不用平韵标了律绝竟像挖了他家祖坟一般。非要骂得你狗血淋头不可。在用韵上我虽然只是讲了一些中庸的话。写了一些中庸的文章。也被恶意围攻。可以说我领教这种恶意谩骂已经不是一回两回。这只能说明他们在格律诗的用韵规则上已病入膏盲。根本无药可救。

事实上所谓古人对格律诗要求用韵从严。这也只是清人王士桢挑剌的做法。实践中古人在格律诗写作中用韵并不严格。其中通押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两个或多个韵部里面韵母相同的字。常见通押。如上平声韵部的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以及八齐。上平声韵部的三江和下平声韵部的七阳。上平声韵部的九佳和下平声韵部的六麻。都有很多通押的格律诗在。这一点我们只要比较一些古代律绝就可得出这个结论。由此可见古人写作格律诗也并不是死守规则的。

目前我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已经相当普及。完全可以说平水韵不符合现代人的发音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形势决定了格律诗写作的用韵必须进行调整。

当前有关格律诗用韵的调整。最早提出相关意见的是中国格律诗界的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该学会除制订并颁发了试行的“中华新韵\"(简称为“十四韵”)之外。还倡导“倡今知古。双轨并行”。所谓“倡今”。是要建立以普通话为基准的新声韵系统; “知古”。是要学习《平水韵》。继承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双轨并行”。是制定新的《中华新韵典》。与《平水韵》平行使用。从中华诗词学会的所作所为来看。使用新韵是中华诗词学会优先考虑的。

可以说。中华诗词学会的“双轨”说解放了今人写作格律诗的束缚。按照\"双轨\"说的思路。我们在写作格律诗时。如果按平水韵找不到足够的韵脚时。就可以放宽通押。所写的格律诗仍然算是押平水韵;如果觉得按平水韵有困难时。也可以按普通话押韵。用不着标明什么新韵、旧韵。应该说。当今格律诗的写作。使用新韵势在必行。也是格律诗用韵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提议取消或废止平水韵。因为不懂平水韵。不懂入声字。就不可能读懂古诗词。这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现将相关资料根据《词林正韵》和王力《汉语诗律学》归纳整理的可以通押的韵部附录于下。供格律诗写作者参考: 第一部 平声:一东二冬;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 第二部 平声:三江七阳;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 第三部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 第四部 平声:六鱼七虞;仄声:上声六语七虞;去声六御七遇 第五部 平声:九佳(半)十灰(半);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 第六部 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 第七部 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仄声: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 第八部 平声:二萧三肴四豪;仄声: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第九部 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 第十部 平声:九佳(半)六麻;仄声:上声二十一马; 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 第十一部 平声:八庚九青十蒸;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 第十二部 平声:十一尤(独用);仄声: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二十六宥 第十三部 平声:十二侵(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 第十四部 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 第十六部 入声:三觉十药 第十七部 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第十八部 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 第十九部 入声:十五合十七洽

以上是我对现代人写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以使用新韵为宜的理由。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但反对恶意谩骂。抵制人身攻击。欢迎平等的交流沟通。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不是说该用什么韵。而是你想用什么韵。

说过很多次。诗词首重意境。境是一首诗的灵魂。如果没了。那么无论用什么韵都是没用的。

所以。不要被格律韵所控制。近体诗。这两点是必不可少的。但却绝不是只要做到这两项就可以是好诗。

写诗填词。韵在于个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习惯诗用平水。词用词林。也可以全部都用新韵。这是自由的。但不管是用哪种。都必须保证前后一致。也就是说。一首诗词只能用一个韵。

只是个人观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0:38

    平声,仄声,上声,去声,格律诗,入声,诗词,押韵,双轨,中华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0:38

    没想到大家都对写作古典诗词应该采用"新韵”还是“平水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0:38

    大家好!我是十六字令。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平水韵?在南宋末年。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刘渊将《广韵》(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