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妈妈一系称表?
原创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妈妈一系称表?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妈妈一系称表?”

第一。这个说法。反映了古代父系社会男权至上的现实。

第二。“爸爸一系叫堂”。是唐朝才兴起的。原来叫“同堂”。“堂”是“同堂”的省略。

第三。“妈妈一系称表”。也是唐代兴起的。

《说文解字》说:“堂。殿也。”上古。“堂”和“殿”同义。就是“正屋”。

后来。引申为“阶上室外檐下”为“堂”。里面的称“室”。

从秦始皇起。皇宫称“殿”。民间正屋称“堂”。这个区别。一直延续了下来。

但是。西周的周公。在他代成王写的《大诰》中。有“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之语。

周公说的。是3000年前周原一带的陕西方言。极其难懂。这句话里的“堂”和“構”。指的是“祖先遗业”。

汉代蔡邕写的《司空文烈侯杨公碑》里说:“公祗服弘业。克丕堂構。”这讲的也是“祖先遗业”。

所以。在西周初年。“堂”。就有了一个特殊含义——祖业。

中国和世界上很多民族一样。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这是毋庸怀疑的。最好的例证。就是所谓古代著名的姓。都是女字部首。如姜、姬、姒、嬴、妘、姚、姞、妫、妊。等等。史籍中的不少帝王。或者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或者母亲感天而生。

所以。《说文》曰:“姓。人所生也”——是哪个女人生的。当然。从《五帝本纪》开始。记载的。都是女人生下来的男人。这恰好证明了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

殷商考古。以及甲骨卜辞的记载。可以知道。直到武丁时代。女性还有很高地位。比如武丁的三个妻子。都担任要职。特别是妇好。不仅享有自己专有封国。挂帅领兵打仗。还主持祭天和祭祖等最高等级的王室活动。

但到了武丁的儿子祖甲即位。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女性开始彻底退出“政坛”。地位急剧降低了。这表明。至祖甲。已经彻底清除了母系社会的痕迹。完成了向父系社会的转变。

大概与殷商时期曾经尚存母系社会痕迹相关。在王位继承上。前期存在比较混乱的局面。“商都五迁”。应该与“九王之乱”有直接的关系。而“九王之乱”的根源。则在于没有坚决实行“父位子承”。而是反复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

西周立国之后。认真总结过商亡的教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确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父位子承”。或叫“父业子承”。

《尚书》中。诸多篇章。都强调了这一点。前面说的《大诰》。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因此。所谓“堂”和“構”——插上一句。構是构建堂室的梁柱——是指祖业。这个祖业。是要遵循“父业子承”的根本原则的。

这样。“堂”。也就代表了父系。

不过。“堂”虽然代表了父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对祖业有接掌和左右的权力。只有嫡长子才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只是“沾光而已”。

自然。这难免引起同“堂”的兄弟的争斗。特别是有财产或者有权力可争的时候。

曹植曾作七步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称此为“同室操戈”。这里的“室”。和“堂”同义。

在曹植那会儿。同祖兄弟。确实称“同堂兄弟”。这个叫法。一直沿用到唐代。才省去了“同”字。就叫“堂兄弟”了。《旧唐书》说。中宗封堂兄千里为成纪郡王。即是。

关于“堂兄弟”的演变。清代钱大昕《恒言录.亲属称谓类》中。专门有“堂兄弟”一条。

关于“妈妈一系称表”。也是父系社会男权至上所致。

小篆的“表”字。是下面这样——

《说文》曰:“表。上衣也。”段玉裁注说:“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引申为凡外着之称。”

“表”的本义是“上衣”。引申为凡是在外的即称之为“表”。

《荀子.礼论》有“相为内外表里”一词。

另。《三国演义》说。张飞弄丢了刘备的老婆。急得要自刎。刘备上前一把抱住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把张飞感动的不行。所谓“古人云”。其实是刘备瞎编。但可知。妻子。或者说女人如衣服。很可能就是从“表”字的本义为上衣。其义为“外”这么来的。

妈妈一系。非爸爸同祖同族。所以为“外”。

古时帝王的母族、妻族。称“外戚”。《史记》专门有《外戚世家》。

表兄弟。最早称为“外兄弟”。《仪礼.士丧礼》云:“外兄弟在其南南上。”保留到现在的。还有“外祖父”、“外祖母”、“外甥(女)”等等称谓。

到了唐朝。与去掉了“同”只称“堂”的同时。“表”也作为另一种用法。来称呼原来一些称为“外”的亲属了。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父亲的姐妹的子女。也以“表”称之。

所以。“表”。不仅是妈妈一系。而是所有“外姻”皆称“表”。

唐徐夤《赠表弟黄校书辂》是云:“产破自穷为学儒。我家诸表爱诗书。”徐夤与黄辂就是姑表兄弟。

父亲的姐妹嫁给他人。在古代。即是随了别人的姓氏。其子女。要在那边的“堂”里去混。对于这边的父系祖业来说。就是“外”了。因此也要称“表”。

关于“堂”和“表”。就补充这些。

其他观点: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亲缘关系。

父系的一族。就是爸爸这一家族的。叫堂。

比如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堂的意思就是内的意思。意思就是同处一家。颇有点宗族的意味。要知道在中国的乡村。特别是南方的乡村。宗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会在宗族祠堂中举办一些活动。让一个大家族逐渐形成向心力。

这也是堂这个字的一个重要内涵。

而表的意思就是外。比如徒有其表。就是说表面光鲜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妈妈一系的亲戚。称表。如表弟表妹。表叔等。

其实表就是相对于堂来说的。一个是外。一个是内。

这也反映出自古以来的男女有别。尤其是以男为尊的传统思想。

毕竟是女的嫁到男方家庭。之后就在男方的家族中生活。生了孩子也是跟随男方的姓氏。

但是在堂和表之外。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亲戚关系。就是舅舅和姑妈。

俗话说:亲舅如父。亲姑如妈。

因为舅舅是妈妈的姊妹。和妈妈的血缘关系最亲。所以自然也会疼爱外甥。

而姑姑是爸爸的姊妹。所以也是很亲的亲戚。自然有亲姑如妈的说法。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其他观点:

先纠正一下。爸爸的一系并不全都叫“堂”。只有爸爸的兄弟所生的子女才能叫“”堂”。是宗亲关系。

爸爸的姐妹所生子女。也要和妈妈的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一样称呼为“表”。又称为中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这是我国晋代以后才有的称呼。是外亲关系。

那么。在我国传统亲缘文化中关于“堂”和“表”的称呼是如何来的呢?

这个说来话长。主要是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宗族关系密切相关。

宗法。即祖宗之法。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家庭为纽带、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血缘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制度。

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到“家天下”的夏至殷商时代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宗法制度。后来历代封建王朝都有继承与发展。直到清朝末年。宗法制度依然是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在古代宗法制度时代。宗族的作用力量非常强大。甚至可以与封建社和会的国家律法协同互补。

我们比较熟悉就是经常在影视剧和古代名著中看到。如果家族发生了什么事。就要开祠堂公议。请族长和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来商议处理。他们甚至有权决定当事人的生死。如果当事人有些身份。比如有功名、官职在身。就不能轻易处置。实在搞不定了。才去报官。

《红楼梦》中贾琏因为在国孝家孝期间偷娶尤二姐做外室。可以说是犯了大事。因为贾琏的捐了个五品同知的官职在身。他妻子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就提到过贾府宗族。还提到了报官:

如今咱们两个一同去见官。分证明白。回来咱们共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觌面说个明白。给我休书。我就走路。

咱们只过去见了老太太。太太和众族人。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

中国宗法的一大特点就是仪式感十足。特别讲究嫡庶亲疏有别。特别讲究名分。

本家宗亲和外家亲戚分得很清楚。如“九族”、“三族”的划分。就连本家之内也按照嫡庶和辈分分“大宗”、“小宗”、“昭“、”穆”“等等。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单说讲究宗族内辈分和外面亲戚名分一项。是关系到宗族内“冠、婚、丧、祭”四礼的各种礼数和规矩的。

宗法社会里的宗族是以父系一族为中心建立起来。说白了就是同源于一个祖先的男系血亲。所以大家同姓的宗亲。又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是父权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那么母族的亲戚不同姓氏。自然都是外人。就属于外亲。所以称呼有很大的区别。

堂者。内也。有家中正房的意思;堂族为本家宗族宗亲

古代可称妻子为“堂客”。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正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意思。“堂族”也可以指同一个祖父。同属本家宗族。过年的时候共同祭祀一个祠堂。平时都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亲戚关系。

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府就属于贾氏宗族。书中提到“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这十二房都是宁、荣两位国公的后人。都属于贾氏宗族。宗祠设在长房宁国府内。由历代长房嫡长子任族长。比如贾珍。

《红楼梦》中还描写了过年的时候“贾家除夕祭宗祠”的大场面。

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里边香烛辉煌。锦帐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宗祠祭祀全程都是贾府子孙爷们完成。异姓人和女人是没有资格进入宗祠的。哪怕是德高望重的老太君贾母。也不行。贾母只能领着媳妇和孙媳妇们在正房摆食物献祭。

表者。外也。比如我们常说的外表、表面;母族和妻族都是外亲

古代亲戚关系中的“表”是指不同姓氏。不属于同一个宗族的亲戚。母亲的亲戚和妻子的亲戚都是外亲。

过年这样的大日子也是各在各家。各找各妈。祭祀不能进同一个祠堂。偶尔来串门子那叫走亲戚。做客。因为不同姓氏。血缘关系疏远。就不能算本家人。就连古代皇后的娘家也被称为外戚。

《红楼梦》中“贾家除夕祭宗祠”一回特别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薛宝琴。她就是贾府的亲戚。贾宝玉小姨的侄女。算是个远房表妹了。她当时很得贾母宠爱。但是她作为外姓人。是不可能进入贾氏宗祠的。只能在门口看看对联。然后朝里面张望张望而已。

不仅是薛宝琴。宝玉姨妈家的表姐薛宝钗、姑妈家的表妹林黛玉。虽然常年住在贾府。但也不能参加任何贾府的任何祭祀活动。

就连贾府本家的姑娘迎春、探春、惜春因为早晚也是嫁出去的。所以她们也不能参加。

末了。再说一下。需要注意的是。爸爸的一系并不全都叫“堂”。只有爸爸的兄弟一系所生的子女才能叫“”堂”。爸爸的姐妹一系。也就是姑姑所生子女。也要称为“表”。

此外。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亲戚关系。是舅舅和姑姑。因为舅舅是妈妈的兄弟。姑姑是爸爸的姐妹。所以血缘关系非常近。又有“亲舅如父。亲姑如母”的俗话。所以。又也有舅父和姑妈的尊称。

综上所述。关于“堂”和“表”的亲疏区别源自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对于现代人来说。爸爸的亲戚和妈妈的亲戚血缘关系都是一样远近的。如今仍旧用“堂”和“表”的亲戚称呼。也只是为了方便来分清亲戚关系而已。

南山橘暖 / 文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30:14

    宗族,宗法,都是,父系,亲戚,爸爸,宗祠,妈妈,祖业,社会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30:1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妈妈一系称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30:14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妈妈一系称表?”第一。这个说法。反映了古代父系社会男权至上的现实。第二。“爸爸一系叫堂”。是